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醫心方_丹波康賴 7 (十九,二十,二十一)
卷第十九[top]服石節度第一《服石論》云:中書侍郎薛曜云:凡寒食諸法,服之須明節度,明節度則愈疾,失節度則生病,愚者不可強,強必失身;智者詳而服之,審而理之,曉然若秋月而入碧潭,豁然若春韶而洋冰積實,謂之矣。
凡服五石散及鍾乳諸石丹藥等,既若失節度,觸動多端,髮狀雖殊,將攝相似,比來人遇其證,專執而療之,或取定古法,則與本性有違;或取決庸醫,則昧於時候,皆為自忤。故陶貞白曰:昔有人服寒食散,撿古法,以冷水淋身滿二百罐,登時僵斃。又有取汗不汗,乃於狹室中四角安火,須臾即殞,據茲將息,豈不由人,追之昔事,守株何甚。
秦承祖論云:夫寒食之藥,故實製作之英華,群方之領袖,雖未能騰雲飛骨、練筋骨髓,至於輔生養壽,無所與讓。然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散所以護命,亦所以絕命。其有浮薄偏任之士,牆面輕信之夫,苟見一候之宜,不復量其夷險,故禍成不測,斃不旋踵。斯藥之精微,非中才之所究也。玄晏雅材將冷,廩丘溫臑為先,藥性本一而二論碩反,今之治者唯當務尋其體性之本源,其致弊之由善候其盈縮,詳診其大淵採撮二家之意,以病者所便為節消息斟酌,可無大過。若偏執一論,常守不移,斯膠柱而彈琴,非善調之謂也。
許孝崇論云:凡諸寒食草石藥皆有熱性,發動則令人熱。便須冷飲、食冷、將息。故稱寒食散。服藥恆欲寒食、寒飲、寒衣、寒臥、寒將息,則藥氣行而得力。若將息熱、食熱飲、著熱衣、眠臥處熱,藥氣與熱氣相併壅結於脈中,則藥勢不行發動,能生諸病、不得力,只言是本病所發,不知是藥氣使然。病者又不知是藥發動,便謂他病。不知救解,遂致困劇。然但曾經服乳石藥,人有病雖非石發,要當須作帶解石治也。
孫思邈論云:服石人皆須大勞役,四體無得自安。如其不爾,多有發動,亦不得道便恣意取暖稱適已情,必違欲以取寒凍。雖當時不寧,於後在身,多有所益,終無發動之慮也。人不服石,庶事不佳,惡瘡、癬疥、溫疫、瘧疾,年年恆患,寢食不安。興居常惡,非止已事不康生子難育,所以石在身中,萬事休泰,要不可服石也。年三十以上,可服石藥。若素肥充,勿服也。四十以上,必須服之。五十以去,可服三年一劑。六十以上,兩年可以服一劑。七十以上,一年可服一劑。人五十以上,精藥銷歇,服石猶得其力。六十以上轉惡,服石難得力,所以恆須服石。令人手足溫暖,骨髓充實,能銷生冷,舉措經便,復耐寒暑,不著諸病。
凡服石人,其不得雜食口味,雖百口具陳,終不用重食其肉。諸難既重,必有相賊。聚積不消,遂動諸石。但知法持心,將攝得所,石藥為益,善不可加。
陳延之論云:服草木之藥則速發,須調飲食金石者,則遲起而難息。其始得效者,皆是草木盛也。金石乃延引日月草木,少時便息。石勢猶自未盛,其有病者,不解消息,便謂頓休。續後更服。或得病痼藥微,倍復增石,或便雜服眾石,非一也。石之為性,其精華之氣則合五行,乃益五臟;其濁穢便同灰土,但病家血氣虛少,不能宣通,更陳瘀,便成堅積。若其精華氣不發,則冷如冰,而病者服之,望石入腹即熱,既見未熱,服之彌多。既見石不即效,便謂不得其力,至後發動之日,都不自疑,是石不肯作石消息。便作異治者,多致其害。
《釋慧義論》云:五石散者,上藥之流也。良可以延期養命,調和性理,豈直治病而已哉。將得其和,則養命瘳疾;御失其道,則夭性,可不慎哉。此是服者之過,非藥石之咎也。且前出諸方,或有不同。皇甫唯欲將冷,廩丘欲得將曘石藥性熱,多以將冷為宜。故士安所撰,偏行於世。
《夏侯氏論》云:觀世人了不解寒食藥意而為節度者,又大誤。以不解修誤法,安得不有頓躓耶。遂不思故而其怨咎於藥,此藥正不宜以病進時服也,當以病退時服之。此藥以助正氣為主,病進時則病氣強、正氣弱,藥不能制也。病退則因氣強遂扶助之,遂凌病氣矣。空腹及下後不可服。服之滯著曲奧之處積歲不解。服藥無冬夏時節也。春秋瘥為佳。
魯國《孔恂論》云:寒食藥治虛冷特佳。然要在消息精意伺候,乃盡藥意。雖本方云極冷恣水,要當以體中為度。若腹中不能熱,心中平定,未覺憒悶,不可便恣冷飲食、食冷燸當隨藥熱多少衣服厚薄亦宜然。盛冬之月可燸食,餐食後若心中溫悶,輒飲少冷水便瘥矣。如覺藥作者,但薄衣行風中亦解。若殊不解,可小洗手足頭面,不至浴。當消息體中,慎勿逆用水也。
《龐氏論》云:夫寒食藥發多在秋冬,秋冬則陽氣處內,陰氣處外。外寒則熱併入,助藥為熱也。此其自然發理。若有違犯藥忌,亦復用發,消息候察,唯存心精意者也。服藥人多自厭惡煩憒,無神不可信,取其言用加方治也。當用邊人之意參之耳。又藥多違人性,喜加遷怒,不可慎從。侍者當犯顏據爭,深守所見,亦不可使病人甚恚,用增藥動也。
夫藥發皆有所由。或以久坐、久語、臥溫失食,或以御內不節犯損體實。或勞慮存心、情意不歡,或以飲酒連日而不盥洗,或以並飲不消停徐為澼,或食餅黍小豆諸熱,凡此諸或皆是發之重誡也。
又,藥臥欲得薄衣,亦宜然,犯寒則無中冷之憂,觸熱則有患禍之累。
諸飲食皆欲冷,唯酒可溫耳。諸用水皆欲得新汲井水,不欲大冷水也。食欲數而不欲頓多,當計一日常數所能食,分晝夜八九下後,飲食猶令小溫,於常食數食之後自還如舊。
衣被欲得故絮而使薄,但當益領數。所以爾者,減益故也。若噤戰惡寒者,少重其衣被以溫體,人迫挾之,噤不如解,使遠去之,過時不去,便助藥發也。
曹歙論云:寒溫調適之宜,云諸藥疢己折。雖有餘熱,不復堪冷,將適之宜,欲得覆而不密,常欲得涼而不至於極冷。譬如平人得熱,欲得冷涼之,大過即已為病也。故勿得脫衣露臥,汗出當風也。
有藥疢者,若寒若熱,心腹欲痛滿,欲脫衣,欲著衣,衣薄衣厚皆當隨覺為度,不可輕忍也。
凡服寒食散發者,皆宜隨所服之人以施方治。人體氣之不同者,若土風之殊異也。雖言為當飲酒,人性本有能不;雖言為當將冷,人體本有耐寒與不耐寒;雖言為當多食飲,食飲本有多少;雖言為當勞役,人筋𮝎本有強弱,又肥充與消瘦,長老與少壯,體中挾他疢與不挾疢,耐藥與不耐藥,本體多熱與多冷,凡此不可同法而療也。藥發多,多變成百病,苟不精其曲折,如以粗意投雷,亦由暗歷危險其趣巔沛往往是也。
凡寒食藥發生百病者,大較坐失之溫燸也。今者暑熱尤不可輕失,溫也。
可疑之候云:咳逆咽痛,鼻中窒塞,清涕出,本皆是中冷之常候也。而散熱亦有此諸患可用飲溫酒。冷咳者,得溫是其宜也。若是熱咳者,酒通寒食散,得酒於理,當瘥和也。欲分別之者,飲冷轉劇。劇者果是冷咳無疑也。飲冷覺佳者,果是藥熱咳無疑也。
溫治之治云:今舉世之人,見藥本方,號曰護命神散。登服日便當解脫衣被向風,將冷水自澆灌。夫人體性自有堪冷不堪冷者,不可以一概平也。譬猶萬物,匪陽不晞而柒與玄水反當以寒濕為干茂(義),豈可謂不然乎。余服此藥,幾四十載矣,所治者亦有百數。服藥之日,乃更當增其衣服,扶掖起行,令四體汗出,則營衛,津液津液則諸溫熱隨汗孔而越,則不復苦煩憒矣。體適津液,自不思水,無事為蛇盡足而強用水。若小煩躁,可漬手巾一枚,拭熱處,小涼則當促起還著衣矣。自於藥勢已發,可徹曏者。始服藥重藥之衣,其平常所服,慎不可減也。
凡人體氣各有羸虛,虛者恆著巾帽、身襲溫裘,風惡忌冷,不得⿺風發䬈如何?一旦卒釋常服?增以冷水澆灌,限漏刻之間。則中冷矣。中冷則成傷寒,壯熱如燒,小大惶怖,不知是傷寒也,皆謂藥發耳。遂竟沐浴,空井竭泉,氣力盛者有異幸,而其弱劣,於是訖矣。服藥之後,假使頭痛壯溫,面赤體熱,其脈進數,便當以傷寒法救之,亦可以桂枝發汗,亦可針灸,無所拘疑也。
《潘師房救解法》云:凡石一度發即一倍得力,如不發者,此名無益。若一發後更無諸病,有病必是石發也。
《皇甫謐節度論》云:吾觀諸服寒食散者,咸言石藥沉滯凝著五臟,故積歲不除;草藥輕,淺浮在皮膚,故解散不久其違錯草石正等今之失度者,石尚遲緩,草多急疾,而今人利草憚石者,良有以也。石必三旬,草以日決,如其不便,草可悔止,石不得休故也。然人有服草散兩匕十年不除者,有服石八兩終身不發者,雖人性有能否,論藥急緩,無以異也。
又,《發動救解法》云:人將藥,但知純寒用水藥,得大益,不知純寒益動,所以困不解者,由是失和故也。寒大過致藥動者,以溫解之。熱大過致藥動者,以冷解之。常識所由也,無不得解。
又云:服寒食散者,唯以數下為急。有澼終不下之。必不得生。下後當慎如節度。
又云:服散不可失食即動,常令胃中有谷,谷強則體氣勝,體氣勝則藥不損人,不可兼食藥,益作常欲得美食,食肥豬、蘇脂肥脆者為善。
又云:河東裴秀彥服藥失度,而處三公之尊,已錯之後,已不復自知,左右又不解救之。救之法,但飲冷酒,冷水洗之,用水數百石,寒益甚,逐絕命於水中,良可悼也。夫以十石焦炭二百斛,水潑之則炭滅矣。藥熱氣雖甚,未如十石之火也。潑之不已,寒足殺人,何怨於藥乎。世之失救者,率多如此,欲服此藥者,不唯已自知也。家人大小皆宜習之,使熟解其法,乃可用相救耳。
又云:凡有寒食藥者,雖素聰明,發皆頑器告喻難曉也。以此死者,不可勝計。急飲三黃湯下之,得大下即瘥。[top]服石反常性法第二皇甫謐云:凡治寒食藥者,雖治得瘥,終不可以治者為恩也。非得治人後忘得效也。昔文摯治齊王病,先使王怒而後治病已。王不思其愈而思其怒,文摯以是雖愈王病而終為王所殺。今救寒食藥者,要當逆常理,反正性,犯怒以治之,自非達者。已瘥之後,心念犯怒之怨,必忘得治之思。猶齊王之殺文摯也。後與太子尚不能救,而況凡人哉。然死生大事也,知可生而不救之,非仁者。唯仁者心不已,必冒怒而治之為親戚之,故不但其一人而已。凡此諸救,皆吾所親更也。已試之驗,不借問於他人也,大要違人理,反常性。
六反:
重衣更寒,一反。(《外臺方》云:凡人寒,重衣即暖。服石人宜薄衣,若重衣更寒。《經》云:熱極生寒。故云一反。)
飢則生臭,二反。(平人飽則食不消化,生食氣。服石人忍飢失食節,即有生臭氣,與常人不同,故云二反。)
極則自勞,三反。(平人有所疲極即須消息恬養。服石人久坐臥疲極,唯須自勞,適散石氣即得宣散,故云三反。)
溫則泄利,四反。(平人因冷乃利,得暖便愈。服石人溫則泄利,冷則瘥,故云四反。)
飲食欲寒,五反。(平人食溫暖則五內調和。服石人飲食欲寒乃得安穩,故云五反。)
癰瘡水洗,六反。
七急:
當洗勿失時,一急。
當食勿忍飢,二急。
酒清淳令溫,三急。
衣溫便脫,四急。
食必極冷,五急。
臥必底薄,六急。
食不厭多,七急。
八不可:
冬寒欲火,一不可。
飲食欲得熱,二不可。
常疾目疑,三不可。(凡服石人常須消息節度,覺少不安,將息依法治,不可生狐疑。)
畏避風溫,四不可。(若覺頭風熱悶,憒憒心煩,則宜常當風梳頭,以水洗手面即好,不比尋常風濕。)
極不能行,五不可。(若久坐臥,有所疲極,必須行役自勞。)
飲食畏多,六不可。
居貪厚席,七不可。
所欲從意,八不可。
三無疑:
務違常理,一無疑。
委心棄本,二無疑。
寢處必寒,三無疑。
若能順六反,從七急,審八不可,定三無疑,雖不能終蠲此疾沒齒無患者,庶可以釋朝夕之暴卒矣。[top]服石得力候第三《病源論》云:夫散脈,或洪實,或斷絕不足欲似死脈,或細數,或弦快,坐所犯,非一故也。脈無常度,拙醫不能識,然熱多則弦快,有澼則洪實,急痛則斷絕,沉數者難發,浮大者易發,難發令人不覺藥勢(熱)行已,藥但於內發,才不出形於外,欲候知其得力,人進食多是一候,氣下顏色和悅是二候,頭面身癢是三候,策策惡風是四候,厭厭欲寢是五候也。[top]服石發動救解法第四皇甫謐薛侍郎寒食藥發動證候四十二變並消息救解法。(今檢有五十一變。)
皇甫謐云:寒食藥得節度者,一月輒解,或二十日解,堪溫不堪寒,即已解之候也。
其失節度者,或頭痛欲裂,坐服藥,食溫作澼急宜下之。
或兩目欲脫,坐犯熱在肝,速下之,將冷自止。
或腰痛欲折,坐衣厚體溫,以冷水洗,冷石熨之。
或眩冒欲蹶,坐衣溫犯熱,宜科頭,冷洗之。
薛公云:常須單床,行役,並以冷水洗浴即愈。
或目痛如刺,坐熱氣冒次,上奔兩眼故也。勤於冷食,清旦以溫小便洗之。
或目冥無所見,坐飲食居處溫故也。脫衣自勞,洗,促冷飲食,須臾自明瞭。
或四肢面目皆浮腫,坐食飲溫,又不自勞,藥與正氣隔並故也,飲熱酒,冷食,自勞,冷洗之則瘥。
或耳鳴如風聲,汁出坐自勞,出力過瘥,房室不節,氣並奔耳故也。勤好飲食,稍稍行步,數食節情即止。
或鼻中作毈雞子臭,坐著衣溫故也。脫衣冷洗即止。(或本云:冷洗薄衣即瘥)
或口復傷,舌強爛燥,不得食,坐食少,穀氣不足,藥積胃管中故也。急作梔子豉湯,服三劑瘥。〔(或本云二劑瘥矣)今按:梔子湯在第二十卷"口乾方"。〕或齦腫,唇爛齒牙搖痛,頰車噤,坐犯熱不時救故也。當風張口使冷氣入咽,嗽寒水即瘥。
或咽中痛,鼻塞,清涕出,坐溫衣近火故也。促脫衣,冷水洗、當風、以冷石熨咽頰五六過自瘥。或本云:脫衣取冷,當風立,以冷物熨咽須臾愈,不須洗。
或咳逆,咽中傷,清血出,坐臥溫故也。或食溫故也。飲冷水,冷石熨咽外。
或偏臂腳急痛,坐久藉臥席,溫不自轉,熱氣入肌附骨故也。勤以布冷水淹迫之,溫復易之。
或兩腋下爛辛痛,坐臂脅相親故也。以物懸手離脅,冷石熨之。
或胸脅滿,氣逆,乾嘔,坐飢而不食,藥氣熏膈故也。促冷食、冷飲、冷洗即瘥。
或手足偏痛,諸節欲解,身體發癰瘡堅結坐寢處久不自移徙,暴熱並聚在一處,或堅結核痛,甚者發癰始覺,便以冷水洗,冷石熨之;微者食頃消散,劇者日用水不絕乃瘥。洗之無限,要瘥為期。薛公云:若體上生瘡,結氣腫痛,不得動者,為自勞大過也。
