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益阳寺庙文化探源

作者:李先董

益阳在历史上是一座宗教昌盛的县城。早在东晋宁康元年(373年)即有印度高僧不如密佗尊者与中国南派宗教领袖慧远禅师来益阳传播佛教,并在沧水铺的青山建清修寺,在资江之畔的会龙山建宝泉寺——即今栖霞寺。为益阳传入佛教之始。

东晋咸康年间(约335年)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来益阳城区炼丹行医,传经布道,设坛授徒,在姚家巷建葛公庙,供奉其从祖道教宗师葛玄。为益阳县境传入道教之始。佛、道两教传入益阳讫今已一千六百余年。

到 了唐朝,太宗李世民崇尚佛教,派玄奘到印度学佛取经。贞观年间(约640年)太宗派大将尉迟敬德来益阳建龙牙寺、崇安寺。唐宪宗元和年间(860—820 年)佛教法师广惠来益阳,在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东侧建白鹿寺,又在城内建广化寺,当时县境已有寺院二十四座,即:龙牙寺、西峰寺、崇安寺、镇龙禅院、石塘 寺、龙台寺、衡龙寺、千家洲华林寺、螺陀山华林寺、宝泉寺、万寿寺、祝乾寺、九冈寺、禅林寺、金陵寺、红莲寺、护国寺、芭蕉寺、接龙寺、普化寺等。其中白 鹿寺、广化寺、清修寺、西峰寺号称“益阳四大丛林”,属佛教“沩仰宗派”。信奉如来佛祖、观音大师、八大金刚、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神灵。

道教此时也有相应发展。陆续建有太清宫、玉皇殿、寿星观、贞武宫、东岳宫、南岳宫、浮邱观等道观。信奉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文昌帝君、玄武大帝、十殿阎罗、城隍、灵宫、关公、财神、吕祖、许真君、九天司命等。

明、清两代,是益阳寺庙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同治年间,全县有寺庙七十二处,清末增至一百四十七处。仅资江北岸,从接城堤到东门口的十里长街,就有寺、庙、宫、观下下四十所,平均每华里四所,堪称全国之最。最为益阳人喜闻乐道的是所谓“九宫十八庙”。

九宫是:五福宫、帝王宫、南岳宫、药王宫、紫云宫、万寿宫、乾元宫、福兴宫、天后宫。

十八庙是:关岳庙、玉皇庙、地母庙、师公庙、水府庙、魏公庙、白马庙、财神庙、轩辕庙、七公庙、张飞庙、天符庙、城隍庙、明星地(灵星祠)神农庙、葛公庙、江神庙、圣庙。

但益阳人对“九宫十八庙”的称谓并不一致,如:在“九宫”中没有紫云宫,而以龙亭宫取代;在“十八庙”中没有明星地,而以杨泗庙取代等等。

昔 日对佛、释两教的祭祀场所有明显的区别,祀佛地曰“寺”,祀仙地曰“庙”,随着寺、庙、宫、观、殿的勃兴和道教的没落,出现“百神杂祀”、“僧占道观”, 便无从以寺、庙来区分释、道两教,唯管理机构各异而已。清代,县设“僧纲司”管理佛教,设“道纪司”管理道教,两司的负责人由官府委派,有职有禄,分别管 理两教人员对戒律的执行、处理有关寺、庙公产,协调两教人员与凡俗人际之间的各种纠纷。

益阳宗教场所的兴建,大体来自四个方面即官建、移民建、商建、民众建。

一、官建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大都知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和则政通”以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伎俩。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往往有意识的利用宗教迷信、唯心哲学来束缚臣民的言行,花巨资修建官庙为统治者服务。在益阳城区(今资阳区)官方修建的庙堂有五座。

1、文昌阁

文昌,星官名,又名文曲星。是主宰功名利禄的神,文昌阁始建于宋代,位于资阳区城内学门口。其前身是学宫,学门口因此得名。后改称圣庙、文庙,是奉祀孔子的殿堂。

孔 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1年),殁于鲁定公十六年(前479年),春秋晚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他 “学无常师”,在鲁国做过小官,后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周游六国达十三年。六十八岁时返鲁,致力教育,编写《春秋》,整理《诗》《书》文献。其学以 “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即所谓“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 本,认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他认为当时“天下无道”,是因为“礼崩乐坏”,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必须从“正名”开始。就是严格遵守用礼教指 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绝不允许有任何犯上作乱的行为。他还相信“天命”,“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他的这些政治主张及唯心哲学,被 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西汉时,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学成为一家之言,此后又把孔子尊为“万世师表”,把《四书》《五经》定为科 举取士的标准,并企图将孔子神化,把儒、释、道奉为“三教”,尊孔子为“儒教教主”。敕令各府、县广建圣庙祀孔,益阳自为例外。诗曰:

尊儒尚孔两千年 几许辛酸几许甜

克己初衷为复礼 崇仁旨在爱民间

因材施教称师表 立己立人是圣贤

弟子而今充宇内 先生到处有家园注

注:今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达二百所,美、英、加等国还建有孔子公园

2、关岳庙

关岳庙在资阳区接城堤尾闾,原关羽营垒所在地。始建于宋,重修于明万历十二年(1594年)其前身是关王庙,民国初年,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塑象移入奉祀,改称关岳庙,统称武庙,始与文庙并列。

关 羽,字云长,河东解人。因杀人亡命涿郡。汉光和七年(178年)黄巾起事,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兵 败,关羽被擒,操拜羽为偏将军,表封汉寿亭候,礼之甚厚。但察其心情,似无久留之意,遂委托张辽探问。羽答曰:“吾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同 生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白马一役,关羽单刀匹马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还。曹操知其必去,重另赏赐,羽尽封所赐,挂 印拜书告辞,护送刘备家小,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通战鼓斩蔡阳,终在古城与刘、张会合。羽之忠君、信友、重义,为历朝历代推崇,宋哲宗时,封显 烈王,徽宗时,封义勇武安王,中宗时,封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庙号英烈,继又崇为武庙,与文庙同祀。

