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概念】不良资产概念新考

笔者按:

不良资产,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表述,随着行业的发展,单一概念无法涵盖当前业务的内涵与外延,我们注意到有特殊资产、特殊机会资产、困境资产等多种表述,名正在言顺,笔者试图就不良资产概念做一梳理。


一、不良资产的界定

从不良资产的市场定位来看,不良资产可以分为金融类不良资产和社会类不良资产,其中的代表分别是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资产指的是商业银行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商业银行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主要内容包括放款、投资(证券投资、现金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租赁、买卖外汇、票据贴现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贷款和投资。由此对应就会产生不良资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推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即按照风险等级高低将银行的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贷款是一个现实社会中的概念,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贷款实际上是一种债权。


企业的不良资产按照不同的资产形态来看,可以分为几类:1. 不良债权,指逾期应收的账款,即超过合同约定的时间付款时间未偿还的贷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该转为应收账款的款项;2. 不良固定资产,包括企业不良资产中的存货、固定资产或者在建工程等等,通常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差额;3. 不良投资,分为不良证券投资、不良期货投资和不良全资投资等等长短期的投资,这些投资都无法给企业相对等的价值;4. 不良无形资产,这部分指的是不能再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和商誉权等,这些无形资产已过使用期限或者丧失使用价值。从企业对不良资产的分类可以看出,企业的不良资产既包括无法收回的货款引起的应收债权,也包括由于价值损失导致的资产减值。


二、不良资产的分类

通过对银行、企业的不良资产的界定从考虑的主要因素的不同可以将不良资产做一下几种形式的分类:从不良资产的具体表现形式上来说可以分成三类:实物类、股权类、债权类。

不良资产行业目前市场非常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不良资产并投身于与其中。资产端、处置端、资金端形成了不良资产市场处置的一个闭环。对于银行、企业来说不良资产是一个不利的存在,但对于资金端、投资观望人来说是未来的一片蓝海。从投资人、资金端、处置端来看,不良资产是一个特殊的投资渠道。



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探究

不良资产对于银行来说虽然是个大问题,但只要处置方式正确,不良资产并不是没有可化解的余地。目前不良资产处置环境还不太成熟,考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


(一)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最有效的途径

金融创新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成为一个引用和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也是一种理念。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必须加快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金融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制度、机制创新。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建立起精简高效、运作顺畅、反应灵活的组织机构;加强资产保全经营管理体制和审批决策体制的改革创新力度。对不良资产实行集中化、市场化、专业化处置,实行公司化运作,是资产保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其二,业务创新。商业银行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处置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措施和手段,争取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全面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水平,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要在充分利用和挖掘催收、以物抵债、诉讼和呆账核销等手段的基础上,遵循市场化处置的原则,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探索运用债务重组、资产推介、转让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加强不良资产的整合重组,以打包方式为主,实施集中批量处置,努力降低处置成本。

其三,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创新。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专项奖励约束政策,以区别于其他业务部门和优良贷款经营行,同时加大财务资源对降低不良资产的激励和支持力度。


(二)外部政策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良性环境与有力支持

不良资产的处置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等息息相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就必须积极争取外部政策的支持。具体而言,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进行金融税收体制改革。降低营业税税率,允许税前提足呆账准备金和核销各类损失支出,取消抵债资产处置中的双重征税。应比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税收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实行平等的税收待遇。现行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第28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免交在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和承接、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业务活动中的税收。由此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节省大批处置费用和减少了交易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处置的效率。与之相比,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承担了很重的税费负担。一项资产处置方案从起诉至执行结案需要交纳的税费至少存在15项以上,包括法院的案件受理费、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等;财产处置阶段的评估费、拍卖费、过户费、管理及其他费用、营业税、交易税、契税、交易手续费、土地规划费、土地划拨变更费、土地过户费、房屋变更费等。这些环节的税费合计高达实物资产价值的20%左右。如果国家能够赋予商业银行同样的政策,在处置不良资产中就可以节省成本20%左右。成本的减少意味着经营利润的增加,也意味着银行化解损失的能力增强。该政策并不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相反还有可能减少支出;同时对财政收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来说则起到了杠杆作用。为此,国家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给予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同的税收政策。


其二,逐步放开对金融业的限制。允许国有商业银行为处置不良资产在一定范围内从事某些投资银行业务,加快对《商业银行法》及相关规定的修改,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因处置不良资产而对抵债资产阶段性持有,包括对债务人的阶段性持股,适当放宽呆账核销的范围,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在条件成熟时与境外投资银行合作组建合作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允许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直接对债权进行缩水处置,即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出售或转让债权,允许银行运用市场化或商业运作方式盘活处置不良资产等等。


其三,规范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行为,提高资产评估结果的公允性。严格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准入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提高评估机构的注资资本金金额,限制不合格、无赔付能力、具有恶意评估行为的中介机构进人评估市场;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约束,包括政府约束、行业约束和客户约束;建立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如出现评估风险,由评估机构或保险公司向客户赔付。


(三)立法支持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又一“助动器”

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和重组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外部环境要求最主要的方面是:有相应的立法支持,以确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和具有的权力;要有制度创新,以改变目前体制和运作不适应不良资产剥离和处置的方面,推动和促进不良资产剥离和处置工作。


在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重组过程中要牵扯到许多领域的法律,主要包括:对参与重组的各方法律地位,责、权、利三方面的法律规定,重点要明确不良资产清理责任方的权利义务和国家提供担保资助的范围,否则在重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产权不清预算软约束等问题;对基于重组目的而成立的新机构如政府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范围的界定;与重组的执行程序相关的法律,其中包括贷款回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如法庭处理不良资产的规定、庭外协议程序的规定,担保品的立法和财产登记制度等。所以,进行资产重组, 需要继续改革法律框架、司法程序和建立有利于债权人的激励机制,以建立强大的银行体系和有效的法律程序,强化债务手段对企业的可控制性和债权人对于债务企业的控制权。


(四)非政府资源与政府资源配套运作: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物质基础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复杂,规模巨大,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担得起,必须坚持政府、银行、企业共同承担的原则。相对与发达国家,我国在市场、法制、人才、资金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性短缺,特别是资本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机构投资者数量少、规模小,吸纳不良资产的能力有限,严重限制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此种情形决定了清理不良资产在我国将是长期的实践过程,而且暂时也不能过分的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将不可避免的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和重组总是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人和损失的承担。从各国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和做法看,政府资源是一个主渠道,政府是大量资金的提供者和损失的承担者,而其他资源,如银行自身资源、新的投资者等相对处于次要地位。

 

参考文献: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再思考—许达专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冯曦明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困难与创新—李彦斌、喻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不良资产,利润是怎样生成的?
不良资产:农行改制“如鲠在喉”
不良资产传统与创新业务模式简析
四大行信用卡究竟有哪些好,我给帮你数数!
不良资产处置(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重点话题】金融不良资产转让的司法裁判尺度(最高院观点、法院裁判标准、调研报告、典型案例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