或腹脹欲決,甚者斷衣帶,坐寢處久,下熱,又衣溫失食、失洗、不起行。促起行,飲熱酒,冷食、冷洗,當風櫛梳而立。
或腰痛欲折,坐衣厚體溫,以冷水洗冷石熨之。薛公曰:若腰痛欲折、兩目欲脫者,為熱上肝膈腰腎,冷極故也。
或腳疼如折,坐久坐下溫,宜常坐寒床,以冷水洗起行。或本云常須單床上坐善也。
或腳趾間生瘡,坐著履溫故也。脫履著屐以冷水洗足則瘥。薛公云:當以腳踐冷地,以冷水洗足則瘥。
或肌皮堅如木石枯,不可得屈,坐食熱臥溫,作癖久不下,五臟隔閉,血脈不周通故也。促下之,冷食,飲熱酒,自勞行即瘥。
或身皮或本云身內楚痛,轉移不在一處,如風狀,或本云如似遊風,坐犯熱所為,非真風也。冷洗冷熨即了矣。
或百節痠痛,坐臥下太厚,又入溫被中,又衣溫不脫故也。臥下當極薄,大要也,被當單布不著綿衣,亦當薄且垢,故勿著新衣,宜著故絮也。雖冬寒,當常科頭受風,以冷石熨衣帶,初不得系也。若犯此酸悶者,促入冷水浴,勿忍病而畏浴也。
或關節強直不可屈伸,坐久停息不自煩勞,藥氣勝,正氣結而不散越,沉滯於血脈中故也。任力自溫便冷洗即瘥。任力自溫者,令行動出力足勞則發溫也。非厚衣近火之溫也。
或脈洪實,或斷絕不足似欲死脈,或細數強快,坐所犯非一故也。脈無常,投醫不能識別也。熱多則弦快,有癖則洪實,急痛則斷絕。凡寒食藥熱率常如此,唯勤從節度耳。
或人已困而脈不絕,坐藥氣盛行於百脈之中,人實氣已盡,唯有藥兩猶獨行,故不絕非生氣也。已死之後體故溫如人肌,腹中雷鳴,顏色不變,一再宿乃似死人耳。或灸之,尋死或不死,坐藥氣有輕重,重故有死者,輕故有生者。雖灸得生,非已疾之法,遂當作禍,必宜慎之,大有此比故也。
或心痛如錐刺,坐當食而不食,當洗而不洗,寒熱相絞,氣結不通,結在心中,口噤不得息,當校口促與熱酒,任本性多少。其令酒兩得行氣自通,得噫,因以冷水洗淹,有布巾著所苦處,溫復易之,自解。解便速冷,食能多益善,若大惡著衣,小使溫溫便去衣即瘥。於諸痛之中,心痛最為急者,救之若赴湯火,乃可濟耳。
或有氣斷絕不知人時,撅口不可開,病者不自知,當須旁人救之,要以熱酒為性命之本,不得下者,當摝去齒,以熱酒灌含之,咽中塞逆,酒入復還出者,但與勿止也。出復納之,如此或半日,酒下氣通乃蘇,酒不下者便殺人也。
或服藥心中悶亂,坐服藥,溫藥與疾爭結故也。法當大吐下,不吐下當死。若不吐下不絕者,冷食飲自解。薛公曰:若絕,不識人,目復不開者,亦當摝齒以熱酒灌之。入咽吐出者,更當與之。得酒氣下通,不過半日蘇矣。
或淋不得小便,坐久坐下溫及騎馬鞍中熱入膀胱故也。大冷食,以冷水洗少腹,以冷石熨一日即止。
或小便稠數,坐熱食及啖諸含熱物餅黍之屬故也。(或本云:餅黍羊酪之屬)以冷水洗小腹自止,不瘥者,冷水浸陰又佳。若復不解,服梔子湯即解。
或陰囊臭爛,坐席厚,下熱故也。坐冷水中即瘥。
或大行難,腹中堅固如蛇盤,坐犯溫,久積腹中乾糞不去故也。消蘇若膏使寒服一二升,浸潤則下;不下更服下藥即瘥。薛公曰:不下服大黃朴硝等下之即瘥。
或大便稠數,坐久失節度,將死之候也。如此難治矣。為可與湯下之,倘十得一生耳。不與湯必死,莫畏不與也。下已致死,令人不恨。
或下痢如中寒,坐行止食飲犯熱,所致人多疑,是本疾又有滯癖者,皆犯熱所為,慎勿疑也。速脫衣、冷食、冷飲、冷洗之。
或遺糞不自覺坐,坐久下溫熱氣上入胃小腹(腸歟)不禁故也。冷洗即止。
或失氣不可禁止,坐犯溫不時洗故也。冷洗自寒即止。
或周體悉腫,不能自轉從,坐久停息不飲酒,藥氣沉在皮膚之內而血脈不通故也。飲酒冷洗,自勞行步即瘥。極不能行者,使健人扶曳行之,壯事違意,慎勿聽從之,使肢節柔調乃止,勿令過瘥。過則便極,更為失度,熱者復洗,或本云飲熱酒冷水洗。
或嗜眠不能自覺,坐久坐熱悶故也。急起冷洗浴也。食飲自精了或有澼也。當候所宜下之。
或夜不得眠,坐食少、熱氣在內故也。當服梔子湯,數進冷食。薛公曰:當服大黃黃芩梔子三黃湯,數進冷食,自得睡也。(今按:此湯在第二十卷除熱解發篇。)或夢驚悸不自制,坐熱在內爭,五行干錯與藥相犯,食足自止。
或得傷寒,或得溫瘧坐犯熱所為也。凡嘗常服寒食,雖以久解而更病痛者,要先以寒食救之,終不中冷也。若得傷寒溫瘧者,亦可以常藥治之,無咎也。但不當飲熱藥耳。傷寒藥皆除熱瘧藥皆除癖,不與寒食相妨,故可服也。
或矜戰患寒如傷寒,或發熱如溫瘧坐失食忍飢,失洗,久坐不行,或食臭穢故也。急冷洗起行。
或寒慄頭掉不自支任,坐食少,藥力行於肌膚、五臟失守、百脈搖動與正氣爭竟故也。努(怒)力強飲熱酒以和其脈,強冷食冷飲以定其臟,強起行以調其關節,酒行食充,關機已調,則洗了矣,云:了者是慧然病除神明瞭然之狀也。薛公曰:強洗以宣其壅滯。
或脫衣便寒,著衣便熱,坐脫著之間無適故也。當小寒可著、小熱便脫即止,洗之則慧矣。慎勿忍使病發也。薛公曰:應洗勿忍則病成也。
或寒熱累月,張口大呼,眼視高精,候不與人相,當日用水百餘石澆洗,不解者,坐不能自勞,又飲冷酒,復食溫故也。譬如暍人乃心下更寒,以冷救之愈劇者,氣結成冰,得熱熨、飲熱湯冰消氣散暍人乃心解,令藥熱聚心乃更寒戰,亦如暍之類也,速與熱酒,寒解氣通,酒兩行於四肢,周體悉溫,然後以冷水二斗洗之㦎然了也。
或藥發輒屏臥不以語人,坐熱氣盛、食少、穀氣不充邪干正性故也。飲熱酒、冷洗、食自勞便佳。
或食下便吐,不得安住,坐有澼促下之下。薛公曰:急以甘草飲下之。
或患冷食不可下,坐久冷食,口中不知味故也。可作白酒糜,益著蘇熱食一兩,過悶者還冷飲冷食也。
或惡食如臭物,坐溫衣作澼也。當急下之。若不下,萬救終不瘥也。薛公曰:以三黃湯下之。(今按:三黃湯方在第二十卷熱除解發條。)或飲酒不解,食不得下,乍寒乍熱,不洗便熱,洗復寒,甚者數十日,輕者數日,晝夜不得寢,愁悲恚怒,自驚跳悸,恐慌惚忘誤者,坐犯溫積久,寢處失節,食熱作澼內實俠熱與藥並行,寒熱交爭,雖以法救之,終不可解也。吾嘗如此,勤對食,垂涕援刀,欲自刺,未及得施,賴升親見迫奪,故事不行,退而自惟,乃卻刀強食,飲冷水,遂止,禍不得成,若絲髮矣。
《龐氏論》云:凡藥欲發之候,先欲頻伸,或苦頭痛目疼、身體、瘛瘲,或驚恐悸動,周身而強,或耳中氣滿如綷車之聲,或體熱劇於火燒,或如針刺,噤澡惡寒,昧昧憒憒,不知病處,或腹中燠熱如燒鍛鈇懷之也。此皆欲發之候也。其發甚者,腹滿堅於材石,繞口青黑,大小便血而多無脈也。唯氣息才通,心下溫耳。如此之病,歸於大澆,以瘥為期也。
又藥盛發使人悲愁恚怒、角弓反倒,其狀若風,有面色青黑,身體斑磷,爾時當極大澆用水無數,如此輩率多用水二三千石,爾乃解耳。得解之後亦當速下。凡浴之初,皆多惡冷,但得水數解,漸遂便之,心意㦎然則止,若腹中懊悶、陶熱吸吸者,若渴人精神默默但欲眠臥者,此藥發在內、攻守五臟也。急服七物梔子湯,外以新汲冷水浴之。(今按:在第二十卷除熱解發篇。出《小品方》,號黃芩湯。)若噤澡振𭰂,極目勞動,病人不能自勞者,車載或牽挽掣頓之。
若噤戰者,復如上牽挽之。若大行通利,無他結塞,又周體無有熱溫之證而猝氣悸,須臾口不能言者,速溫好酒三升,稍飲之。熱悶者,飲水則解。
若大行小難,腹微滿氣,兼復苦渴,患此之後,尋復舌大不得語者,速飲梔子湯。
若藥發不時解而久苦渴,是多澼飲所為也。若下而故瘥耳。
葛稚川云:凡服五石護命更生及鍾乳寒食諸散,失將和節度,皆致發動,其病無所不為。
若發起倉猝,不漸而至者,此皆是散熱也。宜時救解。
若四肢身外有諸一切疾痛違常者,皆以冷水洗數百過。熱有所衡,水漬布巾隨以拓之。又水漬冷石以熨之,行飲暖酒,逍遙起行。
若心腹內有諸一切疾痛違常煩悶惛恍者,急解衣取冷熱溫酒飲一二升,漸稍進覺小寬便冷餐,其心痛者最急。
若肉冷口已噤,但折齒下熱酒便開。
若腹內有結堅熱澼便生眾疾者,急下之。熱甚口發瘡者下之。癖實猶不消,惡食畏冷者更下之。
《夏侯氏論》云:其察體中有不常,皆是藥氣。服藥一時須察所患,或小瘥。或心中溫溫欲吐,或寒或熱,或痛或癢,或緩或急,或眩或痹,或理或亂,其有所覺,皆是藥也。心中溫溫,小飲冷水不解,漸益才解便止。又諸所覺未必周體,或發頭面手足胸背,隨所覺處以濕手巾熨之,不解小洗之,洗之則解即止。
《曹歙救解法》云:有藥疢而苦頭痛目瞑惡食、食下便吐、不得安者,為是澼實也。
當促下之。若頭痛目疾而不惡食者,自是寒食散疾,未必純是澼實也。宜常兼以將冷為治。若有澼實也,不下終不瘥也。寒食藥熱,率殺藥熱,服下藥要當以能否下為度,不得病可重下也。
期以得病為斷,服藥未下,慎勿飲酒也,令人悶吐。下後食少里空,熱便乘虛在處,則吐逆下利腹滿,如此者宜以冷食漸漸解,服梔子湯是其治也。(今按:此湯在第二十卷號增損。皇甫梔子豉湯出《小品方》。)藥發,頭面苦眩冒者,則解頭結散發扇之,若雖覺瘥猶不㦎㦎者沐頭。其熱甚頭痛面赤者,以寒水淋頭,暑熱時以冰水淋頭,不瘥以油囊盛冰著頭結中,覺瘥下水。
藥發,耳目口齒苦,耳鳴汁出,數數冷食,稍稍步行,鼻口臭,冷飲冷洗。口中生瘡,舌強,服梔子湯。
藥發心腹苦心腹痛者,當與熱酒。口噤者,撅口促與用冷水淹手巾,著苦處,溫復易。
諸痛之中,心痛最急,救之若赴湯火。或有氣絕病者,不自知,當須邊(旁)人之救,以酒灌含之。咽中寒逆,酒入輒還,勿止也。出復納之。
腹滿者,服凝水石湯,胸心腹中熱盛,咽乾口燥,飲冷。霍亂吐逆,當用飲冷。胸中窒塞,胸脅兩強,當飲酒。腹中拘急切痛,當用飲食,不宜但以冷迫之也。腰痛以寒水洗,冷石熨之;大行難消,蘇令如膏,服三升則下,未下重服之;小行稠數者,以水洗小腹,服梔子湯則瘥。
藥發四肢苦手足煩熱,心鬧悶者,以冷石熨。甚者以水熨之,關節不屈伸,百節痠疼者,勤自勞役,溫則澡洗。
藥發噤寒,有藥疢者,雖當澡浴,澡浴若早,藥熱噤不得出,令噤寒,急用飲酒,勤自勞役,即當料〘料者,料理也〙溫矣。若晚,藥熱蒸憒,亦令人噤寒,先用飲酒,酒氣頗行,便用澆灌,亦當漸溫矣。常當數食,一日可至十食。失食令人苦寒。
藥發雜患,其有偏痛、偏煩、偏冷、偏熱、偏急、偏緩,皆偏洗之。當於水下覺除也。若有腫核者,宜以冷石熨,不瘥宜以冰熨之。
《釋慧義·薛侍郎浴熨救解法》云:凡藥石發宜浴,浴便得解。浴法:若初寒,先用冷水,後用生熟湯。若初熱,先用暖湯,後用冷水。浴時慎不可先洗頭,欲沐可用二三升灌矣。
若大小便秘塞不通,或淋瀝尿血,陰中疼,此是熱氣所致,熨之即愈。熨法:前以冷物熨少腹,冷熨已,又以熱物熨前。熱熨之以後復冷熨。又小便數,此亦是取冷過,為將暖自愈。
《道弘解散法》云:食穢飯、臭肉、陳羹、宿菜發,服梔子湯。
飯未熟生酒發,服大麥麨,一服五合,至三服不解,服孽米一升。
食肉多發,如上法服麨不解,又服孽末,孽末不解,又服梔子豉湯。
食生菜發,服甘草湯,食粗米發,服甘草湯。(粗米謂咀嚼不精也。)
大飽食發,如上服甘草湯。失食飢發,服蔥白豉湯。
醉發,服蔥白豉湯;若不解,服理中湯。
瞋怒大過發,服人參湯。
將冷大過發,則多壯熱,先以冷水七八升洗浴,然後用生熟湯五六石灌之。灌已,食少、暖食、飲少熱酒、行步自勞則解。若不解,復服梔子湯。
將熱大過發,則多心悶,服黃芩湯。(今按:以上湯方等在後第二十卷)《薛侍郎補餌法》云:服石之後一二百日內,須吃精細飲食美酒等,使血脈通利。
若覺虛惙任餌署預食餺飥,強筋骨及止渴。
若覺大熱者,可服紫雪,或金石凌,或絳雪,或白雪等。(此等救急,紫雪為上。如不得通泄,宜服黃芩飲,快利即瘥。)
若覺體氣惛惛,不痛不癢,小便赤澀,即絞茅根汁任服之。
若口乾,即絞甘蔗汁任服。若不下食,服三物生薑煎。若不下食,體弱,乏氣力,即須食鮮鯽上膾。
若發瘡及腫,但服五香連翹湯等,忌魚豬蒜生菜等。(今按:五香連翹湯在《小品》第十治惡核方。)若腫有根,堅如鐵石,帶赤色者,服湯,仍以小小艾炷當腫上灸之,一兩炷為佳。
《黎陽功曹範曲論》云:本方云:憒憒煩或痹便浴之,人羸或不堪大澆浴者。當隨藥動處極洗之,非藥物處則不堪水。若周身浴不寒特便冰者,當特澆之。若腹背不便水處,可濕手巾著上暖則易。可著半袖去裲襠。不喜令腹暖,𢈺葦簟薄被則可矣。雖當冷食,欲得新炊飯冷沷之。若不能輒炊,先以熱湯澆飯令釋,乃冷沷之。有堅積𤵜先服消石大丸下之,乃服散。人多羸瘦,下之可畏。(今按:硝石大丸有第十癥瘕條。)[top]服石四時發狀第五《皇甫謐救解法》云:春發逆冷,夏發短氣,秋發瘙癢,冬發寒戰。
此四時發動,變易無常。諸所為病,乃至萬端。或動身體,四肢微強,難於屈伸,或胸脅脹滿。但欲乾嘔,或翕翕少氣,不欲語言,或睡眠但常欲臥,或𤶛𤶛苦寒,思欲厚衣,諸如此候,藥將大發。宜急解,事在汗出、動作、飲酒、美食以為法。
或頭痛目不欲視,或腹中雷鳴大小便數,或體隱疹狀如風搔,或淫策淫策如針刺,或有熱劇乍來乍去,或咽喉噎塞有如傷寒,或鼻中蕭條若有風吹。諸如此者,皆是將發之候。宜速起行解衣向風便自解。
或苦寒噤戰如傷寒者,當飲熱酒隨人能,不先以暖湯小洗頭面手足,行步自動作使體中熱,以手巾漬冷水摩拭之,良。
或腹中雷如鳴,飲冷水一升,若飢,可餐食薄衣脫巾胃氈褥。
或但苦熱悶而腹滿心痛者,宜飲熱酒,冷水洗,還薄衣小暖,熱氣自止。
或患腹背熱,如手如杯如盤許者,以冷石隨熱處熨即瘥。
或頭痛項強兩目疼而悶亂者,便以水洗浴即瘥。[top]服石禁忌法第六《薛曜論》云:夫金石之性堅剛,而急烈,又性清淨而滓惡穢。
皇甫謐云:凡諸石士十忌:
