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四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李 斌


今天接着读《西次一经》之黄山、翠山和騩山。此三山的具体位置历来说法颇多,莫衷一是。就我对《西山经》的综合探究,认为《西次一经》的考察路径是沿大秦岭北麓——迭山北麓——西倾山北一线,直到祁连山与青藏高原的交接缓冲地带的日月山,并介绍了渭河南岸主要支流及渭源、汉源、洮河源头及黄河首曲东岸主要支流等河流。

 

【原文】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①,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②,西流注于赤水③,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敏牛上下)】④。有鸟焉,其状如鸮⑤,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母鸟(左右)】⑥。

【注释】

①黄山:不是今天的安徽黄山,可能是今甘肃临洮的东山。②盼水:为甘肃会川县北山之河。③赤水:水名。一说为洮河;一说为黄河。④【敏牛(上下)】(mǐn):传说中的一种似牛的野兽。⑤鸮(xiāo):猫头鹰一类的鸟。⑥鹦【母鸟(左右)】(wǔ):鹦鹉。

【翻译】

再向西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黄山,山上不长草木,长着很多小竹。盼水发源于黄山,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皮毛呈现灰黑色,眼睛很大,它的名字叫做【敏牛(上下)】。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猫头鹰,长着青色的羽毛、红色的嘴,舌头跟人的相似,会说话,叫做鹦【母鸟(左右)】。

再学习笔记
一、关于黄山
对于黄山的位置可谓是众说纷纭。郭璞《山海经注》:今始平(郡)槐里县有黄山,上故有宫,汉惠帝所起,疑非此。郝懿行《山海经笺疏》:郭璞注本《汉书·地理志》,槐里(县)在右扶风,“有黄山宫,孝惠二年起”。《晋书·地理志》云:“始平郡,槐里(县),有黄山宫。”吴任臣《山海经广注》:潘之恒《黄海》引此与徽州黄山为类,非是。又济南府南六十里亦有黄山,与此同名,非是。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山未详也。或说即今陕西兴平(县)黄山,斯错简耳。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黄山即章山,今敦煌县东南窟窿山。《五藏山经传》卷二:“黄山,兰州靖远县东百七十里之沙石原也。” 
按其方位里距“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即皋涂之山(今青海省海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西倾山东麓勒尔当)向西一百八十里,不应该是上述诸说中的任何一种。而应该是沿西倾山北麓继续西行(实际是略西北)来到了今天的青海省泽库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既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也是黄河三条一级支流——隆务河、泽曲河、巴曲河的发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我们再看经文曰:“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隆务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不在考虑之列。泽曲河和巴曲河都是自东向西注入黄河,按考察时先入为主或者河流流程长者为主的原则,这里所指的盼水当为泽曲河。【知识链接】泽曲位于黄河上游支流,藏语意为“高山地带的河”,发源于青海东南部秦岭山系支脉西倾山北麓苏乎德日山。泽曲源头海拔4320米。源头不远处便是地势平坦的沼泽草甸地带。于泽库县城附近接纳北来支流夏德日河后称泽曲。向南流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东北-西南流向切穿西倾山汇入黄河。中上游段河谷开阔,多为平坦草原;上游又叫则曲;下游在宁木特附近入峡谷,两岸高山耸峙。全长232.9千米,流域面积4756平方千米。
二、关于鸮
吴任臣《山海经广注》:鸮大如鸠,绿色。张华云:“鸮、鵩、鸺鹠,一物也。”《說文》鴞鴟,鸋鴂也。《尔雅·釋鳥》鴟鴞,鸋鴂。《郭璞註》鴟類。《孔疏》陸璣云: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埤雅》鴞大如班鳩,绿色。《巴蜀異物志》鵩、鴞,体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又名訓狐。一作梟。
三、关于鹦䳇
汪绂《山海经存》:䳇,音武。《康熙字典》:《唐韻》文甫切,《集韻》罔甫切,并音武。《说文解字》鸚䳇也,能言鸟,一作鵡。王崇庆《山海经释义》:鹦䳇,当作“鹦鹉”。夫鸟中能言,莫如鹦鹉。郭璞《山海经注》:鹦䳇,舌似小儿舌,脚指前后各两,扶南徼外出五色者,亦有纯赤白者,大如雁也。《广州记》云:“根杜出五色鸎䳇,曾见其白者,大如母鸡。”范成大《虞衡志》云:出桂海,紺碧色,头上有冠,尾垂二弱骨,長一尺数寸,至杪始有毛,形略似鳳,音声淸越似笙箫,能度小曲合宫商,能为百鸟之音。
四、关于赤水
在贵南县(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建制沿革中有:“公元三世纪末期,贵南羌人各部归属吐谷浑王国。秦汉时期,为烧当等羌人牧地。东晋十六国时期,贵南称为沙州。南朝宋、齐、梁朝则正式称吐谷浑为“河南王国”。隋大业五年(609),隋军击败吐谷浑后,贵南地区为赤水县辖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今黄河首曲段在上古时期也和今天的大通河一样都被山海经时期的古人们称之为“赤水”。
综上:“黄山”应是今青海省海南州泽库县“苏乎德日山”;“盼水”应是今泽库县“泽曲”;“赤水”指今黄河的首曲段。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①,其上多棕枏②,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牛、羚、麝③;其鸟多鸓④,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注释】

