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行合一太极拳(2)

文 | 沈行佐 沈行佑

 编辑 | 鹿鸣




太极拳的法


手、眼、身、法、步的法是一个什么慨念,有些费解,和很多老师都讨论过,莫衷一是。作为个人见解,谈谈拙见,以供参考:


首先可能是手、眼、身法、步这样的话,法就不需要单独解释了。

法在这里和手、眼、身、步放在一起好象有些违和,有些牵强。但不管怎么样,还是试着作一个牵强的解释吧:


一,太极拳的法度。
二,战略或战术的方法。
三,审势度势的情法。
四,太极拳的技法。


法是一种秩序,规矩。也可以是约束,有一些俗成也具有规矩。太极拳作为传统文化的类型不仅有外在的具象,也有其内在的法象,其对沿续,巩固和发展太极拳是有利的。中国文化的强大和生命力也由此支撑着。
        

太极拳的法很多,具体的我认为应该把扬澄甫的十要作为基本技法去遵守,去实践。
        

规矩中的遵师重教,礼让等无不在重塑一个礼仪之邦所具备的条件,强国所具有的风范。

太极拳中许多理念比如动、静,舍 、得、虚、实、都是太极拳的法,法是服务于拳的,是拳的需要或者借用。所以要符合拳的内容。



太极拳手法探讨


太极拳的手法可分为掌法,拳法,指法。不管怎么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虚实法。以虚实感悟、判断,化打。没有虚实,就没有阴阳也就不成为太极拳。


掌法——太极拳习惯用掌,大都数时间都用掌法。分平掌,立掌。平掌一般在防御上常用,比如按劲当中的收势。立掌则经常用到,攻防上都要用到。有直立,侧立。有用掌身,掌根之分。掌根出击往往带有鼓荡。掌身往往在运化中应用。拳架中有不少人拳意不明一味以松软为由,出掌成为塌掌,这样就弱化了太极拳,成病拳耳。
        

虚实是太极拳掌握程度的标志,没有虚实,或虚实不清是太极拳能否走入“懂劲”阶段的试金石。
        

太极拳的虚实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虚实分明,第二阶段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第三阶段要处处有虚实,虚实在处处,一寸有一寸虚实,一分有一分虚实,亳厘之间有毫厘虚实。
        

处处有虚实和虚实在处处是反映了太极拳化即是打,打即是化的实质。
        

不少太极拳同道都提到罗旋劲,我认为罗旋劲的本质就是虚实,没有虚实是出不了真正的罗旋劲,相信各位同道应该有更深的感受。
        

太极拳的掌最大的特点是阴阳掌,抱球就是其中阴阳掌的表达,分合往往用阴阳掌引化,化打更离不了阴阳的交换,纵观整套太极拳手法都由阴阳掌组成,由此可以讲太极拳离了阴阳虚实就难成为其太极拳了。
        

拳法——太极拳作为拳真正称拳用拳的动作并不多,杨式拳里比较著名的有五锤(拳)撇身锤、搬拦锤,栽锤,指挡锤 加上肘底锤,用锤名代替拳称,我认为更多强调的是势,所以太极拳拳势很重要。除了被称为锤的动作还有打虎势,双风贯耳都有出拳的。
        

太极拳里有翻身撇身锤和进步搬拦锤,这两个是比较典形的复合动作,有多重拳意和拳理支撑着。谈谈我对这两个动作的理解,仅供参考。
        


撇身锤具有长途奔袭作用,是劲势十足的动作,进步搬拦锤则是近身贴打的动作,是腰腿劲的连续。有人把搬拦锤当作和撇身锤一样打法,可能不一定适用拳理。其理由有三;一,这是两个紧紧挨在一起的相连动作,从实用上讲没有必要两长连击,一长一短更符合练习,更符合实打需要。二,撇身锤是利用翻身之势打出一记幅度不小的撇身之锤,可以过肩齐眉,也应该乘这个势。三,搬拦锤则是受敌后的拦防出击动作,此劲不宜过大,过明,用“胯沉腰转'迎敌之击,所以动作大了不仅失势,而且没用。我认为这两个动作有区分才会有助于对太极拳的认识。
        

指法——拿、握、摔,打,太极拳有自己的指法,柔中带刚,刚中带柔都会在指上体现出来。绕、卷、分、插、勾、带、刮、抓都用指法。肘比肩靠,长尺。拳比肘击,长尺。指比拳又长寸。练好指法是太极拳不可缺少的内容。
        

力由脊发,植于根,发于端,指是未节,太极拳演练时的手指涨,可不是虚构的呵。
        

太极拳的手法有些区别于其它拳的独特点;具有粘、柔、绵、顺、随、化、截、发。
        

——太极拳希望用粘手来听劲,推手就是其中最显著的训练手段,长期的推手训练,会使感觉敏锐,瞬间的接触,轻微的接触都能感知对方的“劲路”,包括方向,轻重,深浅,虚实。然后用自己熟悉的、习惯的、熟练的手法得机得势施展开来。这里是一种反射式的行为,无需神化或玄化它。因为这是本能,和老虎扑食,猫捉老鼠是一回事。

