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功谈李叔同(附弘一法师高清作品集)
李叔同先生是我生平最佩服的一位学者。我平生所佩服的学者不只一个人,那就没法多说了。我是个宗教徒,那是小时候拜了一位藏密的蒙古喇嘛,事实上当时刚刚三岁。这时的我是个有宗教思想的人。

李叔同先生去世后,有一部介绍他的书,叫做《永怀录》,永远纪念。这是接触过他的人写他的书,介绍他从年轻时到出家的事迹。可惜我手中这本小书,被一位朋友借去,他突然发病去世,此书就找不到了。现在写弘一大师的年谱呀、出家呀、留学呀,多是从这本书中引的资料。我现在所谈李老先生的事迹,也是多半从《永怀录》中得到的印象。后来我遇到与李叔同有关的书我都买,可顺手买了之后又顺手被人拿走。我现在手中还有几件舍不得送给人的。

现在我简单说说:李先生年青时候家庭的情况是这样的,他的父亲是位进士,怎么称呼我记不得了。这老先生是位盐商,考上进土。旧社会的人都希望五福,讲究多福、多寿、多男子等, 这在《尚书·洪范》中提到。这位李老先生就纳了一个妾,这位如夫人比老先生小得很多,这样就生下了一位李叔同先生。你想想在那样封建的又是商人又是官僚的家中,那矛盾不言而喻,还用详细说吗?

后来李叔同先生奉母亲之命到了南方,认识了几位朋友,有“天涯五友”之称,是他年青求学时最好的朋友。后来老太太去世,他们还有从前的房子。他出家以后,还到这房子来过,里面是供有他母亲的遗像还是牌位,我也说不上来了。他跪在那儿,叩头如捣蒜,叩起头来无数,伤心透了,就像是在罐子里捣蒜一样。我对此感觉最深,我觉得恨不能在我父母亲遗像前叩头如捣蒜。但我不配,连叩头如捣蒜的资格我自己感觉都不配。这是我的感觉,我的回忆。

第二,他在年青时候有艺术思想,他演戏,他演中国戏,演武生。从照片看上去是很英俊的武生。他后来到日本去学习,学什么呢?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画西方油画,学习演西方戏剧。只是在《永怀录》中写得很不具体。在那学习期间,有一位日本女子与他同居。这事毫不奇怪,因为一个年轻人到外国去,旁边有位外国女子,很容易一拍即合。

我认为李先生是非常的一字一板。有一件事,是有一个人跟他约会,比如说是明天早上九点钟到家里去。他就在九点以前打开窗户往外看,看过了五分钟,那人才来。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塞车过了五分钟。现在过五个钟头来不了都不奇怪,因为堵车嘛。就因为过了五分钟,他就告诉那位客人说:“你今天迟到了,现在过了五分钟,我不见你了。”他就把窗户关上了。你想想,这种事情,是不是他故意刁难朋友?不是的,他就是这样一种性格。

记得印度甘地先生到一个地方去开会演讲,途中被人打搅了,晚到了几分钟。他瞧着表说:“你使得我迟到了几分钟,你犯了个错误。”可见印度圣雄甘地就是这样的人,李叔同先生是否学习甘地或别人,我无法判断。但我知道,凡是伟大的人物对于时间的重视,中外古今南北都应该是一个样。我想他这是出于内心的一个判断。

所以我说过,李叔同先生就是认真,一切是认真二字。这不是说你欠我一本书,或是欠一笔钱,或是你应许什么没有做到等事,那种认真是很庸俗的。他在时间上一分钟都算上,认为是你犯了错误。所以印度的甘地与中国的李叔同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已经超出优点,这是一种微妙的相应的感受,使得他对朋友对时间对事情都是这样。


