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海子:五段恋情未果,自杀前约见已结婚的初恋、死于二人定情地

1989年3月26日,星期日,黄昏时分,本名查海生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闲逛一下午后,弯腰走向附近的铁车道,不远处,一列火车正疾驰而至……

12天前,他写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

他随身留下的遗书写着:“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山海关,是他与初恋波婉从前携手同游的地方,留下了他青春最美好的回忆。两天前,他与波婉最后一次见面,才得知波婉已经结婚了,而且她对从前毫无留恋,只剩下他独自彷徨在几年前的记忆里。

初恋失败后,海子虽然也经历过四段恋情,但都无果而终,像徐志摩和顾城那样,内心丰富的诗意与感性让他沉浸于多次感情挫折中不可自拔,孤僻的个性、生活的压力、失败的感情让他的精神濒于崩溃的边缘。

怀着对初恋的永恒记忆与深深遗憾,25岁的海子把自己埋葬在1989年的春天里。

1、15岁上北大的“神童”

1979年,恢复高考的第三年,15岁的海子以安徽省安庆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大,消息传到他家所在的怀宁查湾,乡亲们都沸腾了。

海子从小就被周围村民视为“天才”、“神童”,他父亲查振全是查湾一带远近闻名的“金牌裁缝”,记忆力惊人,曾带出过几十个徒弟,他母亲操采菊出生于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知书识礼,会唱黄梅戏,在海子三岁时,母亲就发现他对文学敏感,特地指着《安徽文学》的封面,教他读会了“安徽文学”四个字。

一岁的海子

海子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在同龄孩子中出类拔萃,四岁时,他已经能完整复述大段《三国演义》故事,让村人感到震惊,身为中学教师的小叔为此特地回乡找熟悉的学校老师,让5岁的海子提前上学,由于个子矮,海子不得不站着听课,而识字量却很快达到了初中水平。

15岁时,海子在怀宁县高河中学参加了高考,填志愿时,他准确地预估出自己的分数在370至380分之间(满分400),小叔建议他填报复旦,班主任建议他填报北大,最终海子听从了班主任的意见,填了北大法律系。

出分后,他以378.25分的高分(当年文科录取分数线280分)成为安庆地区的文科第一名,家中出了个状元郎,这轰动一时的消息让查家父母久久沉浸在喜悦之中,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送到查湾时,全村人前来祝贺,海子冲出房间,对着天空兴奋地大喊大叫,深感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进入北大后,顶着“神童”光环的海子却有了失落感,他发现法律专业不是自己的志趣所在,很想进中文系延续自己的文学梦,却没办法转专业。

大学校园的丰富和复杂既令他感到新鲜,也让内心单纯的他产生了很大的困惑。

当时的高考生中有很多历届生,入校的大学生普遍年龄超过18岁,15岁的海子个头矮小、神情稚嫩,在同学中极不起眼,如同一个孩子,每当男生宿舍谈起感情话题时,海子如果走进来,大家就会齐声喝令他“出去”,虽然这种做法含有一种兄长式的怜惜与友善,却让海子敏感的内心多少有些受伤。

其实,海子心底已经有过一个少女的影子,高中时,父亲为他相好一门亲事,让他与同村的芦花姑娘订了婚约,他与芦花青梅竹马,一想到这个清秀温柔的女子会成为他将来的妻子,海子就满怀期待。

然而,随着海子考上北京的大学,这个婚约变得很不现实,当时大学生由国家包分配,芦花不知道他的未来会在哪里、自己能不能等下去,两人的差距变得越来越明显,父亲就代他出面解除了婚约。

知道婚约被解除后,芦花把海子约了出来,她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拥抱了他十几分钟,之后就永远地消失了,没有再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海子虽然年少,却也感受得到芦花的真情和不舍,他曾写下《主人》和《村庄》两首诗寄寓自己的怀念:

“你在婚礼上,使用红筷子。

我在向阳坡,栽下两行竹。”

