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汉武帝对外大汉越打越穷,而唐太宗刚接手一个残破的国家,年年对外战争却越打越强盛?2

244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古代战争的本质,就是掠夺资源。

如果不是掠夺资源,根本就没意义。

汉武帝时期,匈奴空前强大,常常南下劫掠,就是为了掠夺人口和牲畜。

明白了这点,就好理解了。

汉武帝时期,征伐匈奴,至少能取偿于民。

像卫青的高阙之战,龙城之战,冠军侯的直捣狼胥山,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劳民,但俘获匈奴的牛羊物资很多。

接着,攻取贺兰山,又打通河西走廊,拿下河套地区,两处地的战略地位很重要,而且是两大“塞上江南地区”,可以提供赋税。

如果内陆有无产人员,可以迁移到这两处肥沃之地,一方面可以开垦田地,一方面也能起到戍边的作用。

可以缓解内陆压力。

这便是最早的屯田政策,由汉宣帝时期的名将赵充国发明。

这招的前提是,汉武帝已经拿下了河西走廊。

好比一个公司,前期砸钱投资,后期立马能回本一样。

可是,自从霍去病和卫青去世后,后面基本无名将。

这些人打起仗来,就是用人数怼,中规中矩,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就拿南越的崖山来说(今贵州一带),到了汉宣帝时期,崖民反叛,朝臣都认为应该放弃。

因为这里的赋税,根本得不偿失,管理成本远高于赋税,而且他们的地理位置决定,不会对中原地区形成威胁。

于是汉宣帝放弃了。

同样的,河湟地区的羌、零反叛,汉宣帝毫不犹豫的让赵充国和幸武出击。

原因在于这两处战略地位很重要,等于断了匈奴右臂,而且土地肥沃,汉人能安居乐业。

而且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事关经济建设,所以必须要维护稳定。

而汉武帝打下的辽东四郡,也是同理。

这里面有个必要动作,要想打败匈奴,必须要拿下辽东地区。

大汉和匈奴的战争,最难在于决战。

匈奴夏秋之际,马肥弓强,南下进犯,

大汉冬春之机,农事完毕,开始出击,匈奴远遁。

所以,匈奴根本不给大汉决战的机会。

卫青和霍去病彻底打败匈奴,原因之一,就是赢在最后的决战上。

所以汉武帝决定,向西拿下河西走廊,从云中、九原出发,向东拿下辽东地区,中间从山西、河北出发,彻底收缩,逼迫匈奴决战。

所以匈奴的逃跑方向,只能从漠南逃到漠北,再向西逃窜,流入中东地区。

汉武帝除了拿下南越外,其余的是必须要进行的。

如果不拿下河西地区,丝绸之路就无法进行,经济建设也无从谈起。

而且匈奴如果决战失败,势必会进入河西地区,到时候对大汉子民的威胁更大。

同样的,如果不拿下辽东地区,匈奴就会向动逃窜,占住山海关以东地区,直接威胁到燕赵旧地,以及山东地区。

可问题在于,汉武帝后期的将领,太拉胯了。

就拿李陵来说,非要硬刚匈奴,结果兵败被俘,还受了人家王爵,导致汉武帝大怒,杀了他全族。

还有人给李陵洗白的,北宋时期,投降北宋的北汉名将杨业,在雁门关大战失败后,被契丹捉住,经过李陵碑的时候,不愿和这货一个德行,顿时羞愧难当,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

到了唐太宗时期,一切就简单起来。

李靖平定南方的萧铣,不算前期的准备工作,两战就平定了南方,基本没怎么费力气。

打突厥也是,李靖三千人从正面推过去,李世绩在后方守株待兔,等着突厥溃兵到来,三战就结束了打突厥。

因为太过轻松,以至于让人觉得突厥很弱。

打西域诸国,侯君集一人就连下五国左右。

攻打高句丽,太宗亲征,大唐名将倾巢出动,除去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三个月基本平推高句丽地区。

要不是冬天来临,后勤跟不上,高句丽的解决铁定灭国。

但是这一战,太宗皇帝俘获牛羊十万头,击杀高句丽精锐十五万左右,把高句丽的酋长三千人左右迁移到关内,用做人质。

终太宗一朝,战争回报,远大于战争损耗。

像吐蕃问题,那是实在上不去青藏高原。

李靖打到了青海湖左右,已经超出了极限。

编辑于 06-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武帝越打越穷,唐太宗年年对外战争却越打越强盛,原因在哪里?
为何汉武帝对外战争越打越穷,而唐太宗对外战争却越打越强?
汉武帝“穷兵黩武”?战争意义至今犹在
为什么汉武帝依靠文景的积累才击败匈奴,唐太宗却在唐朝初年就击败了突厥?
古代十大对外最强硬的皇帝 明朝有三个 清朝一个都没有
中华民族对外战争史上三大跨国远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