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子而教”,打开教育孩子的新思路!

“易子而教”,打开教育孩子的新思路!

弘正学堂 2024-05-23 05:30 

  点上面的蓝字【弘正学堂】关注我们哦! 

如果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你发现给他说什么道理都不听,开始跟你顶嘴,叛逆期出来该怎么办?

教育孩子一直以来是为人父母者头疼的问题,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有一套成熟的教育理念,《孟子·离娄上》篇中就有关于记载……

《孟子·离娄上》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后来还说:“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一、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让别人教育?

现在的亲子关系问题通通出在这里。

教孩子必须用正道,但父母自己说的道理孩子不听,如此讲上几遍自己就会动怒,一旦动怒就会适得其反。

那又为何会适得其反,父母口中的那些道理为什么孩子会不愿意听呢,是道理本身有问题吗?

不是,是因为“子教我以正,却未出于正也”——你要求我的事情自己做不到,此处就是关键。

他会说:“你教我为人处事要正正当当、要和气待人、要有宽阔的度量。可是你今天教我,却打我、骂我,你却没有和和气气,那等于你本身不正,却要教我正啊!”

这时候内心就会产生很多的声音,这些声音不外乎就是开始指责父母,所以亲子两个就开始相伤了。

孟子认为原本是教育孩子好的,结果弄得感情不和,越往后越难办,是非常不好不祥的事情。

所以古人易子而教,这样就避免了亲子不和。

二、教育的陷阱:亲子相伤

孟子接着说“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古代教小孩的时候,亲子之间不责善,就是不相责以善。

家长告诉小孩怎么做才是对,然后小孩责备家长说“你自己就不对,像你应该怎么做才对……”

两个人在责善的时候,责善则离,就疏离了父子有亲这一伦的亲情。

本来父慈子孝,如今这一伦受伤,这个已经是非常不吉祥、不好的事情了,所以说,则恶矣。

世上再也没有比失去父子有亲这一伦的亲情更为不吉祥的事情。

三、回归教育本身

孟子接着说:“责善是朋友之道。”

为什么朋友可以责善?因为朋友暗含了“平等”的前提在里面,否则不会称之为朋友。

那如果不“平等”会如何,且看父子。

父子是天生的不对等关系。

现在经常看到有人提问“自己付出了一切,为何养不出感恩的孩子”这种问题,这就是父母居高临下,把养育子女看成是交易,这就是孟子所谓“贼恩之大者”,也是父母的“自贼”。

而“易子而教”则在客观上最大程度地,削弱了父母对子女天生的那种傲慢,如此方能使受教育者专注于受教育的内容本身上来。

古时皇帝可谓权利之最大者,仍然要给太子请大儒做太子三师,没有自己兼职的。

四、有效的教育方法

这个时候,可以听取一下孟子的教育理念。

找一个跟你教育理念接近的老师,认可这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他的方法。

您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他进行培养,往往比你自己去管教孩子是更有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应该教什么?古人为什么要易子而教?连专家都没搞明白!
我想健康的长大
没想到: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孟子居然这样说......
【转】 教育是爱与责任的结合(师德论文)
为什么要易子而教?
20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