第一忌瞋怒 第二忌愁憂 第三忌哭泣 第四忌忍大小便 第五忌忍飢 第六忌忍渴 第七忌忍熱 第八忌忍寒 第九忌忍過用力 第十忌安坐不動
若犯前件忌,藥勢不行,偏有聚結,常自安穩,調和四體,亦不得苦讀念慮。但能如是,終不發動,一切即愈。
曹歙論云:凡藥疾(疢)禁忌者,第一不宜悲思哭泣,其次不甚宜出筋力已自勞役,不宜觸盛日猛(大),不宜甚嗔恚憂恐,不宜熱衣熱食,不宜服熱藥針灸,不宜食餅,黍羹羊酪皆含熱,故悉不宜食之。
《龐氏論》云:諸服草木石散者,皆不可灸針身體令人善發炎疽瘡也。[top]服石禁食第七《耆婆方》云:服石後不可食諸物十種:
油脂藥 蕪荑 芥子及芥菜 薺苨 桃竹筍 薺 蔓荊 葵菜 薯蕷
又云:凡諸服石之士不得多進面及諸餅餌,生菜、五辛、五果、黍、肥、羊,不得多食也。
又云:壓下石諸物十三種:
喬麥 粟米 淡竹筍 水芹 乾薹 木耳 柑子 冬瓜芉 龍葵 菰菜 鹿角菜 豬[top]諸丹論第八《服石論》云:凡諸丹皆是眾石之精,論其切力可濟生拔死,人亦有知之,亦有不知之者,然知者至少,不知之者極多。悠悠夭狂之徒則巧曆不能計其頭數。故至人以之寶愛,庸夫以之輕賤,輕賤則壽促,寶愛則命延。人皆重其延命而不解延其命,貴駐其年而不知駐其年,是可嘆者也。余及少年以來常好事,每以諸小丹救疾,十分而愈其七八,其九十暴之屬。亦有氣已盡而藥入口須臾即活者,亦有氣未絕而藥入口少時直瘥地,亦有經半日始瘳者,赤有終朝如愈者,大都神效之功,語不難盡。自斯以後,但有得此方及有過此藥者,咸勿起謗心,但生信意,則必無橫死之慮也。[top]諸丹服法第九《服石論》云:凡服丹之體必須令其病者正意深信,不得於中持疑更懷他念。但想其藥入口即愈,慎勿起不信心,其用丹之人亦須一心願病立瘥。
凡有病服丹者,必須去其疑惑,起其信心,想其丹入口消病狀如沸湯之潑冰雪,若此信者無不立愈。
凡服丹,先首于吉日清旦具服嚴餝淨嗽其口,面向東立再拜,一心發願,願服神藥以後,千殃散滅,百病消除,志求長生,無違其願,願一切大聖加護,去老還年。發此願已,又以淨水嗽口,先含一棗核許蜜,次旦以一二丸服之。若無所覺觸者,至他日又漸增之,以微覺觸為度。
凡服丹,亦有先熟嚼半果許棗後,以丹和咽之者,有和蜜吞之者。亦有以白飲及酒送之者,亦有直爾引口中津汋並以水下者,此等並得無在。
凡有病與丹相應者但著起首一二服,縱不得全除,即覺病熱漸損,如此者宜服之勿止。若已經三二服後不覺有異者,即知藥病永背,不宜更將服之。
凡服丹皆須晚食,必須少不得過多,多則令藥勢不行,所以須少,少則易通,通則疾得藥力。
凡服丹者,皆須調和神性,不得乍喜乍瞋,瞋則令氣脈壅塞。
《召魂丹方》云:凡人有老有少,有強有弱,有虛有實,有肥有瘦,質既有異,性亦不同,同服一藥,其間則有多者,有少者,亦有服一二丸須臾即發者,亦有服三四丸久之始發者,亦有服五六丸少時便發者,亦有服十丸以來遂竟不發者,為此皆須從少至多,不得從多至少,但以斯法調節度,無失其理者。[top]服丹宜食法第十《大清經·太一神精丹方》云:凡服丹人得食粳米、粱米、粟米粥、蔥豉粥等,及苜蓿、蔓荊、蔥曰、韭菜、生薑、瓜菹、醬豉、羊鹿、獐、雉、兔、少犢等,煮及脯,並得食其羊肉,雖得作脯食,不宜作羹食也。[top]服丹禁食法第十一《召魂丹方》云:凡病多服丹,經三五以上者,不可食陳臭爛敗之物,生肉蒜齏之類。
又云:勿犯肥鮮、生血、五辛、生菜等,食其餘,一無所禁。
《大清經》云:凡當服丹時慎黃牛肉、羊血羹、白酒、倉米、麥,鯉魚及塵臭爛敗之物,並不得犯之,自餘任情。
又云:服丹之時,不宜吃熱食熱羹,食必須冷,不宜過熱,熱即發動,其藥令人吐逆。諸服丹雄黃八石,皆宜斷血食,不然者既不治為久久使人半身不隨,慎之。[top]服丹禁忌法第十二《召魂丹方》云:凡有一切喪、孝、亡、死之家,產婦淹穢之處,從始至末,並須慎忌。[top]服丹發熱救解法第十三《大清經》云:凡服藥,藥發動之時,即覺通身微腫或眼中淚下,或鼻內水流,或多呻吹,或咥噴,此等並是藥覺觸之候,宜勿怪也。可停服三五日,將息時以生熟湯浴之為佳,啖冷麥粥一兩頓亦好,得平復以後,依前更服。每一日服藥宜三,二日或三五日停服,並應自斟酌其力。
凡服丹,不意過度熱悶,垂犯者宜急散發低頭,以冷水三二升細細淋頂上,須臾便定。若更不定者,依前更淋之。遠不過用三五升即定。唯不得飲冷水,若大困者,亦可飲土漿,又可飲藍汁雞子汁,亦可合食三二口酢飯、葵菹若金石凌,凝雪膏及朴硝粉等,宜蜜水各一雞子許,先和之,令相得,因以朴硝粉大稱半兩,又合攪相得,服之立解。又可食冷葵菹、豬肉、酢飯、黃連汁、葛汁、大小豆汁、米泔、米粉水。[top]服金液丹方第十四《服石論》云:金液華神丹無慎忌,療萬病。金液華神丹本是太上真人九元子之秘方,此藥所合,非俗人所知。但以五陰相催,四時輪轉,有生之類,儵忽如流。先賢愍而零涕往哲睹而興威,感遂乃流傳俗代,以救蒼生之病,使百姓有病之徒咸能除愈。至如腐腸之疾,遇藥便除,膏盲之疴無不瘳愈。纖毫必遂,肌理無遺,此藥力有越電之功,五石與大陰真別類,秋霜,一屆松竹與蘭艾何同害於人者,不日而除。損肌膚者,應時而遣。若服此藥,有異於常,不問陳倉生冷,至於血食魚蒜酢滑豬鹿,同時共餐唯多益善,並無禁忌。藥之對病,如後所陳。
夫人受五常,非是一體,或患久冷滯疳,頭面枯燥,身體焦乾,唯皮與骨。食不消化,米粒渾出,復患心膈痰飲,食乃無味。假使食訖,復患惡氣,上填胸喉,多嘔吐冷沫。夜臥咽喉乾燥,舌上皮頹,夢見雷電之聲。或夢逾山越海,睡中厭,手足痠疼,背膊煩悶,蜚屍雜疰,中惡猝死,腰疼膝冷,天陰即發。或患五勞七傷,中寒痹濕,復有男子、婦女、僧尼、寡婦、少女之徒,夢與鬼神交接,真似生人初得,羞而不言,後乃隱而不說,往還日久,鬼氣纏身,腹內病成,由惜鬼情,至死不遁鬼魅邪氣所纏。眠多坐少,夢想飛揚,魂魄離散,昏昏常困,似瘥還儜。諸有讀誦之人,常吸冷氣衝心,腹腸雷鳴,鎮如雷吼。復有百二十種風,十種水,谷赤白等利,多年不瘥之徒,此丹並皆治療,此藥所合,非是道(通)人不知其妙,自量其性,測其勞逸,臨時斟酌,方委其功。諸方君子,無乃輕泄,彌秘之。
今按:服法對治並可依諸丹之法,但件藥主治條云:或有服一二丸,或有服四五丸,病瘥即止,此非養生之丹。不可多服,云云。[top]服全陽丹方第十五全陽丹主治:頭風咳逆,喘息嘔吐,腰腳疼痛,氣力怯弱,一切風病,胸中痃癖,宿食不消,見飯易飽,離垸還飢,瘦弱虛損,耳聾驚悸;陽道久衰,陰痿不起,益精駐顏,滿髓輕身,能食有力,令人肥健。
服法:先吃瀉藥(用溫白丸) 下去腹中宿穢,明日早朝空腹以酒若漿下一丸。從此每日服至三十丸以下,二十丸以上即止。若無效驗,重加服二十丸以下,但病重者服五十丸以上,六七十丸以下。若猶無力,服至百丸以下,一切可隨疾患輕重,豈可守株哉。患者若欲得早除,每日服二三丸亦得。然欲服時取二合以下飯淨淘吞藥後即吃三四口許壓之,恐藥氣衝上頭面,但病在胸膈以上者先吃淘飯,後服丹藥;病在腰以下者,先吃藥,後食飯。若在頭面及遍身者,不用淘飯,只用酒漿。若患煩悶,時時服金汞丹、甘豆湯、蘆根湯。藥如有發動,可依治石發方。
禁忌:豬肉、油膩、陳臭、黏滑、海藻、五辛、血食、青菜等。[top]服石鐘乳方第十六性味功能:
《本草經》云:石鐘乳,味甘、溫,無毒,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臟,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益精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久服延年益壽,好色不老,令人有子。不練食之,令人淋。(陶注云:唯通中,輕薄如鵝管,碎之如爪甲,中無鷹齒,光明者為善。敬注云:雖厚而光明可愛,餌之。)
《耆婆方》云:夫鍾乳者,取管成白光,潤澤如虻翅蟬翼者,好得服,服即得力,厚者不可服之耳。但水而南流者上,東流者次,余方不中服之。凡鍾乳白光者為上,黃光者為次,赤者不中服,性大熱。諸長生補益之中不過乳也。須常服之。服乳人若多嗔,只得九年即死,好好慎之。唯不能禁嗔,勿服之。
《極要方》云:鍾乳,所以仙人名之曰乳,此精膏所作,與一切凡石懸殊絕倫不比類也。師云:服一斤乳盡,百病除;二斤乳盡,潤及三代;三斤乳盡者,臨死顏色不變。縱在土下,滿百年後還穿塚出,即成僵人也。此人在俗及至千年,皆不得回顧者即是也。一千以外者,行日中,亦無歇,遂成真仙官也。
夫鍾乳,此石之精膏也。不與土石雜。獨生石室,宜神丹為地,所以然者,凡作丹法,皆飛諸石精以為霜雪,而遂成金銀,服之立仙矣。是以服丹之士,先服石之精髓,與丹為地。若乳與丹相兼而服之者,能理丹石,補虛益精,久服之即能變練骨髓,老而更少,令有子。養性要藥也。
服乳法:
凡服乳,撰旺相日及建除開日,吉。又常以戊己日用之。
凡欲服藥,須先服瀉藥,除去腹中惡穢。
凡服石者,若有澼宜下之。若人疲弱者,未必下也。
凡服藥,先首于吉日清旦具服嚴餝淨嗽其口,面東向立再拜,一心發願,願服神藥以後,千殃散滅。百病消除,志求長生,無違其願,三切大聖,加護去者還年。發此願已,又以淨水漱口,先含一棗核許蜜,次以一二丸服之。
凡服藥者,旺日服瀉藥,而相日服藥從一丸起,稍積日服之。可至二三丸重,以二兩為一劑。
凡服乳之法,始以溫酒服之二三丸,次日五丸,次日七丸,次日九丸,次日十一丸,次日十三丸,然後以十五丸為法,不過於焉。
凡服鍾乳丸五六十丸未得力者,可服一二百丸,稍停,候氣色。
《極要方》空腹服鍾乳法:上取成練乳,稱一兩,分為再服。旦服暮令盡,無問乳之多少,此一兩為度。
凡服乳,皆須溫清酒服之,恆令酒氣不絕為佳,不得醉吐。凡服乳之時,唯須少食,一日吃一升許飯,得滿三日不出,即其乳。不隨糞下,乳在腹內三日,練之便化為津液入人骨髓。若食多者,其乳未化,不至晬時乃隨大便而出,徒損功夫,不得其效,唯須少食,滿三日外,待舊糞出訖,任意作美食補之,三日補之,更欲服者還依上法將息如前。其乳多少者,任人貧富云云。
鑑真服鍾乳隨年齒方:石鐘乳,其味甘溫無毒,年二十者服二兩,乃至五十服五兩,六十以上加至七兩。各隨年服之,吉。四十以下人,一兩分為兩服,五十以上,一服一兩,兩別和麵三兩攪溲麵硬溲作餺飥,以五升鐺中煮五,六沸即熟,和酒令汁盡服之,竟以暖飯押之七日以來,忌如藥法。
李補闕練研鍾乳法:取棗膏和乳研搗令相得,每旦空腹服十五丸如梧子,以暖酒下,待飢方食,食宜用少不令飽,每日數數,任性飲酒,令體中熏熏,恆有酒氣,使氣宣行。
當服乳時,三日五日吃一兩口倉米飯及少許臭敗脯肉,及見喪孝屍穢並不須避,令其慣習,每年恆服一大斤,以來四時並得服,夏秋料理,立冬服之。
《石論》云:若服藥先後飲食相近者,難得藥力。皆須晚食少食,不通過多,多則令藥勢不行,所以須少,少則易通,通則速得藥力,宜慎之。空腹及下後不可服,更三日調養,然後始服石,若下後只服藥,或藥滯著曲奧之處經歲不解,亦服藥之後仍行百步,即乳氣入腹得力尤速。若覺熱,進一兩口冷飯行步消息,良之。
補乳法:
《石論》云:凡服乳石十日,還十日補,百日、千日亦然,以此為率。坐臥起寢處必須香潔,衣服新鮮熏裛如法,常侵早起服藥導引,則神清而藥行,每五更初即起扣天鼓三十六通。又酒是性命之本,朝暮常須飲熱美酒,恆令體中熏熏,仍不得飲白酒。又澡浴勿向湯水中坐,宜以湯水淋之。
《極要方》云:凡三日服乳,還三日補之,十日服,十日補之,以為率。補乳法欲得飽食,服乳法欲得少食,補乳欲得食牛、羊、獐鹿等肉骨,煎取汁任意作美食啖之,不得食倉米臭肉等物。以外不忌。
凡初服乳至補訖,必不得行房出精。此最大忌,慎之。又服乳補日訖,亦可更一月許將養方可泄,不可頓瀉。則令藥氣頓竭,慎之。
服乳得力候:
《極要方》方:凡服乳得力之時,先覺臍下繞臍肉起,身體發熱,食味甘美,其陽氣日盛,數起之,慎不得近房。若後大起,唯行房慎不得出精,此為養其精氣,令腹中肪成,乳氣盈溢,遍流百脈,則令人陽盛而且熱,百戰不怠,永無五勞七傷。
服乳禁忌:
《刪繁論》云:凡禁之法,若藥有乳石,須一月日外,若不如爾,非唯不得力翻致禍也。
《耆婆方》云:凡服乳藥,通忌生冷、酢滑、塵臭、大飽、大飢及嗔憂悲泣愁不樂,不得冒諸風雪及淹穢之事。常令酒食氣溫溫然,恆取暖常自逍遙適意。服乳忌五茄地榆,為藥去之。
《極要方》云:不得眠嗔怒及大喜恐、房室,勿飲白酒冷醋等物,及多食餅熱食及豬、魚、酥、腐臭之物,亦不得食犬馬百種雜肉及蕓薹、胡荽、膩粉、面、餳、餔之食,不入產、生、喪、孝之家,不語人我服此藥。
《石論》云:凡服乳石,莫生嗔怒,調和情性,歡娛暢悅,節房室,省睡眠,不用大嗔,大喜、憂思哭泣,不宜食粗糲冷硬難消之物,可食細軟甘美之味以調之。
凡服此藥,禁忌陳臭、生葫、蒜、雜生菜、豬肉、肥羹、諸滑物、生魚、鰺膾、生冷油麵等。
服乳發動對治法:
釋慧義云:鍾乳發令人頭痛,飲熱酒即解。
《極要方》云:凡服乳以後,身中先有諸病,多者乳力共病相政。病氣猶強,乳力未成,必相對作。
凡術動鍾乳,兩目疼痛;海蛤動乳,令人頭痛腦悶;倉米臭肉動乳,令人骨節發瘡及發背。
房動乳,令人少氣力四肢頑痹,不爾,令人面目身腫痿黃。食飲不調動乳,乍寒乍熱,腹中碎痛,或痢或吐,見食聞臭。
四時節氣冷熱不調動乳,狀似瘧發,不早治之,變為黃疸。