①翠山:山名。一说指今青海西宁的小积石山;一说在今甘肃境内。②棕:棕榈。枏(nán):楠木。③旄(máo)牛:牦牛。麝(shè):也叫香獐子,哺乳动物,外形像鹿而小。④鸓(lěi):传说中的一种鸟。

【翻译】

再向西二百里有座山,名叫翠山,山上有很多棕树和楠木,山下长着许多小竹,山的北面有很多黄金和玉,南面有很多牦牛、羚羊和麝,山中的鸟多是鸓鸟,它的形状像喜鹊,身体呈现红黑色,有两个脑袋、四只脚,可以用来防火。


再学习笔记
一、关于翠山。
吕调阳《五藏山经传》卷二:“翠山在镇羌营西北古城土司地,庄浪河出其南,东流循长城而东南而南注黄河。古浪河出其北,东流而循长城而东北出塞,潴为白海。两源形似鸟翠,故山受其名。”【知识链接】古浪河,汉代石羊河(古谷水)支流。《汉书·地理志》武威郡苍松县注:"南山,松陕水所出,北至揟(ju)次入海。"《后汉书·郡国志》武威郡注:"地道记曰:南山,松陕水所出。"今称古浪河。上游分东、西两支。西支源于甘肃天祝县毛毛山西麓,称龙沟河;东支源于天祝县毛毛山北麓,称黄羊河。"庄浪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左岸,在甘肃省西部兰州以上,北自北纬37°27′南至36°10′。西起于东经102°29′东至103°30′。北以雷公山、乌鞘岭、毛毛山与古浪河流域为界,东以大松山、小松山与腾格里沙漠为界,西以朱固大阪、黑剌山、马营山、马牙山与大通河流域为界。而按其道里和前一山“黄山”的位置,此说明显不合经文要求。当然如把此“翠山”与西次二经中靠西的某一山位置调换一下,这种说法无疑是很妥当的。
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翠山,今安西州渠口台南山,山绵亘数十里。而安西州,200681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瓜州县。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也与“黄山”到“翠山”的方位里距不符。
经文曰:“又西二百里,曰翠山”,从黄山(今青海省海南州泽库县苏乎德日山)沿西倾山北麓继续西行二百里(实际是西北行),就来到了位于同德县与贵南县交界处的山脉。实际上是同德县的巴曲河与贵南县的茫拉河的分水岭。
二、关于旄牛、羚、麝
经文曰“其阴多旄牛、羚、麝。”此山的北面——现今贵南县正好多产旄牛、羚、麝。【知识链接】贵南县地处祁连山边缘至昆仑山的过渡地带,属于柴达木地块的东延部分--共和盆地。境内南部高山连绵、挺拔高耸,为西倾山褶曲高原的一部分,贵南地区的牧畜,主要有藏系绵羊、牦牛、山羊和河曲马等,农业区有毛驴、骡子等耕畜和黄牛、黑白花奶牛等,沙沟乡汪什科村还有少量的骆驼,但已为数不多。野生动物近20种,其中有马鹿、麝、雪豹、岩羊、猞猁、雪鸡、马鸡等国家保护的稀有动物;浅山滩地有赤狐、沙狐、旱獭、黄羊、石鸡、高原山鹑等;河谷地带有黄鸭、野鸭、野鸡、野兔、岩鸽等。乍看这里似乎没有羚羊的影子。我们再来看一则消息:《让门合精神在贵南大地 熠熠闪光》“……家住沙沟乡德芒村的仁青加依靠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藏绣技艺,拓思路、勇创新、闯市场、开公司,不仅让老手艺焕发了新光彩,还让更多群众因此而脱贫致富……来到仁青加开设的藏文化艺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藏绣基地,只见展览厅内摆放着许多精美绝伦的用手工缝制的藏绣工艺品,有活灵活现的藏羚羊,有惟妙惟肖的背水姑娘……”试想要是贵南古来没有藏羚羊,在交通不发达、信息比较闭塞的时代,门合人又怎么会单单以藏羚羊作为当地绣品的标志性动物呢?
三、关于金、玉
“金”古代泛指五金或金属矿石。“玉”泛指有光泽的美石。经文曰“其阳多黄金、玉”。我们来看一下山南面——今同德县北部的情况。【知识链接】“同德县矿产资源:县境内矿产资源分布,同德县由北向南基本可分为四个集中区,其中巴曲北部显龙沟至牧羊沟一带是金铅锌锑资源集中区,巴曲流域是砂石、粘土建材非金属矿产集中区”说明这里不盛产黄金、玉等。
综上:“翠山”即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与贵南县交界处的山脉。实际上是同德县的巴曲河与贵南县的茫拉河的分水岭。