岳飞, 字鹏举,扬州汤阳人,南宋抗金名将,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封武昌郡国公。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廾九日,被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追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理宋淳佑六年(1246年)改谥忠武,与关羽同祀。诗曰:

青龙下界卧江洲 阅历人间战火稠

鲁肃督师征蜀主 云长帅旅代吴酋

单刀赴会留佳话 夜袭甘宁志未酬

武圣千秋驾鹤去 惊湍尚作鼓声讴

3、城隍庙

城隍庙所供城隍爷,相传是守护城池的神灵。道教尊之为“剪恶除凶、保国安邦”之神。

中国古代,称有水环护之城曰“池”;无水环护之城曰“隍”,城隍一词由此而来。

最早的城隍庙建在芜湖,系三国时吴赤乌二年(239年)孙权下令兴建。到了隋朝,文帝崇尚道教,钦定各府、州、县建城隍庙奉祀。唐清泰元年(934年)封城隍为王。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又正式钦定各府、州、县设城隍庙奉祀。

按 道教说法,每座城池的州府衙门统管人间事务;阴间的事则由这座城池的城隍统管。据说,人死后,其魂魄由黑白无常押送到城隍验明正身后,由判官按其生前的行 为分别发落。修德积善的上天堂,安分守纪的转世为人,作恶多端的按罪行轻重处以割舌、挖目、剖心、下油锅……等各种刑罚。这对世人起到一种威慑作用,教化 红尘诸君只做好事、善事,不做坏事,因此,受历代统治者推崇。

明洪武九年(1375年)益阳知县周升,在城内北门巷始建城隍庙。清同治七年(1868年)知县诸恒生重修,“文革”期间,庙堂曾改为工厂、民舍。在区政府的重视下,已基本恢复原貌。诗曰:

座镇阴曹作鬼王 人间善恶记端祥

地狱天堂生前定 红尘处事莫荒唐

附:安徽定远县城隍庙对联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4、土地庙

土 地庙是郊祭社神的祠庙。史载:“共工氏霸九洲,其子曰句龙,为后土官,能平九土,死为社祀。列山氏王天下,其子曰句,能殖百谷,死为稷祠,故郊祀社稷”。 说明当时“社”|“稷”分别有祠。又据《孝经》记述:“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之为社,祭祀土地,以求年岁丰稔。”说明到了汉代,社、稷 已合而为一,统称为社。社神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即民间所称之“土地爷”。到了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51年)钦定“六方里为社”。后改为“二十五家为 社”。规定春秋两祭,由地方官员主祭,一般在立春、立秋第五个戊日。据《荆楚岁时》记载:“社日,四邻并结宗社,宰牲牛,为屋树下,先祭神,然后 共享其胙。”说明到了唐宋年代,乡间祭祀土地神,已由官祭改为民祭。唐杜甫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宋王驾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 归。”均言及此。到清代,康熙皇帝重视农耕。每年春季,必率群臣到天坛祭天祈年,并亲自扶犁耕作。上行下效,州府县,又恢复了官员的祭祀活动。

益阳城区的土地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地址在涌泉后街。祭祀土地神一般在二月初二,据说这天是土地爷生日,官员民众各具酒肉供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地方太平。诗曰:

土生万物民为贵 地纳千祥国运长

庙小昭书封社稷 官微敕命管村乡

春来太守供羊豕① 二月农家飨酒浆

往日先贤归天去 今朝后稷是袁郎②

注:1、《后汉书》:“郡县置社稷,太守侍祠,牲用羊豕。”

2、“后稷”农神,“袁郎”袁隆平

5、明星池

明星池实为“灵星祠”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四十年历史。祠内有一方水池,因年深月久,语言演变成了“明星池”。

灵星祠是祭祀农神后稷的庙堂。后稷是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夏商时小国君主)之女姜原踏巨人人足迹怀孕而生。因此曾一度弃之荒野,故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舜时为稷官,主管家事,教民耕种,周族认为,他是开始种稷(粟)麦的人,死后封为稷神祀之。

到了汉代 ,郊祭有“社”无“稷”,汉高祖八年(17年)有大臣建言,周朝兴盛,与立后稷祀有关,奏请仿而效之。高祖采纳此奏,并配以天田星同祭,遂昭令天下立“灵星祠”,每年春、秋两季县邑令长侍祭,牲用太宰(牛、羊、豕全备)

另 一说法:龙左角为天田官,主谷,建祠之地须选壬辰方位,壬为水,辰为龙,龙不能离水,故灵星祠建有水池。并特创“灵星舞”。由男童十六人表演,动作模拟田 间劳动,有除草、耕种、驱雀、收割、臼簸等。今湘西少数民族中仍有此舞,过去益阳、汉寿一带,巫师(师公)为人求神治病时,跳“种棉花舞”,歌词起首“正 月开土二月耙,扯掉弯豆种棉花”然后边唱边作弧旋舞,模拟农作纺纱、织布、布等动作,即由灵星舞演变而来。诗曰:

壬水辰龙祠后稷 天田池畔舞灵星

农神赐福资阳地 五谷丰登享太平

二、移民建

益 阳地处洞庭之滨,资江尾闾,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均适合农作物生长。元至正年间(1264—1294)开始筑堤围垸。洪武元年至十一年(1368— 1375)共围堤垸三十三座,耕地面积大幅扩大。洪武十四年至永乐年间(1368—1424)江西吉安、吉水等州县,迁入落户的移民达二百七十一族,史称 “洪武落业”益阳成为“生齿滋盛,地辟人稠”之区。稻谷、麻类、茶叶、土纸等产品,享誉海内外。沿海一带的商民与其他地区的手工业者,也纷纷移居益阳,并 按原地域建立会馆。资水上游移民习称宝邦,也称本邦。江西移民习称西邦;江、浙移民习称苏邦,为了数典不忘祖,他们把家乡的宗教信仰带到益阳,建庙设寺, 延续香火。

1、万寿宫

万寿宫由江西移民按家乡习俗聚资兴建。是当时益阳 城区占地面积最广、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据老艺人陈丙炎回忆:“民国二年(1913年)他随太和班来益阳演出,万寿宫除了有一庙台外,还有堂台八个,几个戏班同时演出”。

