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宝需要知道的6种识破谎言的方法丨语言学午餐

最近几天,宝宝(王宝强)的离婚事件不断发酵。




面对层出不穷的声明和爆料,不明真相吃瓜的我们,难辨真假,只能感叹一句“贵圈真乱”。


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谎言,在娱乐圈不是个稀罕物。

 



其实何止是娱乐圈,有研究显示,40%的人在生活中每天至少说一次谎(Cohen TR, et al. 2009),谎言具有普遍性。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谎言的识别能力略显薄弱


BondDepaulo (2006) 206篇研究报告中发现,人们识别谎言的正确率只有47%。其它也存在大量研究发现,人们识别谎言的正确率一般在45%-60%之间(Leach AM et al. 2008)。


也就是说,你只有一半的概率识别他人的谎言。


宝宝真是辛苦了……




根据目前的研究,人们识别谎言可主要依靠三方面的线索:


△ 非言语线索

生理线索

语言内容线索

 

非言语线索、生理线索是说谎人的细微动作、目光转移、表情、声调、语速(Sporer& Schwandt, 2007),以及通过生物反馈仪记录说谎者的生理反应张婷玉, 张雨青, 2008),这些外在线索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谎言。




这一点在美剧《别对我说谎》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男主通过观察对方眨眼次数、瞳孔变化、手势的变化以及脸部的微表情等来判断对方是否说谎。

 



而语言内容线索,是指说话者的语言内容、逻辑和措辞。


不少研究者认为使用语言内容线索会比使用非语言线索更能准确识别谎言 (Vrij, 2008)。还有研究发现,当单独使用语言内容线索作为判断依据时,被试识别谎言的正确率会达到70%~75% (Fuller, Biros, & Delen, 2011)。


看来分析语言是个识别谎言的好方法。


根据语言内容进行谎言判断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针对书面语言,音频等材料,我们无法观察说话者表情动作的材料,只能依靠说话者的言语内容和言语特征。


如何通过言语内容识别谎言?


吴嵩等研究者(2012)总结了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后,归纳了六条判断谎言的语言线索,相信能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识谎提供一些思路。


 1.   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 (Criteria-based content analysis, CBCA)

 

“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是指参照诚实者正常的言语表现,并以其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其包括四个大类,19条判断标准(因第四类不具普遍性,图中未列出)。



(来自吴嵩等,2012;单击后可放大图片查看)

 

 “一般特征”是指真话应具有的总体特征,包括内容是否逻辑一致,细节是否充实。编造的谎言往往会出现逻辑不一致,关键细节不够等漏洞。

 

 “具体内容”是指话语的具体内容是否合情合理,包括细节是否冗余。大家发现,说谎者为了增加自己的可信度,有时会煞有介事提供冗余、没必要的信息,让人感觉“欲盖弥彰”。

 

 “动机内容”是指对方是否表现出与诚实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行为,撒谎者为了使自己说的话可信,会刻意塑造把自己塑造成大家心目中形成的诚实形象


而相反,说真话的人则可能会违反这些印象,自发地改正自己陈述中的错误,怀疑自己记忆的准确性,做出一些貌似脱离诚实刻板印象的行为。

 

研究者可以根据这些谎言判断标准,对某个人说的话进行评分:不满足标准、满足标准、非常满足标准。


当陈述满足的判断标准越多时,其真实性也就越高。

 



比如某田姓明星被爆“出轨”发表的声明中,明显对整个事件做出了过多的解释,包括对整个吵架的描述。如果真的只是角度问题,解释这一原因就可。


另外关于某李姓明星的“车祸”事件,真相如何我们暂不讨论,但其工作室出的这个声明确实存在槽点。


声明中先是讲故事:他的护照忘带了,他不想打扰朋友,他自己去父母家取,这些信息都很冗余,貌似做出了过多的解释,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




