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用奖励,让孩子相信「我是好的」而变得更好

为什么一定要有「奖励制度」?奖励可以中和惩罚带来的副作用

不用「奖励」,却能让孩子乖乖听话,唯一方式就是「惩罚」。用「惩罚」来管理孩子的行为,效果虽然好,但容易流于「高压统治」。高压统治则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严厉,孩子会听。但是,严厉的父母将让孩子变得畏缩,不敢有自己的意见,因而缺乏自主性。这是高压统治带来的第一个缺点。

孩子渐渐长大,开始会跟他的同学、朋友做比较。他会发现,不是每位同学朋友的父母,都跟自己的爸妈一样严厉。这时,他会懂得抗拒权威。年纪愈长,反抗的力道愈强。这是第二个缺点。

第三个缺点,也是最严重的一点。高压统治的家长,多半一直在惩罚孩子。常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他很容易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

奖励的存在,可以中和惩罚的负面效应。

当孩子行为上有偏差,父母给予惩罚。下一刻,孩子表现良好,父母给予奖励。这样孩子很快就可以了解──「『我』是好的,只是『我的行为』需要修正」。若一直惩罚,没有奖励,孩子恐怕会分不清──「到底是『我』出问题,还是『我的行为』出问题」。

毕竟,当孩子看到自己一直犯错,很容易解读成「我很差,所以总是做不好」。这种自我概念一旦形成,要改就很难了。

工作上,我看到不少过动症孩子遭遇这个问题。

过动症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冲动,惹出不少麻烦。这些麻烦导致同学排斥,老师也不喜欢。然后,家长只好为此打骂孩子,并质问他:「为什么你一直在犯错?」

孩子成长在这种环境之下,不但会逐渐自暴自弃,还会出现一种想法──「反正你们都觉得我不好,我就坏给你们看」。这致使他们的偏差行为愈来愈严重。

所以我才说,奖励很重要。「奖励」可以肯定孩子好的行为,这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优点。

若要以一个量化概念,来建立奖惩制度的标准,我认为,奖励的次数应占80%以上,而惩罚则不应超过20%。

换言之,即使孩子的表现真的很差、行为问题一堆,父母还是要尽量挑出孩子的优点,并给予奖励。一阵子过后,你将发现,当孩子相信「自己是好的」,这会让他表现出更多好行为。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多半会有一股冲动──想用权威压制孩子。也许一开始挺有用的,但这并不是好方法。因为父母渐渐衰老,孩子渐渐长大。总有一天,孩子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5个缺点源于父母的5个错误:】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顺从放纵。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4、孩子不服从管
【朱株专栏】如何有效地改变孩子的坏习惯?
奖励孩子要适度
如何对孩子进行行为干预
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我们都要跟孩子说清楚,比如奖励之前,我们要告诉孩子:“因为经过你自己的努力能够表...
好父母,可以这样教出爱分享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