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个世纪前的肥猪市

据说三国后,成都的市中心就开始向南门转移,人口的聚集引起商业的繁荣,肥猪市一带逐渐形成了生猪交易和宰杀的市场。肥猪市因交易宰杀肥猪而得名,有人说是清朝末期的事情。还有人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还在那里卖过肥猪,可见它不是浪得虚名。但农村集体化后,私人无猪可卖,就空有其名了。我在1963年刚上四年级时,班级整体转到了位于肥猪市内的浆洗街小学。其后三年时间里,经常路过或游戏于肥猪市,但从来没有见过肥猪,黄牛倒是常见。

    

肥猪市是一条位于浆洗下街和洗面桥上街之间东西向的小路,东起于浆洗下街和洗面桥上街街口,西止于田野,长度不到200米,宽不过6米左右。街道两边都是土木结构的两层居民房屋,既没有深宅大院,也没有机关单位,按理说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其实不然。

首先是环境就值得一写。肥猪市靠近樊家堰,从樊家堰流下来的水堪称一股清流。南河、樊家堰和肖家河是南门那边板澡(游泳)的几个主要场合,其中尤以樊家堰的水最为清凉,且有高台和深潭可供跳水。其实这些水都来自都江堰。樊家堰的水来自都江堰闸下的走马河(进入郫县后叫清水河),清水河在龙爪堰分了一条支流出来,走到周家桥后又一分为二,一条朝高升桥那边流去叫肖家河,另一条从武侯祠旁边流向洗面桥,其中经肥猪市附近那一段,叫樊家堰。其水流经浆洗街小学门前和整个肥猪市南面房屋的背后,那时常见有鹅鸭在河里觅食,兴起时我们有时还要捡瓦片打一会水漂漂,可想当时的水质和水量。
    

但不是沿河都有这样的好风光,接近洗面桥上街时,这河水就拐弯顺着街背面往洗面桥去了。而在邻近洗面桥的瓦子堰那里,有一个城南皮革杂件厂,河流被它一利用,污染是必然的。所以这股水从洗面桥附近街面冒出来时,已经成了五颜六色的臭烘烘的浊流。
    

其次是肥猪市的人物也值得一写。大名鼎鼎的林婆婆就住在肥猪市的街尾54号。说林婆婆你可能不晓得是哪个,说起川医门诊部管理挂号的那个胖老太婆你可能就觉得如雷贯耳了。我在成都几十年,各个行道、各个层次的人都见过一些,但至今仍觉得她是成都气场最强大、最有魅力的女性,没有之一。每天早上五点过,川医门诊部挂号室里就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教九流之人。那些初来乍到的摸不到火门,到处挤过来挤过去,像没得脑壳的苍蝇一样。到六点钟,穿白大褂的林婆婆一出现,大家就眼睛一亮。只见她矮敦敦胖嘟嘟的,手拿一个喇叭,健步登上门诊部里中间那个木质圆形围椅(中间有个柱形物,座椅绕其一圈),中气十足的一句“大家安静了,听我说”,整个大厅立马静了下来。几分钟后,随着她的交待和手势,乱哄哄的一大群人居然就分列成了若干队列,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各是各的。当然有个别没有听清楚或者不服的,举手想说话或者直接嚷嚷,林婆婆手势有力地一挥,一句“听我的,有事等一会儿说”就弹压下去了。待队伍整理好,林婆婆下了椅子,各种问题就都冲她来了。但不管是关于挂号的,或者病情的,林婆婆总是三言两语全部说到点子上,让你不得不服。对少数不自觉卡位(qiawei加塞)的人,林婆婆只消用犀利的眼神一扫,就两个字“出去”,就把问题解决了。

林婆婆大名林克勤,五十年代就参加过全国群英会,相当于全国劳模。所以气场强大是自然的。但林婆婆的魅力不只在于威严,还在于有趣。她每次都要告诫挂号的人要把话抖清楚:“要不然你挂眼科的,结果挂成了产科;挂骨科的,结果挂成了妇科”。

我每次去挂号都在为林婆婆惋惜,觉得她应该去带兵,特别是训练新兵蛋子。那些搞军训的教官跟她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啊。后来在肥猪市看到她,非常惊讶。她经常骑一个24圈的自行车,前面挂一个菜篮。次数多了后,侦察到她家就在肥猪市面南的最后一家。一个小院,院里种有一株樱桃,春天结果时看起来非常诱人。现今不知川医挂号是什么情况了,如果还是当年的状况的话,估计得几个保安、几个医导才把林婆婆的工作做得下来。
    