今皆療之方,著上件發動形狀,必須細意察其所患根本,須各相當。知其審候,療無不驗,勿令失之毫毛,差之千里。
若諸果動乳,取甘草一兩炙,麻黃一兩,去節,切,以水二升,煮取半斤,和清酒半升,先火邊灸令遣熱微,徹欲汗,因即熱服之,令盡被覆臥取汗即瘥。
倉米臭肉動乳,必須以豉作湯,細細服之,可五六度許,倉米自消,所患目瘥。
房室損乳者,必須閉氣調之一日一夜。又須牛羊骨煎作羹食之。男患之令婦人捼搦身體,女患令男夫捼搦。必不得更犯。如此調之三日三夜,自然覺健。若食飲損乳者,以蔥豉湯裹納當歸一兩煮之去滓,溫服之便瘥。仍未除者,可作蘆根湯服之。
蘆根(一握) 地榆(一握) 五茄(一握)
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服。
若四時節氣冷熱不調動乳者,必須作生熟湯,以器盛之,入湯中坐,勿動。須臾百節所有寒熱之氣皆從毛孔而出變作汗。若心中熱悶者,還服少許熱湯即定。
《耆婆服乳方》云:若發熱渴者,以生蘆根一握,粟米一合,煮米熟飲之甚良。
又服乳訖,單服菟絲子三斤,大益人。又方:車前子亦佳。[top]服紅雪方第十七《服石論》云:八仙云:絳雪療諸百病,八公所授淮南王絳雪方者即此是也。公曰:子得此方,當不夭不暴,神妙無比。大和先生名之曰通中散,深重此方每合之進上。又常勸人服之。世人或有竊得此方合之者,俗共名之曰紅雪。皆盡不得其要決,又不經師口決,或藥種短缺,分兩參差,或合和失宜,煎練過度,故用之療疾多不有效。今具載藥數分兩並四時合和方法口訣,要錄,所主病狀、服法、禁忌具件如後,合之者,不可率意加減,以誤後人。煎練過度,虧於藥力。此皆按經方承師口訣,既免暴夭之憂,實亦存生之至要,宜寶秘,慎勿輕泄。非道之者,無妄傳也。所主療病狀如後:療一切丹石發熱,天行時行,溫瘧,疫疾,癰疽發背,上氣咳嗽,腳氣風毒,肺氣肺癰,涕唾涎黏,頭風旋憤,面目浮腫,心胸伏熱,骨熱勞熱,口乾口臭,熱風衝上,目赤熱痛,四肢癱瘓,心忪驚狂,恍惚謬語,骨節煩疼,皮膚熱瘡,昏沉多睡,赤白熱痢,大小便不通,解藥毒、食毒、酒毒。
上患以前病者,並和水服之。
諸氣結聚,心腹脹滿,宿食不消,痰水積聚,醋咽嘔吐,產後血運,中風悶絕,產後熱病,墜墮畜血。
上患以前病者,並和酒服之。
又云:上與病相當者,取一匙絳雪,以新汲水二大合及蜜水,亦得納於水中,令消頓服之。
今按:《外臺方》云:凡服石之後,若覺大熱者,可服紫雪或金石凌或絳雪或白雪等,但半大升,取瓷研,一大兩,香湯浴後,頓服之。云云。又,今時之人隨身強弱,或三四兩,或五六兩,熟研空腹服之。又,本方載作日之忌無服時之禁,而藥中有硃砂、甘草、槐花,可忌血食海藻、豬肉。又私記云:婦人有孕,不得服之。[top]服紫雪方第十八《服石論》云:紫雪療腳氣毒,遍身煩熱,口喎,口中生瘡,狂易叫走。並解諸石草散藥熱毒發,猝熱黃疸,瘴疫,毒癘,猝死,溫瘧,五屍,五注;心腹諸疾,絞刺痛,蠱毒,鬼魅,野道屍,骨蒸熱毒,諸熱風,時行疫氣,小兒熱驚癇,利血,諸熱毒腫癘子,一切熱,主之尤良。
病者強人一服二分三分,和水服之;小、老、弱人或熱毒微者,服之以意減少;腳氣病經服石藥發,熱毒悶者,服之如神,水和四分服之。(以上《極要方》。)
若腳氣衝心,取一小兩和水飲之。若心戰沖取半小兩令消已,水下亦得。若有風癇,時時服之如前理丹石。若丹發頭痛身體急或寒熱不能飲食,即取一兩加少芒硝和水飲之。若熱痢,亦如前。若天行熱病,亦如前。若欲痢者,加之一倍,空腹服之。若邪氣者,漸漸服即並可也。《鑑真方》。
今按:今世以此藥二分當紅雪一兩,又依如《外臺方》,可服大一兩。[top]服五石凌方第十九《服石論》云:五石凌,食後以蜜水一杯,服方寸匕,大熱者加至二匕。患熱病黃者,服三匕即愈。初得熱病,服二匕亦(立)愈。無禁忌。
私記云:治一切熱病及服金石散動悶亂熱困者,以水一杯,服方寸匕,大熱者,加至二匕。
今按:今人或三兩,或四兩,水服之,吉。[top]服金石凌方第二十《服石論》云:金石凌,若有溫疫熱黃病,取少稱一兩,水和服之,即得瘥。若金玉諸石等發熱,以水和稱一兩,上凝者服之。若病上發,少食服。若病下發,空腹服之,不可多服。大大冷,無禁忌。
今按:《大清經》云:一雞子許,宜蜜水和服。又《外臺方》大一兩水服。[top]服金汞丹方第二十一《金汞丹》方:主解五石熱毒發動,丈夫女人久患勞損。身體瘦薄,益氣力,明眼睛,長髮,悅澤顏色,兼除百草毒,除冷疾外無不治之。
服法:每日二三丸或五六丸,以冷水下之。若熱氣盛發,服十丸二十丸,亦不簡空腹食後。
凡欲服藥時,當先沐浴齋戒,燃香向生氣方閉眼誓念,至心敬禮,天地祥感,萬物應化,皆自勤致其靈應,以此言之。服石吞藥之畢,敬信為先,不可輕蔑。[top]服銀丸方第二十二銀丸主一切虛熱,明目,押虛風驚癇心熱,一切熱病皆悉除之。其功效不可言盡之。但病瘥止之,不限丸數多少。無禁,如銀不滿五兩,隨多少亦得之。食後服五丸,必不服瀉藥。
醫心方卷第十九
醫心方卷第十九背記
宇治本目錄次第
服石節度第一
服石發動救解法第二
服石四時髮狀第三
服石反常性法第四
服石得力候第五
服石禁忌法第六
十九
(以上相違,此校重基重志本之處如御本次第,仍宇治本次第所注付也。未考可里打)卷第二十[top]治服食除熱解發方第一《龐(薄江反,姓也)氏論》云:凡藥欲發之候,先欲頻伸或苦頭,頭痛目疼,身體瘛(尺制反)瘲(子用反),或驚恐悸(其季反)動,周身而強,或耳中氣滿如綷(子對反)車之聲,或體熱劇於火燒,或如針刺噤燥(子老反,治也),惡寒,昧(莫貝反,目不明貌)昧憒(古對反,心亂貌也)憒,不知病處,或腹中燠熱如燒煅(丁貫反)鈇懷之也。其發甚者,腹滿堅於材石,繞口青黑,大小便血而多無脈也。如此之病,歸於大澆(古堯反),以瘥為期也。
《病源論》云:夫服散之人,覺熱即洗,覺飢則食,先食不時,失其節度,令石熱壅(於容反)結,痞塞不解而生熱也。故須以藥除之。
《外臺方》云:凡服石之後,若覺大熱者,可服紫雪或金石凌或絳雪或白雪等,但半大升水,取瓷(才資反)研一大兩,香湯浴後頓服之。候一兩行,利熱乃退矣。凡此救急中,紫雪為上。
《千金方》云:解一切藥發,不問草石始覺惡方:
生麥門冬(八兩) 蔥白(八兩) 豉(三升)
三味,水七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又云:治服散忽發動蔥豉湯方:
香豉(二升) 蔥白(切,一升) 干藍(三兩) 甘草(二兩)
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小品方》云:解寒食散發,或頭痛,或心痛,或腹痛,或胸脅腫滿,或寒,或熱,或手足冷,或口噤,或口瘡爛,或目赤,或乾嘔(烏後反,下同),惡食氣便嘔吐,或狂言倒錯,不與人相當,或氣上欲絕,進退經時。散發百端,服前胡湯得下便愈方:
前胡(二兩) 夕藥(三兩) 黃芩(二兩) 大棗(二十枚) 甘草(二兩) 大黃(二兩)
凡六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心脅堅滿,加茯苓二兩;胸中滿塞急,加枳子一兩;連吐,胸中冷,不用食,加生薑三兩;虛乏,口燥,加麥門冬二兩。若加藥者,加水作九升也。(《錄驗方》:夕藥二兩。)
又云:解散三黃湯,治散盛熱實不除,心腹滿,小便赤,大行不利,圯逆充胸中,口焦燥,目赤熏熱方:
黃連(二兩) 黃芩(二兩) 大黃(一兩) 甘草(二兩) 芒硝(二兩)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納芒硝,令烊,分三服。
又云:小三黃湯,是由來舊方,與前治同,煞石勢勝前方,除實不如也。
大黃(一兩) 梔子(十四枚) 黃芩(二兩) 豉(三升)
凡四物,以水六升,先煮三物,令數沸,以筥豉納湯中,取二升,分再服。
又云:增損皇甫梔子豉湯,治人虛石盛,特折石勢除熱方:
豉(一升半) 梔子(十四枚) 黃芩(二兩半)
凡三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豉,令得二升,分三服。
又云:解散熱發,身如火燒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 甘草(一兩) 枳實(二兩) 厚朴(一兩) 栝蔞(一兩) 夕藥(一兩) 梔子(十四枚)
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云:解散、除熱、止煩、殺毒、單行薺(音在)苨(音禰)湯方:
薺苨(半斤)
凡一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停冷飲之。
又云:解散除熱單行凝水石湯方:
凝水石(四兩)
凡一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
《釋慧義》云:解散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一升) 豉(二升) 梔子(十四枚) 蔥白(半斤)
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新錄方》云:解散方:
梔子仁(一升) 蔥白(一升) 豬脂(四升)
煎蔥白,焦布絞去滓,一服如桃李,日二三,石當如沙,尿中出。
又方:水服大麥、粳米麨五合,日二三。
又方:飲熱酒,使熏熏然醉。
又方:飲牛乳五六升勿絕,佳。
又方:數飲土漿,日一二。
《急藥方》云:丹石立驗方:
甘草(二兩,炙) 乾葛(二兩) 豉(一大合)
上,以水五升,煎取四升,食前溫吃,食後冷吃,若不止,更吃。
《石論》云:除熱調石蘆根湯方:
生地黃(四兩,切) 麥門冬(二兩,去心) 甘草(一兩,炙) 蘆根(四兩) 茯苓(三兩)
凡五物,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冷,分三服。
又云:甘豆湯方:
甘草(二兩,炙) 大豆(五合,拭)
凡二物,以水五升,煮甘草,令減一升,納大豆,煮取二升半,分三服。[top]治服石煩悶(莫圍反)方第二《病源論》云:將適失宜,冷熱相搏,石勢不宣,犯熱氣,乘於臟,故令煩悶也。
《僧深方》解散甘草湯治散發煩悶不解方:
甘草(一兩半) 茯苓(一兩) 生薑(一兩)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今按:《小品方》:甘草二兩、黃芩二兩、大黃二兩,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張仲景云:解散發煩悶欲吐不得,單服甘草湯方:
甘草(五兩,切)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吐便止。
《新錄方》云:煩熱悶者方:
薺苨(切,三升)
水四升,煮取二升,分飲之。
又方:單飲生地黃汁,日二三升,佳。
又方:飲二三升生葛根汁良。
《極要方》治乳石發動,煩悶頭痛,或寒熱腳冷,氣不通方:
蔥白(十四莖) 豉(二大合) 牛蘇(一大兩)
上,於鐺中鋪蔥,即安蘇於蔥上,即著豉以物兼鋪上,緩火煎,候蘇氣消盡。即淋好酒一升半,良久即得,取屑,冷熱,頓服,隨性多少飲之。
又云:石發煩悶者方:
滑石(十二分,研,令面,分兩服)
上,以水大升,合和滑石末,一帖,和攪,令散,頓服。[top]治服石頭痛方第三皇甫謐云:或頭痛欲裂,坐服藥食,溫作澼(普激反,漂謂之),急宜下之。曹歙云:頭面苦眩冒者,則解頭結散發扇之,熱甚,頭痛面赤者,以寒水淋頭。不瘥,以油囊盛水著頭結中。
《外臺方》云:或頭痛如刺,眼睛欲脫者,宜以香湯浴。須虛靜大屋內,適寒溫,先以湯淋大椎及𩓩上三五十碗,然後乃浴。勿令見風。浴訖,覆被安臥取汗,仍須吃蔥根葛豉粥法。
葛根(三大握) 乾薑(六兩) 豉(三合) 蔥白(一大握) 生薑(少許) 椒(十五顆)
先以水五大升,煮蔥根,減半去滓,下葛及豉,煮取二升,去滓,細研少許,米作稀粥,並著蔥白等。煮熟蒸熱啜服之訖,依前覆被取汗,訖令婦人以粉遍身揩(苦駭反,拭也)摩侯孔合,半日許始可出外,其病亦瘥。[top]治服石耳鳴方第四皇甫謐云:或耳鳴如風聲,汁出,坐自勞出力過瘥,房室不節,氣並奔耳故也。勤好飲食,稍稍行步,數食節情即止。曹歙云:耳鳴汁出,數數冷食,步行。[top]治服石目痛方第五皇甫謐云:或目痛如刺,坐,熱氣冒肝上奔兩眼故也。勤冷食,清旦以溫小便洗之。又云:或頭痛項強,兩目疼者,以水洗浴即瘥。
《釋慧義》云:解散治目疼頭痛方:
芎藭(三兩) 葛根(二兩) 細辛(二兩) 防風(三兩) 五味子(三兩) 術(四兩) 茯苓(四兩) 黃芩(二兩) 人參(二兩)
凡九物,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僧深方》治散家目赤痛蕤(蕤,儒佳反)人洗湯方:
蕤仁(二十枚) 細辛(半兩) 苦竹葉(一枚) 黃連(一兩)
凡四物,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一方取半升,可日三洗,亦可六七洗。[top]治服石目無所見方第六皇甫謐云:或目冥無所見,坐飲食,居處溫故也。脫衣自勞洗,促冷飲食,須臾自明瞭。
