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孟子的不动心与告子异!一文读懂遇事‘不动心’的原因!

王阳明:孟子的不动心与告子异!一文读懂遇事'不动心’的原因!



玩心帮

2022-08-18 07:55湖南文化领域创作者,内容评审官,活力创作者

提到有修养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遇到任何事都能处之泰然,不起情绪,好像没有什么事能让他们动心似的。佛说人的烦劳大多来自七情六欲,所以修行要斩断七情六欲,然后就有人硬捉住自己的心,强压自己不动心,于是有人就觉得这不跟木头人一样了吗?

孟子曾说'告子’的不动心就是这种: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

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公孙丑问孟子说:“我冒昧地问问,老师您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有什么不动吗?”

孟子说:“告子觉得:“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语言上如果说不通的话,就不要在心上去求;也就是说,如果别人刺激到你了,心里面想不明白,无法组织语言来说服自己不生气,那就让心不要想了,否则心容易生气,干脆直接让心不动。

我们经常也是这样,比如开车到红绿灯路口的时候,眼看着马上变红灯了,前面的还在慢吞吞的跑,前面的车只要稍微快一点,你就能过去。可他就是不加速,结果他过去了,你没过去。

于是心里起了情绪,甚至一个人在车里大骂那个司机。然后发现自己起了情绪,于是开始思考,自己怎么会起情绪?我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需要找个理由来说服自己不生气,但是那个人明明可以加点速,大家都可以过去,现在让我多等1分多钟,看他的样子也不像是新手。

不管怎么样也说不了自己,说不通就干脆不想了,然后强制让自己不动心。但是这样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下次遇到这种事情,还是会动心起情绪。并且压制多了,要不么不爆发,一旦爆发会非常吓人。所以你看那些平时老实巴交的老好人,生起气来恐怖如斯,就是压抑自己太久了。

接着我们来看,告子又说:“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这句话孟子表示挺认可的。意思是当一件事让我们动了心,不要希望在表面的气上能够有所得。比如有一类人,明明动心生气了,但是表面上却表现的随和温顺,即使表面上没有生气,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在《传习录》里有这样一句话:“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无条理则不能运用,无运用则亦无以见其所谓条理者矣。”这里的'理’讲的是心'’,因为'心即理’,所以没有'心’则'气’无法运用,没有'气’的运用,则也没有所谓可见的'心’。所以进一步说明了,'心’与'气’是一体的,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两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孟子又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志’一般指的是“心”,所以说'心志’,心中志向。志是气之帅,也就是心为体,气为用;心为里,气在外;心为条理,气为运用,心与气本就是合一的状态。

王阳明说:“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并不是志为主,气为次,一旦有了主次,则把'志’与'气’分开来说了。'持其志’,则自然养气在其中了。'无暴其气’,则同样是'持其志’矣。孟子是为了补救告子之偏见,才如此兼顾而言。”

只有'持其志’,没有'无暴其气’也不行,他们两个是缺一不可的。所以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也是说:“心能影响'气’,'气’也能影响'心’”。

因为'心’与'气’本就是一体的。心为体,气为用,心志是什么状态,表现在外的'气’就是什么状态,它们本就是合一的。如果'心’不动,则表现在外的'气’就是处之泰然。如果表现在外的'气’是暴走状态,那么'心’就是动了的状态。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是句话是说:“本来心与气是一体的,心是什么样,变现在外的气就是什么样,现在的人把'心’和'气’分开了,所以气让心动了”。硬生生捉住心,不让它动,但是'心’本来是如如不动了,因为一些琐事,导致生出了情绪,'气’跟着暴走影响了'心’,本来不动的'心’就动了。

可见,告子的不动心,本质上是一种'由外到内’的,强行压制不动心的功夫,'心’与'气’是分开的。总有一天还是会爆发,并且会感觉非常痛苦,没有那么自在洒脱,因为'心’本就是活泼泼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只要不住相,就能'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自然就能'不动心’。

然后来看看《传习录》中王阳明对孟子不动心这一段的看法:

尚谦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

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著此心,要他不动;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

又曰:“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大致意思是:孟子则是由集义到自然不动。”

阳明先生接着又说:“心之本体,原本不动。心之本体即为性,性即理。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集义就是恢复心之本体。”

由此可见,孟子的不动心才是真正的'不动心’,本来心是不动的,佛家也说'心’原本是如如不动,但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影响,导致原本不动的心,开始颤动了。而孟子是通过'集义’恢复心之本体。'集义’是什么意思?

义者,宜也,就是'合时宜’的事,认为正确的事,稻盛和夫说是符合原理原则的事,都是'义’,只有做了符合'义’的事,心才能安,才能无所亏欠,才能圆满。凡是认为正确的事,就义无反顾的去做,如果做了一见不符合'义’的事,内心就会惶恐不安,总感觉对不起别人,心不安,则乱动。

工作上总是开小差,见到领导心就惶恐不安;如果出轨了,见到另一半心理总感觉亏欠对方。这些都是不符合'义’的事,都是错的事,一旦做了,心就会乱动。所以只有

工作上总是开小差,见到领导心就惶恐不安;如果出轨了,见到另一半心理总感觉亏欠对方。这些都是不符合'义’的事,都是错的事,一旦做了,心就会乱动。所以只有心安理得,才能让此心不动,而心安的关键就是'集义’,孟子'集义’而生出'浩然之气’,这样才恢复了心之本体。

那为什么会做那些不符合'义’的错事?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私欲,喜欢偷懒贪玩,所以上班玩游戏,追求好色刺激,所以出轨。回到最开始的例子,因别人的原因,导致自己过不去红绿灯而生气,归根结底还是自己起了私欲,自己想过又过不了,所以生气。

求而不得是日常生活中大多烦劳的源泉,希望得到更多的财富;希望得到豪车,美女;希望升职加薪等等。当所求得不到满足时,烦劳痛苦就跟着来了。要分清欲望和天理,生活中很多外在的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唯有自己的心,克除私欲,做符合'义’的事,'心’自然如如不动。

王阳明也并非教我们不动心,就是不去追求财富、豪车、美女等等,而是在追求这些的同时,审查自己的内心是否出现私欲,只有去除私欲,才能存天理,而天理在,则事能成。阳明先生是提倡'事上练’的,提倡在生活工作中修炼自己,他自己也是如此,所以成就斐然。

当财富、豪车、美女真的出现在你面前时,你是否能'不动心’?'不动心’不是心真的不动,心本就是活泼泼的,怎么不动?圣人的心也是随感而发。只是他们发的都是善念,都是良知,都是天理。

所以这里的'不动心’,指的是心中不起私欲,私欲是人心,天理是道心,人心是动,道心不动,天理存,心不动,私欲生,则心动。所以即说'不动心’,又说'动心’,要明白'动心忍性’,动心后面还有一个'忍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浅析(二)——立志、立诚、敬畏
王阳明:怎么与情绪和平共处?修心的难点与好处是什么?
一文读懂王阳明心学
王守仁之《传习录》(上)17
解读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两重含义,一个终极目标
论王阳明以_良知_为本的道德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