更加可信的声明应该言简意赅,不对不相关的信息做出过多的解释,比如邓姓明星面对出轨传闻的时候,直接讽刺回应“等半天就给我看这个”,立刻得到了网友的力挺。


当然,也有不少明星深知面对丑闻该有的反应,故意用词简短,某姚姓明星在被质疑婚内出轨后,只回应了八个字“满纸荒唐,物是人非”,短、冷静、用语沧桑,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同情,事后让人感觉娱乐圈里真的满满都是套路~




2.   真实监控 (Reality Monitoring, RM)

 

真实监控理论认为,对于真实事件和想象臆造事件,人们对记忆存在质的差别。对于真实事件,人们通过各种感知觉进行记忆,包括各种听、触觉,空间细节和时间细节。


相反,对于想象臆造的事件,人们的记忆源于大脑内部的认知操作,会包括更多的思维和推理,而且往往是顺时推理。所以如果要说谎者将说过的事情倒着叙述一遍,其叙述往往会纰漏百出。

 

根据真实监控的基本理论,Sporer1997)细化出了具有8个标准的测谎工具,包括清楚、知觉信息、空间信息、时间信息、感情、叙述的重构、真实性和认知操作,前7个标准在陈述事实中更容易出现,而最后一个标准在谎话中更容易出现。

 

在上述田姓明星的声明中,可以看得到包含自己的思维和推理,特别是“劝说中,不可能亲吻”。


正常被冤枉的人不会将没做过的事情进行过多推理,没做就是没做。过于用力去证明某事反而会引起人的怀疑。此外,“劝说中就不可能亲吻”这种因果关系太弱,有人工强加推理的痕迹。


李姓明星的声明中,大家也能看到存在过多推理的部分,“因为不想影响工作人员休息,遂自己驾车去取护照”,跟车祸原因相比,公众不太关注这些内容,所以这种解释推理似乎有点多余,不自然。

 

3. 科学内容分析 (Scientific content analysis, SCAN)


与上一条理论相似,科学内容分析也考虑到了真实记忆和想象事件记忆之间的本质差异,但侧重其在说话者语言内容和语言结构的反映。

 

此理论认为,说谎者在语言表达上可能存在以下10个方面的表现 (Driscoll,1994),分别是:

 

1)较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人称代词;

2)会更多的使用连词;

3)较少描述自己的情绪,或是只在高潮时描述情绪;

4)较少使用第一人称和过去时态;

5)较少直接否认对自己的控诉;

6)叙述重要事情的比率可能低于1/3

7)遗漏重要的联系,而引入不必要的联系;

8)词语使用前后不一致,更容易出现变化;

9)承认自己忘记了某些事情;

10)因为此技术会要求被试不能修改自己的陈述,因此如果自发纠正内容可能暗示说谎。

 

在田姓明星的声明当中,当诗人并没有直接否认对自己的控诉,而是说明了一个概括性的原则“清者自清”。另外,声明也未显现自己对“诽谤”的情绪,没有面对丑闻时的愤然声讨,或不予理会的态度,整个声明显得底气不足,情绪薄弱。


当然,也有某些名人故意让自己的声明更可信,对“流言”表示某种不理会、嗤之以鼻的态度,企图误导大家。不用说,又是套路。




4.   人际欺骗理论

 

人际欺骗理论认为,说谎者为了避免谎言被拆穿,会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控制对话中的信息。策略大致可以分为六种,分别是——


1)质量操控;2)数量操控;3)清晰操控;4)相关操控;5)去个性化操控;6)保护形象和关系的行为。

 

简单来说,说谎者往往会使用较少的形容词和副词,更多的模糊词让句子变的模棱两可。他们会控制谈话的数量,不能提供丰富的细节,提供不相关的信息,且过多地使用礼貌用语。

 

小编这里重点介绍最后两条策略。


去个性化操作是指,说谎者会利用语言使自己和谈话内容分离,例如较少使用第一人称,或者过多的使用被动语态。


保护形象和关系的行为是指说谎者为了使自己更加可信,会避免承认自己记忆不佳,也较少在交谈中表现出负面情感。


以如果大家发现某人的话语中有这两个特征,可就要长个心眼了哦。

 