《釋慧義》云:散發,熱氣衝目,漠漠無所見方:
黃連(去毛) 乾薑 細辛 蕤核
凡四物,等分,㕮(音甫)咀(音沮,咀嚼也。殊倫反),綿裹,淳酒五升,以藥納中,於銅器中煮取二升半,綿注洗目,使入中,日再。[top]治服石鼻塞方第七《病源論》云:發則將冷,其熱盡之後冷氣不退者。冷乘於肺,肺主氣,開竅於鼻,其冷滯結,氣不宣通,故鼻塞。
曹歙云:鼻口臭,冷飲冷洗。
秦承祖云:治解散熱勢盡,肺冷鼻塞,宜服茱萸湯方:
蜀椒(一升) 甘草(一兩) 乾薑(一兩) 術(一兩) 桂心(一兩) 茱萸(一兩)
凡六物,細切,以湯六升,煮取二升半,分為再服。[top]治服石齒痛方第八(十二)皇甫謐云:或斷腫唇爛,齒牙搖痛,頰(苦協反,面也)車噤,坐犯熱不時救故也。當風張口,使冷氣入咽,嗽(桑厚反)寒水即瘥。[top]治服石咽痛方第九(十三)皇甫謐云:或咽中痛,鼻塞,清涕出,坐溫衣近火故也。促脫衣,冷水洗,當風以冷石熨咽頰五六過自瘥。[top]治服石口乾燥方第十(八)《小品方》治口乾燥渴嘔(烏後反,吐也)不下食方:
蘆根多少,煮取濃汁,以粟作粥漿,服多少任意。
《葛氏方》治口中熱,乾燥,烏梅棗膏分等,以蜜和丸如棗,含之。
《蘇敬本草注》云:口乾,食熟柿。
薛侍郎云:若口乾,即絞甘蔗汁任服。[top]治服石口中傷爛舌痛方第十一(九)《僧深方》解散梔子湯方:
黃芩(三兩) 梔子(四枚) 豉(三升)
凡三物,㕮咀,以水五升,先煮梔子、黃芩,令得三升,絞去滓,乃納豉,煮令汁濃,絞去滓,平旦服一升,日三,甚良。[top]治服石口中發瘡方第十二(十)曹歙云:口中生瘡,舌強,服梔子湯,在上。
《僧深方》云:解散失節度,口中發瘡方:
黃芩(三兩) 升麻(二兩) 石膏(五兩,末)
凡三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極冷,以嗽(桑厚反)口中,日可分十過。(《小品方》:若喉咽有瘡,稍稍咽之佳。)
《小品方》云:治口瘡小柏湯方:
龍膽(三兩) 黃連(二兩) 子柏(四兩)
凡三物,以水四升,先煮龍膽、黃連,取二升,別漬子柏,令水淹潛(莢虛反),投湯中,和,稍含之。[top]治服石心噤方第十三(十一)《病源論》云:其寒氣盛勝於熱,榮衛痞澀不通,寒氣內結於心,故心腹痛而心噤寒也。其狀心腹痛而寒,噤不能言是也。
《僧深方》云:解散人參湯常用治心噤或寒噤不解方:
人參(二兩) 乾薑(一兩) 甘草(三兩) 茯苓(一兩) 栝蔞(二兩) 白朮(一兩) 枳實(一兩)
凡七物,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秦承祖云:療散豉酒方:散發不解或噤寒,或心痛心噤,皆宜服之方。用:
美豉(二升,勿令有鹽)
凡一物,熬令香,以三升清酒,投之一沸,濾(胡移反)取溫服一升,小自溫暖,令有汗意。若患熱不可取汗者,但服之,不必期令汗也。[top]治服石心腹脹滿方第十四《病源論》云:居處犯溫,致令石勢不宣,內壅腑臟與氣相搏,故心腹脹滿也。
皇甫謐云:或腹脹欲決,甚者斷衣帶。坐寢處久下熱。又衣溫、失食、失洗、不起行、促起行、飲熱酒、冷食、冷洗、當風櫛梳(所菹反)而立。
《僧深方》解散三黃湯治散發心腹痛,脹滿猝急方:
大黃 黃連 黃芩(各三兩)
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便止。
今按:三黃湯亦出《小品方》,在上除熱篇。《小品方》云:三黃湯治散盛熱實不除,心腹滿,小便赤,大行不利,地逆充胸中,口焦燥,目赤熏熱方:
黃連(二兩) 黃芩(二兩) 大薰黃(二兩) 甘草(二兩) 芒硝(二兩)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納芒硝,令烊,分三服。[top]治服石心腹痛方第十五《病源論》云:膈間有寒,胃管有熱,寒熱相搏,氣逆攻乘心,故心腹痛也。
皇甫謐論云:或心痛如錐刺。坐當食而不食,當洗而不洗,寒熱相交,氣結不通,結在心中,口噤不得息,當絞口捉與熱酒,任本性多少。其令酒兩得,行氣自通,得噫(於基反,根聲也),因以冷水洗淹布巾,著所苦處,溫復易之自解。解便速冷食,能多益善。若大惡,著衣小使溫,溫便去衣即瘥。於諸痛之中,心痛最為急者,救之若赴湯火,乃可濟耳。
《小品方》云:治散發心痛,腹脹兼冷,動熱相格(古伯反。谷也,止也,闕也,正也)不消,甘草湯方:
甘草(一兩) 栝蔞(二兩) 術(二兩) 枳實(二兩) 梔子仁(二兩)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云:單行甘草湯方:
甘草(四兩)
凡一物,以水五升,煮之折半,冷之,頓服盡,當大吐。患心腹痛,服諸藥無效者,宜服此湯。
張仲景方云:黃芩湯治散發腹內切痛方:
梔子(二兩) 香豉(三升) 黃芩(二兩)
凡三物,切,綿裹,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以衣覆臥,亦應有汗。
《僧深方》云:若散發悉口噤心痛,服蔥白豉湯方:
蔥白(半斤) 豉(三升) 甘草(二兩) 生麥門冬(四兩,去心)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方加茱萸一升。)[top]治服石腰腳痛方第十六《病源論》云:腎(時忍反,下同)主腰腳,服石,熱歸於腎。若將適失度,發動石熱,氣乘腰腳,石勢與血氣相擊,故腳熱腫痛也。其狀腳煩熱而腰痛也。
皇甫謐云:或腳疼欲折,坐下溫,宜常坐寒床,以冷水洗起行。又云:或腰痛欲折,坐衣厚體溫,以冷水洗,冷石熨之。[top]治服石百節痛方第十七皇甫謐云:或百節酸(絲官反,下同)痛,坐臥下大厚,又入溫被中,又衣溫不脫故也,臥下當極薄大要也。被當單布,不著綿衣,亦當薄且垢,故勿著新衣,宜著故絮也。雖冬寒當常科頭受風,以冷石熨,衣帶初不得系也。若犯此酸悶者,促入冷水浴,勿忍病而畏浴也。
《極要方》云:服乳石不得將慎,沖熱失食,憎寒頭痛,百節酸(素官反,疼痛也)疼。口唇乾焦(即消反)舌卷方:
知母(八分) 石膏(十三分,碎) 升麻(六兩) 通草(八分) 硝石(八分,湯成下) 竹青皮(六分) 露蜂房(二枚,炙)
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九合,食後分溫三服。
《小品方》云:解散二物麻子豉湯治人虛勞,下焦有熱,骨節疼煩,肌急內圯(備美反,毀也。又岸崩貌),小便不利,大行數少,吸吸口燥。少氣折石熱方:
豉(二升) 麻子〔五合,擂(力推反,研物也)取仁〕
凡二物,研麻子仁,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五合,日三便愈,神驗。[top]治服石手足逆冷方第十八《石論》云:治解散,胸中有熱,手足逆冷,若寒,甘草湯方:
甘草(一兩) 橘皮(二兩)
凡二物,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以綿纏箸頭,數取汁服,須臾間復服,不可廢食。[top]治服石面上瘡方第十九(二十)《廣濟方》云:石氣發熱,身體微腫,面上瘡出方:
寒水石
以冷水於碗(烏管反)中研,令汁濃,將塗瘡,干即點,勿停。[top]治服石身體生瘡方第二十(十九)《病源論》云:將適失宜,外有風邪(以遮反),內有積熱,熱乘於血,血氣壅滯,故使生瘡。
《千金方》云:治散發瘡痛不可忍方:
冷石(五兩)
一味,下篩,粉瘡上,燥痛,須臾靜定。(今檢:《本草》陶注云:硝石,一名冷石。)
又云:散發生細瘡方:
黃連 芒硝(各五兩)
二味,水八升,煮黃連,取四升,去滓,納芒硝,以布取貼瘡上,數數易之。
《小品方》云:治通身發瘡,擘(博厄反)折經(五根反,又語斤反)日,用水不得息者方:
銼(粗臥反)胡葉
煮,溫洗漬尤良。冬取根煮飲之。
《錄驗方》云:解散爛瘡洗湯方:
黃連(半斤) 苦參 黃芩(各半斤)
凡三物,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極冷洗之,日三。
《新錄方》云:凡散發瘡方:
水研大麻子,塗,日二三。
又方:水摩蔓荊子,塗,日二三。
又方:水和豉,研為泥塗上,日二。
秦承祖:療散發熱瘡三黃膏方:
大黃(二兩) 黃連(二兩) 黃芩(二兩)
凡三物,以好苦酒漬之足,相淹一宿,豬膏二斤,微火煎三沸,沸輒下,去滓,摩之。
又云:療散浮在肌膚作瘡方:
子柏黃皮,末,下篩,雞子白,和如泥,先煮子柏汁,洗卻以敷之,不過再,便愈。[top]治服石結腫欲作癰方第二十一《錄驗方》云:解散除熱,熱結腫堅,起始欲作癰,大黃湯方:
升麻 大黃 夕藥 枳實(各二兩) 黃芩(三兩) 甘草 當歸(各一兩)
凡七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快下,腫即消。(《小品方》云:升麻湯。)[top]治服石癰疽發背方第二十二《千金方》云:癰疽發背,皆由服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單服鍾乳而發者。又有生平未服石而自發者,此是上世有服之者,其候稍多。
又云:養生者,小覺背上癰癢有異,即取淨土水和作泥,捻(都念反)作餅子,徑一寸半,厚二分,以粗艾作炷(音主,下同),灸泥上灸之。一炷一易。餅子若粟米大時可灸七餅,若如榆莢大,灸七炷即瘥。若至錢許大,日夜灸不住即瘥。
又云:恆冷水射之,漬冷石熨之,日夜勿止,待瘥住手。
《龐氏論》云:凡諸服草石散者,皆不可灸身體,令人喜發炎疽瘡也。若體有瘡不可溫治也。唯以水漬布貼之,燒李子中人作膏,以摩瘡上,諸洗如故。薛侍郎云:若發瘡及腫,但服五香連翹湯等。(在《小品》治惡脈方。)
又云:若腫有根,堅如鐵石,帶赤色者,服湯仍以小,小艾炷當腫上灸一兩炷為佳。[top]治服石身體腫方第二十三皇甫謐云:或周體悉腫,不能自轉,從坐久停息,不飲酒,藥氣沉在皮膚之內,血脈不通故也。飲酒冷洗,自勞行步即瘥。不能行者,使健人扶曳行之。
《秦承祖方》云:凡藥發之後,身體浮腫,多取冷所致,甘草湯方:
甘草(三兩,炙) 梔子(十四枚)
凡二物,以湯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又云:療散發赤腫貼方:
黃芩(四兩) 雞子(四枚) 吳茱萸(四兩)
凡三物,搗下粗篩,以水一升,合雞子白於器攪之,令沸出,染巾,貼腫上,溫復易之,數十過。
《千金方》云:若從腳腫向上稍進入腹則殺人方:
赤小豆(一斗)
以水三斗,煮爛出豆,以漬腳膝以下,日一,數日為之,愈矣。
又云:若已入腹者,不須漬煮豆食之,斷一切姜菜飲食米曲,唯只食豆一物,渴飲汁,瘥乃止。
又云:散發赤腫摩膏方:
生地黃(五兩) 大黃(一兩) 木(李。杏,或本此字)仁(三十枚) 生章陸(三兩)
四味,切,酢漬一宿,豬脂一升,煎章陸黑,去滓,摩之,日三夜一。[top]治服石身體強直方第二十四皇甫謐云:或關節強直不可屈伸,坐久停息,不自煩勞;藥氣勝正氣,結而不散,起(越,或本此字)沉滯於血脈中故也。任力自溫,便冷洗即瘥。任力自溫者,令行動出力,足勞則發溫也。非厚衣近火之溫也。
《釋慧義》云:治寒噤似中惡,手腳逆冷,角弓反張,其狀如風,或先熱後寒,不可名字。若先寒者,用冷水二三升洗腳,使人將之。先熱者,以生熟湯四五升許洗之,若體中覺直者,是散,急服此湯方:
栝蔞根(三兩) 梔子(二十一枚,擘)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炙) 香豉(一升) 石膏(三兩,末) 蔥葉(三兩)
凡七物,細切之,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僧深方》云:治散發猝死,身體強直,以手著口上,如尚有微氣,即便兩人汲水灌,灌洗亦兩三時間,死者乃戰,戰便令人扶曳行,便得食,食竟復勞,行半日許便愈。此藥失節度,所為似中惡。解之方:
黃連 大黃 黃芩(各二兩) 豉(一升) 梔子仁(十四枚)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納豉,更煮取三升,三服。近有用此湯即得力也。[top]治服石發黃方第二十五《病源論》云:飲酒內熱,因服石,石熱又熱,熱搏脾胃,脾胃主土,其色黃而候於肌肉,積熱蘊結,發於肌膚,故成黃。
《錄驗方》治散發或黃髮熱毒,胸中熱氣煩悶。胡葈葉湯方:
胡葈葉(一把,切)
凡一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一劑便愈,亦治通息發黃,終日用水,不得息者,濃煮大莖葉,適寒溫,自洗漬尤良。
《新錄方》治發黃者,搗蒼耳,取汁,服一升,日一。(今按:服紫雪紅雪等可下去積熱。)[top]治服石嘔(烏後反)逆方第二十六《病源論》云:將適失宜,脾胃虛弱者,石熱結滯,乘於脾胃,致令脾胃氣不和,不勝於谷,故氣逆而嘔,謂之嘔逆也。
秦承祖云:芒硝丸,治散患積熱逆嘔方:
