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生在博罗的一场美丽邂逅…万千风情,让人心动!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作为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

博罗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现代文明熠熠生辉

……

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博罗演绎了一个个鲜活的成风化人案例:一幅壁画解开一个人的心结,一个光碟化解夫妻间的误会,一节讲堂浸润村民的心灵,一群志愿者和好人影响和带动社会新风……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博罗牢牢把握传承与创新两大课题,通过景观打造、壁画传韵、志愿宣传、讲堂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新的时空“对话”。如今的博罗,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美丽邂逅、交相辉映,优秀传统文化正成为孕育现代文明的沃土,城市文明在沃土滋养中枝繁叶茂。

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有了鲜活载体牵引最美乡愁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罗有着坚实的基础。在博罗,2200多年的文明如珍珠般洒落,孕育了车邦佑、韩日瓒、陈孝女等历史名人。一直以来,博罗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凸显文化的灵魂作用。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博罗在全县深化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过程中,博罗更加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传承与发展有效结合。

博罗县常态化开展公益教学活动,孩子们常到博闻公益书吧学习。

“现代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博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光说,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罗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博罗重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博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坚守一刻未歇,通过打造新媒介、建设新平台,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传统文化有了生动鲜明的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吹遍大街小巷,牵引着博罗人最美的乡愁。

壁画让文明“走村串巷”滋润群众心田

来到罗阳镇上竹径巷的孝道文化长廊,记者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色彩鲜艳的壁画所吸引。孝道文化长廊全长300多米,墙绘面积1300多平方米,由42幅壁画组成。和上竹径巷一样,博罗县城次干道、背街小巷都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墙绘,包括图说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面积4500平方米。

罗阳镇观背村的壁画则是另一番靓丽:沿着村道一路行走,400多幅、约2000平方米的壁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融汇于墙面上,不仅美了乡村,还美了人的心灵。

此类画景已悄然复制到其它镇村。长宁镇埔筏村的“双拥”壁画中,军民鱼水情让人动容;长宁镇松树岗村主干道的墙壁上,绘制了100多幅传承优秀传统美德的“客家谚语”壁画;公庄镇陂头神村主要道路两旁的院墙绘有“孝”主题壁画……

漫步在村道小巷中,一幅幅唯美的壁画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形象生动地传递了传统文化,展现了现代文明的风采,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丰富着群众的精神世界。

公园广场成传统文化宣传阵地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除了墙绘、壁画,博罗还有其他众多新载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在横河镇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组,广场旁边有一面“善”文化背景墙,墙上写着“上良村风好,村内存百善,如遇有缘人,百善铭心间”。上良村民小组小组长赖月金说:“上良与善良谐音,我们致力打造一种善文化。”

除了“善”文化背景墙,村中还建设了含有“善”字的景观,如门联、凉亭、石凳等,共有“善”字99个。每天浸润“善”文化,心中善意油然而生。“要与人为善,尊敬长辈。”在“善”文化背景墙下,年近八旬的村民胡文好耐心地教导小孙女。

博罗县龙华镇有“孝”传说,陈孝女一直是当地人的骄傲和榜样。龙华中心小学利用绿化空地,摆上石刻、雕塑等景观,向学生讲述孝文化和陈孝女的故事。

博罗不搞大拆大建,结合公园、广场、校园等场所的现有景观,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其中、融入生活。目前,博罗各镇文化广场及部分村庄的绿地,已经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阵地。

传统文化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

博罗建队伍、建平台、建阵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

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周翠芳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为泰美镇新星村村民讲课。接地气的客家话、生动的案例,周翠芳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记者了解到,由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组成的宣讲团走村入户,向村民讲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将优秀传统文化传到最基层。

博罗电视台《经典频道》的开播,更是打破传播地域和时间限制,将文明因子传送到千家万户。该频道全天候播放道德故事及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地群众每天必看的栏目。同时,博罗还在社区开设博仁文化学堂,常态化开展博仁文化教室、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等公益教学活动,至今已举办663场,受众近10万人;建立博闻公益书吧,常态化开展经典吟诵、书法等课程。

博罗立足地方历史文化基因,自觉把传统文化作为文明创建的基础和核心,融汇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在弘扬中推进传承,在创新中引领时尚,不断提升市民素质。