 56岁行书究竟清凉斗方 18×18cm
释文:究竟清凉。乙亥十月,一音书奉守青居士。时将去净峰。

还有一事,是李先生已经出家了,有人在一间素菜馆请哲学家李石岑吃饭。这位来得晚了点。李叔同先生也没有说什么,在那儿拨念珠,客人们开始喝酒吃饭,李先生拿起个空碗,去接碗白开水喝。别人让他吃菜,他说我不吃了,我们在戒律上过午不食,现在巳经过几分钟,我不能吃了。他那天就是什么都没有吃。过午不食,你说这个人是不是太傻?什么是过午?过午是什么时候?很可靠吗?这午是中国的子午线?跟外国的子午线是不是一个样子?后来大家非常难过,没有想到他竟然因为客人迟到而光喝水,什么也不吃,全场人对他都十分抱歉,让弘一饿了一顿饭,晚饭他也不吃了。事实上他在晚年病死就是胃有毛病,是胃癌吧?所以这是认真。
佛将去世时,弟子问佛,您要是去世后,我们听谁的?佛说:以戒律为师。这是佛说的。李先生就是以戒律为师。想起来,李先生一生到死,一字一板,都是以戒律为师。我们现在自由散漫,什么事都可以不按律不按戒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李先生认为就应该是这样学,就应该这样做,他对此不怀疑。

我们则还没有信,我们就先怀疑。比如说我们现在吃东西,我有时也不吃肉,我也不赞成杀某一东西来吃。可是想起来,我已经杀了的,那我也吃。别人杀就活该,我杀就不应该,这种想法不像话。现在也有禁止杀、盗、淫、妄、酒的戒律,沙弥戒,这些是小沙弥都要学习的基本五戒。我们呢?今天不杀生,明天别人杀了我又吃,这都合律合戒吗?所以,李先生对于戒律如此看法。本来那天吃饭晚了几分钟,也算不了什么,他就是只喝一碗白水,什么也不吃。他就是这样认真。


 45岁楷书南无阿弥陀佛轴 40×20cm
释文:南无阿弥陀佛。若欲求除灭,无量诸过恶。当于佛法中,勇猛常精进。若见如来
者,为得大善利。闻佛名生信,则是世间塔。大方广佛华严经偈。岁在昭阳,昙昉。

日本那位女人跟着他到中国来,他要出家,那位女人说日本和尚也有家,也有子女,你就留我在这儿。她痛哭,而李先生要跟她划清界限,要她回国。我的想法,觉得太残忍了。你就留下她,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并且,你曾经跟她同居要好,你现在一刀两断,也有点太残忍了。现在想起来,我自己是庸俗的人,对于这件事,我觉得李先生如果留下她,不也行吗?李先生不是这样。我到现在,在这儿还是画个问号。所以我还是个俗人,他老先生超出三界之外。这是我大胆地还留下一个问号。

此外,他不要庙,他做一般的和尚。他出家在一个庙,算这个庙的徒弟,然后各处云游求法。但是他始终没有说是哪一个庙的徒弟。杭州西湖边虎跑是他出家的地方,现在开放为一个纪念弘一大师的展览室,门口外有一个纪念塔,塔里有弘一大师的舍利。

杭州虎跑大师舍利塔墓

1952年,在泉州清源山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
1952年,在泉州清源山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

李先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有学生丰子恺和刘质平。这两位都是弘一的大弟子,对弘一真正生死不渝。

弘一是游方僧,各处去转。如到了上海,就住在丰子恺家里。他对丰先生说:“我在你这儿吃饭,你就给我白水煮青菜,搁盐不搁油。”丰先生怎么也不好意思,搁点油在菜里。弘一说:“你犯罪了,你犯错误了。我让你不搁油,你还给我搁油。”这搁点油算什么?他又在家中跟丰子恺说:“我现在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后,丰先生跪在地上,弘一对他讲,你现在已经确是不错,能够做到什么什么,但是你还要多一步想出来怎么怎么样。《永怀录》中有大篇的记载。像这样的地方,都是了不起的。
丰老先生一直到死都秉承弘一大师遗训,真叫对得起。弘一有这样两个好徒弟,正是他自己做到了,才能够有这样的好徒弟。丰先生在“文革”时候还开玩笑。我有个学生在“文革”期间跑到上海去,看见大伙画的“黑画”展览。所谓“黑画”是什么呢?丰先生画了一个小孩,抱着个老头。题上“西方出了个绿太阳,我抱爷爷去买糖。”他说西方出了绿太阳,我抱爷爷去买糖。这一下子还活得了?丰先生就挨痛批一阵,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也不能把他枪毙了。这个学生回来告诉我说:看见一幅最好的画。现在想起来,这西方出了绿太阳的画有趣味,假定我们去问丰一吟先生,没有不哄堂大笑的。

