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二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


/   

今天接着读《中次一经》第十四座山——阴山。

  

【原文】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①,多砺石、文石②。少水出焉③,其中多雕棠④,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⑤,食之已聋。

【注释】

①阴山:山名。一说指绵山,在今山西灵石县、沁源县交界处。②砺:粗磨刀石。③少水:水名,发源于山西沁河。④雕棠:植物名。一说疑是狗骨。⑤菽(shū):豆类的总称。 

【翻译】

再往北三十五里有座山,名叫阴山,山中有很多磨刀石和带花纹的石头。少水由此处发源,这一带长着许多雕棠,它的叶子与榆树叶相似,呈四方形,所结的果实如红豆一般,吃了它可以治疗耳聋。


【再读书笔记】
从合谷之山(今山西省临汾霍州市的金沟漫上)向北三十五里,就来到了今山西省灵石县、介休市、沁源县三县市交界处的绵山,正如注释所言:“阴山:山名。一说指绵山”。我认为把“一说”二字去掉更妥帖。
【知识链接】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阴山。阴者,山之北也。阴山,即某山的北面之山(而不是现今内蒙古的阴山山脉)。这意味着此山应在某更大一点的山的北面。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从合谷之山(金沟漫上)出发,一路往北,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山峰,今天的地图上标注为牛角鞍,标注海拔为2566米。
【知识链接】牛角鞍是红崖峡谷景区的主峰,由于它中间高两边低,形状像马鞍,而且高入云端,如牛角耸立,因此取名为牛角鞍。1958年,国家测绘总局测量出它的精确海拔高度为2566.6米,既是晋中的制高点,也是太岳山的最高峰。在牛角鞍的峰顶上一共分布着大小四片草甸,因其总面积为9594亩,于是被人们称为万亩草甸。山上的植物比较矮小,但种类多,营养价值丰富,并且有柴胡、大黄、金银花等多种中药。因此,牧民们调侃:牛马喝的是二号草甸映月池中的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拉出来的也是“六味地黄丸”了。再往北才是海拔比牛角鞍低160多米的绵山,其海拔2405米。所以相对于最高峰牛角鞍的位置而言,绵山是名副其实的北面之山——阴山。
“多砺石、文石”。砺石,指粗磨刀石。华夏文化融媒体中心20211126日发布了一篇《太岳磨刀石》的文章,作者高洪波在太岳深处的沁源县某山村的小河边就发现了很多赭红色的条状磨刀石。不知作者捡到磨刀石的地方是不是沁源县的赤石河乡和赤石桥河。文石,带花纹的石头。文者,纹也,即今天所说的纹石。纹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盐,由于组成碳酸盐的金属元素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不同各类的纹石常与不同的金属矿床相伴而生。
【知识链接】红纹石是含锰的碳酸盐,也叫菱锰矿,化学式是MnCO3,纯净的少见,多半还含有钙、铁、锌等元素,颜色多为玫瑰红色。绿纹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成分为CCO3,有的含有白云石,有的含有透闪石,颜色有绿色、淡绿色、黄绿色,有条纹状层理。黄纹石为含锌的碳酸盐,化学式是ZnCO3,颜色为黄色,产于铅锌矿场氧化带,由闪锌矿风化而成,常与孔雀石、蓝铜矿共生。蓝纹石为方钠石化磷霞岩,唯一产地是四川省旺苍县,主要由钙霞石,方钠石组成,含有霞石、黑云母、绿帘石、黄铁矿等。颜色主要来源于方钠石,为灰、灰蓝色、蓝色。海纹石是一种含铜的针钠钙石,化学式为NaCa2Si3O8(OH),唯一产地是多米尼加,是其国石。颜色为蓝色、蓝绿色中夹白色纹理,极像海水波涛,在光的作用下,呈斑块格纹几何美,如浪花朵朵盛开于海上,因而叫海纹石,产于火山岩的缝隙或山洞中,溶于酸。灵璧纹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白马村南。主要由隐晶质方解石组成。灵石县境内矿藏丰富,以煤炭的蕴藏量最多,达97亿吨。此外,石膏、建筑材料、铁、硫磺等地下资源也很丰富。介休市矿产有煤炭、铝钒土、石膏、粘土、石英矿、硫铁、石灰岩、紫砂、蛭石、紫木节、水晶、硝石、磷矿、石棉等。沁源县发现的矿产有18种,储量大的有煤、铁、铝矾土、石灰岩4种。从锦山地跨的灵石、介休、沁源三县市的矿产资源就可以看出绵山多纹石一点不假。另外从沁水上源河流赤石桥河、紫红河、红河等地名也可窥探出这些河床应该多纹石。
“少水出焉”。
【知识链接】少水即沁河,西汉之前称少水,西汉之后叫沁河。说沁河西汉之后才叫沁河,我看未必。因在《山海经·北次三经》谒戾之山章节中有“……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这说明早在《山海经》时代就有了沁水提法,并非西汉之后才有。明显地,此处的沁水就是今天的沁河。根据经文描述及现今卫星地图分析谒戾之山就是指沁河的上游北源赤石桥河的源头之山(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
【知识链接】沁河,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一说山西省沁源县西北太岳山东麓的二郎神沟 ),自北而南,向南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郊区,切穿太行山,自晋城市郊区(泽州县) 的拴驴泉进入济源市紫柏滩流入河南省,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于武陟南流入黄河。
那么,为什么在“阴山”章节中沁河叫少水,而在“谒戾之山”章节中叫“沁水”呢?