向善向上

观背村上演现代版“六尺巷”故事

文化滋养精神,行稳方能致远。

博罗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城市的价值根基和精神动力。

观背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张姓人家门前,一堵长约10米的砖墙孤零零地 “站”在宽阔的路中间,影响交通。砖墙的左侧为水泥地面,右侧是土路,界线十分明显。砌墙的人家想与别人“划清界限”。

巧的是,这户人家房屋的侧墙面积很大,很适合画画。于是“六尺巷”的典故“跃然墙上”。画面的右上方赫然写着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就在墙画画好一个月后,这户主人找到村干部,愿将门前“十米墙”拆除,让路给来往村民。

“改变由'人’开始,人心齐了,问题就迎刃而解。”就这样,观背村从“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壁画村和名副其实的“文化部落”,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文化浸润传递向善向上力量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生活在博罗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如此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和文明滋养。

在横河镇花园村,以前村民时不时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别扭,对村庄建设也是热情不高。该村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并重,开设“乡村学堂”,不定期组织村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法制副主任”为村民上普法课。

渐渐地村民变了。如今,走进花园村,显眼的鹅卵石路是该村的特色。这条路便是村民到河中拣拾鹅卵石,然后一起动手铺成的。该村相关负责人说,通过道德宣传和法治教育,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崇尚文明的良好村风民风日渐形成。

行跬步以致千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博罗崇德向善的文化品格也在传承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也在慢慢提升。近年来,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罗实现犯罪率下降、上访率下降、离婚率下降目标,社会的和谐度和城市的认同感得到显著提升。

孕育新风

城市充满温度好人之风盛行

博罗这座充满人情温度和浓浓爱意的城市,急公好义、助人为乐的故事不胜枚举。

今年2月22日中午,柏塘镇高桥村智障人士阿福走失,村民纷纷加入寻人队伍。2月26日,阿福在罗阳镇被同村村民王伟明找到。当阿福的家人要兑现“提供线索酬谢2000元,找到人酬谢5000元”的承诺时,王伟明婉拒了。

2月22日傍晚,博罗东江大桥处有人意外落入东江,罗阳镇水上社区居民曾观球和刘玉辉听到呼救声后立马冲出门外,驾驶快艇救起落水女子。

刘玉辉(左)与曾观球(右)。

4月18日下午,外来务工人员薛先生疑似突发精神障碍,在龙溪镇走失。其家属立即报警,4月19日晚还向龙溪镇志愿者求助。4月20日,20多名志愿者和薛先生家属一起冒雨进山搜索。经过3小时的搜寻,于中午12时许在太平山林场找到薛先生。

龙溪镇志愿服者不辞艰辛找到走失青年

贯穿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点滴,就好比浸润人们心灵的春风细雨,既灌溉了这座岭南古县的深厚根基,更孕育了这座城市的社会新风。

道德之花绽放志愿服务暖心

这座城市,道德之花四处绽放,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志愿者的服务很暖心,每次风筒、电风扇出现问题,我都找他们修。”县城居民陈伯说,每逢周六,志愿者们一早就来到博罗县人民公园,为市民义诊、艾灸、义修。据悉,该项惠民服务从2011年4月起,每逢周六开展,服务群众10多万人次,项目不断增加。

博罗县博心公益协会从去年4月1日起开展 “关爱老人 爱心送餐”活动,为在县城居住的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每天送上一份免费爱心午餐。自从送餐以来,志愿者们风雨无阻,每天10点半前集合,11点左右把爱心午餐送到老人手中。

博罗县博学公益协会则致力于护学、助学,于去年10月成立护学队,在放学高峰期,在博罗实验小学、罗阳中心小学等多个学校的附近路段,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

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一个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博罗已建成8支社会认可、特色鲜明、全民参与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内容涉及交通秩序维护、空巢老人关爱、文明宣传等。

截至今年4月底,博罗县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62232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817个,其中县直机关党委志愿服务队伍13支,乡镇党委志愿服务队伍17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374支,学校志愿服务队伍124支,志愿服务项目累计达5910个,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长达70个小时。

传播好人精神培育更多好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博罗好人之风盛行的背后,是这座城市与人为善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文明的交融滋养,这也是博罗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升市民素质的积淀和基础所在。

为了发挥好人的榜样作用、引领作用,博罗创新形式,在农村和社区成立道德评议会,选树“身边好人”,用“身边好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好事影响身边事,温暖全城

