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力红 | 如何防护我们身体的内外环境
userphoto

2022.11.27 陕西

关注

 同 有 健 康

如何防护我们身体的内外环境呢?防护我们身体的外部环境其实很简单,只要穿好衣服,戴好口罩,冬天再加上围脖、帽子,就好了。

按照中医的原理,所有的六淫外邪、疫毒(病毒)要侵犯我们之前,它们先在悄悄地等待,等待可乘之机。就像我们想要通过一个关卡,必须等待关卡的门打开一样。病毒、邪气也是一个道理,要想通过我们身体的关,它也必须等着你的关卡打开。

 外在的防护

除了口鼻这个对外的门户(编者按:详见这篇文章),需要用口罩防护外,我们身体是否还有对外的关卡呢?中医认为在“腠理”,是腠理在主司整个身体对外的防护。

腠理就像过去的万里长城,就像现在的边防。那么什么东西最容易把腠理打开?我告诉大家,就是风。风一旦把腠理打开,毒也好、邪也好它就会趁虚而入。

所以,我们对风就要特别小心,要小心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素问》的这句话:“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箭。在冷兵器时代,能够远距离伤人的是什么?就是箭与石。

避风为什么要如避矢石?说明风对人的伤害非同一般,而这个伤害实际上就在于它把门户打开了,为诸多病邪侵入人体、导致病变提供了方便。《内经》里提到的“风为百病之始”或“风为百病之长”说的也就是这层含义。

因此,风的问题务必提请各位朋友多加注意!为什么四大日常(衣食住行)要把衣放在第一?这就与避风有关。风寒进去容易,出来就不容易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啊!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穿好了,不要受风,这个是防护太重要的一环。

 内在的防护

我们再来谈一谈内在防护的问题。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内在防护需要正气,那我们怎么样让正气存内呢?

01

饮食

从内里来谈正气,影响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至少从《内经》来讲,包括了以下几点:其一是饮食,《内经》讲“食饮有节”,那么反过来,若是食饮无节,它就会影响正气。

我们大家都知道营养必须充分,营养是抵抗力的支撑,也是免疫力的支撑。因此,生病的时候就更需要这个支撑。但是我们吃进的饭菜,并不等同于营养。营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中医的角度看,饮食至少必须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受纳运化),才能变成身体的营养。

为什么很多生病的人都会食欲不好呢?有没有生了病反而更能吃呢?当然有,这又是另一种病——糖尿病。而通常的都会食欲下降、胃口变差,因为脾胃受纳和运化的功能变弱了。那么在消化能力变弱的时候,我们是该多吃一些还是少吃一些呢?

这个时候你要是多吃,不但最终得不到多吃的结果,反而因为进一步加重了本已变弱的消化能力的负担,从而使身体无法得到希望的营养。

因此,这个时候唯有顺应脾胃的能力,量力而食!用《伤寒论》的话来说,就叫“损谷则愈”。

所以,生病了,食欲变差了,一定不是多吃,反而要少吃,要吃更容易消化的东西,而不是更油腻的,比如鸡汤一类。

02

起居

我相信大家平时在工作的时候都很忙,有人下班了想放松就通宵地玩。那我告诉你们,像这样的话,不需要多久,免疫防线就会崩溃。因为睡觉是太重要的事情,而这个重要不是七、八个小时的问题,是你在什么时间安放这七、八个小时!这个是绝对重要的。

西医的同仁也强调要有充足的睡眠,那什么叫充足呢?我这里作一个补充,就是除了时间量上的充足外,还一定要按时守时。这个“时”按照过去的要求必须是晚上九点,现代社会通融一些,至少也不能晚过十一点睡觉!

古人说:一夜不睡,百日难复!大家注意了,夜可不是白天,所以尽管你白天补了觉,但作用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很建议大家,晚上早一些睡觉,把精养足起来,才能有饱满的精神在白天工作和学习。       

03

不妄作劳

不妄作劳,也就是不要额外的去作劳。那如果天天宅在家里面,看上去什么也干不了,是不是不过劳呢?也会过劳。哪里过劳呢?这里(指头脑)过劳。我们成天担忧这个担忧那个,就会导致思虑上的过劳。

如果在情绪上过了,那么情绪所带来的身心劳累是超过一切的劳累,这个累会把我们真正累垮。

我四岁起就当农民,直到二十岁考上大学才离开农村。体力上的疲劳可以说是尝够了,但是,这一类的劳并不可怕,睡一觉也就恢复了。

然而精神上的劳就完全不一样了。精神劳了你反而会睡不着,睡不好,睡不安,这就让你没办法恢复。

所以情绪是第一等的大劳,在影响正气的诸多因素里,情绪可以说是排第一位的。这也是最容易影响免疫力的东西,也是最能够摧毁我们防线的一个东西。

那么,我们怎样能够让不良的情绪少一点生起来?生起来之后我们怎么样去调适它、把握它,从而不让它来完全的困扰我们、左右我们,这实在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正气的核心

中医讲正气,正气的核心是什么呢?现在的人非常喜欢用“中心”这个词,那怕芝麻大一点的机构,也要冠名某某“中心”。

其实“中心”这个词很妙,中国文化很根本的要义就蕴藏在这个称谓里。心前面加一个中作限定,它恰恰说明了心的本位(性)在哪里呀?对,在中上!因此,中心的本意就在这个“中”字里,也就是说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就是中!那么中又是什么?简单地说,中既不在左,也不在右。用朱熹的话说:不偏就叫做中。

我们尤其要结合自身想一想,是什么东西最容易使心偏离中呢?

大家可以好好回顾一下夫妻之间的吵架,吵架时的架势是什么样呢?这个人平时再好都不好了,平时再好也都一无是处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心不在中上了。在偏执的作用下,你就必然会这样去认识一个人。

我们说一个人哪怕到了百无一是的地步,也都是能找到一点好处的,更何况是你老公(或老婆)呢,可是在偏执的眼里,那真是一点好处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我这里写一个字给大家,“怒”,这个字大家都认识,“怒”是怎么写啊?上面是一个“奴”下面是一个“心”,心被奴役了就是“怒”。心处在被奴役的状态,心被绑架了,它还能做主吗?它还能自在吗?不能了。

在中国文化里,除了中心这个词,还有一个与“中”关系紧密的词,它是什么呢?是中正。所以,心偏离了,不在中上,当然也就不在正上了。

因此,正气存内的前提是心要在中上面,心若是偏离了,也就没有正气可言。大家若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情绪是最容易摧毁正气的一个东西,是最容易让正气不存内的这么一个元凶。因此,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变得温柔一些,变的调柔一些,不让情绪那么强烈,这样我们就能在内环境里筑起一道最为根本的防护。

扫描上方二维码

获取更多刘力红老师讲座合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力红老师 | 海底捞、华住集团防疫健康讲座全文(二)
刘力红|夏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排寒时机
道医学堂丨全于形在炼于术
典则养生
海底捞、华住集团近11万员工在线观看中医讲座!刘力红、赵琳老师主讲
刘力红老师对疫病的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