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刚刚,“科学健走”腾冲宣言发布了!!!

导 读

  2017年4月9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在第二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启动仪式上,发布了《“科学健走”腾冲宣言》。“宣言”中,来自健康传播、运动、营养、临床等领域的七家专业机构,对如何科学健走以及“特殊人群”健走注意事项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以使广大公众走得更科学,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以下为《“科学健走”腾冲宣言》原文: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是人的权利、尊严、财富与文明,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运动是生命的源泉,科学运动使人健康和快乐。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让规律运动成了许多人难以实现的目标。“健走”因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又不受场地限制,深受公众喜爱。如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的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的理念正在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人们告别久坐不动,快乐地走了起来!

  为使广大公众走的更科学,发挥最大的健康效益又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基于科学证据和“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的经验,来自健康传播、运动、营养、临床等领域的七家专业机构,在云南省腾冲市发布联合宣言,倡导公众科学开展“健走”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健走促进健康

  • 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

  • “健走”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是一种简便易行、适合不同人群的有氧身体活动。

  • 健走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诸多慢病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健走不是散步,运动强度很重要

  • 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

  • 当达到微微气喘、心跳加快,但还能说话交流的状态时,能量消耗是普通走路的10倍以上。

  • 建议每次健走30分钟以上(30分钟到1小时),或者每次至少10分钟,每日累计30分钟以上。


运动要适量,日行万步为宜,长期超量有风险

  • 仅以步行作为运动方式的普通成年人,建议每日步行总量8000~13000步,其中健走5000~8000步,日常生活约3000~5000步。

  • 过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关节的慢性劳损,应避免大运动量的进行单一方式的锻炼。可结合健走进行力量、柔韧等练习,使身体得到全方位锻炼。既是健走的有益补充,也能一定程度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 慢性病或肥胖症患者须得到医生或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


坚持是关键,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累积健康效益

  • 可灵活安排健走场地,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坚持完成每日健走任务,累积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


重视运动前后的热身与放松

  • 健走前要进行5~10分钟左右热身,活动关节、牵伸肌肉、预热身体,避免损伤。

  • 健走结束,进行5~10分钟左右整理活动,促进恢复和减缓肌肉酸痛。


挑选合适的鞋和服装,积极应对极端(或特殊)天气

  • 选择软硬适中的运动鞋,舒适速干的衣物,注意运动后保暖。

  • 应避免在严寒与高热的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健走运动。

  • 雾霾天气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或在室内进行。


健走期间,注意吃动平衡

  • 人体能量代谢的最佳状态是达到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体重变化是判断一段时间内能量平衡与否的最简便易行的指标。

  • 健走运动会刺激食欲,运动后应注意控制能量摄入,特别是高脂肪的食物的摄入。

  • 健走时应每15~20分钟饮水150~200毫升;如持续健走时间超过1小时或出汗较多,运动中和运动后可适量饮用运动饮料。


结伴而行,体会运动带来的欢乐

  • 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儿”一起健走,心情更加愉悦;互相鼓励,使健走更可持续;搭伴而行,如有突发状况也可有所照应。


  同时,我们联合建议并呼吁城市管理部门为公众创造适于健走的条件,如设立更多便于行走的区域、开放更多便于健走的公园、拆除市区免费公园围墙等,以鼓励公众增加运动,促进健康;建议并呼吁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健走等身体锻炼。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一起走向健康,走向快乐,走向幸福的未来!实现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




附:

特殊人群健走注意事项:遵医嘱,做防护,搭伴行

  •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群,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走应根据自身状况,遵照医嘱制定运动计划,并在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 同时,建议上述人群外出锻炼应做充足的准备和防护措施,并搭伴而行、避免在人流稀少的区域独自健走,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糖尿病患者:加强保护,贵在坚持,不过量

  • 在三餐后半小时均进行20~40分钟的适量运动,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 清晨起床后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不可取,容易发生低血糖和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

  • 糖尿病人群应重视运动前的血糖情况,可适当进食或携带糖块,以免发生低血糖。

  • 随身佩带糖尿病人信息卡和急救卡,以便出现意外时的他人给予救治。

  •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经病变,对伤痛不敏感,因此不要赤足行走。

  • 健走前、健走中和健走后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或运动饮料,否则易导致血糖过高。

  • 健走后,要仔细检查双足,尤其是趾间、足底、足跟处,有无受压、红肿、血泡、水疱甚至肿胀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须及时就诊。

  •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运动量,如过量健走易发生关节水肿等症状,运动受限,将大大增加血糖控制难度。


骨关节疾病患者:活动有益,注意禁忌

  • 适度活动可缓解关节不适,有助于保持和改善关节功能和结构,改善生活质量。

  • 关节的软骨组织没有血液供应,其新陈代谢依赖于关节活动,从而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因此提倡和鼓励骨关节病人适量运动。

  • 骨关节疾病患者身体活动建议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制定运动计划。

  • 有骨关节疾病的人,健走时应注意膝盖与脚踝的保护、注意运动的强度与时间,根据情况使用健走杖等辅助工具。

  • 出现持续疲劳、无力感异常加重、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肿胀加重,运动后一小时疼痛不消失等症状,应暂停健走或运动计划。

  • 关节病变处于重症发作期,应减少或避免骨关节的活动,减轻负荷。

  • 禁忌:剧烈运动、稳定性差的关节进行大量重复性活动、过度伸展、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早晨运动。


肥胖人群:量力而行,防止关节损伤

  • 肥胖人群的健走强度不宜过高,建议采用中低强度,也可间歇变换短暂的中高强度,加速脂肪的消耗。

  • 健走时应适当增加摆臂幅度和频率,可采用“中轴扭转”的方式,增加腰腹的锻炼。

  • 严重肥胖的人群会对膝关节造成压力,建议手持健走杖进行健走、适度适量,以保护膝关节。

  • 健走运动会增加食欲,肥胖人群应注意合理控制饮食,防止体重增加或反弹。


高血压人群: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 高血压人群应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健走强度和运动量,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

  • 健走前要做轻度热身运动,如伸展、下蹲运动。

  • 健走中要时刻注意身体情况,如果感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在热身、健走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头部低于腰部、憋气或用力等情况。

  • 健走结束时要缓慢停止。若健走后出现头晕、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次日疲乏等症状,说明运动量可能过大了,应调整强度。若减少运动量后,仍出现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必要时可去医院查诊。

  • 若身体条件允许,可以在每天健走中适当增加小强度的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冠心病患者:

  • 适当的运动,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发生风险。

  • 但过量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发生心肌缺血并表现为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运动量应以不诱发心绞痛发作为基本原则。

  • 建议严格遵照医嘱,并加强防护。

 

特别说明:

  • 宣言所述建议适用于大多数普通成年人作为参考使用,个体运动计划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 患病人群、肥胖人群、体弱人群等特殊人群,请参考附件中“特殊人群健走注意事项”,并遵照专业人员建议制定健走或健身计划。


联合发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资讯部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分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委新春寄语
糖尿病还没有引起你的重视吗?看看吧!(动画)
世界骨松日:七机构联合提示“关爱骨骼,终生无骨折”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3糖尿病前期指南发布,5大要点一文梳理!
高血糖人群的双面人生,A和B完全不一样!结局有人笑有人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