芒硝(三兩) 大黃(三兩) 杏仁(三兩)
凡三物,各別搗冶,先末大黃,芒硝下篩,後搗杏仁子,令如膏,乃合三物以蜜丸,服如梧子二丸,日二,多少隨意消息之。
《小品方》云:解散發,振動煩悶嘔逆,人參湯方,法議道人所增損方用如此: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 術(二兩) 黃芩(一兩) 栝蔞(二兩)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top]治服石咳嗽方第二十七曹歙論云:咳逆咽痛,鼻中窒塞,清涕出,本皆是中冷之常候也,而散熱亦有此諸患冷咳者,得溫是其宜也。若是熱咳者,得酒於理,當瘥和也。欲分別之者,飲冷轉劇,劇者果是冷咳也。飲冷覺佳者,果是藥熱咳也。
皇甫謐云:或咳逆,咽中傷,清血出,坐臥溫故也,或食溫故也。飲冷水,冷石熨咽外。(今按:《紅雪方》云:療一切丹石發熱,上氣咳嗽等,病者並和水服之。)秦承祖云:療散咳嗽膽嘔,胸中冷,先服散,散盛不得服熱藥杏仁煎方:
杏子中仁(三十枚) 白蜜(六合) 紫菀(一兩) 乾薑(一兩) 牛脂(一升)
凡五物,冶合下篩,和以蜜,微火煎,令可丸,丸如梧子,服一丸,日三,老小甚佳。[top]治服石上氣方第二十八《病源論》云:服散將適失所,取溫大過,熱搏營衛而氣逆上,其狀胸滿短氣是也。
《僧深方》竹葉湯治散發上氣方:
生竹葉(二兩) 甘草(一兩) 黃芩(一兩) 大黃(一兩) 梔子(十枚) 茯苓(一兩) 乾地黃(六分)
凡七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一合,服七合,日三。[top]治服石痰澼方第二十九《病源論》云:服散而飲過度,將適失宜,衣厚食溫,則飲結成痰澼。其狀痰多則胸膈否滿,頭眩痛癖結則心脅弦急是也。
皇甫謐云:惡食如臭物,坐溫衣作澼也。當急下之。若不下,萬救終不瘥也。薛公曰:以三黃湯下之。
《僧深方》服散家痰悶,胸心下有阻痰客熱者。吐之方:
甘草(五兩)
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欲吐者,便快蕩去。
《小品方》云:白薇湯治寒食藥發,胸中澹酢,乾嘔煩方:
白薇(二兩) 半夏(二兩,洗) 乾薑(一兩) 甘草(半兩)
凡四物,以酢五升,煮取三升,分服五合。夫酢酒能令石朽爛。[top]治服石不能食方第三十張仲景云:半夏湯治散發,乾嘔不食飲方:
半夏(八兩,洗,炮) 生薑(十兩) 桂心(三兩) 橘皮(三兩)
上四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一日令盡。[top]治服石酒熱方第三十一《小品方》:治酒熱發熱法:積飲酒石熱,因盛數散行經絡中,使氣力強,腎家有熱,欲為勞事,勞事多使腎虛,則熱盛。熱盛心下滿,口焦燥欲飲,飲隨嘔吐,不安飲食也。宜飲葛根湯,安穀神,除熱止吐渴也。[top]治服石淋小便難方第三十二皇甫謐云:或淋不得小便,坐久坐下溫及騎馬鞍中熱,熱入膀胱故也。大冷食以冷水洗少腹,以冷石熨,一日即止。
《僧深方》治散發小便難。其狀如淋方:
葵子(五合)
凡一物,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服晝,須臾便利也。
《錄驗方》云:解散閉悶結,小便不通如淋方:
大黃(一兩) 麻子仁(半斤) 夕藥(一兩) 茯苓(二兩) 黃芩(一兩)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小品方》同之。)
《廣利方》云:石氣頭痛、煩熱、口乾、小便赤少方:
露蜂房(十二分,炙)
上,以水二大升,煎取八大合,分溫二服。當利小便,諸惡石毒隨小便出。[top]治服石小便不通方第三十三《病源論》云:夫服散石者,石熱歸於腎而內生熱,熱結小腸,胞(被交反)內否澀,故小便不通也。
《小品方》云:解散小便不通神良方:
桑螵蛸(三十枚) 黃芩(一兩)
凡二物,以水一升,煮取四合,頓服之。
《錄驗方》云:解散利小便致良葵子湯方:
三歲葵子(一升)
上一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冷暖隨意,頓食飲。不能稍服。一方加滑石三兩。[top]治服石小便稠數方第三十四皇甫謐云:或小便稠數,坐熱食及啖諸含熱物餅黍之故也,以冷水洗少腹自止。不瘥者,冷水浸陰又佳。若復不解,服梔子湯即解。
《小品方》云:解散除熱,小便數少,單行葵子湯方。亦治淋閉不通,三歲葵子亦可用。
陳葵根(切,一升)
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暖如人肌,稍服之。
《外臺方》云梔子湯:
梔子仁(二合) 甘草(二兩,炙) 黃芩(二兩) 芒硝(二兩,湯成納之)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取利即瘥。[top]治服石小便多方第三十五《病源論》云:將適失度,熱在下焦,下焦虛冷,冷氣乘於胞,故胞冷不能制於小便,則小便多也。
《新錄單方》云:雞腸草煮為羹啖之,搗汁服五六合,日二。
又方:棘直刺、棗針各三升,搗篩蜜丸,酒若飲服三十九,日二。[top]治服石大小便難方第三十六《病源論》云:積服散盛在內,內熱氣乘於大小腸,腸否澀故大小便難也。
《華佗方》解散熱脹滿大小便不通方:
枳實(四兩) 由跋(四兩)
凡二物,以水二升漬之,令藥澤爾,乃煮得半升,去滓,稍稍飲,多少,熅(於云反)熅自瘥。
《張仲景方》治寒散大小行難方:
香豉(二升) 大麻子(一升,破)
上二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停冷,一服六合,日三。
《新錄單方》云:大小便難,服葵子。
《錄驗方》云:若大小便秘塞不通,或淋瀝,尿血,陰中疼痛,此是熱氣所致,熨之則愈。
熨法:先以冷物熨少腹,冷熨以後,復以熱物熨之,用有熱物熨已,復冷熨之。[top]治服石大便難方第三十七《病源論》云:將適失宜,犯溫過度,散熱不宣。熱氣積在腸胃,故大便秘難也。
皇甫謐云:或大行難,腹中堅固,如蛇,盤,坐犯溫久積,腹中乾糞不去故也。消蘇若膏,使寒服一二升,浸潤則下。不下更服下藥即瘥。薛公曰:若不下,服大黃朴硝等下之。
秦承祖云:朴硝、大黃煎治胃管中有燥糞,大便難。身體發瘡解發方:
大黃(金色者二兩) 朴硝(細白者二兩)
凡二物,以水一斗,煮減三升,去滓,著銅器中,於湯上微火上煎,令可丸。病人強者可頓吞,羸人中服可後,宜得羊肉若鴨麋肉羹補之。
《錄驗方》解散不得大行方:
大黃(四兩) 桃仁(三十枚)
凡二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二服。一方:大黃二兩,桃仁五十枚。[top]治服石大便血方第三十八《新錄單方》云:散發大便血者方:
蔥白(切,一升) 豉(一升)
水四升,煮取二升,二服。
又方:車前草切三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三服。[top]治服石下利方第三十九皇甫謐云:或下痢如寒中,坐行止食飲犯熱所致,人多疑是本疾,又有滯癖者,皆犯熱所為,慎勿疑也。速脫衣冷食飲冷洗。或大便稠數,坐久失節度,將死之侯也。如此難治矣。為可與湯下之。償十得一生耳。不與湯必死,莫畏不與也。下已致死,令人不恨。
《小品方》解散除熱止利黃連湯方:
甘草(一兩) 黃連(二兩) 升麻(一兩) 梔子(十四枚) 豉(五合)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秦承祖云:黃連丸,解寒食散發大注下腸胃方:
黃連(篩成屑,三升) 烏梅(百二十枚,去核)
凡二物,冶合下篩,以蜜和之,更搗三千杵,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可十服。病甚者,一日可至三四百丸。
《新錄方》云:散發下利者,服牛羊酪一升,日二。
又方:水和大麥及米赻,服一二升。
又方:致三升,水四五升,漬經宿或煮三四沸,冷服一升,日二三,即斷。[top]治服石熱渴方第四十《病源論》云:夫服石之人,石熱歸於腎而熱充腑臟,腑臟即熱,津液竭燥,故渴引飲也。
《小品方》治散熱盛渴方:
生地黃(一斤) 小麥(二升) 竹葉(切,一升) 枸杞根(一斤)
凡四物,切,以水一斗,煮取九升,渴者飲之。
又云:呂萬舒解熱止渴飲地黃汁方:
生地黃(一斤) 小麥(三斤) 枸杞根(三斤)
凡三物,以水三斗,煮取二斗汁,渴者飲之。
又云:單行枸杞白皮湯解散除熱止渴方:
枸杞根白皮(十斤)
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分服一升。[top]治服石冷熱不適方第四十一《僧深方》解散人參湯治散發作冷熱不適方:
人參(二兩) 白朮(二兩) 枳實(二兩) 栝蔞(二兩) 乾薑(二兩) 甘草(二兩)
凡六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top]治服石補益方第四十二秦承祖云:當歸九治散發。
《錄驗方》解散除胸中熱,益氣竹葉湯方:
竹葉(二兩) 甘草(十兩) 白朮(一兩) 大黃(二兩)
凡四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五合,一服。
又云:生地黃煎補虛除熱將和取利也。
《僧深方》解散內補治百病巨勝湯方:
胡麻(一升,熬) 生地黃(一升,切) 大棗(二十枚) 夕藥(一兩) 生薑(四兩) 甘草(一兩) 麥門冬(四兩) 桂心(一兩) 人參(一兩) 細辛(一兩)
凡十物,以水九升,煮取四升,分四服。
《新錄方》散發動後虛內補方:
枸杞煎單含咽,如桃李許,日二三。粥飲中亦好,冷難散酒服。忌鯉魚。虛熱人並得餌之。[top]治服石經年更發方第四十三《小品方》云:薺苨湯華佗解藥毒或十歲或三十歲而發熱或燥,燥如寒,欲得食飲,或不用飲食,華佗散法。有石硫黃熱鬱,郁如熱澆洗失度,錯服熱藥,劇者擗(房益反,撫也)裂礜石熱燥,燥如戰,紫石英勢悶暗喜臥起無氣力,或時欲寒,皆是腑氣所生,臟氣不和,宜服此湯。
薺苨(四兩) 甘草(一兩) 人參(一兩) 藍子(一兩) 茯苓(一兩) 夕藥(一兩) 黃芩(一兩) 無菁子(三升)
凡八物,切,以水一斗,先煮蕪菁子得八升,絞去滓,煮藥得三升半,分服七合,日三。若體寒倍人參,減黃芩,用半兩也。若氣嗽,倍茯苓,減薺苨,去一兩。
又云:應楊州所得吳解散,單行蔥白湯方,藥沉體中數年更發。治之方:
生蔥白(一斤)
凡一物,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分服一升,使一日盡之,明日便當溫食飲於被中,不後發便為知也。不過三劑都愈也。
又云:治散熱氣結滯,經年不解數發者方:
胡葈葉(半斤)
凡一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作三服,盡一劑便愈。卷第二十一[top]治婦人諸病所由第一《千金方》云:論曰:夫婦人所以有別方者,以其血氣不調,胎妊產生,崩傷之異故也。所以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難療。若四時節氣為病,虛實冷熱為患者,與丈夫同也。唯懷胎妊挾病者,避其毒藥耳。
又云:女人嗜欲多於丈夫,感病則倍於男子,加以慈戀、愛憎、嫉妒、憂恚、深著堅牢,情不自抑,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瘥。故傅母之徒亦不可不學。
《小品方》云:古時婦人病易治者,嫁晚,腎氣立,少病,不甚有傷故也。今時嫁早,腎根未立,而產傷腎故也,是以今世少婦有病,必難治也。早嫁早經產雖無病者,亦夭也。[top]治婦人面上黑皯方第二《病源論》云:婦人面上黑皯者,或臟腑有痰飲,或皮膚受風邪,血氣不調,致生黑皯。若皮膚受風外治則瘥;腑腑有飲,內療方愈。
《僧深方》治婦人面皯方:
取茯苓,冶篩,蜜和,以塗面,日四五。
又方:取桃仁,冶篩,雞子白和以塗面,日四五。
《經心方》治面皯方:
取杏仁末和雞子白,敷之一宿,即落。[top]治婦人面上黑子方第三《病源論》云:婦人面上黑子者,風邪搏血氣變化所生。
《如意方》去黑子方:
烏賊魚骨 細辛 栝蔞 乾薑 蜀椒
分等,苦酒漬三日,牛髓一斤煎黃色,絞以裝面,令白悅,去黑子。(面皯黑子方詳在上帙四卷。)[top]治婦人妒乳方第四《病源論》云:婦人妒乳者,由新產後,兒未飲之,或飲不能泄,或新斷兒乳,捻(都念反,下也。)其乳汁不盡,皆令乳汁蓄結,與血氣相搏,則壯熱大渴引飲,窂強掣痛,手不得近是也。初覺便以手助將去其汁,並令旁人助𫫠引之,不爾成瘡有膿,其熱勢盛則結變成癰。
《小品方》治妒乳方:
以雞子白和小豆散塗乳房,令冷以消結也。
又方:黃芩 白蘞 夕藥
三物,分等,下篩,以漿服一錢五匕,日五服。(《集驗方》同之。)