益阳万寿宫故址在今益阳大厦基地上。据说此地曾是一低洼堰塘。俗云:“江西人一把伞,走到益阳当老板”。益阳原居民对此有些偏见,不许他们取田填基,江西人财大气粗,采购大量煤炭作为基土。

万 寿宫原址在江西南昌。始建于东晋,称天柱宫。明嘉靖年间改为“万寿宫”。奉祀许真君。许真君俗名许逊,生于公元239年,殁于374年,东晋道士,汝南 人。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县令,感晋世纷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东晋宁康二年(374年)八月十五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室飞升,鸡犬随 之。宋代浩封“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江西人比较团结,地域观念甚强,过去凡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一役都建有万寿宫,成为江西人的标志。诗曰:

落业资阳水一方 鹅羊池畔起宫墙

江西游子天涯客 总把他乡作故乡

2、天后宫

天后宫是江、浙移民(俗称苏帮)按家乡民俗聚资兴建。遗址在七公庙上首,由于历年城改,宫室不复存在。

天 后,亦称“妈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氏,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殁于宋端拱二年(989年)享年廾八岁。据说是福建莆田人林愿第六女,父母是佛教 信徒,其母夜梦观音菩萨赐药而生林默,被乡梓父老识为“仙体”。尊爱有加,八岁时从高士习道,十岁起潜心礼佛,十三岁时功德圆满,法术精通,能知天时地 利。渔民出海作业,必向其问吉凶,无不灵验。宋雍熙四年(987年)盛装登山石,升天为神,常显灵于东海,救助海上遇难船民,为感其恩德,当地居民于清康 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莆田之湄州岛立庙春祀。称“通贤灵女”。宋、元、明、清四代均有褒封,元至元中(约1279年)封“天妃”神号,清康熙年间加 封为“天后”。江、浙、闽、粤、台等省信众甚广,并延伸到海外华人及部分洋人,形成妈祖教系。每年农历三月廾三日是妈祖诞辰,各地信众集中在湄州岛,举行 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其规模及盛况,任何宗教无法攀比。诗曰:

瀚海茫茫笼紫烟 蓬莱隐隐水云间

舒怀接纳千山雪 大度宽容四 泉

敖广兴波荫水族 天妃抑浪庇渔船

资阳古邑行舟客 遥望南疆拜女仙

注:敖广,传说中的龙王

3、白马庙

白马庙是祭祀白马将军蒋子文的神庙,始建于东汉末年,原址在江苏南京钟山,称“白马将军庙”。

蒋 子文,出生于东汉光和年间(约178年),泰州蒋家河人。少年有志,文武双全,后从军,屡建战功,官至秣陵县尉,主管地方治安,盗寇望而远遁,遂使秣陵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后因追捕顽匪,负伤至死,葬于南京钟山。蒋死后,其部下曾路见他乘白马、执白羽、仗朱挺。侍从如云,疑为成神,遂建“蒋王庙”于 钟山祭祀。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徏治秣陵,改秣陵为建业。为避祖父孙钟之名讳,改钟山为蒋山,改“蒋王庙”为“蒋山寺”,追封蒋子文 为蒋候,继而又加封“白驮将军”。于是,东吴大江南北,民间广建白马将军庙,供奉蒋王神候塑像。后发展到家家户户的神龛上都供有白马大将军牌位,据说能以 此驱邪避凶,保家庭幸福平安。此风俗在江、浙一带流传至今已一千多年,已在群众中形成白马宗教民俗文化。全国各地白马庙无数,均为江苏移民兴建。

益 阳城区的白马庙,建于资江西路,濒临益水,面向会龙山,戏台楼阁,三进殿堂,飞檐斗拱,巍巍壮观。是苏邦商贾移民聚资于清乾隆年间兴建。清同治十年 (1871年)哥老会首领刘道美起义失败后,曾隐居于此。民国十八年(1929年)曾被“思贤”学校占用。后几经变迁,现仅存残恒断壁,部分辟为民居。近 年来信众自发聚资,在白马巷(白马庙上首)建有一小间白马庙堂延续昔日香火。诗曰:

资阳白马古祠堂 马走堂空益水长

瓦砾衰草埋石径 残恒断壁臣横梁

龙山露冷枫林赤 垅上霜寒野菊黄

此际何方寻蒋尉 迎归故地好安良

4、五福宫

五 福宫在资阳区三堡接城堤畔。过去这里集居着大批资水上游移居的民众,俗称“宝邦”。“宝”,在益阳口语中含有贬意,即“蠢”的意思。故称“本邦”,即申明 自己是本省人,也称“上乡人”。这些“上乡人”大多经营竹木生意,以行商为主,除行栈外(经纪人),无固定铺面。资水上游的木材散放至益阳,在青龙洲这一 天然港湾捆扎成簰,运往武汉、芜湖、南京销售。这里出产的木材称“东湖木”,材质优良、坚固、耐用,颇有名气,朱洪武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营造宫殿,扩 建皇城,所需木材大都是用东湖木,当时称“皇簰”,每当春汛时期,栋栋皇簰首尾相接十余里,河水为之堵塞,利用东流汛水,过洞庭、入长江、漂南京,享受过 关免检的特权。

光绪年间,邵阳、新化、武冈、城步、新宁五地木商,有感于西、苏、徽邦各建有民俗庙堂,议定在接城堤畔建“五福宫”。五福者,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之谓也。”“攸好德”指所好者唯德;“考终命”指善终其生,免遭横祸。同时暗含五地木商是“五颗福星”之意。

五福宫前有黄泥湖、石壁湖;后有金花湖、白鹿湖。面临青龙、萝卜、蔡家三洲。邑人有联云:

五福对三洲,萝卜青菜

七星临二湖,石壁黄泥

民国晚期,五福宫改为五福中学,现为市六中高中部,已是巍巍广厦映资水,莘莘学子迎朝阳。远非昔日可比,诗曰:

