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上钢琴师》音乐漫谈丨“音乐是他的灵魂所在,在音乐中他才能触摸到自己。”

《爱之曲》(《海上钢琴师》主题曲,埃尼奥·莫里康内作曲,马友友演绎)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漫谈

 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的《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给我这样一种感受,片中优美的音乐,经典的对白,恰到好处的黑白交替,演绎着这样一种唯美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故事有点英雄主义的色彩,主人公1900是一个音乐天才:从他第一次触碰钢琴开始,轻抚琴键就成了他描述这个世界的方法,他的亲情、友情、爱情,他对生命的思索,情绪的表达,都在一首首钢琴曲中舒展开来,他坐在钢琴前时,他在周游着世界。如果说声音在开始阶段受到人们的质疑,是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话,那么音乐就是从诞生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的,只不过最初人们对电影音乐的理解比较肤浅,对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电影与古典音乐的延伸阅读:1、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2、韩国电影《隧道》为何要以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收尾呢?;3、比小李子等待还久的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终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

 最初的电影音乐是为电影进行现场伴奏,主要是观众喜欢的流行音乐,有时甚至会出现影片内容和音乐情绪完全不符的情况,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尽管如此,观众还是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有一种解释为音乐的伴奏是为了掩盖当时笨重的机器放映噪声;另一种是满足人们视听合一的本能。因此,伴奏音乐成为最早的电影音乐。随着声音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也在不断完善。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音乐已经成为电影的一项重要元素,被单独抽离出来评价与欣赏。30年代诞生了一大批电影配乐大师。50年代之后,电影音乐有了长足的发展,更多的专著涌现了出来,技术也更加完善,使得欣赏电影音乐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电影原声唱片,之前从来没有此类之举,这也证明电影原声音乐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新纪元,为电影商业运作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和文学、美术一样,音乐是一门古老且成熟的艺术形式。人类对音乐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天分与热情,从它诞之日起,就注定了会成为人类生活当中最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拥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却没有外部轮廓特征,看不到也摸不着,能凭耳朵听,凭心灵揣摩,它具体却又抽象,朴实而又华丽,平静且又多变,我们无法用语言具体地描述它,了解它的唯一途径就是“听”。每一首乐曲都有自身的旋律和节奏点,所描述的画面以及要表述的情感都是一样的,在情感方面,它不需遵守任何规则,完全自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纯音乐。如果把音乐放到电影中,很显然是想借助音乐的力量使电影更加丰富,在情感表现上能够达到另一个高度。如此看来,电影音乐就没有那么“自由”,必须在固定的主题下进行创作。随之而来就有一个难题:音乐是听觉艺术,而电影主要是用画面作为语言表述思想的,虽然“声画合一”是人类的本来习惯,但总要有一个方法将声和画有机地合在一起,达到某一种效果才能被人认可,这就要涉及到电影音乐的特点了,只有相吻合或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电影音乐。电影音乐的魅力与作曲家有直接的关系,它决定于作曲家的品位、各种相关素质,包括音乐、文学、社会、阶级等方面的素质。同样的音符,在不同的作曲家手中具有不同的灵性。同时,还决定于作曲家对电影情节、思想内含的把握和发挥。作曲家既要懂作曲,又要懂电影,他要服务于电影。毕竟电影音乐是音乐“纳入”电影,音乐附属于电影,音乐的主题必须符合电影情节发展,与之吻合。离开电影,就没有电影音乐。作曲家通过音乐来烘托故事情节,很容易创造出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效果。 

延伸阅读:莫利康内的电影配乐系列:1、【六十年代】莫里康内的《荒野大镖客 》;2、【七十年代】莫里康内的《革命往事》;3、【八十年代早期】莫里康内的《美国往事》;4、【八十年代晚期】莫里康内的《天堂电影院》;5、【九十年代】莫里康内的《海上钢琴师》;6、【新千年】莫里康内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看完影片脑中跳出“唯乐不可以为伪”这句老话来。影片企图通过一个未经任何技术训练的有着非凡音乐记忆力和即兴演奏能力的钢琴演奏者,传达出一种音乐不被音乐外在的一切包括身份、地位、技术等奴役的音乐功能观念。这种观念在影片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镜头来表现: 

