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乾隆寻找生身父母的传说

#民间传说#​#传奇故事#​#乾隆#​

认母

据说乾隆是宫女香珠在杨妈妈家生的,乳名阿宝。生下还不到百天,雍正皇帝就让人悄悄抱回行宫。

母子分别时,香珠把雍正赐给她的紫金白玉镯拿出来,自己戴一只,另一只交给了前来抱孩子的主事宫女宝珠,求宝珠把镯子保管好,等阿宝长大后交给他。宝珠很同情香珠,眼里扑簌簌流着泪水答应了香珠的嘱托。

没过百天的小阿宝被抱进墙高院深的行宫后,雍正立他为太子,由皇后抚养。奇怪的是这小阿宝一到娘娘怀里,不但喂奶不张嘴,还一个劲闭着眼睛哭。妃、嫔、贵人挨个儿轮着哄哪个也哄不好,最后只得由宝珠哄才不哭闹了。娘娘和宫妃们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忌恨,雍正却龙心大喜,封宝珠为“御儿养娘”,还把正宫说成是孩子的生身之母。

冬去春来,转眼小阿宝已经七岁啦。雍正把他视为掌上明珠。一天,小阿宝在花园看花扑蝶玩,隐约听到娘娘和人说“羊肉贴不到狗身上”,接着就是阿宝长阿宝短的。阿宝很机灵,他明白了正宫娘娘不是自己的生身母。那么,生身之母又是谁呢?小阿宝跑到宝珠身边,双手摇着宝珠肩膀要妈妈。吓得宝珠面无人色,赶紧用话支开,生怕雍正听见,可偏偏就让雍正听见了。

雍正满脸怒气地训斥阿宝:“娘娘千岁就是你的生身之母,你胡闹什么?再要胡缠,当心我……”几个宫娥过来把小阿宝哄走了。雍正余气未平,又转向宝珠。宝珠急忙下跪请罪。雍正并未施威,只是嗔怪地说:“小贱人,看在多年伺候殿下有功,朕不怪你。但有一件,要守口如瓶,不准透露一点有关香珠的风声。否则,定斩不恕!”

雍正见事已了,才拂袖而去。

小阿宝询问生身之母的事发生后,宝珠跟前多了一名宫女,说是伺候她,实际是监视她,以防和阿宝再有接触。小阿宝呢?被雍正借机软禁在书房,着专人伺候他习文练字。这样一来,宝珠和小阿宝就不能往来了。

小阿宝虽小,但心里比玻璃灯还亮,他明白雍正为啥这样做,就故意在皇后面前皇娘长皇娘短的,雍正见此光景,才把一颗提吊的心渐渐放下来。

宝珠忍辱负重,苦熬岁月,等到阿宝长到十二岁的时候,她思量着应该把他生身母的事儿告诉他了。一天傍晚,宝珠瞅书房没旁人,就悄悄把镯子交给阿宝,跟他说明这宝镯的来历,刚要细讲其中情由,忽听雍正派去伺候她的宫女在呼唤她,只好慌忙离去。天黑了,阿宝手捧宝镯,心里翻腾着,母亲现在在哪里?

是生是死?他想啊想啊,一直想到很晚很晚才恍恍惚惚睡去。次日醒来,日头已经老高啦。他刚穿好衣服就听到外面有人轻声细语,悲悲切切,不知发生什么事儿。他趿拉上鞋出去一问,说是宝珠失足落水,溺死在荷花池里了。阿宝沉吟半晌,踉踉跄跄走回书房一头扎在床上……

傍晚,阿宝不见了。宫中人一下慌了手脚,灯笼火把四下寻找。原来,阿宝在宝珠死去的地方,独自一人偷偷地哭泣……

宝珠一死,阿宝心里甭提多难受了。他精神恍惚,不思饮食,时常一人坐在荷花池旁呆愣愣地出神。

雍正见阿宝如呆如痴,日益消瘦心里也有几分明白,但又奈何不得。只好一面着太医精心医治,一面吩咐宫人每天陪伴太子在外边多游逛一会儿,以解胸中郁闷。阿宝见雍正允许他游玩,就暗暗打定一个主意。

