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狮子山《阅江楼记》碑亭
X

沿阅江楼下的小路东行,两边柏木苍翠,草木扶疏,不足百余步,有一座仿古建筑突兀眼前。


天蓝色的屋脊,金色的琉璃瓦,斗拱衬托,雕梁画栋,重檐翘角,四面敞开。


主廊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云:“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秋。”副廊柱上镌刻着:“俯瞰奔涛巨龙入世欲探海,仰瞻高阁彩凤引人思阅江。”


拾阶而上,迎面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雕,据记载,此汉白玉从北京房山开采出来,高3.1米,宽4.8米,重十五吨,是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正面赫然雕刻了朱元璋《阅江楼记》全文。


碑的背面亦雕刻了宋濂的《阅江楼记》,一朝君臣同写记,二记成名传后世,洪武七年的春天,朱元璋决定在狮子山建一楼阁,并亲自命名为阅江楼,他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朝廷群臣纷纷作记,但皆不入朱元璋法眼,唯有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甚合圣意,朱元璋亦亲自撰写《阅江楼记》,他们的文章如今收入《古文观止》,从此流传于世。


“金陵为帝王之州。……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宋濂阿谀之词足矣,难怪朱元璋如此喜爱。


观此之山,岂泛然哉!乃于洪武七年甲寅春,命工因山为台,构楼以覆山首,名曰阅江楼。此楼之兴,……实在便筹谋以安于民,壮京师以镇遐迩,故造斯楼。今楼成矣,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帘风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正值天宇澄霁,忽闻雷声隐隐,及倚雕栏而俯视,则有飞鸟雨云翅幕于下。斯楼之高,岂不壮哉!”然,朱元璋想象如此丰富,心目中的阅江楼如此壮美。


但,终究没有造成此楼,只留下这两篇《阅江楼记》让人诵读感慨,几百年后,阅江楼成,朱元璋在天有灵,当慨叹今天的繁荣盛世。


在碑亭不远处,有一块中英文对照的名字叫“阅江楼造记”的石碑,一是将阅江楼列为“四大名楼”之一,而不是“江南四大名楼”中的一座;二是提到其它三座名楼时,黄鹤楼、滕王阁楼名前冠的都是城市名,唯独岳阳楼楼名前冠的是省名,不知道执笔者是有意这么做的,还是地理知识上有欠缺,这种拙劣的物品放置在景区里,实在是有碍观瞻。


拙碑稍南的地方,在阅江楼所在平台的下面,有一座紧闭的红漆小门,门楣上有竖匾“大明宫”;两侧的门联上写着“藏天藏地藏玄机藏兵于民;显山显水显宏楼显民盛世”;门旁不是很认真地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五军地道”,据记载,五军地道长达两公里,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交战时候的一处藏兵洞。


在碑亭左侧是“明史金陵碑廊”。


碑廊是由四十八幅线描石刻作品组成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明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


碑廊周围,环境优美。


历史的长河悠悠流过几百年,从朱元璋到孙中山,哪一个不是想造福民众,江山永固?登临怀古,无非感怀世事,叹世事无常,然,岁月沧桑,悠悠流过,总不免思怀唏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游阅江楼记(2021.1.4)
南京行:狮子山上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的由来
南京阅江楼,真的可以称得上江南四大名楼吗?
南京阅江楼(雪)
南京(五)阅江楼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