一次,喝醉酒后,他坚定地对朋友说道:“下辈子一定要娶芦花。

1983年,海子大学毕业,他写信告诉父母,他有三个分配去向可以选择:安徽省司法厅、南京中级人民法院、中国政法大学,最终他选择留在北京,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校刊部任编辑。

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发了90元工资,海子给老家寄去了一张60元的汇款单,村里人知道查裁缝的儿子当上了北京的大学教师,吃上了公粮,能给父母汇款,纷纷把他当作教育自家孩子的榜样。

2、与初恋的师生情缘

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的第二年,海子进了哲学教研室,开始教美学。

在北大时,他与五四文学社的骆一禾和西川成为好友,阅读了大量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哲学,开始学习写诗,后来也一起被并称为“北大三诗人”。

来到离北京市区60多里路的法大昌平校区后,海子在单身宿舍里推开窗户,只能看到绵延到天边的太行山余脉,教学工作也不重,从此,他上午睡觉、下午阅读、晚上写作,一口气创作了200多万字的诗歌和文章。

海子的封闭世界里只有诗歌,而生活的压力却如影随形,他是查家四个儿子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正在读书,父母年近六旬,家中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他给家中汇去自己的工资并买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俭朴生活,常常靠咸菜就饭打发一顿,好在,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走得很远,能够远离世俗,并不在乎物欲。

而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海子才发现了自己真正的社会定位。

1984年,20岁的海子在给学生们上美学课时,由于担心自己个头小、太年轻没有气势,特地留起了胡须,他在课堂上天马行空,经常脱离“美学理论”去谈文学和诗歌,从夏目漱石、海明威、泰戈尔谈到徐志摩、林徽因。

一个长着圆脸、卷发、笑起来很可爱的北方女生站起来说:“我喜欢海子,喜欢海子的诗!

爱情就这样突如其来,从此,昌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校外的小树林都留下了他和波婉的身影。

活泼明媚的波婉出生于呼和浩特一个高知家庭,文学素养极高,她给海子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希望。她帮他收拾房间,整理叠放散落床头的稿件,缝补衣服,还告诉自己的朋友:海子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男子,才华横溢又单纯干净,有一天能成为伟大的诗人。

海子给王波婉写下了《历史》、《九盏灯》、《你的手》等多篇诗歌,因为波婉是内蒙古人,他的诗作一篇篇就投向内蒙古报刊发表,波婉是他的初恋,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感情经历,此后,他心中也曾再起波澜,却都没有这样投入和忘我。

1985年暑假,海子与波婉同游北戴河、山海关数日,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然而,重返校园后,他们面临的却是女友父母的极力反对,身为高知,波婉父母很清楚写诗不能带来任何现实的名利,海子贫穷而普通,家累太重、前途堪忧,就要求波婉尽快与海子分手。

此时的波婉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大学女生,21岁的海子虽然已经工作两年,却也幼稚如少年,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他们想不出任何办法,有时相对啜泣、叹息,有时互相争吵、冷战,海子的父亲知道后,叹息说:“他们是嫌我们家穷呀……”

海子身高只有1.6米多、看起来发育不良,他家境贫困、在学校教的也不是主课,波婉的父母无法接受这样的未来女婿,因为波婉迟迟没有与海子决裂,他们特地赶来学校,找到校长,并对女儿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分手、要么退学。

波婉没有退路了,海子也无力强留,他怀着内心的愤懑,写下了一首诀别诗《王冠》:

“我所热爱的少女

河流的少女

……

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

你一定要成为我的王冠

我将和人间的伟大诗人

一同戴用你美丽的叶子

缠绕我的竖琴和箭袋”

而在二人仍然为分手纠结的时候,海子前往四川达县去寻找了一位女笔友安妮,安妮曾经暗恋过他,直到好友提醒,海子才看出她以前在北京时对他的情意。

来到四川后,安妮已经嫁作人妻,这似乎并没阻碍他们拥有一段短暂而热烈的激情,此后海子多次去找她,二人携手在四川各地同游,直到安妮丈夫有所察觉,他们才不得不疏远,在1988年真正结束了来往。

