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常手足不温,口中不渴怎么办?教你实脾散这个方子,解决你的烦恼!

一、实脾散介绍

1.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严氏济生方》又叫《济生方》,因为作者是宋朝的严永和。

这就好像朱丹溪写过《丹溪心法》,韩懋写的《韩氏医通》,苏轼弄过一本《苏学士方》。这种事情在宋朝很常见,以前介绍过经济发达,医疗健康就受到重视,而宋朝文化也昌盛,学者文人都有这个爱好,也就是所谓的“儒医”。

除了苏轼之外,还有陆游、辛弃疾,他们的诗词作品里经常出现中药。

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其另一句名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不仅是这些怀才不遇之人讲究这个,就是意气风发的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也是兼攻医学,正是“无儒不通医”

毕竟只要活的比竞争对手久,那最终不就你上位了嘛!

传承到宋朝,方子已经很多了,已经从尽可能搜集多、全,转为精、效。

严永和秉承“不轻攻,亦不轻补”的思路,选取名家名方,并且多以亲身使用有效为标准,经过30年之整理,在50岁左右而写成。

目的是“广其流传”,也就是“济生”之意。

吴澄评价“不泛不繁,用之辄有功”。

问题来了,为什么本书叫“重订”?

因为明朝就丢了,清朝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是根据明朝《永乐大典》修复的简略版(而《永乐大典》也因为火灾早就不剩多少了),建国之后1979年在明清版本之上,参阅海外朝鲜、日本进行补充,才有了现在的《重订严氏济生方》。

顺带一说,海外医书是很重要的文献,因为近代他们遭受的战乱少得以保存。最重要的是,唐宋时期,海外藩属国来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带回代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各种书籍,医学是其中重点关照学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学术思想,以之为切入点,就很好理解他写东西。

我们先把结论摆上“补脾不若补肾”,“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结合下面的适用症状来解释。

2.适应证:阴水属脾肾阳虚,水停气滞证

症见

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手足不温,口中不渴,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迟。

阴阳最初始的含义为“日光的向背”,也就是向阳面为阳、背阳面为阴,由此引申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即温度的变化——寒热。

因此,阴水就是和阳水相对,不伴有热证的水肿。手足不温说明有寒;口中不渴说明津液未收到损伤,即并非热证,那多半就是寒证;苔白说明并非热证,即为寒证;苔腻是内有痰湿停聚的表现;脉沉是病位在里,脉迟是脉跳的慢即为寒证。

水液代谢最重要的三个脏是肺、脾、肾,尤其是以脾肾为关键。

《景岳全书》有过论述,“凡水肿等证,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

肺只是个傀儡,我们看到咳嗽、喘息、气短,并不是肺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脾肾失常,水液泛滥所致。

肾主水液,膀胱是排泄的通道。脾主运化,加工厂干得不好,废品就产生了。

那脾肾那个更关键呢?非要说的话,还是肾!

因为废品产生,我卖掉(排尿)也能神不知鬼不觉啊。就好像我们身体内每天都会产生约6000个癌细胞,只要免疫系统正常,就可以杀死他们。毕竟再和谐的社会,也有小偷小摸、杀人放火呀。

而且肾具有蒸腾气化功能,就是把壶里的水烧开变成水蒸气而布散开来。如果肾阳不足,那就好像泡茶之后的茶杯盖,上面有很多小水珠,这在人体就是水肿(阳虚水肿)。

如果大家注意看的话,上面有“身半以下肿甚”,意思就是腰以下肿的厉害,这就是典型的肾性水肿。

如果是腰以上水肿厉害,多半是肺脾问题。而这里的胸腹胀满、大便溏薄,就是暗示,脾有问题。

大家是不是能理解严永和的第一个理论了,“补脾不若补肾”!这个方子叫实脾散,但治的其实是脾肾阳虚。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没有阳气(火热),那就自然是沉降的,水停下来就是“满”,气停下来就是“胀”,合成“胀满”。

大家是不是能理解艳红和的第二个口号了,“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虽然是阳虚水肿,但是气不动也不行呐。

总结一下:

阴水(阳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舌苔白腻、脉沉迟。

脾:大便溏薄。

肾:身半以下肿甚。

水停气滞:胸腹胀满。

搜索微信公众号:食物是最好的药

加关注




公众号推荐



食物是最好的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食物是最好的药!药补不如食补  为家人和自己做最天然的食疗养生!