目前,博罗有 “中国好人”3人、“广东好人”4人、“惠州好人”64人、道德模范67人,好人之风蔚然盛行。

传播好人精神,培育更多好人。博罗还打造好人馆,成立第一批好人工作室,增强“博罗好人”品牌效应,为建设幸福博罗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利用素描特色艺术创作形式制作 “仁爱博罗 好人之城”明信册,让好人故事传播得更远,推进“好人之城”建设。

文以化成的“博罗样本”

文明以止,人文也。

在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路上,博罗孜孜探索、积极创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突出文化熏陶、美德感召和榜样引领,努力铸就好人之城、文明之城:通过景观打造、壁画传韵、志愿宣传、讲堂宣讲等多种方式,将善、孝、礼、义等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根植群众心田,播撒城乡镇村,文明的种子因此不断在博罗大地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小到一个人的安身立命,都需要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来充实和引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作为广东四大文明古县之一,博罗从秦始皇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博罗的成功探索,再一次说明文化的力量无穷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核心价值观亦将成为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继往开来、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

一德立而百善从。今天,我们无论要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还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崭新征程,仍需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德。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而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博罗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过程中,更加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传承与发展有效结合,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样本参照。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立足根本,致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们定能播撒更多文明种子、收获更多文明硕果,共创惠州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特 写

1

小学生擂起大鼓传承民间艺术

龙华中心小学把龙华大鼓搬进“课堂”。

自2013年起,龙华中心小学便将龙华民间艺术精髓之一“龙华大鼓”搬进校园,并作为特色校园文化来打造,让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今年4月19日,受教育部的委托,中国教育电视台栏目组《传承的力量》摄制组到龙华中心小学现场录制拍摄《龙华大鼓》。

志愿者当调解员挽回百对婚姻

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朱玉群在婚姻咨询室为一对“闹离婚”夫妻调解。这场调解从下午4点持续到6点半,最终朱玉群用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他们之间的心结。

记者了解到,2015年3月,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进驻婚姻登记中心。目前,志愿者让100多对夫妇重归于好。

大家都在看:

来源|惠州日报

编辑|博罗发布

喜欢此文请点赞> -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作为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

博罗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现代文明熠熠生辉

……

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博罗演绎了一个个鲜活的成风化人案例:一幅壁画解开一个人的心结,一个光碟化解夫妻间的误会,一节讲堂浸润村民的心灵,一群志愿者和好人影响和带动社会新风……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博罗牢牢把握传承与创新两大课题,通过景观打造、壁画传韵、志愿宣传、讲堂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新的时空“对话”。如今的博罗,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美丽邂逅、交相辉映,优秀传统文化正成为孕育现代文明的沃土,城市文明在沃土滋养中枝繁叶茂。

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有了鲜活载体牵引最美乡愁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罗有着坚实的基础。在博罗,2200多年的文明如珍珠般洒落,孕育了车邦佑、韩日瓒、陈孝女等历史名人。一直以来,博罗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凸显文化的灵魂作用。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博罗在全县深化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过程中,博罗更加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传承与发展有效结合。

博罗县常态化开展公益教学活动,孩子们常到博闻公益书吧学习。

“现代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博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光说,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罗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博罗重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博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坚守一刻未歇,通过打造新媒介、建设新平台,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传统文化有了生动鲜明的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吹遍大街小巷,牵引着博罗人最美的乡愁。

壁画让文明“走村串巷”滋润群众心田

来到罗阳镇上竹径巷的孝道文化长廊,记者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色彩鲜艳的壁画所吸引。孝道文化长廊全长300多米,墙绘面积1300多平方米,由42幅壁画组成。和上竹径巷一样,博罗县城次干道、背街小巷都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墙绘,包括图说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面积4500平方米。

罗阳镇观背村的壁画则是另一番靓丽:沿着村道一路行走,400多幅、约2000平方米的壁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融汇于墙面上,不仅美了乡村,还美了人的心灵。

此类画景已悄然复制到其它镇村。长宁镇埔筏村的“双拥”壁画中,军民鱼水情让人动容;长宁镇松树岗村主干道的墙壁上,绘制了100多幅传承优秀传统美德的“客家谚语”壁画;公庄镇陂头神村主要道路两旁的院墙绘有“孝”主题壁画……

漫步在村道小巷中,一幅幅唯美的壁画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形象生动地传递了传统文化,展现了现代文明的风采,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丰富着群众的精神世界。

