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理群:对经典作品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我一直主张经典作品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所谓“经典”,就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阅读经典,就是“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新语文读本>编者的话》)。而“让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与文学在孩子心上扎根”,这更是民族精神建设的基础性的工作。我因此建议在中学选修课程里,应以经典作品的阅读作为一个重点。比如开设四大选修课:《论语》、《庄子》选读,唐诗选读,《红楼梦》选读,鲁迅作品选读。我自己也在南师大附中,北大附中和北师大实验中学开设过《鲁迅作品》选读课。
根据我的经验、体会和认识,以及当于中国的“读经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我想谈几点具体意见:????
1、应建立多元化的经典阅读观,对新的“独尊”倾向要保持警惕:不仅要引导孩子读《论语》,也要适当地读诸子各家;不但读古代经典,也要读现代经典;不但读中国经典,也要读外国经典;不但读文学经典,也要适当读历史、哲学,以至科学经典。在这方面,我们新修订的《新语文读本》作了一些新的尝试。
2、应引导学生读原著,一字一句地疏通,一篇一篇地老老实实地读,弄清原义,原意,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与习惯,不要“抽出而讲之”,作不着边际的发挥,对流行的讲解,心读,摘句,要保持必要的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3、要引导学生以平常心阅读经典,对经典作家,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平视”之,将其看作是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有追求,也有苦恼,有价值,也有缺陷:将其看作是真理的探索者,有着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的先驱,和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流,是精神的沐浴与享受。对将经典作家神化,圣人化,宗教化,意识形态化,道德化,功利化的倾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4、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讲经典作品,应有别于社会教育中的经典普及,它应服从于语??? 文教育的目标,注意其基础教育的特点,应始终抓住语言文字这一基本环节,因文而会心。??? 对“文”与“心”都不可忽略,不要将其割裂,对立,而要从具体文本出发,找到具体的“文”与“心”的契合点。
5、还要引导学生“以心契心”。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生命成长的特点,找到经典作家的生命和学生生命之间的契合点,找到经典作品提出的命题和学生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问题之间的契合点,这样,才可能做到心灵的交流,达到“会心”,而且由“会心”而“回心”,影响学生心灵的成长。我在上《鲁迅作品选讲》课时,在这方面作过一些尝试。可参看《把鲁迅精神扎根在孩子心上》一文(收《名作重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提高。应该说,经典作品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我想向老师们推荐我正在读的两本书: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和《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李零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古文字、古文献专家,这两本书是他在北大中文系开设《<论语>细读》与《<孙子>细读》课的讲稿,不但有精细、严密的文字疏通,而且在义理的梳理、阐发上也别有眼光,我读了以后在对经典的理解,以及研穷与讲授经典的方法上都受到很大启发,我曾写有《如何对待从孔子到鲁迅的传统——在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发表在网上,或可一读。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于细读中体味语文之美(倪效思)
剑胆琴心,不弃细流
第162期【阅读教学】例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学者: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
浅谈如何把握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度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