五福濒临益水东 天人合一建神宫

上乡竹木三洲聚 武汉银城一脉通

白鹿金花关岳庙 黄泥石壁会龙峰

康宁富寿攸好德 命不横夭有善终

联云:

萝卜洲、青龙洲,舟动洲不动;

黄泥湖、石壁湖,凫飞湖末飞。

三、商行建

益阳地处湘中偏北,洞庭湖西缘,资水尾闾,驿道穿南北,水系贯西东,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引来商贾云集,使之成为湘中地区的物贸中心,俗有“银益阳”之称。

昔日各行业都树有本业祖师爷和有关神佛,设庙供奉,顶礼膜拜,祈求荫庇。

1、张飞庙

张 飞字益德,河北涿县人。汉灵帝末年,在其故居后花园(桃园)与刘备、关羽三结义,誓同生死。他终身追随刘备,镇黄巾、败吕布、破江洲、定巴西、保宕渠,屡 建奇功。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伐吴,飞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洲。临发,被账下将张达、范强刺杀。刘备追封飞曰“桓候”。

据《三国演义》记述,飞未出道时,曾在故里开屠坊、酒店,故被屠夫尊为“祖师爷”。益阳张飞庙旧址,在今资阳区福星街,由益阳屠商于清同治年筹资兴建,每月的初一、十五,必前来杀鸡烧纸钱祭祀。现原址扩建为人民路小学。诗曰:

勇冠三军张益德 初时卖肉作营生

屠行募建桓候寺 聊表尊师一片心

昔日香烟萦殿阁 今朝琅琅读书声

财源广进赖科学 不必求签问鬼神

2、七公庙

七 公庙奉祀主神为张七。张七,名世英,于宋神宗时降生于今四川壁山县张姓人家,排行第七,世称张七相公。自幼尊信道教。称道教为国教,外来佛、回两教为“邪 教”。年十七,遍游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寻访道教的福天洞地,至湖北麻城,见当地的少数民族信奉巫教,杂拜鬼神,一怒之下,尽毁“淫祠”,被祠主扭送官 府,系狱三年。值邑中发生特大火灾,县府扑救乏术,整个麻城行将化为焦土。张七叫典史告诉县令,说他能化凶为吉。县令将信将疑,叫典吏权且释放,以观后 效。只见张七跨上红鬃马,手挚朱挺,指风风停,指火火灭,西行至相公桥,人马平地飞升,上于五脑山后不知去向。当地民众感张七禳解火灾之德,遂在山麓立庙 奉祀。当朝宋徽宗赵佶尊尚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闻报后,诰封张七为“紫微候”。到了明朝,朱洪武加封为“助国顺天王”。

益阳纸商于明洪武年间,在头堡福兴街上首建七公庙,祈救纸铺免遭回缘之灾,原庙堂已扩建为学校,新庙最近由居士募捐筹建于鹅羊池东头。诗曰:

报国顺天张世英 黄泉碧落任纵横

单枪匹马驱回禄注 一颗慈心佑众生

注:回禄,火神

3、轩辕庙

轩 辕庙是奉祀黄帝的庙宇。黄帝,姬姓,一说姓公孙,相传为少典之子。因住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史称他“有士德之瑞,故称黄帝”。黄帝族当时居无定所,过着 游牧生活。后来打败南方九黎族,逐渐在中原地区定居下来。相传炎帝(神农氏)扰乱中原各部族,黄帝统帅熊、罴、貔、貅、豹、虎各部族,在阪泉战败炎帝,后 又在涿鹿击杀蚩尤,为各部族拥戴为联盟首领,史称他教民“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逐渐改变先民的生活方式,使部族兴旺发达。

我国的许多发明创造始于黄帝时期,如舟车、文字、音律、数算、医学、干支、铸造、指南车等。战国时,被黄老学派推崇为始祖。五大天神之一、中央尊神。

《史》称黄帝以青、黄、赤、白、黑五色,“染五彩衣裳”,因之被纺织印染业、服装鞋帽业尊为祖师爷。益阳轩辕庙由衣帽纺织行业公会于光绪年间建造在临兴街上首。因旧城改造,庙宇不复存在。

附成衣店门联:

春衣既成,安排童子着;

绨袍待赠,恰好故人来。

4、财神庙

财 神庙祭祀的神灵是赵玄坛,亦称赵公元帅。是道教信奉的财神。因其塑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挚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相传其真实姓名为赵公 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其部下有四员正神: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 利市仙官姚少司。诸仙道貌岸然专司迎祥纳福、追逃捕亡。能驱雷役电,除瘟消灾,主持公道,有求必应。因此,多数商家神龛上都供有财神,每日烧香敕水,朝拜 最勤。

过去益阳是座手工业城市,各行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但没有单独建庙的经济势力。各行各业经协商,在二堡的古道街合资建财神庙,朝拜赵公元帅,原庙已毁,现在原址重建,据说农历三月十五是财神的生日,这天,信众云集,设酒肉果品顶礼膜拜,迎祥纳福。诗曰:

黑面黑须黑虎神 铁盔铁甲铁金身

求财还得先朝贡 若是无钱免启唇

5、药王宫

药 王宫是供奉唐朝道士孙思邈的庙堂。孙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约生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少时崇尚黄、老,因病学医,并有较深的研究。当时 医方浩繁散乱,难以检阅。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并附以验方。孙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命其书曰《备急千金要方》既成,恐有 遗漏,又撰《千金翼方》共三十卷。

在医学科学方面,孙创引穴主对法,阿是六法,葱管导尿法,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手法,硫黄伏火法等医技。对中医学有承前启后的贡献。

孙思邈重视妇、儿疾病诊治,提倡医德,强调在医生面前只有病人,无贫富贵贱之分,被后世尊为药圣。

孙 思邈除在医学方面出类拔萃外,同时精通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通阴阳推步之术。反对服食丹石,提倡养生锻炼,兼善摄生。着有《福禄论》《摄生真录》 《五脏傍通导养图》等健身壮体着作。孙思邈忠实老庄“清净无为”学说,淡薄名利。北周时即隐居太白山,隋朝杨坚辅政时,曾以国子博士相召,不拜。唐太宗 时,召诣京师,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义大夫,仍固辞。上元元年(674年)称疾请还山,高宗假鄱阳公主第令其居住。永淳元年(682年)卒, 享年一百二十岁。

