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装摄像头,孩子报警:以爱为名的监控,可取吗?

最近,摄像头上了热搜,父亲要给孩子房间安装摄像头监督他,孩子立刻心态炸了,叫来了警察叔叔。

    

                                           

视频中,有几位家长表示摄像头挺好用的,可以监督孩子学习;

而孩子们则无一不表示出了对摄像头的拒绝,说会拔掉摄像头的电源或者把摄像头关到抽屉里,甚至想直接砸掉摄像头……

评论里的网友们也忍不住吐槽: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去年的热播剧《小欢喜》中也有类似于摄像头的装备,就是妈妈宋倩在女儿英子房间的墙上开的这扇窗户,宋倩随时都可以在外边通过这扇窗户看到英子的一举一动。

   

不少网友,特别是拥有“宋倩同款”妈妈的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个令人窒息的操作。

那么,安装摄像头以及类似的操作,到底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
 
1.被监视的感觉
 
在上面的热搜视频中,当被问到愿意让家长装摄像头吗?小朋友立刻回答:不愿意,我不想像囚犯一样被监视,没自由……
 
任何人在处于监视之下时,都不会感到舒服。
 
曾经,“上学期间最令人恐惧的事情是什么”有个爆火的回答:窗外班主任的死亡凝视。

                             (图片来源:知乎)

此时,无论你是在开小差还是在认真听课,突然发现飘在窗外的班主任,都免不了背后一凉、虎躯一震,和同桌交换一个惊悚的眼神……
 
实际上,即便不是被监视,短时间的被注视都可能会令人不舒服、感到别扭。
 
比如,考试时,监考老师站在身边,答题人可能都会感到紧张。
 
这是今年的高考考生分享监考老师在身边时自己的心路历程:

             (图片来源:知乎)

在商场的店里买衣服,店员亦步亦趋的跟着自己,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时,也会感到别扭。
 
因此,即便父母的本意是爱,是为了孩子好,处于摄像头下的孩子们依然本能的抗拒监控。
 
2.被控制的感觉
 
上面报警的14岁男孩对警察叔叔吐槽:我爸要装监控监视我、控制我。他的爸爸愤慨的反问三连:我监控你什么了?你有什么隐私?我是你的谁?
 
实际上,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除了自己的行为,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控制其他任何人的行为。
 
孩子们天生爱自由,当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时,他们会进入到“战斗还是逃跑”的模式。
 
上面报警的男孩选的是“战斗”模式,宁愿和爸爸撕破脸,也不愿牺牲自己的“自由”;
 
而宋倩的女儿英子选择的是“逃跑”模式,表面配合,遇到自己坚持的事时,采用的是“阳奉阴违”的战术,并且她内心极其痛苦,深爱妈妈的她不忍心伤害妈妈,那么只能伤害自己,她甚至想去跳河结束自己的痛苦。
   
                
家长和孩子一旦站到这个对立面上,无论孩子们选择的是什么模式,其最终结果都是对亲子关系的伤害。
 
3.不被信任和尊重的感觉
 
家长安装摄像头这一举动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我不信任你,我不看着你,你一定不会好好学习;我不尊重你的边界,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你的一切我都可以随意观看。
 
不被信任的孩子,会倾向于做家长想象中的那个“坏孩子”,反而是被信任着的孩子,更愿意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尊重孩子的边界,是我们家长需要学习一生的功课。

   纪伯伦的诗里写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

扎心的诗句,道破的却是亲子关系的真相:儿女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当家长试图越过孩子的边界时,他们会逃得远远的。
   
                       
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成长在没有隐私的家庭,卧室门从来关不上,上锁了直接踹门,日记、信件更不用说。父母还随意跟亲戚朋友提起我的事,觉得自己跟关在笼子里供人参观取乐的动物差不多……脱离他们后拼命工作买第二套房,也不愿到500米外的父母家住,时隔多年依然走不出的阴影。”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孩子们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干着坏事长大的。
 
孩子在摄像头下扮演着“乖孩子”,但是总有大人看不见的地方,此时,他们还会继续演吗?再说,家长能用摄像头看孩子多少年呢?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家长管的比较严,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北大。进入大学之后,天高皇帝远,没有人再管着他,他就彻底的放飞自我了,天天躺在寝室里玩游戏、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最后多门成绩不及格,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想要孩子成人、成才,就要发展出他的内驱力;发展出他的自控力、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出他接管自己学习、接管自己生活的能力。
 
安装摄像头这样的“紧迫盯人战术”看起来立竿见影地堵住了孩子肆意玩乐的路,实际上堵住的却是孩子发展他的内驱力、自控力的路,并且冒的还是破坏亲子关系的风险。
 
而只有在“自由空间”中经历了作业做不完、考试考不好导致的老师责骂、家长失望,自己信心受损等一系列自然后果,吃到了苦头,孩子才会想着改善这些状况(必要时,家长可以介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改善),自控力、自我管理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了。
 
就像老鹰为了让小鹰学会飞行,一次次的将其推下悬崖,推离自己的怀抱,小鹰才可以在辽阔的天空中通过无数次的摸索、尝试学会关于飞行的一切技巧。
   
                      
这个过程看似是孩子的功课,实际上却也是家长的修行。甚至由于对孩子的担心,家长会比孩子更难熬。
 

心理学家黄仕明说: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被爱;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很多的尊重。
 
家长们会问:“我不看着孩子,孩子真的不学习了怎么办?”
 
“之前没怎么管孩子,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学习已经很差了,怎么改善?”
 
《正面管教》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思路:
 
此时,作为关系最亲密的母子(父子),不需要层层套路,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真诚地、尊重地坐在一起,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然后去实施就可以了。
 
需要特别注意地是,这个学习计划一定是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制定的,确保每个细节双方都达成了一致,没有强制,没有勉强。因为孩子们总是倾向于遵守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
 
同时,孩子们又热衷于试探家长们的底线,所以我们会发现,过一段时间,孩子就做不到学习计划里的一些小目标了。这正是调整学习计划的信号,停下来和孩子一起修订你们的学习计划,直到双方再次达成一致……
 
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很多次,然而这正是家长们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博弈和孩子们达到奇妙的平衡的好机会。
    
                         
教育从来就没有捷径,好的教育是尊重的、愉快的,并且能温养亲子关系的。
 
当家长肯蹲下来平视孩子,如同对待一个相处多年的老朋友时,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计教出好孩子
“监视”成瘾?孩子卧室安装摄像头,父母:为了他好
全网疯传的“透明书房”,暴露了多少孩子无法挣脱的童年阴影?
父母用摄像头监控孩子上热搜:毁掉亲子关系最有效的方式是“保护”他
父亲用摄像头监控儿子:你养的是人,不是宠物
36计帮你教出好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