【知识链接】沁源县水系以才子平山岭为分水岭,其北的王风河和王淘河于古塞汇成龙凤河向西注入汾河属汾河水系;其南有沁河及其支流聪子河和紫红河,属沁河水系。两者均属黄河支流。才子平山岭实则为绵山向东延伸入沁源县的支脉。如果我们站在绵山山顶向南远眺,沁河上游三源:东源紫红河、北源赤石桥河、西源聪子河(主要流经聪子峪乡),都会一览无余,就象镶嵌在沁源县的大地上的一个大大的“小”字。三源汇流后向南流出沁源县,就象“少”字底下那长长的一撇。所以著《经》者将在今沁源县的沁河上源部分叫“少水”。而当我们站在谒戾之山上,由于站立点海拔较低,向南眺望只能看到沁河的主源(赤石桥河),却看不到东源和西源。即看不到整个“少水”,而只能看到向南注入黄河的“沁水”了。所以《山海经》中的少水,仅指沁源县地域内的沁河,而沁水则专指沁河的主源,泛指整个沁河流域。实际上,阴山——绵山不仅是少水的发源地,而且也是少水与龙凤河的分水岭。
雕棠。经文注释曰:“植物名,疑是狗骨。”狗骨,即麻黄。
【知识链接】麻黄,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其叶如榆叶”是说它的叶子跟榆树叶子相似。但搜遍网络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三种麻黄的叶子都不象榆树叶子。当然也不排除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原来象榆树叶的麻黄叶片变成了现在的形状。因为现今山麻黄叶子还象榆树叶子。
【知识链接】山麻黄,为麻黄科麻黄属下的一个种。其干燥全草或根可入药。又名虱子草、蛇咬药、蛇皮草,臭虫草、木贼麻黄(通用名)、山麻黄(河北、山西)等。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西部、甘肃及新疆等省区。生于干旱地区的山脊、山顶及岩壁等处。产地范围也包括阴山。
“其叶如榆叶而方”。普遍都翻译为“它的叶子就象榆树的叶子,而呈方形。”但是榆树叶子却并不成方形,“而方”必不指叶子的形状。这让我想到了《西山一经》浮山章节的内容“……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靡芜,佩之可以已疠。”这里的薰草是麻叶而方茎。所以,我认为“而方”应当是“而方茎”脱落了一“茎”字而导致的。
“食之已聋”。耳聋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被解释为:“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释名》又言“聋,笼也,如在蒙笼之内,听不察也。”《温热经纬·外感温热》所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茏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可知耳为肾之窍,耳聋皆可从肺治。《本草纲目》:“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09期发表了胡不群教授等人撰写的学术论文《麻黄汤冷服治特发性耳聋》,其中详尽阐述了麻黄对特发性耳聋(又称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足证雕棠可以已聋。
问题在于,少水流经的地区是不是盛产雕棠——麻黄呢?在沁源县王陶乡有一个百草村,说明这里盛产中药材。而且沁源县现在也被誉为“北药之首”。
【知识链接】经济网山西讯:《沁源为何被誉为“北药之首”?》……沁源,地处太岳山腹地,境内自然生态优美。森林面积220万亩、天然牧坡120万亩,森林覆盖率接近60%,是全国天然林保护重点县、全国“油松之乡”。……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野生植物种类有百余科965种,道地中药材资源有653种。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后所编的《沁源县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汇640编》,记载有653种,隶属多种科。……重点调查野生药材品种有:白附子、板蓝根、柴胡、藁本、红花、芥子、苦参、马勃、前胡、蛇床子、王不留、远志、紫菀、白茅根、半夏、常山、瓜蒌、红芪、金银花、冬花、丹皮、秦艽、升麻、淫羊藿、知母、草鸟叶、白芍、刘寄奴、赤芍药、藿香、虎杖、荆芥、连翘、木瓜、沙棘、酸枣、细辛、重楼、侧柏叶、白头翁、萹蓄、川木通、合欢皮、黃精、桔梗、漏芦、木通、山银花、天花粉、香加皮、猪苓、川鸟百合、薄荷、射干、何首乌、黄芪、菊花、麻黄、木贼、山茱萸、葶苈子、野木瓜、紫草、大青叶、柏子仁、草乌、甘草、鹤虱、黄芩、瞿麦、麻黄根、南沙参、商陆、土贝母、玉竹、贯众、杜仲叶、忍冬藤、首乌藤、银杏叶、预知子、紫苏根、苏子、川射干、禹州漏芦、瓜蒌皮、瓜蒌子、荆芥穗、淫羊藿。其中就有麻黄。
综上,“阴山”应指今山西省灵石县、介休、沁源三县交界处的“绵山”。“雕棠”当指“麻黄”。

作者简介

李斌,籍贯湖南,19731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单位公职人员,爱好诗词写作。善于发现身边感动的瞬间。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一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四十九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四十八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四十七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四十六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四十五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四十四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四十三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四十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邓焕彦|绿色深闺话沁源(165)
沁源的山或水/中国文化报
沁河(黄河一级支流)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卷二百十四
沁源赋【大赛第三期 周胜辉】
《山兽来啦》导读向解说:咸阴山(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