关于孙思邈的医术传说颇多,今仅述其二。

《幼学琼林》中有“孙思邈得龙宫方,能医虎口龙鳞”说的是他在太白 山隐居时,曾救治一巨蛙,乃龙子,后龙王召至龙宫,得水府药方三十首。隐居终南山时,曾为病龙点鳞,为虎取出误呑之金钗。另一说是唐太宗之长孙皇后怀胎十 月不产,导致重病,太医束手,孙为其在中指扎针,即产子病除,太宗封其为“药王”,并为其庐亲书“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清咸丰年间,江西药商在七公庙下首建药王宫,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药王生日,药界隆重朝拜。七十年代初,庙宇被大火焚毁。

附药店门联:

中夏当归,生地何如熟地好;

麦冬雪莲,银花不比红花差。

6、帝主宫

帝主,即“三元大帝”。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天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滋养万物”。

三元,亦称“三官尊神”,即天官,正月十五日生,称上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称中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称下元。道士有“三元斋”在三官生日当天,皆法身自忏侃罪。

道 教以天官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总主上界诸天帝王、士圣高真、三罗万象真君。地官为“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总主五岳帝君、并治二十四治 山、九土地皇、四维八级神君。水官为“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阳大帝”。总主九江水帝、四渎神君、十二溪真、三河四海神君。

由于三官分别总主诸 天帝王、五岳帝君、九江水帝为天地水诸神之主,故名“帝主”。依三官品位高低,天官一品为主神。地官、水官分别为二品三品,分居丙侧为配祀。道教称地官职 掌赦罪;水官职掌解厄;拜他可消灾免难,改过自新。而天官则职掌赐福,拜他不但可求功名富贵、延年益寿,而且可以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旧时戏台开锣,先打 “嘉官”,演员扮作天官,身穿龙袍,手持牙笏,足登朝靴,头戴面具,向观众或给某爷“赐福”并以此领赏。

唐代湖北黄州纸商,曾在三堡罗明巷 建帝主宫,供奉三官,一说供奉“助国顺天王”张七。此说值得推敲,唐朝最后皇帝哀帝,在位时为公元904年,而张七生于宋神宗年间(1068—1077) 相距至少一百七十年,故在唐代不可能为张七建庙。至于是否日后将张七神像移入,则不得而知。因目前帝主宫不复存在,已无从查考。诗曰:

大地苍茫谁是主 水天一色各称王

人为万物之灵长 不靠玄黄当自强

7、江神庙

江神,原本长江之神,秦统一中国后,在四川成都之南,设祠祭祀长江神灵。但各地祭祀的江神不一,颇具地方色彩。如湘水流域的民众,奉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为江神,尊称湘君、湘夫人。资水流域的民众奉楚大夫屈原为江神,唐时封屈广源公,宋时封广源王,元时封广源顺济王。

屈 原名平,战国末年楚国人。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面对楚国的衰落,力主革新图强,联齐抗秦,但受到楚怀王近臣子兰、靳尚和宠妃的嫉妒与谗毁。顷襄王 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湘楚间,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主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郢。屈原悲愤以极,于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汩罗江以身殉国。为了 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举行各种活动祭奠他。

屈原一生着作颇丰,《离骚》《九歌》《天问》是不朽的代表作。在 流放期间,曾在资水之滨的桃江凤凰山上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他站在凤凰山巅仰天发问,对有关自然现象、社会历史诸方面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怀疑 和质问,这就是光照千秋的《天问》诗章,至今凤凰山上“天问台”犹在。

据传,屈原在凤凰山居住时,常与当地渔夫为伍,在江边垂钓,其故地称“屈子钓台”,与陕西太公钓台、富春江子陵钓台并称中国三大钓台。

由于以上渊源,被益阳民众奉为资水江神,明朝末年,益阳纸业同仁在七公庙上首建江神庙(又称江神会馆)祀奉他们心目中的江神。每逢货船离港时,必到江神庙烧香许愿,祈求一路顺风,逢凶化吉诗曰:

丛林古刹袅香烟 祭祀江神楚屈原

忧国忧民忧社稷 问天问地问民间

众睡独醒行吟客 抑浊扬清谪降仙

桃花石鼓凤凰谷 不见渔翁钓渚迹

附:

咏天问阁

(清)段其伦

乱世三闾恨 行吟未得归

但闻天问处 不见凤凰飞

四、民众修建

民众修建分三种情况:一是僧、道出家人化缘修建,如广化寺、葛公庙等;二是社会人士修建 ,如福兴宫、杨泗庙等;三是信众自发筹款修建,如南岳宫、神农庙等。

1、南岳宫

南 岳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尚书》载:“舜帝五月巡狩南岳。南岳,衡山也。”现南岳山麓建有一座仿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建筑,奉祀“司天昭圣大帝”,简称“南岳 圣帝”。据史料记载,南岳圣帝原本殷纣时代镇守曹州的曹候崇黑虎。相传他修德行善,尊老慈少,爱民如子;笃仁忠信,礼贤下士,得到臣民的拥戴和各地诸侯的 尊重。其兄是商代四大诸侯之一的北伯候崇候虎。北伯候与其弟大不一样,他助纣为虐,蛊惑圣聪,为纣王大兴土木,建露台,设酒地肉林。是当时遭人白眼的奸 候。先是,纣王纳东北候姜桓楚之女熹为皇后,因宠妲己而废之,并残忍的将其剁成肉酱作羹以飨其父东北候。西北候姬昌(文王)闻之,窃叹。崇候虎知之,以告 纣,并潜西北候于纣曰:“西北积善累德,诸候皆向之,将不利于帝。”纣王乃囚西北于羑里。西北家臣以文马、美女、九泗献于纣,纣窃喜,赦西北曰:“潜西北 者,崇虎也。”

