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骨骼机器人“显神通”,患者圆梦健步行

今年72岁的董霞因脑梗塞而偏瘫四个多月,长时间卧床导致她的身体机能严重退化,甚至连坐位平衡都难以实现。即使经过长期的治疗依旧效果欠佳,这给董霞及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当得知科室引进了能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人群步行训练的外骨骼下肢机器人(以下简称“外骨骼机器人”)时,患者积极地进行了尝试。”开元院区康复医学科治疗师长胡延锋说,“仅仅经过两次的使用,患者的坐位平衡便达到了一级以上,核心力量和下肢股四头肌的肌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强化。” 显著的治疗效果为董霞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极大地增强了她对于恢复独立、长距离步行的信心。

被外骨骼机器人“拯救”的并不止董霞一名患者。57岁的赵刚(化名)因脊髓损伤和T11压缩性骨折引起双下肢截瘫,日常依靠下肢髋膝踝足矫形器实现简易步行和常规训练。后来,赵刚在开元院区康复医学科使用了外骨骼机器人,在更加稳固的步行空间下协调自身的运动模式。经过了一个疗程的训练,赵刚的辅助步行距离大大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升,增高的肌张力得到了有效地抑制,也为更快地康复出院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胡延锋介绍,外骨骼机器人是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外部带动下肢进行科学、高效、准确的步行康复训练的创新型医疗机器人,目前技术较新、数量稀少。它能够刺激神经系统重塑,提高下肢自主行走能力,对于中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可以帮助下肢肌力三级以下,即不足抗重力、无法站立的患者尽快建立步行的运动模式。据了解,因脑部病变引起的偏瘫或多肢体瘫痪患者、脊髓损伤患者以及由神经中枢病变引起的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患者都是适合利用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的群体。

“外骨骼机器人的介入能够避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输入错误的运动信息,安全有效地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步行模式。”胡延锋说道,“同时它还可以减少下肢痉挛,缓解损伤后的慢性疼痛或神经性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率和耗氧量,提高运动耐受,具有诸多益处。”胡延锋表示,许多早期患者卧床期间对恢复正常行走十分向往,而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能为患者“圆梦”,更能帮助患者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以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面对生活。

责编:肖利珍

通讯员:李靖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全球康复医疗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首款下肢软体外骨骼问世 造福腿脚不便者
偏瘫患者如何正确进行康复训练?一个关键、两个误区必需要注意!
认识我们的步态(二)
康复机器人蓝海正蓝 |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案例
中国首个外骨骼机器人获得CFDA注册证 开启智慧康复新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