说到李老先生出家,是怎么回事情?他在学校看见日本人的书上说修炼,七天先少吃,渴了喝水;到了七天,就全不吃了,只有喝水;过了七天后,又逐渐少喝水,吃一点稀米汤;然后逐渐能够由多喝水到少喝水到不喝水;米汤慢慢到喝稠的。这样子由逐渐少吃到不吃,由吃饭改为喝水,再倒过来,又能吃饭。他就这样在虎跑生活,有空就写字。开始还有另一位老居士也在那里,叫做弘伞吧?那位学习进步速度很快,但儿子出来干涉,将他接走还俗了。其进锐者其退速,他也就不出家了。


▲ 50岁行书普贤菩萨警众偈横幅 16×36cm
释文: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岁次鹑首正月,书为玄父居士。胜臂。

李先生不是这样,他决定出家,就从学校走到虎跑,有一位校役挑着行李跟随。他进了庙立即穿上和尚衣裳,倒一杯茶给校役,称他做居士,请他喝茶。唉呀,这位校役听了非常难过,他是以和尚身份对待校役。校役走到虎跑门口,对着庙大哭。可见他一直到死,对得起这位冲着他大哭的校役,对得起所有的人。他那位日本女土也大哭走了,她回去也不愁没有生活。问题是他出家一切行为都对得起当时对他大哭的人。

谁刺激了李先生出家的呢?之前,李先生逐渐在家中添了一个香炉,烧香,供一座佛像,添了一挂素珠,出来也不吃荤,等等。夏丐尊先生跟他开玩笑,说你照这样和尚生活,何不出了家?这是一位最熟的朋友开玩笑的话,他无意说的,李先生就真出了家。夏老先生十分后悔,说我不应该跟他说这种话。这话刺激他跺脚出了家。如果论功论过,夏先生有责任。
现在再来说他在日本画画的事情。他出家前把所刻图章封存在西泠印社,孤山墙上挖个洞,放在洞里封上,上写“印藏” (“藏”当名词讲)。现在他的画出现了一批,我为什么对这些画不怀疑呢?因为一是刘质平,他是李先生的弟子,搞音乐的。李先生写字时多是刘在旁边服侍,写的字多半是刘卷起来保存。后来刘先生去世,后人把这些保存的字都捐献给国家,这些字都是很少见的。你说忽然出现一大批谁也没有见过的弘一大师的字,你能说这都是假的吗?刘质平所收藏的字要是假的,那才可以说雨夜楼收藏的画也是假的。

这事明摆着,如果刘质平收的字是假的,那位雨夜楼主所藏的画就应该全是假的。所以我说就应该验证画里的图章与西泠封存的印章,这可以又是一个证明。刘藏的字跟雨夜楼藏的画就相当。我没有见过那些画,也没有见过雨夜楼主人,但是我从道理来推定。说李先生没有在他自己画上打过图章,这事我也不信。自己辛辛苦苦,画了一张画,能否上头连个图章或签名都没有吗?既然有,也跟孤山墙上印藏的图章核对就够了。从这几方面论证,假定有人与西泠印社勾结起来,在假画上盖章,这怎么可能?我不信。


为什么我认为李先生的那些画不可能是假的呢?第一,就是刘质平和丰子恺都是李的学生,刘先生侍候李先生写字,他卷起来保存。后来一下子拿出若干幅李先生的字。如果现在有人看见刘先生保存的字都未曾出现过,都是刘先生密藏的,经过抗战和种种费劲保存,谁也没有见过,假定有人没有看见过,就说都是假的,这也说不过去吧?就说李先生从日本带回来的画,或者是在国内画的油画也罢,水彩画也罢,这些东西就是雨夜楼所藏的那些画。问题就是说许刘质平藏那些书法,就不许雨夜楼主藏这些画吗?这些画还拿西泠印社印藏校对过。近年因为纪念李叔同先生,把洞挖开,用印章对照画上图章,是他出家以前打的章,没有问题。你说哪个真哪个假呢?既然是他从前的旧印,不是现在打上去的。