药物组成

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槟榔、炮附子、白茯苓、干姜各6g,炙甘草3g。

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补阳尤其是补到肾阳,没有附子的参与,那就是非常不专业的行为。

上温心阳,中益脾阳,下壮肾阳。

温心阳则心悸气短可解,严重时候的心衰,我们也是这么用的,救急参附汤。

益脾阳则腹痛腹泻可除,顺带手足不温小意思,典型的就是附子理中丸。

壮肾阳则水肿畏寒可消,包括夜尿多、腰膝酸软,比如金匮肾气丸。

附子是个非常好的强力药,但是不能乱用,因为有毒!

这里多啰嗦两句,生附子药力强毒性大、炮附子药力弱毒性小。

附子的毒性如何减弱?最简单的方式就长时间煎煮(至少1小时),量大的延长时间,用筷子占药汁点舌,口不麻就算成功了。

炮附子就是预先煎煮的生附子(大概煎过1-2小时)。

通常情况下,外用可用生附子、内服必须用炮附子。药店现在一般都是卖炮附子,有的人自己采药、或者能弄到生品,说实话效果确实很强,但一定要注意煎煮时间。

再有就是剂量,生品15g以上至少煎1小时,10g左右半小时差不多,但还是那个原则,药汁点舌无麻木感。

掌握长时间煎煮、无麻木感的关键,那附子用量再大,毒副作用也会基本消除。

而炮附子已经毒性大大降低,所以初次使用的朋友,建议先煎10分钟试试。

不要瞎听别人说“我生附子用30g也没中毒啊”“炮附子我从来不先煎啊”,命是自己的,每个人体质不同,耐受程度不同,毕竟感冒也会死人,健康无小事。

最后特别提醒,强力药除非是救急,不然平时服用都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否则会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不一定的毒性反应,而是补阳过强导致的心慌心悸、烦躁失眠、呼吸急促等。

干姜入脾温脾阳,中医有句话“附子无姜不热”,所以这个搭配不仅仅是一个偏温肾、一个偏温脾,而是加起来1+1>3的效果。

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直有“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之说,脾肾同补是治疗阳虚的关键所在。

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利尿消肿。

厚朴、木香、槟榔、草果入脾燥湿之外,行气利水消肿。

木瓜醒脾化湿,还具有两个功用,一涩津敛液护阴、二治疗吐泻转筋。

这么多补阳药那就是温热药呀,必然损伤阴液;而这么健脾燥湿、利水消肿,那反过来说利水不就是伤津?涩津敛液就是不要干过头了,稍微节制一下。

阳虚则寒,容易拉肚子(大便溏)、也会有呕吐,更会有手足抽搐,也就是抽筋,这个中医叫转筋。所以这个木瓜的作用,其实是治疗其他并发症。

我们经常说读书的真谛在“字里行间”,一个药的选择其实有很多代替品,然后多重症状筛选下来,只有一两个是最合适的,这便是组方的精妙。

炙甘草也是入脾的,健脾益气就不说的,这个“炙”是蜂蜜炮制,不仅加强补气之力、还有止咳之功,寒凉的蜂蜜不仅制约燥性,更可以缓和附子的毒性。

更可以加生姜5片、大枣1枚调和脾胃,防止利水太过而伤正。

二、实脾散使用

直接按上述剂量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用各200ml,注意温服、买炮附子、先煎、附子缓慢加量(提高服药频率)。

按上述比例打成散冲服,则每次沸水冲服12g,一日2-3次。

注意此时不用强调煎服问题,因为原方大概60g,每次服用1/5则相当于炮附子1g,非常安全。

当然散剂也是可以放入锅里煮然后温服的,这种方式叫“煮散”,是古人常用的方式。

本方适用于阳虚的寒证,热证禁用(舌红苔黄)。


 了解更多中医养生基础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子、干姜
原创医案:四逆汤治愈一例顽固性腹胀
倪海厦常用诊断经验及技巧300条 由编者历时一年呕心沥血整理
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手足冰凉的克星:理中丸
脾肾阳虚,心腹疼痛,手脚冰凉,用这个方子来调理!
脾肾阳虚,湿气重,手足不温,用经方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