西北候回西岐封地,将详情言于军师姜尚,尚怒曰:“此贼若不先除,定为后患。”遂发十万兵马直捣崇城,但久攻不下。姜尚下书 崇黑虎,历数北伯罪过,晓之利害,劝其大义灭亲。黑虎得书,深思再三,曰:“我宁可得罪祖宗,不可得罪天下,为万世人民切齿。”遂设计擒捕崇候虎父子交姜 尚,斩之。

武王伐纣时,崇黑虎统本部兵马从征,屡建战功,渑池一役,黑虎死难。周朝建立后,武王追封崇黑虎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过去,益阳的信众在每年八月成群结伴,跋涉数百里前往南岳烧香朝圣,经常发生意外。到了唐代,信众在城内南门口建南岳宫,其门联云:

虑意烧香,何必远朝圣地;

诚心拜佛,此处便是灵山。

民国十九年(1934年)惠明老和尚化缘增建佛堂,供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有住院僧众二千名,从此,南岳宫成了佛、道共祀的庙宇。今宫观重新装修一新,佛事兴旺。诗曰:

圣帝南巡跨晓风 资阳驻跸幸离宫

腾云俯看裴亭树 驾雾凌听白鹿钟

南海观音持玉柳 西天佛祖座莲蓬

焚炉但见钱灰舞 上界也和尘世同

2、神农庙

神农氏有说即炎帝,与黄帝并称中华民族始祖。《史记》载:“诸候耗尽,炎黄有存者,唐 之苗裔也。”故今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史》称:神农氏姓姜,号烈山氏,少典娶有娇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统治南方九黎各部族。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中原地区部族不服从炎帝统治而依附黄帝。炎帝遂与黄帝战于河北涿鹿,经过三次激战,以炎帝失败告终。黄帝取代炎帝而为天子。

传 说炎帝是农耕及医药的发明者。上古时人们过着渔猎及采撷的游离生涯。随着部族的繁衍,天然物资日益缺乏,导致人们衣食不足,疾病流行,炎帝以“天雨之粟耕 种之,又砍木为耜,揉木为耒,以垦草莽,教民播种五谷充食,并传授打井技术以利灌溉。为正节气,审寒暑,治农耕,他发明了历日,分四时八节,指导先民按季 节处理农事。他还尝百草酸咸,品水土甘苦,一日遭受七十余次毒害,为的是创立医学,解除民间疾苦。他又列廛(货仓)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 货,令其交易所得,开我国贸易之先河。

传说炎帝纳奔水氏之女为妃,生哀帝。他活了一百二十岁,炎陵在今株洲市之酃县。

鉴于神农氏是医药鼻祖,旧社会民间缺医少药,平民没钱治病,有居士化缘,在城内东正街建神农庙,民众有病,常前往烧香敕茶,以香灰、茶叶为药,祈求祛病消灾。诗曰:

历代君王论过功 安民济世数神农

稷粮播种尊先祖 百草亲尝敬药宗

首创犁耕优稼穑 初营集市畅流通

中华倔起东亚地 民食为天是要冲

3、杨泗庙

杨泗庙是供奉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么的庙宇。杨么,原名杨太,龙阳(汉寿)人,渔民出身,兄弟四人,他最小,当地习俗,呼小为么,故别名杨么。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从钟相起义,是义军中最年青的首领。

建 炎三年(1129年)起义军攻克益阳县城,杀守令袁显,迫使县衙迁沧水铺。益阳农民积极响应,加入义军者以万计。建炎四年(1130年)钟相父子兵败被 杀,义军推举杨么为新首领,立钟相幼子子仪为太子(今汉寿有太子庙)杨么自称大圣王,以龙阳为根据地,与夏诚、周伦结寨于围堤湖芦苇丛中,势力范围东起岳 阳,西及枝江,北达公安,南界长沙,坚持“均贫富、等贵贱”的政治主张,采取“兵农相兼,陆耕水战”“春夏耕种,秋冬攻战”的战略战术,依仗水师优势,多 次挫败南宋官兵的围剿。严辞拒受南宋朝廷的招安。水寨巍然,固若金汤,起义军自信的说:“要想攻入,除非飞来”却不幸言中。

绍兴五年 (1135年)朝廷把抗金主力“岳家军”从前线调来镇压起义军,因叛徒黄佐、杨钦的出卖,水寨被岳飞攻破,杨么投水自尽未果,被俘后拒降遭杀。据说在杨么 殉难处,经常现身显灵,救助在风浪中遇险的渔民船工,水乡人民感恩戴德,在洞庭湖周边建有多座庙堂祭祀。鉴于杨么被朝廷定为“叛匪”、“草寇”,庙额不能 用其真名,而以“杨泗庙”取代。因杨排行第四,生性爱水,四水为泗。再者,古帝王每年定期巡狩江、河、淮、济“四水”,暗示大圣王杨么乃“九五之尊”。

益阳城区的杨泗庙在东门外,船民行江,必先到杨泗庙焚香燃烛,顶礼膜拜,祈求旅途一帆风顺。诗曰:

威震荆湘大圣王 三千铁甲战资阳

兵农结合除苛政 水陆相兼靖地方

一视同仁无贵贱 济贫均富有规章

壮心未己升天去 化作神灵佑水乡

4、福兴宫

福 兴宫为供奉前清湖南巡抚赵中乔的殿堂。赵申乔,字填旗,江苏武进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康熙九年进士,文豪初授河南商丘知县,以贤能升迁 为刑部主事,浙江布政使。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调任湖南巡抚,驻长沙。他为官清廉,不挟幕僚,恭亲执事,敢抗权势,拒纳贿赂,很受湖南人民拥戴。

康 熙至雍正时,天下承平,民务于耕,朝廷许民各就滩荒筑堤垦田,赵申乔积极响应这一利民政策,亲赴益阳湖区大力推行,官民结合,于资水南岸挽围千家洲、千把 总、中和等十垸;于城西资水北岸围挽蒋家、毛家、天心等三垸,并兴修水利,筑堤防洪,使益阳成为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人民感恩戴德,称赵申乔为益阳人民的 “福星”,在他当年驻地现资江西路烟草公司门市部旧址修了座“福星宫”。里面塑造了一座三尺五寸高的“赵公像”,长年供奉。

