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太极拳之心静与体松

太极拳,不管是站桩还是盘架子,都要心静和体松,只有心静和体松,才能达到气顺和神空,才能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这是太极拳习练的根本要求,也是练拳追求的终极目的。

一、先说说心静

 心静是太极拳习练基本要求,应该初学时就要做到。何为心静,就是精神饱满,情绪安祥,排除杂念,意念专一,境外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拳论有说:心静则神明,意注则神往。只有在心静的情况下,才能练好太极拳,这所谓“心静用意”。从医学角度说,心静能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特有的相对平衡状态。练拳时能发挥对练拳动态的“神往”,就能使其他方面神经活动得到抑制,这样才能有助于调谐大脑与肢体间、内脏的正常功能,提高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协调能力,这不但能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也能使太极拳运动真正有益于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让练拳时达到心静呢?以下几种方法还是有效的。

1、内视法:随着打拳开始,目空一切,心想动作的某一起点一直至终点。如预备势,要达到虚领顶劲,必先内视头顶百合穴,让其上领,要沉肩坠肘,必先内视肩肘,让其下沉等等。

2、外观法:睁眼轻视远方某一物体,也可轮换轻视几种东西,待杂念消除后,再微闭双目,与内观法相结合,周而复始,始终保持意守丹田。3、存想法:以自然景象为想象对象,如面临浩瀚的大海、蔚蓝的天空、静寂的月色、漫延的小溪等等。这种心静方法,一定要处于虚浮中,假设在此境中习拳,切莫全心情投入,否则效果相反。

4、调息法:有意调整呼吸节奏和方式,如用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不断地体会并掌握与太极拳动作相适应的呼吸方法。人体的一切运动,都离不开呼吸的配合。在站桩、緾丝和盘架子时,正确地运用呼吸方法,既可以协调运动中的动作,又可以满足身体能量的消耗,既提高整体功力,又保证了身体的健康水平。如果呼吸调息与内观法配合,那其效果会更佳,这与道家内观养生术基本一致。

二、再谈谈体松

松是一种练功中某些紧张状态能得到解除,使身体趋于最好的平衡。太极拳之体松可以分成下列三个层次来体会。

1、骨肉松弛:习拳时,那一部位有动作,就放开这部位所有关节和肌肉,感觉到那一部位的肌肉好像没有,关节之间没连接,骨头好像也变软了,让气血循环而上,似乎可以感觉到在静静地流着。如手之动作,只有手指被有一丝力量抻着,差一点没有掉下来。

2、肢体安舒:习拳时,感到放在颈上的头,象轻轻虚挂在空气里,手安在躯体上,躯体放在胯上很安稳,动作自然,完全没有什么拘束,全身没有一处感觉到不舒适。

3、神形空虚:习拳时再进一步松静,大脑杂念全无,每招式纯净无僵持,神形全有全无,全身好像溶化了一般,悠悠自在,飘飘然如羽化而登仙。

体松也是习练太极拳开始就要强调的,但在拳路招式不熟情况下很难做到。有名师说过,打一套拳要把肢体练松,至少三年,我认为一点不假,如果说要让全身松透,可能要更长时间,甚至是长年习练也不得松。何为松,名家颇有争议。以我之见,练拳时消除一切拙力,使全身肌体、筋骨、内脏等都松而不塌,使身体各部位有意识地处于一种非常舒适而轻快状态。放松是积极的锻练,决不是消极疲塌。放松肢体练拳,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打拳根本不会吃力,练时间长了,即使出汗也很轻松。放松练拳才能使全身气血畅通,打通所有关节经络,减少疲劳,积累精气,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习拳时体松,本人认为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要求。头之松要百会上领,下颏内收,颈椎节节上松,这就是虚领顶劲,做不到这一点,拳之精神全失,如千军万无主帅,一盘散沙。上肢松要从肩关节到手指头,各个关节有意让其节节分开;手不松,就如安在身体上一根棍,任人击打。躯体松要使背外撑、胸内含、腰下塌、尾下坠;躯体不松,内脏压抑,气血不通,力不从心。下肢松要让胯沉、膝屈、踝活、脚稳;下肢不稳,全身无根,不击自倒。所以打拳体松才能疏通经络,培养元气,积蓄精力;才能运行内劲,提高速度,协调平衡。

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松得开才能静得下,静得下才能松得开,所以松静两字,经常作为习练太极拳第一要素。心静体松

是太极拳之基本要素,也是练拳强身的终极目标,所以大家把它看作是太极拳之魂。

编辑/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静体松练太极
谈谈修练太极拳如何入门
太极拳里真正的“松”
太极拳如何练“意念”
静心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心静体松的练太极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