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全文)

【摘 要】 莫言是一位具有佛家智慧的作家。他的小说《生死疲劳》不仅直接借用了佛教的“六道轮回”结构全文,更充满了佛教的思想。这种佛教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佛教“三印发”中的“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两个命题的书写和思考上。

【关键词】 佛教;轮回;宿命论;苦难

中图分类号:B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59-02

佛教东汉后期传入中国,佛教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学也不例外。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从文学理论到具体的创作技巧,从体裁文体到具体的题材内容。时至今日,佛教文化任然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资源之一。莫言的《生死疲劳》,就是很好的印证。莫言在通过文章主人公西门闹轮回为不同动物的眼睛,真实地展现我国五十年代到新千年农民的悲欢离合以及农村风起云涌的巨大变革,同时更是体现了作者对人世和生命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充满了佛性的智慧。这种佛性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他对佛教“三法印”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两个命题的书写与思考上。

一、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是佛教对整个世界、人生的看法,行,即迁流转变的意思,指一切展转相依,生死相继的无限活动,诸行无常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种流转,一切事物都只在永恒的流动中存在,犹如水流火焰,迁流不息、瞬息即变,无始无终” 。所以佛教认为,生命是一个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的过程。人是有灵魂的,灵魂是不灭的;灵魂可以脱离躯体而独立存在;生,是灵魂对新的形体的获得,死,是灵魂对旧的形体的抛弃,生生死死不断交替,永世轮回。莫言笔下的冤死地主西门闹的不断轮回转世正体现了佛教对人生的看法——生命的轮回。

由于阶级斗争的极左路线,地主西门闹被众人“推到桥头”,而后人们用“一杆填了半葫芦火药、半碗铁豌豆的土枪”在距他半尺的地方开火,把他的“半个脑袋,打成了一滩血泥……” 然而,他虽然肉身被杀死了,他的灵魂确并没有随着肉体一起灭亡,他的灵魂还可以在阎罗殿叫屈喊冤。后被阎王推入畜生道,先后轮回为驴、牛、猪、狗和猴。在轮回转世为不同动物时,虽逃脱死亡的命运,但此处的死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形神俱灭,而仅仅是肉体的消亡,西门闹的灵魂没有消灭,他任然是西门闹。后因西门闹在不断的轮回中终于大彻大悟,他在做猴的两年时间里把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干净了,终于结束了他自己在畜生道里的轮回。虽然结束了在畜生道里面的轮回,他灵魂被轮回的命运被没有就此终结,只是转为了人,延续着他看似永无穷尽的生命。

六道轮回既是一个生与死的循环,又是一个永劫难复的苦难循环。西门闹在世含冤被杀,受尽苦楚,轮回为驴、牛、猪、狗、猴都在世间历尽苦难而又不得善终,他一直在畜生道轮回,自己的生命本质并没有变化,更没有摆脱轮回。他的轮回,反应了轮回之苦,而这种苦楚除了轮回为不同动物时肉体上的苦难更有精神上的折磨。由于记忆的存在,他不能忘记心中的痛苦和烦恼,然后生命似乎有无穷无尽,像车轮旋转一样,辗转沉浮,受尽无边之苦。每一次轮回又会给人带来新的记忆,新的记忆就意味着新的痛苦,这时的灵魂不灭,在轮回中的生命长存,就意味这苦难的不可避免和无穷无尽。正如书中所说的:“六道中众生轮回苦无量”。

“诸行无常”,人世间的一切都是一种流转,都只有在永恒的变化中存在。人生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存在,也就是俗话说的“世事无常”。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正体现着世事的变化无常,命运的沉浮。庞凤凰和西门欢的命运变换是无常的典范。作者这样的写到“曾几何时,庞凤凰是高密县的第一公主,西门欢是高密县的第一公子。一个母亲是县里的最高领导,一个父亲是县里的最阔大佬……但转眼之间。高官大款俱成故人,荣华富贵皆化粪土。昔日的金童玉女,竟流落街头耍猴卖艺,这样鲜明对比,怎一个感慨了得!” 人世间的种种“无常”被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可谓表现地淋漓尽致,“无常”意味着苦难,文中的众人都在这“无常”中演绎着自己的悲剧。曾经的权贵一时、腰缠万贯都是暂时的,转瞬间就能风云突转,尘世一切皆空,万物都在变化中长存,正如庞凤凰在书中所唱“富贵不是天注定,凡人都有落魄时”。