康熙四十九年(1714年)赵申乔离开湖南,调京任左都御史,康熙皇帝在诏书中写道:“申乔甚清廉,但有性气,人皆畏其直,朕察其无私,是以护惜之。”

康熙五十四年(1720年)赵申乔在北京病卒,终年七十七岁。诗曰:

围湖筑垸治洪荒 百里金堤万顷粮

千古高名应不灭 长随皓月照资阳

5、玉皇庙

玉 皇庙是奉祀玉皇大帝的神庙。他是道教奉祀的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天神。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舍真体道金阙至尊昊天玉皇大帝”。据《玉皇本行集经》载, 为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其王位,在普明香严山中学道成仙。相传他总管上、中、下、“三界”;四维、四方、上、下“十方”;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生” 以及天、地、魔、地狱、畜牲、饿鬼等一切祸福。据说他居“玉虚仙界”有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金光万道滚虹霓,瑞气千条喷紫雾。碧沉沉琉璃造就, 亮幌幌宝玉妆成。千千年不谢名花,万万载长青瑞草”。

辅佐玉帝的有“五方五老”,即西天佛祖,南海观音,东方崇灵圣帝,北方北极玄灵,中方黄极大仙。以及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灵教主,五斗星君。

明洪武年间,益阳道教教徒在涌泉后街建玉皇庙,阴历正月初九是玉皇生日,这一天,各方道徒、居士、信众必备三牲九礼隆重祭拜,祈福纳祥,消灾难、保平安。诗曰 :

混沌初开无玉帝 苍茫大地我为王

羞将利禄求神佛 万事当头自主张

附录民歌一首:

天上没有玉皇

海里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岭开道

我来了!

6、葛公庙

在介绍葛公庙尊神“冲应浮佑真君葛仙公”葛洪前,有必要介绍一下首度在益阳传播道教的葛洪。

葛 洪,生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殁于东晋咸康六年(341年),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抢扑子。丹阳句容人,葛玄从孙。少好神仙 导养之法,从葛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司马睿为丞相时,用为幕僚,后因功赐关内候,闻交趾出丹沙,求为句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在此期间来益 阳布道行医,在城内姚家巷建葛公庙,返回罗浮山后无疾而终。

葛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人,生于晋延熹七年(164年)殁于三国吴赤鸟七年 (244年),曾从三国魏方术神人左兹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于合皂山(江西清江县 )修道 成仙,道教尊为葛仙公,又称太极仙公,宋代诰封为冲应真人、冲应浮佑真君。是我国古代颇具影响的炼丹方士和道教理论家。诗曰:

道隐仙翁阁皂山,太清九鼎炼金丹;

卦炉映得枫林赤,冷月松风涧水潺。

7、水府庙

水府庙亦称将军庙,在今将军庙码头,是祭祀三元大帝之一的水官和东吴大将丁奉的庙宇。

水官,道教称其为“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阳大帝“主管九江水帝(汇入长江的九条支流)四渎神君(单独入海的江、河、淮、济)十二溪真(汇入黄河的十二条溪流)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四海(东、南、西、北海)神君。下元十月十五日是水官生日。

水官职掌解厄。据传,拜他可消灾免难。益阳地处水乡,商业发达,交通运输全靠舟楫,江河湖海常有不测风云,故建水府庙供奉洞阳大帝,祈求运输途中一帆风顺,福星高照。

丁 奉,字永渊,庐江安丰人,少以骁勇,在甘宁手下为小将。赤壁之战时,为东吴护军校卫,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后官至右司马左军师。建安二十年(215年) 从甘宁随鲁肃至益阳拒关羽,后吴、蜀和议成,双方撤兵,甘宁随孙权攻合肥,留丁奉驻守益阳。当时县治在资水尾闾北岸的白马山,俗称“白马山城”,因山路崎 岖,不宜建城池,经鲁肃实地堪察,决定将治所移置今马良湖畔,由丁奉主持筑土城,城高丈许,周长约千米,除御敌防洪外,逐步形成商贸集市,乃益阳城池之 始。县民感其德,塑丁奉象安置水府庙奉祀,因之改称将军庙。土城残存城恒俗称“鲁肃堤”。古人李昌焌诗曰:

鲁临淮是古奇男 万马西来此驻骖

留下一堤春草绿 鹧鸪声里唱江南

8、乾元宫

乾元宫故址即今资江东路汽车路小学所在地。始建于唐肃宗年代,后历代屡有修缮,民初辟为“第一高小”。

乾元宫供奉道教所尊的三位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三神所属的天外仙境,亦称玉清、上清、天清,合称“三清”。《易传》云:R20;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元始天尊,全称“玉清元始天尊”,亦称天宝君,虚星。道教最尊的天神。为三清尊神之首。生于太元之先,故称“元始”。道书说他长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便从秘道授诸天仙,以开劫度人,与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并为三洞教主,塑像手持宝珠,象征混沌未分之洪元世纪。

灵宝天尊,全称上清灵宝天尊,亦称太上老君。道教三清真神之一。据称由“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中产生的三元气之一的赤混太天元”所发生,塑像坎离匡廓图,象征阴阳初判之“混元世纪”

道 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即被称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据称由“宇宙未形成前,从混沌中产生三元气之一的冥寂玄通元”所化生。《古镜录》称:老子无世不出, 初出于上皇时,号金阙帝君,出黄帝时,号广威子;出文王时,号安邑先生;出武王时,号叔子;出汉初时,号黄石公;出文帝时,号河上公。其塑像持扇或如意, 象征万物化生之“太初世纪”。诗曰:

混沌初开定乾坤 三清上界列尊神

资生万物妊寰宇 开辟洪蒙度众生

益阳九宫十八庙


 

