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理本身便有限度,凡事不能过分

原创 心学驿站 心学驿站 2023-10-27 18:00 

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

——阳明先生

陆澄在南京鸿胪寺的衙门里居住的时候,突然接到儿子病危的家信,顿感忧郁,无法忍受。

阳明先生说:这是修身养性的好时机,如果此时不用功,平日里讲究学问用什么用呢?这个时候人就应该好好磨练自己的意志。

父亲关爱儿子,是符合天理的最深切的情感,但天理也要有中正的度,超过这个限度就成了私欲

大多数人在这时依照天理应当心有忧伤,于是一味悲伤痛苦,而不知自己已经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

一般来讲,七情六欲一旦出现,大多是过分的,很少有不足的。

然而只要过分,便不再是新的本体,所以一定要调节,直至适中才算可以。

譬如父母去世,作为儿女的,哪有不想一下哭死以能化解心中悲痛的?然而圣人说过「毁不灭性」。这并不是圣人要求世人抑制情感,而是因为天理本身有限度,凡事不能过分。

人只要真正认识了心体,自然不会增减分毫。

文段节选自《传习录——陆澄录》

“过犹不及”是儒家经典的教导,王阳明也强调事物要有适度。然而,仅仅解释为“中和”太过肤浅。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为何要“中”,只是盲目追求“中”,那就成了教条,缺乏说服力。

“中和之处”意味着在任何事物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既不偏向过度,也不偏向不足。

例如,对待工作和休息,我们应该既不过度劳累也不懒散怠工。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不过于傲慢自大也不过于谦卑退缩。在追求个人发展和关心他人福祉时,既不过分自私也不过分牺牲自己。

“中和之处”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通过寻找合适的度,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处理复杂的问题,以及保持内心的平静。它还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睦。

因此,“中和之处”不仅仅是追求平衡,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凡事太过,必有灾祸!
一日禅:凡事有限度,处事有原则
凡事是要有个限度的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怎么理解?
联谨(石成金)
《联谨》石成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