 

【原文】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①,是錞于西海②,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③,西流注于海④,其中多采石、黄金⑤,多丹粟⑥

【注释】

①騩(ɡuī)山:今青海西宁日月山。②錞(chún):这里是蹲踞的意思。西海:今青海湖。③凄水:今倒淌河。④海:指青海湖。⑤采石:彩色的石头。⑥丹粟:丹砂。

【翻译】

再向西二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騩山,它位于青海湖畔,山中没有草木,有很多玉。凄水发源于此山,向西流入青海湖,水中有许多彩色的石头、黄金及丹砂。

再学习笔记

一、关于錞于西海
西海,《汉书·地理志》谓之僊海,或谓之青海。西、僊、青三声相近,今在西宁府西北番中。正如经文所注“今青海湖”是也。汪绂《山海经存》:錞,犹蹲也。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錞,借字。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玉篇》引此经,作“埻于西海”;又引郭注,作“埻,犹堤也”。今本“埻”字疑衍,“堤”,盖埤障之义。《五藏山经传》卷二:“其山本自河源之巴颜哈喇山分支历青海北而来,其支峰南出为海中之二山,曰察汉峰、曰魁孙拖罗海。然自东溯之,则自两水会口而西北而西而南达于海中,故曰錞于西海。錞者,屈注之义也。”
二、关于凄水
注释曰“今倒淌河”,我认为不是。请看【知识链接】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约3300米,全长约40多公里,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不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见底,看上去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当年文成公主从日月山顶换轿乘马,下山西进。当她来到日月山下时,禁不住回头遥望。视线却被高高的日月山所阻隔。公主想到再也望不见家乡的一切,不禁悲痛万分。然而,为了汉-民的友好事业,公主只好挥泪西进,泪水汇成的小河也随着公主向西流去……所以,人们都说倒淌河是公主的眼泪汇成的。其实,倒淌河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直接有关。据科学考察,大约在13万年以前,青海湖还是一个外泄湖,湖水由西向东注入黄河。后来,随着地壳的强烈变化,日月山平地突起,把青海湖的出口严严堵住,青海湖从此变成了闭塞湖,那输出的湖水也被迫倒流入湖内,从而形成了倒淌河。这说明《山海经》时代是没有日月山,也没有倒淌河的。
郭璞《山海经注》:(凄)或作“浽”。《五藏山经传》卷二:“浽水,哈尔济河也,出东北山,西南流八十余里注之,湟水出其东,象手形,故是水曰浽也。取挼有摩娑义,用于水名,则换作氵旁。”这应当是对《山海经》时代所讲的“凄水”的真实考证:哈尔济河从青海湖东北角的山上流出,向西南流淌八十余里流入青海湖,而湟水则从此山的东面流出。
顺湟水源头往西行,首先来到了位于海晏县西北的哈登曲,这应该就是凄水。
三、关于騩山
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騩山,今玉门县西南巴颜大山。《五藏山经传》鸓卷二:“马人立谓之騩。(经中名騩山者四,皆水形象马人立。)騩山,自大通河以西、湟水以东皆是也。”可以看出此山并非注释所言“今青海西宁日月山”。而另有它指。
又结合《五藏山经传》卷二:“其山本自河源之巴颜哈喇山分支历青海北而来,其支峰南出为海中之二山……”“浽水,哈尔济河也,出东北山,西南流八十余里注之,湟水出其东……”按其道里“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騩山只能是现今之大通山的最东端的山峰。【知识链接】大通山是祁连山脉东段支脉。位于青海湖与大通河之间。古老褶皱断西北起于察汗鄂博图岭,东南止于卡当山,向东南延伸为达坂山。长300千米,宽50-60千米。平均海拔3000-3500千米,最高峰桑斯扎峰海拔4755米。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发源于海晏县包呼图山。因此騩山应当是湟水与哈登曲的分水岭,今湟水的源头——包呼图山。
综上:“騩山”今湟水与哈登曲的分水岭“包呼图山(今湟水的源头)”,“凄水”今青海省海晏县西北的“哈登曲”。

作者简介

李斌,籍贯湖南,19731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单位公职人员,爱好诗词写作。善于发现身边感动的瞬间。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三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二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一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九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八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七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六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经》地名考四:昆仑黑水
丹地是昆仑神话与西王母的发祥地
黄河的源头在哪?
《山海经》绘图本8
为何起名为积石山 ?请看《山海经》记载的河州历史!
《山海经》之西山三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