九宫十八庙 益阳旧城区内,上至唐代下至明清,历代兴建寺庙,俗有九宫”“十八庙之说。九宫即:五福宫、帝主宫、天后宫、药王宫、福星宫、万寿宫、紫云宫、乾元宫、南岳宫等。十八庙即:关岳庙、玉皇庙、地母庙、师公庙、水府庙、魏公庙、白马庙、财神庙、轩辕庙、七公庙、张飞庙、天符庙、城隍庙、明星池、神农庙、葛公庙、江神庙、圣庙等。

 

蠡 山 庙
祀越相范蠡。《沅江县地名录》称:景在龙虎山峰,相传越
相范蠡游五湖隐居此山。唐天宝八年(749年)改为蠡山,并
置祠庙,名范蠡庙(又名蠡山庙)。当时神像座位,僧侣甚多
祈祷四至,香火不绝。(今赤山境内,1974年庙毁)

神 禹 庙
祀夏禹。据1811年《安化县志-寺庙》记述,神禹庙位于五都
禹履洪附近神湾。民间还流传《夏禹巧凿虎口岩》的
传说,虎口岩后更名为禹履洪,附近村落更名为神湾。

司 徒 庙
祀武将王仝。庙位于安化梅城山区司徒岭。王仝屡战沙场,有
万夫不当之勇,官授司徒。他奉令进攻梅山,全军纪律甚严,
秋毫无犯。后被梅王诱入深山,围困战死。后民间为纪念这位
爱民如子,英勇不屈的将军,兴修寺庙,以作地方之神。


伏 波 庙
祀东汉马援。《安化县志-寺庙》(1811)年载:伏波庙位
于安化奎溪坪。马援是东汉时名将,在建武十一年(公元35
年)任陇西太守,十七年任伏波将军,封新息候。后奉旨出征
武陵平五溪蛮。相传曾到过安化奎溪坪。传下很多佳话,
故建伏波庙奉祀,昔时香火旺盛。


郭 公 庙
祀唐大将郭子仪(697-781)由武举累官至九原太守,因抵抗
外犯,屡建奇功,官至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郡王、尚父
等。民间十分崇拜,称能镇邪之庙王。仅益阳上乡(今桃江县
境)建郭公庙就有五处之多。

孔 庙 
祀孔丘。位于安化县梅城镇东郊,原称崇圣庙,始建于宋
熙宁壬子年(1072)。原有至圣先师孔子牌位,上悬
世师表横匾。牌匾已毁,孔庙尚存。

乡 贤 祠
祀清陶必铨。据1871年《安化县志》称。陶必铨系清代名臣陶
澍父,安化小淹人。相传陶必铨在世时为人正派,精心办学,
热心当地公共事业,主修梅城南宝塔。颇得村民信赖,尊称乡
贤,清朝庭诰封荣禄大夫。死后村民立祠祀之,并受香火祈祀

卧 龙 寺
祀蜀武候诸葛亮。《沅江县地方名录》称:卧龙墨池位于县
城南三十里处乌龙堤(今张家塞乡),相传武候诸葛亮宿此,
曾洗砚于池,其水遂如墨汁。乾隆二十五年(1760),乡人偶
入池里得一石碑,其文乃宋人所撰,字尚可识,因即其地修卧
龙寺,并置庙田。后香火不绝,现尚存遗址。


凤 凰 庙
祀楚国屈原。《桃江县志》称位于桃江县凤凰山。相传屈原作《天问》于益阳之桃花江。屈原逐放江南,作《九歌》于玉笋
山,山在湘阴。则《天问》作于此间,不为无据。山上凤凰庙祀奉屈原夫妻及三子,尊屈原为凤凰神。山上有天问阁
。江边有天问台屈子钩台。昔日香火不绝,庙毁于清道光年间。


杨 泗 庙
亦称杨泗将军庙。祀南宋农民起义首领杨么。建炎四年(1130)从钟相起义,在首领中年龄最幼而故名。钟相牺牲后,
与夏诚、周伦等建大寨于子母城。被推为总首领,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有众二十万。兵农相兼,陆耕水战。势力
东起岳阳,西到鼎、澧、北抵公安,南到长沙界内,屡破宋军。绍兴五年因被叛徒黄佐、杨钦出卖,投水未死,被擒牺牲。因
杨么屡行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很受人们尊敬,并立庙祀奉。为了避讳朝庭敬仰农民起义首领,并按照首领中年幼排行
第四(居钟相、夏诚、周伦之后),加上他投湖未死而视为水神,故名杨泗庙,常年香火,以水神祀奉。昔时益阳一带建
杨泗庙,或杨泗将军庙多处,并遍及洞庭湖滨各县。

关 帝 庙
祀蜀将关羽。亦称关公庙关王庙忠义祠等。昔时益阳信仰关圣帝君者甚多,有接龙天的习俗。相传蜀将
关羽曾屯兵益阳资江北岸接龙堤,抗拒南岸吴国鲁肃、甘宁大军,有不涉风波险,非惊咳唾声,甘宁亦何幸,浪得此威名
的诗句。后成为益阳一带神明。清顺治元年(1644年)定五月二十三日关公寿诞祭。顺治九年(1652)封忠义神武关圣大
。清雍正三年(1725)造关帝三代神牌,定春秋仲月为祭期。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赐护国保民四字并列入中祀
颁发乐章。咸丰五年(1855)追封三代三节,御书万世人极牌匾,典祀与文庙同。咸丰七年(1857),加封靖诚绥靖
匾。咸丰八年(1858)剌封万事人极忠义神武灵裕仁勇显护国精诚绥靖关圣大帝。从而关公武圣庙不断加修,祭银仅
次于文庙,每年三十五两七钱四分三厘,官府按时祭祀。据1944年《益阳县志》载:益阳信奉关帝。所在皆是,龙会寺、
杨灵坳、伏魔山为极盛。除三庙外,益阳县境内建关帝庙四十八处,村民向关帝求雨、求福、求嗣、求医者多。各地组织有
祭龙天的祭祀团体,每年有四百八十祭(次),接送都是鼓乐旌旗,辅以舞龙,金鼓震天,火铳鞭炮不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寺、庙、祠、观”辨析
道教诸神
神的殿堂:道教建筑
诸神真聖紀
(转)中国古代神仙谱
北京白云观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