除林婆婆外,靠浆洗街的街档头那个茶铺也值得写。茶铺的生意不错,所以每天下午都有评书或者魔术。我放学时经常都要在茶铺呆一会,看点巴片(蹭表演)。茶铺后面那个小院住着余克俭的兄长余克勤。在《浆洗街》一文里我介绍过余克俭,成都武术界的名人,金章的获得者。他的兄长倒不习武,但有个儿子叫安宇。这安宇相貌堂堂,走路带风,一看就是个练家子。因为不爱惹事,安宇在南门名气不是很大,但跟他接触过的就晓得他扁卦的道行深。我们院子里的明清是安宇的铁哥们,上下一路那种,所以摆谈中才了解了些情况。
    

茶铺往樊家堰方向走,隔壁就是厕所。厕所旁就是关牛的一个院子。那时国家的机械化弱得很,耕地主要靠牛,所以对耕牛的管理很严。老病的牛才能杀了吃肉。这些牛在被送到杀牛巷宰杀之前,先要放在肥猪市这个牛栏里养一阵,让它多少长点肉。我就是在这里见识到牛蚊子(牛虻)是啥样,有多大的。后来读《牛虻》时感触特别深。肥猪市因为街不宽,居民又比较爱卫生,本来多干净的一条街,就是经常被牛屎弄脏了。不过这牛栏也有好处,送牛到杀牛巷的事情他们经常找周围的半大子娃娃做,牵一头牛过去给三毛钱,让穷娃娃们多了个念想。
    

牛栏的斜对面,也就是面北的那边住着我们差不多年纪中的一个知名人物——带皮,真名代昌平。他个子高大,孔武有力,学习也好。所以在学校受老师喜欢,在江湖上也有些朋友。不管是在15中还是后来支边到云南农场,带皮都是当干部的料。我们有些接触,但回成都后反而失去联系了。
    

肥猪市的住户大多是勤快人,不仅利用河水养点鹅鸭,有的还在河边开地种菜。特别是小老陕他们一家,在河对岸沿西藏工委围墙整了好几块菜地。小老陕和他爹他哥都是歪人,不然镇不住那些想偷菜的。他们一家特别勤劳,冬天有时都要挑尿水叉河(涉水)过去浇菜。这些菜地也成了樊家堰一景。
    

那个年代真正让肥猪市风貌一变的是浆洗街小学的建成。那儿年生的成都虽然不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但也在发展。50年代后期城里相继修了邮电局等一些机关单位,住房被占用的居民都往城外搬家。洗面桥以南以前都是农田,相继被征用修建了农村巷、农村路、小天路等居民区,但配套没有跟上。这些地方的娃娃造孽哦,一册班就要走到桓侯巷小学那么远的地方读书。所以大家意见大,浆洗街小学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说起来也是有缘,在关于肥猪市的传说中,有这么个说法。当年那些屠户觉得自己文化低,没地位,想自己的娃儿不能也杀猪三,所以他们每杀一头猪,杀猪的人就捐一块钱出来,作为这伙人的娃娃的教育基金。我不知这种做法到底起了多少作用,但解放后政府把学校建在了肥猪市,就像是冥冥之中有安排。
    

有人说建在肥猪市的小学不叫肥猪市小学而叫浆洗街小学,是因为肥猪市这个名字不好听。我觉得这个说法没有道理。以行当取街名是中国人的传统,成都还有骡马市、杀牛巷、羊市街、草市街等,何况浆洗街也是以行当来命名的。当年成都市委在羊市街也没有改街名,所以不存在好听不好听的问题。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浆洗街是成都出南门的主干道,名气大,比较好找。而肥猪市只是一条狭窄的断头小巷,不住南门的人未必知道。
    

浆洗街小学的建成让肥猪市延长了好几十米,以前的田坝变成了单位的围墙。学校的东侧挨着林婆婆的宅子,中间隔的那根小巷巷可以通到学校背后的农业厅的试验田,顺着往右走也可以从一个门第出到浆洗下街。而学校的西侧则紧挨到了15中的后门。如果沿着15中的围墙往右走,就可以到15中的大门和交通厅宿舍,从这条叫建国巷的小路通向空字028和倒桑树街。如果顺着河边走,就可以到樊家堰的堰潭,然后从田间小道走到武侯祠。
    

1963年浆洗街小学建成,从桓侯巷等小学抽调了一些班级过来。从此每天上学放学,肥猪市街上都要路过好几百个娃娃。那些童颜笑脸和欢声笑语,让这条小街充满了勃勃生气。

今天的肥猪市已经面目全非了。原来的房屋都已消失,连小学都已撤销了。起而代之的,是蜀芙苑等几个小区楼盘以及大龙等餐饮企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爷子 ▏猪年忆肥猪市街
肥猪市街
成都这些奇怪地名
好笑啊
你是不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立马检验出!
成都那些奇怪地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