这种“劈腿”之举加速了他与波婉的分手,二人彻底决裂,初恋结束了,而在海子心底,他从没有真正放下波婉。

3、三位“姐姐”

1986年暑假,为了让海子排遣失恋的忧伤,朋友介绍他去昌平文化馆兼职,他因此结识了比他大4岁的诗芬。

诗芬非常仰慕他的才华,生活上也很会照顾人,经常为他整理房间、收拾东西,1987年2月,海子为她写了《献诗——给S》,公开承认了自己的新恋情:

“谁在美丽的火中飞行

并对我有无限的赠予。”

诗芬的出现给了海子很大慰籍,但那时候她已经不年轻了,谈了一年多后,诗芬28岁,对海子表达了想结婚的愿望。

1988年,海子在学校分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有了结婚的条件,他母亲从老家来看他,看到一个贤惠能干的姑娘经常来海子住处,帮他洗被子、收拾房间,感到很满意,而24岁的海子还不想过早走入婚姻,也许他对诗芬不够满意,也许他还不想过早贴近人间烟火、生儿育女,仍想在诗意的世界多畅游几年。

看到海子如此固执,诗芬感到很无奈,年近30的她觉得自己已经等不起了,最终理智地选择了离开,嫁给了一个文物局干部。

海子对此感到不解,他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相爱就必须那么早走入婚姻,而不能在热恋中多停留两年?

他更不理解诗芬为什么要嫁给别人,自己仍然深爱着诗芬,她却宁可放弃这份爱,而与一个不那么爱的人结婚,就为了她避不可免要到来的30岁。

再次失恋的海子近乎走火入魔了,和上次一样,他用二锅头不断麻醉自己,而他单薄的身体却再也承受不了高浓度的酒精,他的胃出现了问题,经常吐血,为了恢复身体,海子开始练气功、精神上也更加孤僻。

除了感情上的不如意外,海子的创作生涯当时也充满坎坷。

尽管多年沉浸于诗歌创作,可评论界却对海子的诗并不看好,认为他的诗过于晦涩、篇幅太长,批评文章层出不穷,还有著名诗人疯狂抄袭他以前打印寄赠的作品在报刊上发表,以达到霸占海子诗作的目的,所有的诗歌大奖都与他无缘。

他需要理解。

当时,除了这些公开相恋的女友外,海子还有个红颜知己白佩佩。

佩佩是个来自青海德令哈市的女诗人,她与海子曾是同事,已经生儿育女,在有恋母情结的海子心里,佩佩是他情感的长期依托、更是诗歌上的知己,他亲切地称呼她为“姐姐”,迫于传言的压力,佩佩减少了与海子的往来,而一往情深的海子为她写下那首著名的《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不难看出海子心里对她有着真挚而与众不同的情意。

德令哈“海子纪念馆”

海子疯狂地眷恋着她,为此沿着佩佩的家乡青海一路走向西藏、成都,去寻找佩佩的足迹,她为他的深情感动,却也没有勇气接受,他们的感情始终是“友谊以上、恋情未满”。

怀着这样的遗憾,1988年,海子去西藏时,喜欢上了另一个姐姐:“太阳城诗会”的创办人、西藏女诗人李华。

李华比他大11岁,刚离婚不久,身材健硕肤色黝黑,他迷恋她诗中的雪域意象,也因此把李华视为“雪域的女神”来崇拜。

像以前的数段恋情一样,无羁无束的海子半夜里拍响了李华的门,要求她留他过夜,李华对此惊讶不已,以长辈口吻教训了这个“小老弟”一个小时,才把他撵走,而不久后,海子借着酒意又重返她门口,一遍遍拍门,直到天亮……

由于追求未被接受,海子失落不已,在诗中写道:

“我今夜难以入睡是因为我这双黑过黑夜的翅膀

我不哭泣 也不歌唱

我要用我的翅膀飞回北方”

他的迷恋让别人捉摸不透原因,海子对好友说,他喜欢演过《茶花女》的嘉宝那种极具风情和活力的女人,李华身上,带着雪域的神秘和女诗人的感性,他迷恋于她那种难以捉摸、难以接近的韵味。