又云:宜以赤龍皮湯,天麻草湯洗之,敷黃連胡粉膏。
赤龍皮湯:槲樹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一斗五升,夏月冷用之,秋冬溫之,分以洗乳。
天麻草湯: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一斗,隨寒溫分洗乳。(今按:《耆婆方》茺蔚一名天麻草。)《葛氏方》治婦人妒乳腫痛方:
削取柳根皮熟搗,火溫帛裹熨上,冷更易。
又方:梁上塵,苦酒和塗,又治陰腫。
又方:末地榆白皮,苦酒和敷。
又方:白芨、夕藥。酒服方寸匕,又可苦酒和塗之。
又方:鼠婦蟲,以塗之。
又方:車前草搗,苦酒和,塗之。
《產經》妒乳方:
取牛屎燒末,以苦酒和,塗上。
又方:左乳結者,去右乳汁;右結者,可去左乳汁。(《集驗方》同之。)
《集驗方》治妒乳方:
急灸兩手魚際,各二七壯,斷癰脈也。
又方:以雞子白和小豆散塗乳房,令消結也。
又方:取葵莖搗篩,服方寸匕,日三,即愈。
又方:搗生地黃,敷之,熱則易。[top]治婦人乳癰方第五《病源論》云:婦人乳癰者,腫結皮薄以澤,是為癰也。寒搏於血則澀不通,而氣積不散,故結聚成癰。亦因乳汁蓄結,與血相搏,蘊積而成癰也。乳癰年四十已還,治之多愈;年五十以上,慎,不當治之,多死。乳癰久不瘥,因變為瘻(章俱反)。
《養生方》云:婦人熱食汗出,露乳盪風,喜發腫,名吹乳,因喜作癰。
《小品方》治乳癰方:
大黃(二分) 𦬣草(二分) 伏龍肝(二分) 生薑(二分)
凡四物,合篩,以姜並舂冶,以𨢸(呼雞反)和,塗乳有驗。
《範汪方》治婦人乳癰方:
大黃,冶篩,和生雞子,敷腫上,燥復更敷,不過三,愈。
又方:灶中黃土以雞子黃和,塗之。
又方:熬粉水和,敷之。
又方:大黃、鹿角,二物分等,燒鹿角與大黃篩,以雞子白和,貼之。
《僧深方》治乳癰方:
末黃柏,雞子白和,塗之。
又方:搗紵根,敷之。
又方:赤小豆末,雞子白和,敷之。
又云:治婦人乳癰生核,積年不除,消核防風敷方:
𦬣草(八分) 芎藭(八分) 大黃(十分) 當歸(十分) 防風(十分) 夕藥(十分) 白蘞(十分) 黃耆(十二分) 黃連(十分) 黃芩(十分) 枳子中仁(四分)
十一物,冶篩,以雞子白和,塗故布若練上,以敷腫上,日四五,夜三。
《千金方》乳癰二三百日,眾療不瘥,但堅紫色方:
柳根削上皮,搗熬令溫,盛囊熨乳上。(《集驗方》云:一宿則愈。)
《醫門方》療婦人乳癰初得令消方:
赤小豆,𦬣草各分等,苦酒和,塗上立愈。
《龍門方》治乳熱腫方:
冷石熨之,瘥。
又方:取朱書乳,作魚字,驗。(《範汪方》同之。)
《錄驗方》治乳癰堅如石,眾醫不能治方:
桂心(二分) 烏頭(二分) 甘草(二分)
凡三物,冶合,淳酢和,塗腫上。
《產經》乳癰符:(用新筆朱書腫上。)
又方:取焦瓦搗碎,和酢,塗之立瘥,干易。[top]治婦人乳瘡方第六《病源論》云:此謂膚腠虛,有風濕亦氣,乘虛客之。與血氣相搏,而熱加之,則生瘡。
《範汪方》治乳端生氣出汁痛方:
鹿角(二分,燒) 甘草(一分)
冶合,和雞子黃,置暖灰上,令溫,日二敷之。
《醫門方》療乳頭裂破方:
搗丁香,敷之,立瘥。(今按:《崔侍郎方》同之。)《僧深方》取韭根燒,粉瘡,良。
《集驗方》婦人女子乳頭生小淺熱瘡,搔之黃汁出,浸淫為長。百種治不瘥者,經年月,名為乳病。
宜以赤龍皮湯及天麻草湯洗之。敷二物飛烏膏及飛烏散。
飛烏膏方:
用燒硃砂作水銀上黑煙,名汞(胡動反,盧谷反)粉者(三兩) 礬石(三兩,熬令焦)
二物,下篩,以甲煎和之,令如脂以敷乳瘡,日三。作散不須和,有汁有自著者可用散。亦敷諸熱瘡、黃爛、浸淫汁癢瘡、丈夫陰蝕癢濕、小兒頭瘡、月食耳瘡、口邊肥瘡、蝸瘡,悉效。
又云:若始作者,可敷黃連胡粉散,佳。
黃連胡粉膏散方:
黃連(二兩) 胡粉(十分) 水銀(二兩)
凡三物,末黃連,令消,以二物相合,合皮裹熟捼之,自和合也,縱不成一家,旦得水銀細散入粉中也。以敷乳瘡,諸濕癢瘡,若著甲煎,為膏。[top]治婦人陰癢方第七《病源論》云:婦人陰癢,是蟲食所為,其蟲動作勢微,故令癢,若重者則痛。
《葛氏方》婦人陰若苦癢搔者方:
蛇床草、節、刺,燒作灰,納陰中。
《孟詵食經》治婦人陰癢方:
搗生桃葉,綿裹,納陰中,日三四易。亦煮汁洗之。今按煮皮洗之,良。
《錄驗方》治婦人陰癢方:
枸杞根切一斤,以水三升,煮,適寒溫,洗之即愈。
《僧深方》婦人陰癢方:
黃連 黃柏各二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溫洗,日三。
《極要方》陰中及外癢痛方:
大黃(三兩) 甘草(二兩)
水三升,煮取二升,漬洗,日三。
《集驗方》治婦人陰中癢如蟲行狀方:
礬石(三分,熬) 芎藭(四分) 真丹砂(少許)
三物,下篩,以綿裹,納陰中,蟲自死。[top]治婦人陰痛方第八《病源論》云:婦人陰痛之病,臟虛風邪乘之,衝擊而疼痛而已。
《葛氏方》婦人陰燥痛者方:
煮甘草,地榆,及熱,以洗之。
又方:以鹽湯洗之。
《延齡圖》云:若陰中重痛,炙枳實熨之,良。[top]治婦人陰腫方第九《病源論》云:陰腫者,是虛損受風邪所為也。
《葛氏方》婦人陰腫痛者:
熬礬石二分,大黃一分,甘草半分炙,末,以綿裹如棗核,以導之。(《延齡圖》同之。)
又方:炙枳實熨之。
《僧深方》陰腫痛方:
黃芩(一分) 礬石(一分) 甘草(二分)
下篩,如棗核綿裹,納陰中。[top]治婦人陰瘡方第十《病源論》云:婦人陰瘡者,由三蟲九蟲動作侵食所為也。諸蟲在人腹內,腸胃虛損。則動作侵食於陰,輕者或癢或痛,重者生瘡也。
《葛氏方》治婦人陰中瘡方:
末硫黃,敷瘡上。
又方:燒杏仁,搗以塗之。
又方:末雄黃熬二分,礬石二分,麝香半分,和末敷之。(《延齡圖》同之。)
《極要方》治婦人陰瘡方:
取桃葉,搗絞取汁,洗之,日三。
《錄驗方》治婦人陰瘡方:
蛇床子(一升,熬) 大黃(二分) 胡粉(半兩)
下篩作散,先以溫湯洗,以粉之。
《僧深方》女子陰中瘡方:
裹礬石末,如棗核,納陰中。
《範汪方》婦人陰瘡方:
地榆(二分) 甘草(一分)
水煮,適寒溫,洗之良
《千金方》婦人陰瘡方:
狼牙兩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濕洗之,日五。(今按:《廣濟方》取汁和苦酒煎,塗,洗。)又云:治男女陰蝕略盡方:
蝦蟆 兔屎
二味,分等,搗篩,以敷瘡上。(《集驗方》同之。)
《劉涓子方》治婦人陰蝕當歸湯方:
當歸(二兩) 甘草(一兩) 芎藭(一兩) 夕藥(一兩) 地榆(三兩)
上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洗之,日三夜一。
《錄驗方》治婦人男子陰蝕及膿血不禁,男子莖盡入腹中,眾醫所不能治。大黃湯方:
大黃(二兩半) 黃芩(二兩) 黃柏(二兩) 半夏(二兩) 細辛(二兩) 生地黃(二兩) 虎掌(一兩半) 𦬣草(一兩半)
凡八物,以新汲井水一斗,煮取三升,洗瘡,若陰里病,取練沽湯中著陰道中,時復易,半日,久佳。惡汁盡當止,止濃劇當如針孔,勿怪也。[top]治婦人陰中息肉第十一《病源論》云:陰內息肉由胞絡虛損,冷熱不調,風邪客之;邪氣乘陰,搏於血氣,變生息肉也。其狀如鼠乳。
《葛氏方》婦人陰中息肉突出者方:
以苦酒三升漬烏喙五枚,三日,以洗之,日夜三四過之。(《延齡圖》同之。)
又方:取豬肝炙熱,納陰中,即有蟲出著肝。[top]治婦人陰冷方第十二《病源論》云:胞絡勞傷,子臟虛損風冷客之,冷乘於陰,故令冷也。
《千金方》治陰冷令熱方:
納食茱萸牛膽中令滿,陰乾百日,每取二七枚綿裹之,齒嚼令碎,納陰中,良久熱如火。
又婦人陰冷痛方:
灸歸來三十壯,三報,在俠玉泉五寸是也。
《延齡圖》云:療婦人陰冷方:
石硫黃(三分) 蒲黃(二分)
上二味,搗篩為末,三指撮(粗括反)納一升湯中,洗玉門。(當日急熱。)[top]治婦人陰臭第十三《病源驗》云:陰臭由子臟有寒,寒氣搏於津液,蘊積,氣衝於陰,故變臭也。
《延齡圖》云:療婦人陰臭方:
槲皮(切,一升) 甘草(二兩) 當歸(三兩)
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洗玉門內。日二度洗,如冷,加蛇床子並根莖二分。
治女陰寒臭方:
白蘞(一分) 桂心(五分) 苦參(一分) 甘草(一分) 附子(一分)
五物,㕮咀,水煮,洗之愈。[top]治婦人陰脫方第十四《病源論》云:胞絡傷損,子臟虛冷,下脫,亦因產用力,陰下脫也。
《千金方》治下挺出方:
蜀椒(二分) 烏頭(二分) 白芨(二分)
三味,篩,以方寸匕綿裹,納陰中,入三寸,腹中熱,易之。
又治陰脫硫黃散方:
硫黃(二兩) 烏賊骨(二分) 五味子(三銖)
三味,冶,下篩,以粉其上,良,日再三。
《經心方》陰脫下方:
礬石(雞子大二枚) 鹽(彈丸大一枚)
二味,以水三升,煮,洗之,自愈。
《葛氏方》治婦人陰脫出外方:
水煮生鐵,令濃,以洗之。礬石亦良。(《僧深方》同之。)
又方:燒蠐螬末,以豬膏和,敷上,蒲黃粉之。
《極要方》陰脫方:取蛇床子熬,布裹熨之。
《僧深方》治婦人子臟挺出蛇床洗方:
蛇床子(一升) 酢梅(二七枚)
二物,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洗之,日十過。
《集驗方》治婦人陰中癢脫下方:
取車釭膏,敷之,即瘥。
《經心方》治婦人陰挺出方:
灸臍中二壯,愈。[top]治婦人陰大方第十五《延齡圖》云:療婦人陰寬冷,令急小,交接而快方:
石硫黃(二分) 青木香(二分) 山茱萸(二分) 蛇床子(二分)
上四物,搗篩,為末,臨交接,納玉門中少許,不得過多,恐撮孔合。
又云:治婦人陰令成童女法:
蛇床子(三分) 遠志(三分) 石膽(三分) 山茱萸(三分) 青木香(三分) 細辛(半兩) 桂心(二分)
上七味,搗篩為散,置狗膽中,懸於屋內。陰乾六十日,藥成,搗為末,可丸如棗核大,著婦人陰中,急小而熱,不過三日。
又方:松上女蘿(一分) 礜石〔(音預)一分〕 石硫黃(一分)
上三味,分等,搗篩為末,納陰中,當日而急小,甚妙。
又方:取石硫黃末,二指撮,納一升湯水中,以洗,陰急小,如十二三女。
《千金方》治陰寬大令迮小方:
菟絲子(二分) 乾漆(一分) 鼠頭骨(二枚) 雌雞肝(三枚,百日陰乾。)
四味,丸如小豆,初月七日,合時一丸著陰頭,徐徐納之,三日知,十日小,五十日如十三女。
《錄驗方》治女急如童方:
食茱萸(三兩) 特牛膽(一枚) 石鹽(一兩)
搗茱萸下篩,納牛膽中,又納石鹽著膽中,陰乾百日,戲時取如雞子黃末,著女陰中,即成童女也。[top]治婦人小戶嫁痛方第十六《集驗方》治童女始交接,陽道違理,及為他物所傷。血流離不止方:
取釜底黑,斷葫摩,以塗之。
又方:燒發,並青布末,為粉,粉之,立愈。(《葛氏方》麻油和塗。)
《千金方》治小戶嫁痛方:
烏賊魚骨二枚,燒為屑,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牛膝五兩。一味,以酒五升,煮再沸,去滓,分三服。
《玉房秘訣》云:婦人初交,傷痛,積日不歇方:
甘草(二分) 夕藥(二分) 生薑(三分) 桂心(一分)
水二升,煮三沸,一服。[top]治婦人陰丈夫傷方第十七《集驗方》治女子傷於丈夫,四體沉重,虛吸頭痛方:
生地黃(八兩) 夕藥(五兩) 香豉(一升) 蔥白(切,一升) 生薑(四兩) 甘草(二兩,炙,切)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重作。
《千金方》治合陰陽輒痛不可忍方:
黃連(六分) 牛膝(四分) 甘草(四分)
三味,水四升,煮二升,洗之,日四。
又女人交接輒血出方:
桂心(二分) 伏龍肝(三分)
二味,酒服方寸匕,日三。(《劉涓子方》同之。)
《玉房秘訣》云:女人傷於夫,陰陽過。患陰腫疼痛欲嘔方:
桑根白皮(切,半升) 乾薑(一兩) 桂心(一兩) 棗(三十枚)
以酒一斗,煮三沸,服一升,勿令汗出當風,亦可用水煮。[top]治婦人脫肛方第十八《病源論》云:肛門,大腸候也。大腸虛冷,其氣下衝者,肛門反出。亦有因產用力怒體,氣衝其肛,亦令反出也。
《千金方》治脫肛若陰下脫方:
以鐵精敷上,灸布令暖,以熨肛上,漸推納之。
《集驗方》治婦人脫肛若陰下脫方:
蛇床子布裹,灸熨之,亦治產後陰中痛。[top]治婦人月水不調方第十九《病源論》云:衝任之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若冷熱調和,則血以時而下。寒溫乖適,則月水乍多乍少,不調也。
《千金方》治月水不調,或在月前,或在月後,或多,或少。乍去乍來方:
生地黃三斤,酒煮,取二升服之。
又方:地黃酒及大豆酒亦佳。
《極要方》治月水不調方:
以酒服桂末方寸匕,日二。《玄感敷屍方》同之。
《新錄方》治虛憊(蒲釋反,病也),月經一月再至方:
夕藥三十二枚(重一斤,)酒一斗,漬夕藥,令釋濡出,曝之,乾者復納酒中,復曝之,如是令酒盡,燥,搗篩,服方寸匕,日三。[top]治婦人月水不通方第二十《病源論》云:婦人月水不通者,由勞損血氣,致令體虛,受風冷也。
