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仁”的六种精神内涵

2023-10-7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典型的的德性色彩,从儒家对“仁”的强调可以发现,仁在先秦时期是广被认同的价值信条,是一种美德。作为儒家最重要的典籍,《论语》中有很多论述仁的句子,通过孔子对仁的回答,可以发现仁的精神内涵,今天就选出很有代表性的几则,分别加以分析说明。

1,无终食之间违仁

《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意思是: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富贵每个人都想得的,但是手段要合理,摆脱贫穷也要用正当方式,不能歪门邪道。孔子认为,君子以不仁为耻,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的原则,即便是困危之时,都不能丢掉仁。——这里可以看出,仁就像是信仰,要与生命同在,一息尚存,就不能丢弃。

2,“立人达人”之谓仁

《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施恩惠,拯救众民,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人吗?”孔子说:“何止是仁人,那是圣人了!尧舜恐怕都难以做到。那仁人,自己要立身成就,也要使别人立身成就,自己要显达,也要使别人显达,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这可以说是仁人信奉的道理啊。”“能近取譬”,取,争取。譬,比喻,打比方。从自己、从身边就近的小事开始,先做好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从而帮助和影响更多的人。


在这句里,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仁的表现。自己立得起来,也帮助别人立起来,自己过得通达,也帮助他人过得通达,也就是“推己及人”,见到自己,也要见到他人,见到众生,是大爱,表现出了儒家的利他心。

3,仁不难做到

《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认为,仁心离人很近,不是很高大上的存在,也不难去做,如果一个人决定要行仁道,那么当下就有了仁心。

4,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一个人要求自己遵循礼乐制度,就是有仁的表现了。具体如何做呢,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行动。礼,既包括礼节、礼貌,还代表制度规则。换句话说,按制度办事,不破坏规则就是克己复礼,就是仁。

5,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想法,这些想法很多是欲望的显露,一个人如果不想去做一件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就是仁。仁可以看作是不妨碍、不影响他人——按照今天的话说,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自由,请不要让自己的自由建在别人的不自由之上,就是怀仁有德之人了。

6,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仁,回答了两个字“爱人”。爱护他人就是仁者

由此可知,儒家所言的仁,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仁是动态的,是在人际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的一个价值判断,当谈到仁的时候,也意味着行仁、在孔子的语境中,仁和行动是不可分的,是需要践行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选读
儒家养生思想
《论语》中论述的几组关系
《论语》考试必考的34句你都会了吗?
《论语》名言及译文
《论语》100则精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