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专题复习】——南宋骈文、四六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

.南宋政论文:多以吁请抗敌、谋划复国大计为主要内容,政治功利目的明确;大都秉笔直书,义正词严,不很注重文学技巧,然气势磅礴,言辞恳切。

(一)南宋初政论文,如宗泽《乞毋割地与金人疏》、《请驾还汴疏》,李纳《论天下强弱之势》,张浚《论恢复事宜疏》,陈东《上高宗第一书》等,最著名的是岳飞《五岳盟誓记》和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二)南宋中叶政论文以替朝廷出谋划策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家陈亮、辛弃疾。辛弃疾《美芹十论》《九议》,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三)南宋政论文提高了散文政治功能和社会意义,气势雄伟和逻辑严密。

.南宋笔记散文。

(一)内容:多属学术论著性质,也有散文,多丰富复杂的综合性内容。

(二)代表作:陆游《入蜀记》、《老学庵笔记》,范成大《吴船录》,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周密《武林旧事》等。

(三)笔记产生于隋唐,欧、苏有笔记专集,但广泛流行在南宋。

(四)南宋小品文成就较高,堪称晚明小品的先驱。


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

.北宋理学家多轻视文学,不善诗文;南宋理学:

(一)形成数学派互峙局面,朱熹学派、陆九渊学派和陈亮、叶适学派三足鼎立。文学观不同于二程,如陈亮、叶适浙东学派,讲功利,论学重实用,重文学实用功能。

(二)南宋理学家文学修养较高:吕祖谦等善作文;朱熹不对文学采取极端排斥的态度,与持“作文害道”(《二程语录》)观点的二程有很大区别。

(三)南宋理学家的文学言论内容丰富,如吕祖谦重文学辞章,写《论作文法》讨论古文技法;叶适文论强调事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赠薛子长》。

.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朱熹。

(一)继承北宋周敦颐和程颐等的文道观,对文道关系论述更深入:

1.针对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说,强调道的重要性:“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朱子语类》),明确地强调道是第一性,是根本,文是辅助手段。

2.不认为文道不相干:“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朱子语类》)道为本、文为末。

3.强调重道轻文的同时认为文道一体,事实上承认文学价值,比二程更通达。

(二)对南宋古文创作的影响:

1.散文被置于理学规范下,文成为从属于道的表现工具。妨碍作家对艺术作深入的研究,并导致一些粗糙鄙俚的语录体散文的产生。

2.没有完全抹煞文学价值,仍为文学在理学思想的支配下保留一席之地。

.编刊散文选集的风气,成为表达文学思想的重要方式。

(一)散文选本的出现,呈现出文坛风气和文学思想的嬗变。

1.南宋初,苏文流行《三苏文粹》、《苏门六君子文粹》。

2.吕祖谦《吕氏家塾增注三苏文选》和《宋文鉴》(南宋前期最重要文选)。

1)《宋文鉴》专选北宋作品,由于意在补治道,收入许多奏议,间有平庸之作。

2)《宋文鉴》所选散文很有代表性,体现对北宋散文传统的重视。

3.魏齐贤和叶棻编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选录自北宋到南宋前期陆游、杨万里、辛弃疾、陈亮、叶适等的散文,可视为《宋文鉴》续编。

(二)南宋后期,编选散文集风气更盛。

1.真德秀《文章正宗》、《续文章正宗》最有代表性。

1)遵朱熹观点,《文章正宗纲目》自述编选示旨:“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其体本乎古,其旨近乎经者,然后取焉。否则辞虽工亦不录。”是趋于极端的理学家的文学观,完全抹煞文学审美功能,是对《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反拨。

2)是理学思想为控制文坛而提供的范本,对南宋后期散文起不好影响。

2.南宋末年,其他如谢枋得《文章轨范》等,仍然主要着眼于艺术水准。

.南宋理学家能文的现象体现了:

(一)理学对文学的影响日益加深,另一方面体现了理学家对文学的容纳和重视。

(二)理学和文学在南宋有相互融合的趋势。


南宋的四六

.南宋四六在运散入骈、多用长句等方面继承欧、苏传统,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南宋前期四六。

(一)代表:汪藻、孙觌、洪适、周必大等,以汪藻成就最突出:诏令与陆贽作品一样,明畅洞达,曲尽情事,又具激动人心的情感内蕴,如《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等。

(二)陆游、杨万里等都善四六,精品如陆游《祭雷池神文》、杨万里《除吏部郎官宰相启》渗入各自的诗歌风格因素。

.南宋中期以后的四六。

(一)艺术上追求细密工巧,风格趋于流丽妥帖,代表:李刘、李廷忠等。

1.李刘是宋代最用力于四六的文人,名作如《贺丞相明堂庆寿并册皇后礼成平淮寇奏捷启》;多数作品过分追求工巧,纤弱靡丽,如《上任中书》等。

2.李廷忠等的四六也有类似缺点;使南宋后期的四六总体轻靡卑弱。

(二)真德秀、刘克庄等自具面目。

1.真德秀。遣词造句虽较拘谨,但高华典重,卓然名家。

2.刘克庄早年四六好雕琢,后期趋向雅淡清新,笔致流畅。

.宋末文天祥、陆秀夫等的四六名篇,如文天祥《贺赵郎月山启》、陆秀夫《景炎皇帝遗诏》,词伟气壮,慷慨激越,扫晚宋四六衰弊之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习签到50: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南宋散文和南宋的四六作家
朱熹
中国历史概述(一百〇五中)——五代与宋代的文学
官山追溯理学之光
柏峰|元亨利贞:王阳明(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