所以我觉得那些画很可能就是他从前所画,存起来,没有人知道,当时有人收藏了。这就跟刘质平收藏的字稍微有不同,但是经过这么些年,六十多年了吧?那一定要扣住哪一天哪点钟画的画?怎么个手续?由雨夜楼主人藏起来?这个就过于苛求了。依我现在的想法,为什么我相信他呢?就说这种画的画风,在雨夜楼所藏李先生的画确实是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在当时、在后来、在大陆上,在所有油画或水彩画中,都是自成一家的。所以我觉得雨夜楼所藏的这些画,风格是统一的,是那个时期某个人一直画下来的。某一个时代画的,风格一样,我觉得就不应该轻易否定为不真。我没有赶上李叔同先生时代,为什么我能够武断地判断就应该是真的呢?我有这么几个原因,也是客观推论就是这么一个情形。


▲ 行书“无上功德”对联  40×10cm×2
释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句。无上慧坚固,功德华庄严。壬午春,晚晴老人。

我想李先生在日本春柳社演戏剧,没有留下什么,只有一点照片,没有录像,也无法要求春柳社都录下像来,录下音来,这是不可能的。只有李先生自己买的头套、束腰,把腰勒得很细,演那个《茶花女》。这些事都可以串起来,说明春柳社演过这些剧,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轮廓。在那个时代,西方戏剧已经传到日本,李先生在日本就演西方戏剧,还是认真两个字可以包括。他到了日本,并没有什么特殊,在国内时也没有说对外国戏剧有什么兴趣,到了日本也表演一回,很认真。他自己的身材究竞能不能够达到化妆的地步?我不知道,他就硬这么做。束腰要让我做我绝不干,我只穿过戏装(审头刺汤)照张相片(笑)。李先生能够抑制自然条件,把腰勒细,戴上头套,演《茶花女》,并且脸上表情也不是出家后的样子。所以我说他认真,包括他行事、做人、求学,对于艺术,都是这样的。

我没有能够像刘质平收集老师艺术作品直接的证据,但是有雨夜楼所收藏的画册。我敬佩李先生生平一切事一分钟都不放过的精神,我想他不可能画了若干幅西方风格的画,他大批拿来骗人。现在虽不是他自已骗人,假定说是后人搞的骗局,假定有人要做李先生的画骗人,也不合逻辑。我所认识的李先生生平性格事迹,一直到出家饿死,他是为戒律不吃饭等,他肯于这样做。我觉得,如果有人要造谣造到这样一位先知先觉的人,这样了不起的出家人头上。这人在佛法、在世间法,都是不可饶恕的。


 58岁 行书“发无得总”对联  51×15cm×2
释文:发无上意,得总持门。华严经集句。炬慧。

前几年我到法国凡尔赛宫参观,看梵高等人的画,也就是这么大小一块,价格无比。至于李叔同先生这人从头到尾,实在是让我衷心敬佩。附带还说一点,据说他去虎跑出家时,他的藏书都分送给学生、朋友了,他只带了一本《张猛龙碑》帖,当然是石印本啦。他写的字很受到《张猛龙碑》的影响。我有半本,我曾给修补,又印出来了。这个《张猛龙碑》,我也特别喜欢,所以我觉得李先生把碑帖一直带在身边,这不犯戒律。他念佛经,带一本佛经去念,不犯戒。

至于李先生写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这书了不起,他详细分析四分律,这四分律非常复杂,划出各种限。这书很大的一本,他自己也十分得意,说我这本书你们要翻印多少本。因为他是南山律宗的,这南山律宗在中国已经失传了,他就重新集注南山资料,他是重振南山雄风,重开南山律宗。

我听说雨夜楼保管了李先生的这些画,所以,我讲了这些鉴定意见,来做一个证明。

楷书八言联

楷书四言联


楷书七言联


楷书九言联


行书七言联


楷书佛说阿弥陀佛经十六屏(四)

楷书十言联


行书十言联

楷书佛说阿弥陀佛经十六屏(二)

楷书四字横披

楷书十六言联

行书七言联


行书五言联

行书七言联

行书十言联


楷书灵峰偈轴

行书十言龙门联

行书五言联

行书华严经偈轴

行书五言联

行书华严经句轴

楷书十二字横幅

行书佛语页

行书五言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功:谈谈李叔同先生的为人与绘画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
历代书法家《心经》,你最喜欢哪一个?
必看 | 九大书法名家抄下的《心经》
楷书中的撇捺在行书中这么写,瞬间变得灵动起来,李字写法
行书《集王圣教序》木字旁的字一网打尽!偏旁部首解析(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