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脓尿。劳淋之病名出《中藏经·论诸淋及小便不利》:"劳淋者,小便淋沥不绝,如水之滴漏而不断绝也。"《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劳淋者……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病原菌侵犯尿路任何部位引起的炎症称为尿路感染,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是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按其感染部位有上尿路感染的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好发于女性。
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尿路感染的病因

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尿路感染的病因的具体介绍:

由于泌尿、生殖系统在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使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停留、繁殖,故不易引起感染。但是,一旦泌尿、生殖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感染的防御功能被破坏,致病菌乘虚而人,从而诱发感染。诱发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

1 .梗阻因素

如先天性泌尿生殖系异常、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增生或神经源性膀胧,引起尿液滞留,降低尿路及生殖道上皮防御细菌的能力。

2 .机体抗病能力减弱

如糖尿病、妊娠、贫血、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营养不良、肿瘤及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3 .医源性因素

如留置导尿管、造屡管、尿道扩张、前列腺穿刺活检、膀肤镜检查等操作,由于粘膜擦伤或忽视无菌观念,易引人致病菌而诱发或扩散感染。

4 .女性尿道特点

女性尿道较短,容易招致上行感染,经期、更年期、性交时更易发生。妊娠时由于内分泌与机械性原因使输尿管口松弛扩张,尿液排出滞缓,容易上行感染。尿道口畸形或尿道口附近有感染病灶如尿道旁腺炎、阴道炎亦为诱发因素。

尿路感染的检查

尿路感染要做哪些检查?以下就是关于尿路感染的检查的具体介绍:

1.肋腰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2.尿常规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脓尿   

3.尿沉渣涂片染色,找到细菌   

4.尿细菌培养找到细菌   

5.尿菌落计数>10的5次方/ml,有尿频等症状者,>10的2次方/ml也有意义;球菌10的3次方-10的4次方/ml也有诊断意义;   

6.一小时尿沉渣计数白细胞〉20万个   

7.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8.血沉增快

尿路感染有什么症状

尿路感染有哪些症状?以下就是关于尿路感染的症状的具体介绍: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比较广泛。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根据有无尿路功能或器质上的异常,又有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之别;根据炎症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尿路感染。但尿路感染仍有它的共同临床表现:   

(1)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不同的病人表现为轻重程度不一。急性期炎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尿路刺激征;但在老年人、小儿及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则通常尿路刺激症状较轻,如轻度的尿频,或尿急,或排尿不适等。   

(2)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等。主要见于上尿路感染病人,特别是急性尿路感染及伴有尿路梗阻的病人尤为多见。   

(3)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红细胞甚或蛋白。   

(4)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升高。   

(5)尿细菌培养阳性。

尿路感染的诊断

尿路感染要与哪些病鉴别?临床认为尿路感染的诊断过程需要同下述疾病鉴别:

1、发热性疾病 当急性尿感以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较突出,而尿路局部症状不明显时,易与发热性疾病混淆,如流感、疟疾、败血症、伤寒等,约占误诊病例的40%。但如能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尿感的局部症状,并作尿沉渣和细菌学检查,鉴别不难。

2、腹部器官炎症 有些病例可无尿感的局部症状,而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数增高等,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女性附件炎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时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则可鉴别。

3、尿道综合征 又称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Stamm等指出,在有下尿路症状群的妇女,即有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适、膀胱区疼痛者,可分为两组。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可仅为100/ml),乃是真正的尿感患者;而另约30%的患者,则不是真正的尿感。尿道综合征是指仅有尿频、排尿不适的症状,而无细菌尿的患者。据我们的经验,尿道综合征在临床上很常见,常被基层医生误诊为尿感,而长期服用抗菌药物。尿道综合征患者,在确实排除尿路的结核菌、真菌和厌氧菌感染后,下一步就应确定有无尿路衣原体感染的可能。唯这些患者中常有不洁性交史和尿中有白细胞,在服用四环素7~10天后,症状会消失,其诊断不难。如能依次除外上述的可能性,则患者可诊断为非微生物引起的尿道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妇女,尿频常较排尿不适的表现更为突出,常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无效病史。其病因尚不明了,有人认为可能与尿路局部刺激或过敏有关,如外用避孕药或工具、洗浴液、除臭喷雾剂等;亦有人认为可能是尿路动力学功能异常,特别是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共济失调;还有人认为某些下尿路的非感染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也可引起。唯据我们的有限经验,这些患者中大部分是由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引起,他们多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当注意力分散时,尿频的症状可明显减轻。长期服用地西泮有一定疗效。

4、肾结核 有些尿感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膀胱刺激征明显,易误诊为肾结核。但肾结核膀胱刺激征每更突出;晨尿结核菌培养可阳性,而普通细菌培养阴性;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肾结核X线征;部分患者可有肺、生殖器等肾外结核病灶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等可资鉴别。但要注意,肾结核常可与普通尿感并存。因此,如患者经积极抗菌治疗后,仍有尿频、排尿不适症状或尿沉渣异常者,应高度注意肾结核存在的可能性,宜作相应检查。

5、慢性肾小球肾炎 如有水肿、大量蛋白尿则鉴别不难。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一般在1~2g/d以下,若>3g则多属肾小球病变。但本病与隐匿性肾炎较难鉴别,后者尿常规中有较多红细胞,而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主。此外,尿培养、长期观察患者有无低热、尿频等症状亦有助鉴别。晚期肾小球肾炎继发泌尿道感染时,鉴别困难,此时可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特点加以分析。