阿宝在行宫内玩了几天后,说玩腻了,要到宫外打猎散心。雍正起初不肯,后来怕阿宝病势加重,只好允许他在指定的地方玩上一时半晌,不得远去。阿宝走出行宫,象出笼鸟一样,行东就西,哪有准方向?跟随的宫人又不敢违拗,只有在后边紧紧跟随。

有一天,阿宝来到宫外的一个山梁上,宽衣解带,翘首四望,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只大雁,在他头上徘徊长鸣,声音凄凉悲伤。阿宝一听更触动了思念亲人的心情。他抽出雕翎箭,搭上弓,对准大雁猛然射去。大雁听到弓弦响,鸣声嘎然而止,一翻身衔住箭杆,向对面山坡飞去。阿宝大惊,世上哪有会躲箭、衔箭的大雁啊,这其中必有缘故。他盯准大雁飞去的方向,拔腿就追。

阿宝跑过山坡不见大雁,只见山洼里有一农妇正躬身拾柴,忙跑到近前,以晚辈的身份问:“请问婶婶,可曾见到一只大雁么?”

农妇仔细打量一下阿宝,摇摇头,说:“哪有什么大雁,只不过凭空落下一只'御用’雕翎箭。”阿宝听到“御用”二字,一下瞪大眼睛,惊奇地望着农妇。农妇缓缓举手掠发,腕上戴着一只紫金白玉镯,与阿宝那一只一般无二。阿宝一见宝镯,断定眼前就是亲娘,此时不认母,更待何时?刚要开口,宫人们已追到近前。他急中生智,忙往远处一指:“大雁飞到那边去了,赶快去追,还愣着干什么!”宫人们哪敢迟误,撒腿就向大阿哥指的方向跑去。

阿宝见宫人们跑远了,忙躬身一礼:“请问婶婶,我有一事相问,不知可否?”那农妇端详着阿宝:“有话请讲。”

阿宝认母心切,忙道:“母亲,孩儿不是别人,乃是十二年前被人抢进行宫的小阿宝。”

妇人脸色一沉,嗔怪道:“凭空认母,好不莽撞!”

阿宝这才想起怀中宝镯,扑腾一声跪在农妇面前,双手将宝镯一举:“母亲请看!”

那拾柴农妇正是阿宝生身之母香珠。香珠见到宝镯,又惊又喜,猛地把阿宝搂在怀里:“儿呀,你让为娘想得好苦哇!”说罢,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乾隆登基后,第一件事儿就想大礼迎接母后进宫。谁料香珠怕连累乾隆的声誉,在他登基前投井死了。

乾隆听说后,十分悲痛,为了纪念生身母亲,他传旨工部,要在他出生的地方修建楼阁亭台。谁知那草舍的主人杨妈妈执意不允,说原是草屋,还是草屋好。乾隆想想也对,就依了杨妈妈的主意,用黄柏草蘸桐油,翻盖了三间草房。乾隆认母的故事,一直在承德流传着。听老人讲,早些年还有人见过三间草房呢。

江南寻父

一次,乾隆私访,听到有人议论说,当今天子不是满族皇帝的后人,是某某汉大臣之子,还说得有根有梢的。乾隆听后又惊又恼,可又没法问清楚,只得默默地回宫了,乾隆回宫后老想着这件事,整天闷闷不乐的。

乳母李氏看出来了,就问他有什么心事。这一问,倒使乾隆眼睛一亮,他想,眼前不是正有个知根知底的人吗?乳母李氏从小把自己带大,自己的身世她哪能不清楚,何不问问她呢。想到这儿,乾隆就把私访中听到有关自己身世的街头巷议一一对乳母讲了,恳求乳母说出真情。乳母知道自己已年迈,若再不说出真情,恐怕乾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禁不住乾隆再三恳求,乳母李氏向他讲述了如下一段故事。

那是康熙年间,在避暑山庄北边叫狮子园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王府,是四皇子胤祯的住所,叫雍王府。每年夏季,胤祯随康熙到避暑山庄避暑,都住在这里。胤祯三十四岁那年,因他的妻子(称福晋)有喜,没能随驾回京,就住在承德的府里了。恰好随从的一个汉族大臣杨林因妻子临产,也留在热河了。事也凑巧,就在同一天,胤祯妻子生了个女孩,杨林妻子生了个男孩。