公园广场成传统文化宣传阵地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除了墙绘、壁画,博罗还有其他众多新载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在横河镇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组,广场旁边有一面“善”文化背景墙,墙上写着“上良村风好,村内存百善,如遇有缘人,百善铭心间”。上良村民小组小组长赖月金说:“上良与善良谐音,我们致力打造一种善文化。”

除了“善”文化背景墙,村中还建设了含有“善”字的景观,如门联、凉亭、石凳等,共有“善”字99个。每天浸润“善”文化,心中善意油然而生。“要与人为善,尊敬长辈。”在“善”文化背景墙下,年近八旬的村民胡文好耐心地教导小孙女。

博罗县龙华镇有“孝”传说,陈孝女一直是当地人的骄傲和榜样。龙华中心小学利用绿化空地,摆上石刻、雕塑等景观,向学生讲述孝文化和陈孝女的故事。

博罗不搞大拆大建,结合公园、广场、校园等场所的现有景观,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其中、融入生活。目前,博罗各镇文化广场及部分村庄的绿地,已经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阵地。

传统文化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

博罗建队伍、建平台、建阵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

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周翠芳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为泰美镇新星村村民讲课。接地气的客家话、生动的案例,周翠芳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记者了解到,由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组成的宣讲团走村入户,向村民讲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将优秀传统文化传到最基层。

博罗电视台《经典频道》的开播,更是打破传播地域和时间限制,将文明因子传送到千家万户。该频道全天候播放道德故事及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地群众每天必看的栏目。同时,博罗还在社区开设博仁文化学堂,常态化开展博仁文化教室、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等公益教学活动,至今已举办663场,受众近10万人;建立博闻公益书吧,常态化开展经典吟诵、书法等课程。

博罗立足地方历史文化基因,自觉把传统文化作为文明创建的基础和核心,融汇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在弘扬中推进传承,在创新中引领时尚,不断提升市民素质。

向善向上

观背村上演现代版“六尺巷”故事

文化滋养精神,行稳方能致远。

博罗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城市的价值根基和精神动力。

观背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张姓人家门前,一堵长约10米的砖墙孤零零地 “站”在宽阔的路中间,影响交通。砖墙的左侧为水泥地面,右侧是土路,界线十分明显。砌墙的人家想与别人“划清界限”。

巧的是,这户人家房屋的侧墙面积很大,很适合画画。于是“六尺巷”的典故“跃然墙上”。画面的右上方赫然写着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就在墙画画好一个月后,这户主人找到村干部,愿将门前“十米墙”拆除,让路给来往村民。

“改变由'人’开始,人心齐了,问题就迎刃而解。”就这样,观背村从“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壁画村和名副其实的“文化部落”,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文化浸润传递向善向上力量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生活在博罗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如此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和文明滋养。

在横河镇花园村,以前村民时不时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别扭,对村庄建设也是热情不高。该村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并重,开设“乡村学堂”,不定期组织村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法制副主任”为村民上普法课。

渐渐地村民变了。如今,走进花园村,显眼的鹅卵石路是该村的特色。这条路便是村民到河中拣拾鹅卵石,然后一起动手铺成的。该村相关负责人说,通过道德宣传和法治教育,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崇尚文明的良好村风民风日渐形成。

行跬步以致千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博罗崇德向善的文化品格也在传承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也在慢慢提升。近年来,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罗实现犯罪率下降、上访率下降、离婚率下降目标,社会的和谐度和城市的认同感得到显著提升。

孕育新风

城市充满温度好人之风盛行

博罗这座充满人情温度和浓浓爱意的城市,急公好义、助人为乐的故事不胜枚举。

今年2月22日中午,柏塘镇高桥村智障人士阿福走失,村民纷纷加入寻人队伍。2月26日,阿福在罗阳镇被同村村民王伟明找到。当阿福的家人要兑现“提供线索酬谢2000元,找到人酬谢5000元”的承诺时,王伟明婉拒了。

2月22日傍晚,博罗东江大桥处有人意外落入东江,罗阳镇水上社区居民曾观球和刘玉辉听到呼救声后立马冲出门外,驾驶快艇救起落水女子。

刘玉辉(左)与曾观球(右)。

4月18日下午,外来务工人员薛先生疑似突发精神障碍,在龙溪镇走失。其家属立即报警,4月19日晚还向龙溪镇志愿者求助。4月20日,20多名志愿者和薛先生家属一起冒雨进山搜索。经过3小时的搜寻,于中午12时许在太平山林场找到薛先生。