6、前列腺炎 50岁以上的男性,有前列腺增生、肥大、放置导尿管、接受膀胱镜检等情形时易患此病。常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液检查有脓细胞,与急性膀胱炎易相混淆。但是,急性前列腺炎除畏寒、发热、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外,可有腰骶部和会阴部疼痛,以致坐立不安,慢性前列腺炎除尿检异常外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前列腺按摩获得前列腺液进行检查,可见白细胞数>10个/HP,前列腺B超有助于鉴别诊断。

7、小管间质性肾炎 各种小管间质性肾炎,如反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即系统感染引起的小管间质性肾炎)、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药物相关的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放射性肾炎、反流性肾病等,均可引起脓尿,但属于无菌性脓尿,细菌培养阴性。由血行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近来有增多趋势,我科每年诊治10余例由吸毒相关性系统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感染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8、高钙尿症 高钙尿症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但一般无脓尿,细菌培养阴性,尿ca/Cr比值及24h尿钙增高。

9、血尿 各种原因引起大量血尿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但尿中白细胞显著少于红细胞,进一步检查常能发现引起血尿的原发疾病。

尿路感染的并发症

尿路感染的并发症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尿路感染的并发症的具体介绍:

一、肾乳头坏死:肾乳头坏死可波及整个锥体,由乳头尖端至肾皮质和髓质交界处,有大块坏死组织脱落,小块组织可从尿中排出,大块组织阻塞尿路。因此肾盂肾炎合并肾乳头坏死时,除肾盂肾炎症状加重外,还可出现肾绞痛、血尿、高热、肾功能迅速变坏,并可并发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如双肾均发生急性肾乳头坏死,病人可出现少尿或无尿,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发病诱因和临床表现。确诊条件有二:①尿中找到脱落的肾乳头坏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②静脉肾盂造影发现环形征,和/或肾小盏边缘有虫蚀样改变,均有助于诊断。治疗应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全身和尿路感染;使用各种支持疗法改善病人的状态,积极治疗糖尿病、尿路梗阻等原发病。

二、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肾包膜与肾周围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称为肾周围炎,如果发生脓肿则称为肾周围脓肿。本病多由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来(90%),小部分(10%)是血源性感染。本病起病隐袭,数周后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病人除肾盂肾炎症状加重外,常出现单侧明显腰痛和压痛,个别病人可在腹部触到肿块。炎症波及横膈时,呼吸及膈肌运动受到限制,呼吸时常有牵引痛,X线胸部透视,可见局部横膈隆起。由肾内病变引起者,尿中可有多量脓细胞及致病菌;病变仅在肾周围者只有少量白细胞。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检查、肾盂造影、超声及CT有助确诊,治疗应尽早使用抗菌药物,促使炎症消退,若脓肿形成则切开引流。

三、感染性肾结石:感染性肾结石由感染而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约占肾结石的15%~20%,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镁铵和磷酸磷灰石。感染性肾结石治疗困难,复发率高,如不妥善处理,则会使肾盂肾炎变为慢性,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除有通常肾结石的表现外,还有它自己的特点。感染性结石生长快,常呈大鹿角状,X线平片上显影,常伴有持续的或反复发生变形杆菌等致病菌的尿感病史。本病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血尿化验和X线检查等作出诊断。病人常有变形杆菌尿路感染病史,尿pH>7,尿细菌培养阳性。治疗包括内科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肾结石在0.7~1cm以下,表面光滑,可用内科治疗。目前尚无满意的溶石药物,通常需使用对细菌敏感的药物。其次,酸化尿液可用氯化铵等。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应劝病人尽早手术。其他治疗包括大量饮水、酸化尿液、利尿解痉等。

四、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中,由尿路感染引起者占55%。主要表现,起病时大多数病人可有寒战、高热、全身出冷汗,另一些病人仅有轻度全身不适和中等度发热。稍后病势可变得凶险,病人血压很快下降,甚至可发生明显的休克,伴有心、脑、肾缺血的临床表现,如少尿、氮质血症、酸中毒及循环衰竭等。休克一般持续3~6天,严重者可因此而死亡。本病的确诊有赖于血细菌培养阳性,故在应用抗菌药之前宜抽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在病程中反复培养。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病死率为20%~40%,除去感染源是处理败血症休克的重要措施,常用措施为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减轻毒血症状;试用肝素预防和治疗DIC,通畅尿路。

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

临床治疗尿路感染一般将尿路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法同下述方法相结合进行,具体介绍如下:

1.对症支持治疗  

2.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头孢唑啉钠,诺氟沙星)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对所有病人均鼓励多喝水,喝水少的病人应给予输液,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5.部分尿路感染病人可配合服用现代中药治疗如银花泌炎灵片。

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

治疗尿路感染应首先明确病情是急性还是慢性,还要明确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是由何种致病茵引起的及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如何,对肾功能造成多大的影响,有无泌尿系统梗阻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诱因等。治疗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首先按常见病原茵给予敏感抗生素。   

(2)治疗前行尿培养,然后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3)尽可能选择尿液或靶器官中浓度高的抗生素。   

(4)疗程要足够。抗茵药物的使用要持续到症状消失、尿培养转阴后2周。   

(5)避免滥用抗生素,特别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6)必须同时消除诱发因素。若存在尿路畸形或功能异常者,应予以矫正或做相应处理。   

(7)加强机体免疫功能。   

(8)反复发作配合中药巩固治疗,如银花泌炎灵片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哪些指标可以诊断为膀胱炎
上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治疗用药
急性肾盂肾炎
泌尿系统的感染,对比记忆,学习就是如此轻松
《急诊医学》_第46章 泌尿系感染_中医世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