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地震震源深度研究(四)


Seisman

5 地震地热说的解释

     作者于1999年推出了地震地热说的假说(Seisman. 中国地震震源深度与强震活动状态之研究——关于地震地热说的假说,地震地质,2000)。当时是在研究中国及周边地区震源深度资料基础上提出来的,现在看来很容易将它转移到对地震柱构造活动方式的解释。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设想,地球可能基本上是一个热机(北京大学地震地质教研室等,1982A. E. Scheidegger1982)。也就是说,引起地球动力学效应的能量可能来源于热现象。然而,对于地球的热历史和热状态,迄今人们了解得非常不够,很多问题都处于推理甚至推测之中(李四光,1972;张少泉,1988J. A. Jacobs1974)。

     地震地热说认为,中国的吉林延吉地区、新疆兴都库什地区、台湾东部岛弧地区以及西藏日喀则地区等4个中、深源地震区可能是四大深部热点A. E. Scheidegger, 1982; 刘肇昌,1985),高温高压下的地幔物质和岩石圈底部部分熔融的物质在某种共同机制的制约下相互作用,以快速运移或者暴沸的方式形成中、深源地震,其能量释放主要以热能的方式通过传导和迁移(高温高压下的气体、卤水或岩浆等)依次传达到地壳内各地层,相继引发各地层的地震活动,最后达到近地表层,通过地表层的晚期随机地震活动将剩余热能消减完毕,构成一个完整的地震链过程。如此往复,周而复始,4热点活动错落交替,构成了中国地震活动复杂的过程与格局。

     对于地震柱构造来说,深部地震就相当于热机,组成地幔一定深度的能动层,以快速运移或者暴沸的方式爆发深源地震。然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无法耗散,只能转移给上面的中间低温层。上面的中间层构成储能层,将深源来的能量或者加以存储,或者进行渐进式的释放将能量转移到更上层。到达上地幔或者近地表,储能层来的能量或者以火山的形式喷发,或者沿着已有的脆弱构造(这些构造也许正是地震柱长期活动历史中造成的)产生破裂、错动以及塑性变形等,将热能转化为以机械能为主的能量形式耗散殆尽。

     在地震地热说里,火山与中、深源地震是同源的。火山是冲出到地表的热能释放,而中、深源地震则是未能到达地表的热能转移。

     上节说到地震柱构造的两种行为方式,一种可称为暴发式,一种可称为渐进式。所谓暴发式,就是储能层里较少地震活动,当能量积累到极限时便在近地表猛烈地爆发火山或者特大地震,比如印度尼西亚西海岸,比如南美洲的西海岸。所谓渐进式,就是储能层里地震活跃,进行渐进式的释放,近地表也随之渐进式地释放,难以爆发像印度尼西亚和南美洲那样的特大地震。

     地震柱构造的这两种行为方式,对于各个地震柱或者兼而有之,只是从近半个世纪资料的统计上来看,有的地震柱以暴发式为主,有的地震柱则以渐进式为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地震地热说只能部分地解释单个地震柱构造里的能量转换关系,而对于全球地震柱构造的研究,则应关注地球自身的运动对地震柱的影响。这需要专门的研究。

6 结束语

     本文采用1963—201012月的ANSS全球地震目录,对5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的测定精度、空间分布、地震区(带)的三维图像和时序进程等详细分析,并按照地震地热说做出解释,提出了地震柱构造或称地震热点的概念,发现地震柱构造的两类不同行为方式,暴发式渐进式,进而对地震柱构造进行分类。

本文的研究可能对地震预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非常感谢丁国瑜院士宝贵的指导。199912月在北京香山会议上,作者首次提出了地震地热说的假说,丁先生敏锐地指出要关注地幔柱(plume)的研究。十多年过去了,作者才慢慢颖悟到丁院士的道理。

     作者同时感谢作者所效力的单位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和生活条件,感谢同事们多方面的支持与协助。

(全文完)

 2011.1.17  初稿,2020.7.25 校订)

初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478bf40100nteu.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陆边缘构造(1)
地震是怎么回事?
中国跨领域科学研究前卫学者 首度解读汶川大地震深层原因(中篇)
为什么地震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力?
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是什么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