龙溪镇志愿服者不辞艰辛找到走失青年

贯穿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点滴,就好比浸润人们心灵的春风细雨,既灌溉了这座岭南古县的深厚根基,更孕育了这座城市的社会新风。

道德之花绽放志愿服务暖心

这座城市,道德之花四处绽放,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志愿者的服务很暖心,每次风筒、电风扇出现问题,我都找他们修。”县城居民陈伯说,每逢周六,志愿者们一早就来到博罗县人民公园,为市民义诊、艾灸、义修。据悉,该项惠民服务从2011年4月起,每逢周六开展,服务群众10多万人次,项目不断增加。

博罗县博心公益协会从去年4月1日起开展 “关爱老人 爱心送餐”活动,为在县城居住的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每天送上一份免费爱心午餐。自从送餐以来,志愿者们风雨无阻,每天10点半前集合,11点左右把爱心午餐送到老人手中。

博罗县博学公益协会则致力于护学、助学,于去年10月成立护学队,在放学高峰期,在博罗实验小学、罗阳中心小学等多个学校的附近路段,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

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一个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博罗已建成8支社会认可、特色鲜明、全民参与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内容涉及交通秩序维护、空巢老人关爱、文明宣传等。

截至今年4月底,博罗县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62232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817个,其中县直机关党委志愿服务队伍13支,乡镇党委志愿服务队伍17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374支,学校志愿服务队伍124支,志愿服务项目累计达5910个,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长达70个小时。

传播好人精神培育更多好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博罗好人之风盛行的背后,是这座城市与人为善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文明的交融滋养,这也是博罗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升市民素质的积淀和基础所在。

为了发挥好人的榜样作用、引领作用,博罗创新形式,在农村和社区成立道德评议会,选树“身边好人”,用“身边好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好事影响身边事,温暖全城

目前,博罗有 “中国好人”3人、“广东好人”4人、“惠州好人”64人、道德模范67人,好人之风蔚然盛行。

传播好人精神,培育更多好人。博罗还打造好人馆,成立第一批好人工作室,增强“博罗好人”品牌效应,为建设幸福博罗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利用素描特色艺术创作形式制作 “仁爱博罗 好人之城”明信册,让好人故事传播得更远,推进“好人之城”建设。

文以化成的“博罗样本”

文明以止,人文也。

在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路上,博罗孜孜探索、积极创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突出文化熏陶、美德感召和榜样引领,努力铸就好人之城、文明之城:通过景观打造、壁画传韵、志愿宣传、讲堂宣讲等多种方式,将善、孝、礼、义等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根植群众心田,播撒城乡镇村,文明的种子因此不断在博罗大地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小到一个人的安身立命,都需要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来充实和引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作为广东四大文明古县之一,博罗从秦始皇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博罗的成功探索,再一次说明文化的力量无穷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核心价值观亦将成为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继往开来、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

一德立而百善从。今天,我们无论要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还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崭新征程,仍需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德。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而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博罗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过程中,更加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传承与发展有效结合,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样本参照。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立足根本,致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们定能播撒更多文明种子、收获更多文明硕果,共创惠州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特 写

1

小学生擂起大鼓传承民间艺术

龙华中心小学把龙华大鼓搬进“课堂”。

自2013年起,龙华中心小学便将龙华民间艺术精髓之一“龙华大鼓”搬进校园,并作为特色校园文化来打造,让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今年4月19日,受教育部的委托,中国教育电视台栏目组《传承的力量》摄制组到龙华中心小学现场录制拍摄《龙华大鼓》。

志愿者当调解员挽回百对婚姻

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朱玉群在婚姻咨询室为一对“闹离婚”夫妻调解。这场调解从下午4点持续到6点半,最终朱玉群用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他们之间的心结。

记者了解到,2015年3月,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进驻婚姻登记中心。目前,志愿者让100多对夫妇重归于好。

大家都在看:

来源|惠州日报

编辑|博罗发布

喜欢此文请点赞>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歌唱响新时代,百姓欢呼好运来——博罗9首原创村歌荣登国家级核心期刊
传播时代赞歌最强音 博罗绽放文明七彩花|音乐公开课
山西运城:三月春潮涌,田园百花艳,农耕文明正在描绘新画卷
中国第一漫画村
我能想到最文艺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去观背……
盛泽:谷雨时节品茶香诗情画意巧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