 镜头一:一位衣衫褴褛者坐在上等舱的钢琴边,无师自通地弹奏着纯净而美妙的让所有的上等人感动的音乐。当船长告诉他,他弹琴不符合规矩时,他说:“规矩可以滚蛋。”这一行为传达出一种人与人平等,人与乐平等的音乐观念。音乐并不因为你是上等人或者下等人而将其美和愉悦增一分或者减一分。它和所有有着和谐、纯净和自然的心灵共舞。这一点在他给所有的人,上等人,下等舱的人以及男女老少不分高低贵贱的人弹奏音乐的行为也可以看出。他为音乐而存在,音乐因他而存在。除此之外一切不是他的世界。与此同时也凸显出以上等的有钱人为代表的贵族音乐观,即音乐只适合有教养的受过教育和有钱的人拥有。在此音乐只是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用音乐美学的术语应该是一种他律的音乐美学观念。音乐不是一种乐音的游戏,而是其它音乐之外的东西的代言人。 

 镜头二:在船上,他的朋友请来了录音师企图通过这种手段让他的音乐传遍世界,朋友认为美好的音乐应该让世人分享,也会给他带来物质欲望的满足。他不知道录音可以复制他自己。他手随心动,自然流露。在他的观念里音乐就是他自己,音乐中美丽的姑娘是他心灵的秘密,复制他的音乐等于复制他的爱情和他的秘密。一个没有秘密的人就是一个被外界撕裂成碎片的人,一个不完整的人。因此他疯狂地阻止复制而且蔑视合同。他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音乐就是他的灵魂。人与乐无法分,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他这种对于商业化的拒绝,传达出影片对于音乐只能代表艺术家个人还是音乐应该为所有的人存在的悖论。 

《海上钢琴师》最经典完整斗琴片段

 镜头三:全片的高潮是与爵士乐大师的音乐弹奏比赛。一个把音乐当作自身的人,不知道音乐可以作为竞技的手段,这让他无所适从。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在他的朋友为他下赌时他竟然因为对方音乐的美妙而泪流满面。他的单纯让人感动而震撼。他不知道在美妙的后面隐藏着人类无法消除的罪恶的欲望。在他的眼里音乐就像人活着一样简单而自然。他的胜利说明影片对于音乐纯粹性的捍卫,音乐是有内容的,他与心灵相关,是心灵最自然和深情的流露。 

 镜头四:在他即将死去的时候,他依然在问,“天堂里会有音乐吗?”他的胳膊被炸掉的话语是一种调侃,一种对朋友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担心,要是天堂里没有音乐,他无法弹奏音乐可怎么办?音乐是他的灵魂所在,是他存在的意义,在音乐中他才能触摸到自己。 

 我们可以从《海上钢琴师》中反思到:音乐的创作源泉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正如傅聪先生所说:“音乐与人都是生命。”主人公1900常年生活在大海中,或许是他长期在舷窗旁的守望,海浪的声音培养了他对音乐的感觉,培养了他独特的审美视角。1900的演奏源自他的内心,因此,他的音乐感染力极强,内心的情感与旋律的美缠绵相融,他用音乐洗尽尘世铅华,涤去孤独与悲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欧美经典音乐】莫里康内《海上钢琴师-爱的演奏》
《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配乐大师逝世!他曾多伟大
《海上钢琴师》的配乐大师离世,让我们回顾下他一生的作品
《海上钢琴师》:大洋彼岸的不朽经典
十部好听又好看,那些值得推荐的音乐电影
声影 | 《海上钢琴师》:琴键是有限的,音乐是无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