胤祯盼儿心切,就打定了一个主意。他谎称自己得了男孩,让福晋把孩子包得严严的,不准任何人去内室看望。转眼间孩子满月了。胤祯派人到杨林家传信,说要看看杨家的孩子。这下可把杨林乐坏了,赶紧亲自抱着孩子送到雍王府。王府太监接过孩子,送进内宅。足足过了一个时辰,太监才把孩子抱了出来,说雍亲王很喜欢这个孩子,赏金千两以示祝福,让杨林好生抚养。杨林听了,喜出望外,叩头谢恩而去。等他回家一看,傻眼了。原来抱进去的是男孩,抱出来的却是女孩。

杨林吓得不敢吭声,觉得这件事弄不好必有杀身之祸,和夫人一商量,就借故辞官,回江南老家去了。

乾隆听了乳母这番真情话,惊魂动魄,难过异常,想不到自己还有这样的不幸身世。天底下人人皆有父母,自己身居帝位,至高至尊,却不能与双亲团聚。若把双亲找到,接进宫来,自己身世真相大白,那皇亲国戚,满朝王公大臣岂肯罢休?自己的帝位就不稳了。若置双亲于不顾,任其流离,又违背人伦,于心不忍。他苦苦思索,寝食俱废。乳母李氏知道他的心思,就劝道:“圣上何不借南巡之机,暗地查访,将双亲妥善安置奉养!”

乾隆觉得有理,就向李氏详详细细地询问了杨林的年纪、长相和可能隐居的地点。南巡的时候,乾隆四处打听,终于得知生母早已去世,杨林更名换姓到镇江金山寺出家为僧了。乾隆兴奋异常,立即来到金山寺。金山寺的长老带着全寺大小僧众在码头岸边接驾。龙舟靠岸,乾隆舍舟登陆,缓步而行,挨个打量众僧人,揣测他们的年纪,端详他们的相貌,结果二百来僧人中竟没一人与乳母说的杨林相似。乾隆仍不甘心,问长老:“金山寺的僧众是否全数到了?”

长老躬身合十道:“阿弥陀佛,敞寺除了一个疯僧留寺烧茶炉,全寺僧众齐来恭迎圣驾了。”

乾隆道:“朕今天要看看这个疯僧是何等模样。”

长老引乾隆来到寺内茶炉房。只见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污秽的老僧,一双鞋倒穿着,双目紧闭,盘腿打坐在茶炉旁。

长老忙上前叫道:“圣上驾到,还不快起来接驾!”说着,伸手拽疯僧。乾隆挥手制止,问疯僧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老僧依然不动。长老急了,拽他说:“圣上问你姓名,你为何不答话?”老僧还是不理。长老急忙向乾隆解释:“禀圣上,此人疯得厉害,真是罪孽。”

乾隆听了却不在乎,又问:“请问师父尊姓大名?”

只见那老僧双目微睁,泪珠滚落,双唇颤抖,说:“我叫八扠。”

众人吓得目瞪口呆,乾隆听了哈哈大笑,说了声:“果然疯癫,朕不怪罪!”随即转身离去。

乾隆回到京城,乳母李氏问起他寻父的事,乾隆摇头叹气:“朕好不容易打听到他在金山寺出家。朕把金山寺全数僧人挨个儿看过,并无一人相像,不过,却遇一怪事甚是可笑。”

李氏问:“什么怪事?”乾隆便把金山寺茶炉旁遇到的疯僧的事情述说了一遍。乳母听毕,“唉呀”一声,惊道:“那疯僧正是圣上亲父。”

“怎见得?”乾隆惊问。

乳母说:“万岁爷,您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您难道不知南方人把鞋子叫'孩子’吗?他知道您到了,故意把鞋倒穿着,意思是'孩子到了’。还有,您再三追问他的姓名,他不是答叫八扠(X)吗?八加个X不就是父字吗?他隐姓瞒名,故作疯癫。如果真疯了,他见了您为何掉眼泪呢?”

