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事多磨”与“好事多魔”
小提示:点击右上角“...”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甲戌本《红楼梦》第一回比其他诸本多出的四百余字中,出现了一个成语“好事多魔”。邓遂夫先生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修订八版)中,对这个词作了一条长注:
按“好事多魔”一语,通常固然作“好事多磨”。如宋词中即有“从来好事多磨难”之句(晁端礼《安公子》词),后之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等也都用了“好事多磨”一语。但曹雪芹用字每有别解,且以此“好事多魔”和通常习用之语对照,似乎有此“魔”字者方为这个成语的原初本意。《汉语大字典》注“魔”字本义即为:“梵文‘魔罗’的省称。意为扰乱、破坏、障碍等。佛教指能扰乱身心、破坏好事、障碍善法者。”以此义用于该成语,似更具深意。然此用法是否有更早的确切出处,尚待考。
与邓先生对此问题津津乐道相反,红学界其他学者似乎对这两个词的关系不是很感兴趣。比如红研所校注的《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俞平伯校、启功注的《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或是周汝昌汇校的《红楼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都径直将“好事多磨”写作“好事多魔”而不作任何说明。周汝昌主编的《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则直接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解释,也未对“磨”、“魔”二字做任何补注。似乎“好事多魔”等于“好事多磨”这个算式,就如同二分之一等于十分之五一样显然成立,也就无需再饶舌了。
然而事实证明,这两个词的关系并非明了到不用解释。比如邓先生所谓的“别解”,其实就是“不明觉厉”逻辑下产生的附会之想。再如张建业主编的《李贽全集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二十一册第370页,对明代思想家李贽《四书评》里出现的“好事多魔”一词,作了一条校改式的注释:“今多写作‘好事多磨’。魔,《玄应音义》卷一:‘书无此字,译人义作。’应作‘磨’,义即磨难。”由此可见,也有学者是不太同意“好事多魔”这种写法的。如果不进一步如邓先生所说那样考证“此用法是否有更早的确切出处”,一直让这两个词的关系“不言自明”的话,则只能是前人撒土迷后人眼,越到后来越是模棱两可了。
其实上文提到的《四书评》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更早的确切出处”。李贽生于1527年,比曹雪芹早出生近两个世纪,于是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曹雪芹所写的“好事多魔”四个字,一定是有先例可循的。至于李贽所写是首创还是沿袭,那就得看是否有更早的例证了。
正如邓先生发现“好事多磨”一词可以在宋词中找到“从来好事多磨难”这样的前身一样,我们也能在元剧中为“好事多魔”一词找到“好事也从来魔障”(郑光祖《?梅香》)这样的原型。“磨难”是“好事多磨”之“磨”字的注脚,“魔障”则为“好事多魔”之“魔”字的说明,而《辞海》对“魔障”一词的解释正是“磨难,障碍”。如果再联系上明代孙梅锡《琴心记》中的“好事多磨障”、《西游记》第二十八回中的“纵然好事多磨障”,均将现在的“魔障”一词写作“磨障”,那么事实就更加清楚了:“好事多磨”与“好事多魔”,以及“磨障”与“魔障”,其实都是一回事。
再说邓先生提到的“魔”之本义“魔罗”,原为梵文Mara的音译写法,是中古时期(东汉到五代)随着佛经的大规模翻译而产生的。对印度古文字颇有研究的钱文忠先生指出,有不少从佛经音译过来的词“为了符合汉语的习惯缩略了”,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磨罗——魔”。(见钱文忠《传统的再生》,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由此看来,“磨罗”与“魔罗”,就如前文提到的“磨障”与“魔障”、“好事多磨”与“好事多魔”一样,都是同种实质的不同表象罢了。明代张自烈所作《正字通》提到:“译经论曰:魔,古从石作磨,?省也。梁武帝改从鬼。”也就是说,最初翻译佛经时并未用到过“魔”字,直到梁武帝时才改“磨”作“魔”,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两字混用的情况。
正因为“磨”、“魔”二字混用,所以某些词典在举证时经常互相矛盾。比如同是高则诚的《琵琶记》,岳国钧主编的《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引文作“谁知道好事多磨”,而颜毓书主编的《万条成语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却引文作“谁知道好事多魔”。更早的一则歧异例子是宋代词人郑云娘的《西江月·寄张生》下片第二句,唐圭璋编纂的《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作“奈缘好事多磨”,而龙建国等人点校明代陈耀文辑录的《花草粹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却作“奈缘好事多魔”。张涌泉在《汉语俗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中指出:“传世古籍一经后人传抄翻刻,便打上了抄者或刻者所在时代的烙印,而不能反映古籍作者当时用字的实况。”所以即使龙建国等人的点校不误,郑云娘的这个句子在《花草粹编》上真作“奈缘好事多魔”,也只能算是一个明代的例证罢了。
就本文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暂时可以认定元代郑光祖《?梅香》中的“好事也从来多魔障”是此种用法在传世文献中较早的“确切出处”。至于是否有更早的传世文献可以征引,还望博览群书者有以告我。不过在出土文献敦煌经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好事多魔”一词更早的形态,即《双恩记》中的“善事多摩”。据钱仲联等总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介绍,《双恩记》又名《佛报恩经讲经文》,作者不详,据写本中的避讳情况看,大约写成于初唐时期。对于“善事多摩”这个词,刘凯铭《敦煌变文校勘辨补》一文指出“‘摩’是‘魔’字同音借代”,意即这个词本应作“善事多魔”;项楚《敦煌变文选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则说:“这是当时俗语,后来作‘好事多磨’。”由此可见,“好事多魔”的“确切出处”,至迟可以追溯到唐初的《双恩记》。
而对于混用已久的“磨”、“魔”二字来说,选择哪一种写法其实很难推论出作者有什么“别解”。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逐渐趋向于以“好事多磨”为标准写法,而韩国却一直将这个成语写作“好事多魔”(见金洙京《中韩成语比较研究》,山东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礼失而求诸野,在我们这里逐渐被边缘化、被淘汰的东西,却在其他地方被充分利用起来。我们能说这里面有什么“别解”吗?
对于这一类书写形式上有所嬗变的字词,专家们有时尚要说“待考”,普通读者就更会茫然不知所以了。真诚建议今后出版的《红楼梦》,能对这样的字词略作说明,以便读者了然于心。
推荐订阅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最难得的,为什么是糊涂?《红楼梦》半首词说破
程本红楼词语校读札记(一)
胡传志 | 《红楼梦》诗三首辨析
【红楼梦异文比较赏析之四】“饫甘餍肥”失“美”韵 | 随笔 徐景洲
悭字结尾的成语
小学常用的300个成语分类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