二、诸法无我

“诸法无我是佛教对主体的独特意识,本义为轨持,即'轨生物解,任持自性。’诸法无我认为一切存在都没有独立不变的主体或主宰者,一切事物都没有起着主宰作用的自我或灵魂,世界上没有单一独立、自我存在的、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都是相对的、暂时的。”[3]简单地说,就是人无法真确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也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今生的种种遭遇,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

莫言的《生死疲劳》既是一部关于“六道轮回”的书,也是一部充满了“诸法无我”的宿命论的思想的书。文章开头,西门闹在阎王面前喊冤说自己“在人世间三十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是“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一个大好人”却被“推到桥头上,枪毙了”,阎王也知道他是冤死的,但是却说“世界上许多该死的人,但却不死;许多不该死的人,偏偏死了。这是本殿也无法改变的现实”。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虽然西门闹是冤死,但却无法改变自己以死以及后面轮回为畜生的事实。在这件事上,不仅西门闹不能改变,就算是阴司之长的阎王也无法改变,这就是命。在写蓝解放和庞春苗的结局时,作者虽不愿意看到或者书写这样的结局,但却说“这也是命运使然,无法违抗”;在写到西门欢和庞凤凰的悲惨结局时作者再一次说出了“这不是我的故意,而是人物命运的使然”;在写到蓝开放和庞凤凰的故事的时候作者还是说的“这不是我的情愿,这是他们命运的使然”,仔细分析文本我们发现,这三次作者所说的“命运使然”的悲剧既不是人物性格缺陷所造成的悲剧,也不是社会、历史的必然所造成的,而是看似无妄之灾的“命运的使然”。庞春苗毫无征兆地死于一辆逆向行驶的红旗牌桥车,瞬间就让一个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庭化为泡影;西门欢也是突然地死于和他并无深仇大恨的王铁头的一把刚刀下;蓝解放和庞凤凰悲剧爱情的导火索竟然是一句玩笑话——“要想我嫁给你,除非你的烂脸变白”,在看似不该发生悲剧的地方悲剧却偏偏发生了,这就是宿命,任何人都逃不掉。

一次又一次的命运使然,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在命运面前,人是多么的无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作者的无奈也是作者的感慨!人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注定了人生将是一场悲剧。

三、结语

终上所述可以看出,莫言一方面将自己的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关注融入到了“六道轮回”这一佛教题材之中,用六道轮回这种特殊的视角结构全文,这使得小说具有浓重佛教特色。也正因为对佛家资源的吸收,加上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启示,才使得莫言独辟蹊径,创作出了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魔幻小说;另一方面《生死疲劳》可以说是一部关于苦难无常书写的大书。正因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世界处于变幻无常的流变中,身处其中的人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也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因而也就无法超脱苦难的渊薮,这也是“一切皆苦”的原因之一。然而纯粹地苦难是毫无意义的,也许正如马克思在《导言》开头部分所指出的“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莫言在小说中写尽了人生中的种种苦难,并不是简单地位了展示这些苦难,而是对这些苦难的抗议,对于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存现状的焦虑和反思,正是莫言作品所要表达的意象。

参考文献:

[1]莫言.生死疲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2]薛克翘.佛教与中国文化[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

[3]左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教应对苦难的三种方式[J].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死疲劳》读后感
如果有什么心事放不下,就来读读莫言《生死疲劳》这5句话
莫言:如果不是因为写了《生死疲劳》,我估计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
精神平衡术:论莫言的梦魇叙事
莫言拿着上海文学朗诵微型小说
《生死疲劳》:莫言如何以六道轮回独特形式,呈现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蜕变带来的阵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