在田姓明星的声明当中,大家可以看见当事人强调女子的身份,声称“这是我发小的女朋友”“我哥们也就是她男友”,且很少使用第一人称“我”,有故意将自己从该事件中抽脱出来的嫌疑。无独有偶,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出轨实践中,克林顿发表声明I did not have sexual relations with that woman'that woman'后来也曾被解读为,克林顿意识里想拉远撇清自己与Lewinsky之间的关系。


反观一位王姓明星对于离婚原因的传闻,毫不畏惧用到第一人称“我”,说明敢于为自己的话承担责任。对于流言也是一一简短反驳,不做出过多的解释,不追究原因,这样的话语真实度就会高很多。




5.   语言接近度(Verbal Immediacy, VI)

 

语言作为思想的外在表现,其本身能反映出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比如“我”和“你”和“我们”含义一致,但后者表现除了更多的亲密感。




由于说谎者在心理上总是试图回避对方,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语言接近度”来分析语言的亲密感,从而来识别谎言。


根据下面的表,约符合描述的话语,越有可能是谎言。



  (来自吴嵩等,2012)


 6.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

 

自然语言处理是指对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的软件系统,研究者可以援引一些判断谎言的标准和线索对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有效避免人为判断的主观性。


一般来说, 研究者们认为至少有四类线索与谎言识别有关:词语数量、代词运用、情绪词汇和陈述者的认知复杂性(Hancock, Curry, Goorha, & Woodworth, 2007)


其实,以上识别谎言的方法参照的是日常说话方式,了解一个人的日常表现必不可少,所以不能单纯看一个人的某一句话来分析它是否是谎言,还要比对其过去说过的话。


另外,单靠某种线索就对谎言做出判断是不可靠的,谎言判断还受到诸如年龄、社会技能、询问策略和事件熟悉度的影响,所以大家也不要太迷恋依赖某一种测谎线索,需要综合考量各个因素。


最后给大家一个挑战——


王宝强离婚事件之中,双方是否有谎言的迹象?如果有,怎么样可以结合上面的内容识别这些谎言?欢迎留言。



参考文献:

羊芙葳(2010),谎言的识别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吴嵩、金盛华、蔡頠、李绍颛2012),基于语言内容的谎言识别,《心理科学进展》,203,457-466

吴嵩、蔡頠、孙嘉卿、章哲明、金盛华;2012),谎言判断的双加工理论,《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6,785-793

张婷玉, 张雨青(2008)。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16(4), 651–660.

张宁, 张婷玉, 张雨青, 吴坎坎(2011)。中国人对说谎行为和谎言识别的信念及其群体差异。《人类工效学》,17(1), 31–35

Driscoll,L. N. (1994). A validity assessment of written statements from suspects incriminal investigations using the scan technique. Police Studies, 17(4), 77–88.

 Hancock,J. T., Curry, L. E., Goorha, S., & Woodworth, M.(2007). On lying and beinglied to: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deception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Discourse Processes, 45(1), 1–23.

Leach AM, Lindsay RC, Koehler R, et al. Thereliability of lie detection performance. Lawand Human Behavior, 2009, 33(1):96-109

Fuller,C. M., Biros, D. P., & Delen, D. (2011). An investigation of data and textmining methods for real world deception detection.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38, 8392–8398.

Reinhard,M. -A., & Sporer, S. L. (2010). Content versus source cue information as abasis for credibility judgments: The impact of task involvement. SocialPsychology, 41(2),

93–104.

 Vrij, A. (2008). Nonverbal dominance versus verbal accuracy in lie detection: A pleato change police practice. 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 35, 1323–13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天心理学:计算机可以识别谎言吗?
6个心理学识人术,让你一眼看清任何谎言
心理学教你如何识破谎言 | 佳人
如何利用微表情辨识真实情绪?
识别真实与虚假
面试中识别谎言的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