初恋之后的这四段恋情均没有结果,后来海子把四段已经消亡的感情写进了诗歌《四姐妹》:

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

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

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

4、在充满初恋回忆的地方自杀

1988年,从西藏回来后,海子获得了《十月》文学奖荣誉奖,这是他生前获得的第二个文学奖项,也是最后一个。

在创作200万字的作品之后,海子的收获并不多,生前,他甚至没有任何一部诗集出版。

海子曾试图与这个让他觉得格格不入的世界和解,1989年1月14日,他写下了后来流传甚广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难看出,他也向往这样平凡的“尘世幸福”,而两个月后,事态却急转直下。

1989年春节,海子的身体已经垮了,他告诉母亲,自己想到武汉去看半年病,但春节后他还是重返北京了。

3月14日,海子写下了《春天,十个海子》: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这个时候的海子,因为感情失败和疾病缠身,也陷入了才思枯竭的困境。寒假里,他在家里坐在一把木椅子上,从早到晚沉浸在冥想中,一坐就是一天,不吃不喝,母亲这才知道他创作有多辛苦。

已经是著名诗人的海子,在学校里却不太受重视,收入一直不高,为了给家里汇钱,他一直没能攒下什么积蓄。

以他当时的名气和创作水平,海子其实不难应聘到一家大型文学报刊当编辑,换一个新平台,获得更高的报酬,然而,当海子提出辞职的想法后,他父亲却非常生气,辞掉铁饭碗去写作,父亲不能接受这种选择。

3月24日,在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海子再次遭遇到感情的重击。

这是一个星期五,他与自己的初恋波婉见了最后一面,波婉在1987年毕业,现在已经在深圳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正忙着准备出国,她对待海子的态度客气而冷淡,就仿佛过去的一切没有发生过,这让海子彻底心碎了,他曾经低吟浅唱过的那段深情,让他至今刻骨铭心,可却没有在波婉心里留下痕迹。

而与波婉的不断前进相比,海子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不但没有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诗歌写作也陷入了灵感枯竭的困境。

本已脆弱得不堪一击的海子,当天晚上喝醉了,他向同事讲了许多当年他与波婉的事情,3月25日,酒醒之后,海子非常不安,总觉得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波婉的话,感到万分自责,觉得对不起他深爱过的女人。

他收拾起《瓦尔登湖》、《康拉德小说选》等四本最心爱的书,敲开一位同事的房门,沉默地坐了片刻,起身后,怪声说道:“我要出远门了。”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走下了楼梯,同事还以为他准备联系调动,怎么也没想到25岁的海子竟然谋划着一场不归之旅。

那一天,他穿着雪白的衬衫、海蓝色裤子、肩挎草绿色书包,打扮得格外整齐,路上另一位同事遇到他,还开玩笑地问他是否要去相亲。

中午时分,他来到了山海关,在与波婉旧日同游的地方闲逛了一下午,晚上,他在附近住宿,第二天,他又闲逛了一天,直到黄昏来临前,他写好遗书,在夕阳下一步步走近有火车呼啸而来的铁轨,弯腰往火车下钻去……

听到噩耗后,他的好友俞敏洪哭了整整一天,多年后,事业有成的俞敏洪回忆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诗人时,感慨地说道:

“我有丰富的情感,却没有优美的文笔……我感到非常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

有着要成为伟大诗人的理想,却又不得不屈服于为五斗米折腰的困境,这是单纯的海子解答不了的难题,他只看到自己的理想、爱情都不得不在这种社会规则下破碎,因而感到绝望,却没有想到,要面包还是要玫瑰,这本来就是天才必须面对的一道难关。

2001年4月28日,海子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这是他期望已久的桂冠,距山海关那个下午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人海子之死:爱上大20岁姐姐半夜写情诗“我在德令哈”因何卧轨
面朝大海30载,春暖花开子不在
诗人海子爱的女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交往过的六个女人,以及写过的情诗
才子多情,月老无意
诗江湖30期 | 海子为何不愿走进婚姻?拨开诗人背后的恋人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