《千金方》治月水不通方:
葶藶子一升,搗,蜜和,如彈丸三枚,綿裹,納陰中,入三寸,一宿易,有汁出止。
《新錄方》治月水不通方:
麻子,搗絞取汁服,日三。
又方:芎藭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桂心一尺,末,以酒服,日三。
又方:當歸,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小豆一升,苦酒一斗,煮取三升,服任意多少,立下。
《極要方》療婦人月水不利,血瘀不通,或一月或一歲,令人無子,腹堅如石,亦如妊娠之狀方:
大黃(四兩) 夕藥(二兩) 土瓜根(一兩)
上,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血下,痛即愈。
《葛氏方》治婦人月水不利,結積無子方:
大黃 桃仁 桂心(各三兩)
搗末,未食,服方寸匕,日三。
又云:或至兩三月、半年、一年不通者:
桃仁(二升) 麻子仁(二升)
合搗,酒一斗,漬一宿,服一升,日三夜一。[top]治婦人月水不斷方第二十一《病源論》云:衝任之氣虛損,故不能制其經血,故令月水不改。
《僧深方》治婦人月水不止方:
黃連,冶,下篩,以三指撮,酒和服,不過再三。
又方:服淳酢一壞,不瘥,更服。
《撰集要方》治月水不止方:
服蒲黃良。
《千金方》月水不斷方:
灸內踝下白肉際青脈。[top]治婦人月水腹痛方第二十二《病源論》云:月水來腹痛者,由勞損血氣,體虛受風冷,故令痛也。
《耆婆方》治婦人月節來腹痛血氣方:
防風(二兩) 生薑(六兩) 厚朴(三兩,炙) 甘草(二兩) 術(二兩) 枳實(二兩,炙) 桔梗(一兩)
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三服。
《僧深方》治月經至絞痛欲死茯苓湯方:
茯苓(三兩) 甘草(二兩) 夕藥(二兩) 桂心(二兩)
凡四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百病針灸》治月水來腹痛方:
灸中極穴,在臍下四寸。
《廣濟方》治月水來腹痛方:
當歸 甘草(各八兩) 夕藥 茯苓 桂心(各十二分)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忌生冷、海藻。[top]治婦人崩中漏下方第二十三《病源論》云:崩中之病,是復損衝脈,任脈。衝任之脈,起於胞內,為經脈之海。勞傷過度,衝任氣虛,不統制其經,故血忽然崩下,謂之崩中。而內有瘀血,故時崩時止,淋瀝不斷,名曰崩中漏下也。
又云:漏下不止,致損五臟,五臟之色,隨臟不同,因虛其五色與血而俱下。其狀,白者如涕,赤者如紅汁,黃者如爛瓜汁,青得如藍色,黑者如衃血也。
《小品方》治婦人崩中,晝夜十數行,醫所不能治方:
芎藭(八兩)
上一物,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耐酒者,隨多少服之。(《千金方》同之。)
又治婦人五崩下赤白青黃黑大棗湯方:
大棗(百枚) 黃耆(三兩) 膠(八兩) 甘草(一尺)
凡四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內膠令烊,分三服。今按:《本草》云:甘草一尺者,重二兩為正。又治漏下神方:
取槐耳,燒,搗,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立愈。(今按:《千金方》:燒子酒服之。)又治婦人漏下病不斷,積年困篤方:
取鵲重巢柴,合燒末,服方寸匕,日三。鵲重巢者,去年在巢中產,今歲更在其上覆作巢是也。(《集驗方》同之。)
又治崩中去血方:
舂生薊根汁一升,溫頓服之,亦可以酒煮,隨意服之。
又方:舂生地黃汁一升,頓溫服之,即止。(已以《千金方》同之。)
《醫門方》治久崩中晝夜不止,醫不能療方:
芎藭(八分) 生地黃汁(一升)
凡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去滓,下地黃汁煎一沸,分三服,相去八九里。不耐酒者,隨多少,數數服即止,但此二味可單用服之。
《千金方》治婦人漏赤不止,晝夜上氣虛竭方:
龜甲(炙) 牡蠣
二味,分等,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燒亂髮,服方寸匕,日三。
又治五色㿃下方:
大豆紫湯,日三服,佳。
又方:煮甑㿃汁服之。
又方:服蒲。
又灸崩中方:
灸小腹橫紋,當臍孔直下,一百壯。
又方:灸關元兩旁,相去三寸。
《葛氏方》治婦人崩中漏下及月,去青黃赤白使無子方:
鹿茸(二兩) 當歸(二兩) 蒲黃(二兩)
搗篩,酒服五分匕,日三,加至方寸匕。(《錄驗方》同之。)
又方:赤石脂蜜丸,服如梧子三丸,日三。
又方:露蜂房燒末,三指撮,酒服之,良。
《廣利方》治崩中漏下血方:
凌霄花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即止。
《僧深方》治崩中方:
桑耳 乾薑(分等)
下篩,酒服方寸匕,日四五。
又方:白茅根二十斤,小薊根十斤,搗,絞取汁,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四。
《經心方》治長血芎藭丸方:
鹿茸(二兩) 當歸(二兩) 蒲黃(二兩) 阿膠(二兩) 芎藭(二兩) 白朮(三兩) 乾地黃(三兩)
凡七物,搗,篩,和丸如大豆,服十丸,日三。
又方:生地黃,蓮根分等,搗,絞取汁,煎,服任意。
龍骨丸治長血方:
龍骨 阿膠(炙) 赤石脂 牡蠣 乾地黃 當歸 甘草(炙,各二兩) 蒲黃(三兩)
凡八物,搗,篩,丸如梧子,服十五丸,日三。
《龍門方》療婦人㿃下方:
人參(一兩) 茯苓(二兩) 牡蠣(五兩,別研)
余者末,和,飲服酒亦得,日再,以瘥為度。
又方:灸臍左右各一寸五分,各三百壯。
《集驗方》治婦人漏下不止散方:
鹿茸(三兩) 當歸(二兩) 蒲黃(一兩) 阿膠(三兩,炙) 烏賊骨(二兩,去甲)
下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千金方》同之。)
《蘇敬本草注》云:刮牛黃服之。
《崔禹錫食經》云:海髑髏子刮服之。[top]治婦人㿃下三十六疾方第二十四《病源論》云:諸方說,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症、九痛、七害、五傷,三固,謂之三十六疾也。十二癥者,所下之物,一如膏白,二如清血,三如紫汁,四如赤肉,五如膿痂,六如豆汁,七如葵羹,八如凝血,九如清血,血似水,十如米汁,十一如月浣,十二經廢不應期也。九痛者,一陰中痛傷,二陰中淋痛,三小便來即痛,四寒冷痛,五月水來腹痛,月水止則不止,六氣滿崩痛,七汗出,陰中如蟲齧痛,八脅下引痛,九腰痛也。七害者,一害食,二害氣,三害冷,四害勞,五害房,六害妊,七害睡也。五傷者,一窮孔痛,二中寒熱痛,三少腹急窂痛,四臟不仁,五子門不正,引背痛。三固者,一月水閉塞不通,其餘二固者,謂子闕不載。(今按:《千金方》云:三固者,一羸瘦不生肌膚,二絕產乳,三月水閉塞也。七害者,一窮孔痛不利,二中寒熱痛,三少腹急堅痛,四臟不仁,五子門不端,六浣乍多乍少,七喜吐陽精也。五邪傷者,一兩脅支滿痛,二心痛引脅,三氣結不通,四邪惡泄利,五前後固塞也云云。)《千金方》白惡丸主婦人三十六疾病各異同。療之方:
白惡(三分) 龍骨(三分) 夕藥(二分) 黃連(二分) 當歸(二分) 茯苓(二分) 黃芩(二分) 瞿麥(二分) 白蘞(二分) 石葦(二分) 甘草(二分) 牡蠣(二分) 細辛(二分) 附子(二分) 禹餘糧(二分) 白石脂(二分) 人參(二分) 烏賊骨(二分) 甘皮(二分) 藁本(二分) 大黃(二分)
二十一味,下篩,蜜丸如梧子,未食服十丸,日二,不知,稍增。服藥,二十日知,三十日百病悉愈。(今按:《小品方》有桂心四分、白芷四分,無甘皮、藁本。)[top]治婦人八瘕方第二十五《病源論》云:八瘕病者,皆胞胎生產,月水往來,血脈精氣不調之所生也。其八瘕者,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鱉瘕也。
《千金方》婦人血瘕痛方:
乾薑(一兩) 烏賊魚骨(一兩)
二味,冶,篩,酒服二方寸匕,日三。
《錄驗方》治婦人臍下結物,大如杵升,月水不通,發熱往來,下利羸瘦。此為氣瘕也,故生肉瘕,不可治;未生肉瘕,可治。乾漆丸方:
生地黃(三斤,一方二十斤,取汁) 乾漆(一斤,熬,搗,篩)
凡二物,地黃搗,絞取汁;漆冶,下篩,納地黃汁中,微火煎令可丸,藥成,酒服如梧子十五丸,當以食後服之。(《葛氏方》同之,《集驗方》服三丸。)
《玄感敷屍方》治血症如四五月身大方:
浸前件二味,五日以後取服,一服一盞,溫服之良。[top]治婦人遺尿方第二十六《病源論》云:婦人遺尿候,腎虛冷,冷氣入胞,胞虛冷,不能制小便,遺尿也。
《錄驗方》治婦人遺尿方:
礬石(三兩,燒令沸,汗盡) 牡蠣肉(三兩)
下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集驗方》各二兩。)[top]治婦人尿血方第二十七《病源論》云:血性得寒則凝澀,得熱則流散,若勞傷經絡,其血虛。熱滲入於胞,故尿血。
《極要方》婦人無故尿血方:
龍骨五兩,為散,空腹,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治婦人無故尿血方:
取其夫爪甲,燒作末,酒服之。
又方:取船故竹茹,曝乾,搗末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葛氏方》治婦人尿血方:
車前草一斤,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
又方:葵根、莖、子,無在,取一升,水四升,煮取一升,納書中白魚蟲十枚,研,服一合。[top]治婦人瘦弱方第二十八《玄感敷屍方》主婦人年老體漸瘦弱,頭面風腫,骨節煩疼,冷,口乾狀如骨蒸者,是牛膝酒方:
牛膝(一斤) 生地黃(切,三升) 牛蒡(切,曝乾,一斤) 生薑(合皮切,一升)
凡四味,切,於絹袋盛之,以清酒一大升,浸七日,溫服一盞,日三。[top]治婦人慾男方第二十九《太清經》云:皇帝問素女,對曰:女人年二十八九,若二十三四,陰氣盛,欲得男子;不能自禁,食飲無味,百脈動體,候精脈實,汁出汙衣裳,女人陰中有蟲如馬尾,長三分,赤頭者悶(莫困反,煩也。),黑頭者沫(莫葛反)。
治之方:用面作玉莖,長短,大小隨意,以醬清及二辨,綿裹之,納陰中,蟲即著來出。出復納,如得大夫。其蟲多者三十,少者二十。[top]治婦人鬼交方第三十《病源論》云:婦人夢與鬼交通者,亦由腑臟氣弱,神守虛衰,致鬼靈因夢而交通也。
《玉房秘訣》云:采女曰:何以有鬼交之病。彭祖曰:由於陰陽不交,情欲深重,即鬼魅假像與之交通,與之交通之道,其有勝於人,久則迷惑,諱而隱之,不肯告人,自為佳,故至獨死而莫之知也。
治之法:但令女與男交而勿瀉精,晝夜勿息困者,不過七日,必愈;若身體疲勞,不能獨御者,但深按勿動亦善。
又方:當以石硫黃數兩,燒以熏婦人陰下身體,並服鹿角末方寸匕,即愈矣,當息,鬼涕泣而去。
一方云:服鹿角方寸匕,日三,以瘥為度。
《小品方》別離散治男女風邪,男夢見女,女夢見男,悲愁憂恚,怒喜無常,或半年,或數月,日復發者方:
楊上寄生(三兩) 朮(三兩) 桂肉(一兩一方三兩) 茵芋(一兩) 天雄(一兩,炮) 𦵗根(一兩)(薊根) 菖蒲(一兩) 細辛(一兩) 附子(一兩,炮) 乾薑(一兩)
凡十物,合搗,下篩,酒服半方寸匕,日三。合藥勿令婦人,雞犬見之。又無令見病者,病者家人見合藥,知藥者,令邪氣不去,禁之,為驗。
《千金方》治婦人忽與鬼交通方:
松脂(二兩) 雄黃(一兩)
二味,先烊松脂,乃納雄黃末,以虎爪絞令相得。藥成取如雞子中黃,夜臥以著熏籠中,燒令病人自升其上,以被自覆,唯出頭,勿令過熱,及令氣得泄也。
《玄感敷屍方》主婦人患骨蒸者,多夢與鬼夫交接。為之方:
雄黃(一兩,破) 虎爪(一枚,末) 沉香(一兩,末) 青木香(一兩,末) 松脂(二兩,破)
凡五味,合,和以蜜丸,丸如彈丸,納火籠中,以熏陰,夜別一度,大良。[top]治婦人令斷生產方第三十一《小品方》云:婦人慾斷生方:
故布方圓一尺,燒作屑,以酒飲之,終身不生產。
《千金方》云:斷產方:
灸右踝上一寸三壯,即斷。
又方:蠶子故布方尺,燒末,酒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醫心方
膏丹丸散方劑
中华名医千金要方大全——脾脏方·上
千金方(唐 - 孙思邈)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奇難雜症 經驗良藥(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