听了这席话,乾隆恍然大悟,细细地回想疯僧的年貌,与乳母说的果然相符。他诏令再次南巡。又来到金山,寻找那个烧茶炉的疯僧人。谁知此人早已失踪了。乾隆懊悔不已。但并不死心。

这天,乾隆终于找到了疯僧的家。只见大门上贴看一副新对联:“朝对千条岭,家出万代龙”,横批是“天下第一家”。走进去一看,屋里空空的。找邻居一打听,知道这家正是杨林的老宅。据说杨林出家多年,夫人已故,只留下一个闺女孤独度日。前些天疯僧突然回来,把家搬走了。再问搬往何处,邻人不知,只指了个大概方向。乾隆按那方向走去,又来到一个庄上,只见路旁有一民妇在推碾子。奇怪的是那女人脸朝后,倒着走。碾棍上挂个笼子,笼子里的一根黄头绳上,穿着四个铜钱。乾隆看了半天也不解其意。又继续往前走,打听疯僧的下落。但一连数日,也无音信,只好又回京了。

乳母李氏询问乾隆二次寻父如何?乾隆摇头叹息,只把路上遇到的怪事讲了。李氏一听,十分高兴,“恭喜万岁,贺喜万岁,这回您的亲人就有头绪了。”

乾隆听了直发愣:“怎见得?”李氏说:“推碾子女人亮出那个笼子和铜钱就大有文章。您想,她为啥把钱装在笼子里?为啥用黄头绳穿?又为啥穿四个?那个女人又为啥倒走推碾子?”

问得乾隆瞠目结舌。李氏解释说:“把铜钱装在笼子里,意思就是'乾隆’,四个铜钱和黄头绳,意思就是'四帝皇上’,倒着走,暗示'到了’。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四帝皇上倒了’。推碾子之人,一定与圣上有瓜葛,很可能就是先帝的女儿,公主千岁在那恭候万岁呢。”

一番话,使乾隆如梦方醒。他又暗下决心:三下江南。

这回下江南,让足智多谋的刘墉伴驾,也好随时出谋划策。

来到江南以后,找到了那个推碾子的女人,果然是公主千岁杨金梅。

她告诉乾隆,父亲前些日子去了五台山,永不出世了。乾隆听了甚是高兴,封杨金梅为公主千岁,并为她招了亲,还答应修一座公主府,但嘱咐不可张扬出去,要严守秘密。

乾隆跋山涉水来到了五台山。这五台山地方可就大了,有东五台、西五台,中五台之分。找来寻去,终于在西五台找到那个衣衫褴褛、满脸污秽的疯僧。乾隆让刘墉和随从们进寺歇息,自己单独会见疯僧。

乾隆来到疯僧跟前,深施一礼说:“请问师父尊姓大名?”疯僧说:“我叫八扠。”

乾隆赶忙撩衣跪倒说:“我不远万里,三下江南,总算把父亲找到了。我就是您的儿子阿喜(乾隆的乳名)呀。”

疯僧看看四周无人,赶紧搀起乾隆说:“皇上请起,此处不是讲话之地,随我来。”

乾隆跟随父亲,拐弯抹角来到一座小庙。坐定以后,疯僧眼含热泪说:“我十几年过去了,我一直盼望咱们父子能够相认,今天不会是做梦吧?”

乾隆说:“不是做梦,我们父子真的相见了。我虽然是当今天子,但我知道人生在世,哪有不认生身父母之理。但此事泄露出去,与儿与父都会惹出杀身之祸,社稷之乱怕也难免。儿还不能把您接进宫去,请父亲多多谅解才好。但我要传旨,在江南老家给您修建一座杨府,您好安渡晚年,再也不要云游天下了。”父子叙说多时,洒泪而别。

乾隆回到寺里,故作呼呼带喘的样子。刘墉问:“万岁,那个疯僧他是何人?”

乾隆撒谎说:“朕不知晓,疯僧藏了个无影无踪!”

刘墉多聪明呀,他知道皇上是在编瞎话,也不多问,乾隆在五台山歇了两日就回京城了。

回宫后,乾隆把自己见到杨金梅和杨林的事,告诉了乳母,叫她不要在宫廷内外言讲。

李氏说:“万岁放心,只要你父子能够相认,我死了以后也含笑九泉了。”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生死乃哲学命题
晚清四大奇案之二:名伶杨月楼案
北方行记(一百六十一)北京风光览八大处(八)
说唐演义全传[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
【湖南】刘济楚《写给秦叔宝的一封信》指导老师:刘云霞
牛市炒股的年轻人:跑的时候要叫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