粘有瞬间的,也有连续的。有点的,也有面的,所谓的听劲实际是对对方虚实的反映,虚实的控制,虚实的判断。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拳架所体会的虚实,和推手是不同的,推手和实际散打也是体会不一样的。拳架所能体会的大致在虚实分明的范畴里,推手就能把虚实提高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更进一步就是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无定论了。
        

——太极拳特点之一,这是对刚而柔,对柔亦刚,不丢不顶,刚柔相济的状态。这正是太极拳的妙处,又是使人迷惑的地方,怎样把握分寸,做到恰如其分,是可说而难以说清的问题,希望我们太极同道以实践为基础步入此境界,知行才能合一。就象骑自行车,学游泳一样,单靠理论是难以达到的,实践才能出真知。这里只能说柔是以掤为基础的,掤是拳架,劲路为基础的。
        

——绵绵不断,太极拳拳路要求绵绵不断,劲路上更要求绵而不断,滔滔不绝,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太极拳的特点。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断的意思,是在动作停顿,启收之间的气息联系,意识连续,精神连续。
        

不断劲,不仅是劲的连续,更是劲的整合,我们叫整劲,也就是“手、眼、身、法、步”的一劲。

“这个劲断掉了”“这是两个劲”这是我们经常讲的。希望有志于太极拳的各位真正重视起这种“绵劲”绵绵不断,滔滔不绝是太极拳存世的主要原因。
        

——柔而不顶就是顺,顺而不失就是中。无论拳架,劲路,以及对练都要尊循这个原则,把握这个尺度,养成这方面习惯。这里牵涉到拳架里的基本功,亦是腰腿功夫,虚实的掌握。起跨、落跨、沉跨,锁跨。以腰领劲,以腰胯带动手脚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太极拳瓶颈就往往在此。柔是个境界,顺则是太极拳的更高阶段。顺是以听劲为基础的。听劲的好坏取决于柔的程度,是反复实践中得来的。
       

—— 假如顺是意识达位,随则是动作达位了。这两个字可以连贯,但跨跃也许是几年或几十年的功夫了。这里的随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随顺”,第二阶段是“随意'第三阶段是“随心所欲”。也许就是拳论里的“着熟”“懂劲”“神明”这是需要苦练不缀,状态的最佳发挥之境地。是相对而言的,不是永远的状态。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二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外行都能看到。游离于外的人是无法读通这些的。
        

——化即是打,打即是化是太极拳阴阳并存,交融,转化的典范“只化不打非太极,只打不化硬太极,化打结合真太极”我还是崇尚这个理念。
        

——是化打一体的具体体现,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顶,其实真正看懂其门道的人能体会的是大圈套小圈,小圈别大圈的技艺手法,细腻的虚实转化手法所得到的效果,是喂劲,引劲,拔根一系列手法的综合运用。是松、沉、整的连续效果。截得住,连得起,发得出是太极拳运用的境界,非一日之功。
        

——不到万不得已太极拳不下绝招伤人,发就是其常用的方法,发是防御之后的手段。一般亦“后发制人”这就是体现的“太极精神”也是武术的文明之举,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仁”。
        

化是多种手法的组合,发则是多种手段的综合,里面有圆、卷、揉、挫、勾、挂、分、合、震、送等。掤、履、挤、按、採、挒、肘、靠八法的学以致用,前、后、左、右、中的方位组合,太极拳的精髓便在其中了。



太极拳的身法

        

所谓太极拳身法实际是以脊柱为轴心的动能转换。这种转换有意识反应,神经带动,肌肉运动组成。所谓功夫是这些过程的协调配合的结果。协调是经年累月所积累出来的,是熟练出来的。当然也有先天的条件优劣所促成的。那种想通过秘笈一步登天的想法实际是幼稚的。


太极拳动作追求协调,是调动的结果,是寸寸缕缕强化的过程,既不是一巈而就,也不是局部所为,是整体的参与,所以有“整劲”的说法。
        

如何关切到寸寸缕偻,我认为是和慢练有关系,老师当年老是提到灌劲,这种灌劲决不是急灌进去的,是缓进的,急是急不出来的,在此愿和诸位共勉。
        

太极拳的身法分内法和外法,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就是这方面写照,其要点就是练,唯练才能出功夫,唯练才是真秘笈。
        

内法和外法是各拳种各门各派自已练习的内容、理念、方向和传承。没有一致和统一。到底是多样性发展还是统一性发展,既是武术之道,也是传统保存之道。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是“腾、挪、闪、展”这几个字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无穷无尽的。

腾、挪、闪、展字面上不难理解,其深意是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意和外展,从内意上讲阐述的是吞、吐、化、合。外延上也符合前、后、左、右、中的太极五行。

太极拳的身法是内外相合的产物,以练为起点,促进内意,内劲的感悟和增长,正是太极拳所能带来的。真因为如此,对促进身体健康,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有莫大帮助。


丹田之气是太极拳重视的,但不是独立的,单独讲气是片面的,只有和动作结合起来,内劲内意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效用。


身法和四肢是密不可分的,脱离了四肢,身法只是驱壳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行合一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8大手法
知行合一太极拳(15)--手、眼、身、法、步
怎样用好太极拳手法?
太极拳的几种手型
太极拳总论
什么叫做开、合 ( 转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