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郁证(焦虑症,抑郁症等)鉴别诊断,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中医郁证(焦虑症,抑郁症等)鉴别诊断

  1. 喉痹与梅核气鉴别
  2. 噎嗝与梅核气鉴别
  3. 癫病与脏躁鉴别

喉痹

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咽痒、灼热等。

梅核气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


噎嗝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梅核气

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部异物感,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作各种检查无异常发现。


癫病

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以精神失常为主要特征,病程迁延。

脏躁

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中医郁证(焦虑症,抑郁症等)病因病机


中医郁证(焦虑症,抑郁症等)辩证论治

肝气郁结

主症

精神抑郁 情绪不宁

兼次证

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

痛无定处 脘闷嗳气

不思饮食 大便不通

舌脉

舌质淡红 苔薄腻 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 理气和中

方药

柴胡疏肝散

柴胡 香附 川芎 陈皮 枳壳 芍药 甘草

加减

胁肋胀痛甚者 可加郁金 青皮 佛手

肝气犯胃 胃失和降 加旋复花 代赭 石 苏梗 法夏兼食滞腹胀者加鸡内金 焦三鲜

肝气乘脾者 加茯苓、白术 兼血瘀者 加当归 郁金 丹参


气郁化火

主症

性情急燥易怒 胸胁胀痛

兼次证

口苦而干 头痛 目赤 耳鸣或见嘈杂吞酸 大便秘结

舌脉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

加味逍遥散

丹皮 栀子 柴胡 白芍 当归 白术 茯苓 甘草 薄荷 烧生姜

加减

热盛 口苦便秘者 加龙胆草 大黄

肝火上炎 加菊花 钩藤 白蒺藜

伤阴者 去白术 当归 生姜 加生地 麦冬 淮山药

肝火犯胃 加黄连 吴茱萸(左金丸)


痰气郁结

主症

精神抑郁 咽中异物感

兼次证

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 咽中之物咽之不下 咯之不出 或见咳嗽有痰 或吐痰而不咳嗽 或兼胁肋刺痛

舌脉

舌质淡红 苔白腻 脉弦滑

治法

行气开郁 化痰散结

方药

半夏厚朴汤

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加减

气郁甚者 可加香附 柴胡 佛手

痰郁化热者 可加浙贝 黄连 栝楼 竹茹

兼瘀血者 可加丹参 片姜黄 茜草等。


心神失养

主症

精神恍惚 心神不宁

兼次证

多疑易惊 悲忧善哭 喜怒无常 或手舞足蹈 骂詈喊叫 或时时欠伸

舌脉

舌淡 脉弦

治法

甘润缓急 养心安神

方药

甘麦大枣汤

小麦甘凉 养肝补心 除烦安神 甘草甘平 补养心气 和中缓急 大枣甘温质润 益气和中 润燥缓急

加减

若躁扰失眠加酸枣仁 柏子仁等

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者 可加当归 生地 珍珠母 钩藤养血熄风


心脾两虚

主症

多思善疑 纳差神疲

兼次证

头晕健忘 心悸失眠 夜寐多梦 或心悸胆怯 或面色无华 少气懒言 自汗 或食后腹胀

舌脉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

治法

健脾养心 益气补血

方药

归脾汤

加减

若心胸郁闷 情志不舒 加郁金 佛手

若头痛 加川芎 白芷活血祛风止痛


心肾两虚

主症

虚烦少寐 惊悸多梦 头晕耳鸣

兼次证

健忘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 或兼遗精 腰膝酸软

舌脉

舌质红 少津 苔少 脉细数

治法

滋养心肾

方药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生地 天冬 麦冬 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 人参 五味子 茯苓 远志 玄参 丹参 朱砂 桔梗

加减

兼遗精 腰膝酸软 为心肾不交 合用 交泰丸(黄连 肉桂) 或加入莲须 芡实 金樱子等)


郁证的辨证要点

辨脏腑

肝—气郁 血郁 火郁

脾—食郁 湿郁 痰郁

心—心神失养 心血不足 心阴亏虚

辨虚实

实证—六郁

虚证—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者虚实

夹杂—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


郁证的治则

理气开郁 调畅气机

怡情易性

实证

理气 化瘀 降火 祛痰 化湿 消食

虚证

养心安神 补益心脾 滋补肝肾

虚实夹杂

补虚泻实


郁证的临证要点

1.本病由情志内伤所引起 故重视精神治疗、心理治疗 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2.郁证的治疗多以理气为主 但理气药多辛香燥烈 久用耗气伤血 在临证选药时宜选用香橼 佛手等药性平和 理气而不伤阴之品

3.郁证一般病程较长 用药不宜峻猛 否则欲速则不达

4.柴胡疏肝散遵循黄帝内经“木欲达之”之旨,以疏肝理气为主 疏肝之中兼以养肝 理气之中兼以调血和胃。


郁证的转归预后

转归:各证候之间可相兼出现或相互转化。

预后:一般良好;精神刺激可使病情迁延。


郁证的预防护理

1.调情志,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2.心理护理

3.意疗


郁证小结

1、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 其病理变化与心 肝 脾有

密切关系

2、本病初病多实 以六郁见证为主 病久则由实转虚

3、临床上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实证有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丹栀

逍遥散) 痰气郁结(半夏厚朴汤)

虚证有心神失养(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归脾

汤) 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肥胖的中医辩证理论
中医内科学讲稿脾胃第二节 痞满
癫狂
脾胃系病证
肥胖的辨证论治_新浪中医_新浪网
冠脉支架也未必治得了的胸痹,还是要从这个角度治疗最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