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修炼的三层不同境界
 太极拳不仅是武术技击,而且是养生大道。要想得其全体大用,必须按部就班,刻苦研练,持之以恒,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成。其锻炼的内容有炼形,炼精,炼气,炼神四个方面。其功夫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收效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其过程大体可分为三层不同的境界。针对每层境界之特点,又各有其不同的练法。

     第一层境界,是太极拳的筑基阶段。也叫知己的功夫。俗话说“根深则叶茂,本固而枝荣。”这层功夫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一层次的锻炼,使精神意识,内气运行与外形动作达到初步的协调统一。四肢运动既能从其规矩,又能顺其自然,以内气之起落鼓荡,带动外形之进退转换,作到意动,气动,形随。这也就是拳经上所说的“神帅气,气帅形,形随气腾”。为达到这一境界,在锻炼之初就要求意静,形正,气顺。意静,是指排除一切杂念,集中精神致力于练拳,以一念代万念,也就是孟子说的“必有事焉而后正。
“静”,是太极拳的重点要求,能静才能肢体松而不懈,能松才能气沉丹田,能气沉丹田动作才能实而不浮。形正是指形体姿态要合乎规矩,也就是要合乎“头顶,项竖,沉肩,坠肘,拔背含胸,松腰塌胯,提肛虚步......”等要求。外形与内气是息息相通的,外不乖于形式,才能内不悖于神气。

“中”为太极之根本,必须立身正中,不偏不倚,不仰不俯,内气才能自然流通,毫无人为助长之势。舌低上颚,呼吸纯任自然,内气要自然而然的起,伏,鼓,荡,循行于经络之中,深,细,匀,长,周流不息,没有剧烈之动作,没有淤滞之干扰。最忌烦燥,燥则心动,心动则气散,气散则神乱。


“气以直养而无害”,乃是太极拳之精髓。走架时,动作要缓慢,柔和,开展,又要沉实有力。好像全身沉浸于深水或泥浆之中,每一动作都要克服相当的阻力,既要用力又不能笨拙僵硬,而是以意行气,以心使身,绵绵不断地推动肢体运动,如同缓缓将泥水推开一般,在神气上也要表现出来。有时走起架子来显得有些笨拙不活,这并不关紧要,形拙而意顺,不是毛病。如果过早地追求轻灵,往往会偏于轻浮,将导致根基不固,长期不能进步。

      经过第一阶段刻苦锻炼,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应有意识地向第二层境界转化。由对“气”之锻炼而产生了“劲”,逐渐“懂劲”,在运动中渐渐学会了“换劲”。“劲”与力虽然相关,但它不同于力,比力要复杂得多。如果想勉强用现代物理学来解释,可以近似地说“劲”是大小和方向不断随客观形势之变化而变化着的“空间力螺旋”。“劲”的基础是气,是通过以意念控制形体的锻炼而获得的。体为形之本,气为体之充,劲为动之基。由于懂得了劲之转换,在走架中能体现劲的作用,因而便形成了动作中的“气势”,看起来虚灵于中而威严于外。

意念也便能与气相合,化而为神。神,势,劲三者合而为一。动起来圆通活泼,柔顺似水,然而气势雄伟,如北风卷地,百草俱折,铁马金戈,威不可挡。虚实变换既明显而又迅速,虚虚实实,断而复连,个中趣味,非道中人不可知也。此一阶段的锻炼方法与在前一境界中者,也有所不同。这时渐渐进入了“紧凑轻灵”阶段,故而要虚实分明,开合有效。

一举一动,一行一止,都要集中全副精神,凝神于“天心”,从意念而眼神而躯干四肢,都要完整一气。默运神光,锋芒不露,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盖因心静而后步能坚,气敛而后身能稳。一招一式,虽是自己走架,而意识上犹如置身于群敌之中,虚灵警惕,普照周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动作虽缓而不散,肢体虽松而不懈,处处作到我意在先,以虚灵为主。这一阶段练的是致用之功,能否临危不乱,克敌制胜,全系于斯。

      到第三层境界,是太极拳的高级阶段。人的精神气质通过锻炼而得到变化,复其本来自然之真,进入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能够“致虚极,守静笃”。还我本来之真心,空空洞洞,至虚至无,而在虚无中出现一点生机,即所谓先天真一之气。此气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即佛家所说的“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神意统一,形与势合,气与劲合,虚灵之极,能完全适应客观形势,顺乎自然之感应而作出动作,达到了拳经上所说的“不见而章,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可算是真正进入了自由王国,练功之时,手足动作,仍要按规定的形式去作,全身彻底放松,毫不用力,心中空空洞洞,静无一物,周身上下,内外,全用真意,纯任自然虚灵之体,再萌动练去。所用之劲,若有若无,虽实而若虚。如同悠游于水面之上,借水之浮力,随水波之起伏而漂浮,荡漾。对腹内之气也不要着意,仍是若有若无,意在积蓄虚灵之神。

以后天的形式,法则,去发挥先天之真意,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才能发出太极拳的“内劲”来,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舌低上颚,鼻吸鼻呼。呼吸虽有而若无,绵绵若存,勿忘勿助。如此一步步作去,渐渐地就达到了形正而松,势圆而展,形势相合,全体透空,形气相依,神形俱妙。意与气高度统一,行气与走劲运化平衡,在应敌技击中便可得其出神入化之妙用。从生理上看,人体内环境得到了高度协调;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得到了动平衡,这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健身怯病,延年养生的宏伟效果。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段锦习练要领四:形松意充,内外合一
太极八段锦创始人李鸿义告诉你如何调身 调气 调神
太极拳的意气形
锻炼太极拳之主要准则
太极推手的十大阴阳关系
太极真韵 (转) - 太极老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