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六)

        第五课    藏象—肺

         1.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症候及症状。

         2. 肺的生理特性。

         3. 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肺

      概述: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清虚之脏。

由于肺位最高,称为华盖

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称娇藏。魄之处,气之主,属金。阳中之阴。

相傅之官。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

部位形态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又称"华盖"。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

肺为清虚之脏。相傅之官:宰相的意思。

(前胸一般不扎针灸,危险,最安全的是在四肢肘膝以下针灸,五腧穴都在四肢肘膝一下,有效还安全)

心脏受到很多器官的保护,外面有心包络,再外面还有肺。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吸浊吸清,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肺通过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有一种说法:百病生于气,有两种解释,一个是说所有的病都是因为气,就是生气,另一个说法,就是官方的说法是说气机不畅的意思,内里的气滞,气机不通畅导致生病。这两个都有道理。

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异常

1)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喘,

2)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终。

咳嗽是不是个好事?是个好事。咳嗽是因为人体气机不顺畅而做出的自我调节的反应。通过咳嗽使气机更顺畅,不要憋着不咳嗽。

呼吸很重要,自古以来有记载的没有不呼吸能够生存的。宋朝一个道家辟谷不吃饭靠呼吸活了600岁,不是随便的呼吸,由得道高人指点。冥想、打坐、站桩,姿势不重要,呼吸很重要。所以肺在五脏六腑之中很重要。

2、主行水

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治疗水肿:宣肺利水——"提壶揭盖"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吸气是往里往下走,呼气是往上走往外走,就说宣发肃降的过程,通过一呼一吸的气的调节来调动全身的水液的输布。

关于湿气跟三个器官有关,第一个是肺,肺为水的上源,脾胃为水的中源,肾和膀胱为水的下源,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肾和膀胱为下焦,中医里有一个词叫"提壶揭盖",宣肺利水的意思,提壶揭盖原指盛满水的茶壶,要想水顺利地倒出来,就必须在壶盖上凿个洞,或把壶盖揭开,水才能顺利地流出来。如果把这一现象应用于疾病治疗上,就是指用宣肺治上通下的方法,在方剂中加入叶子、花一类轻清升浮之药物,以宣肺提盖,从而消除下焦水肿。(案例:山东名医用银翘散治水肿)(宣肺的药剂量要轻

利水一般有三种方法:1、发汗  2、利小便  (比如五苓散、猪苓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等等)补肾利水 3、利大便,排泄利水。利水最好的办法是排大便。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浊,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

以水塔举例,肺相当于塔顶,通过压力把水输布各个地方。

             

肺具有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通过肺的宣发肃降来实现。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控制腠理开阖调节汗的排泄

肺气宣发: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控制腠理开阖调节汗的排泄,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汗

肺气肃降: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具体而言

①通过肺气宣发, 将水液布散于皮毛和周身, 发挥其滋养作用。

②肺的宣发还可以将卫气布散于皮毛。 到达皮毛的部分水液, 在卫气功能调节下,部分生成汗液, 排泄于人体外部。此外, 肺的呼气中也可以带走部分水液。

 ③通过肺气肃降, 将上焦水液向下布散,以滋润内在脏腑。其中, 代谢后的水液下输到肾和膀胱, 经肾气的气化作用, 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此外, 肺的肃降, 推动大肠传导, 通过粪便也可带走部分水液。

肺失宣降:失于宣散——无汗,皮肤水肿

                失于肃降——小便不利,水肿

       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

3. 朝百脉,主治节

(1) 含义  朝百脉----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浊,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实质:助心行血

(2) 生理意义: 进行气体交换。助心行血。肺朝百脉是肺助心行血的结构基础,肺主气、司呼吸是其功能基础。维持血液富含清气。 调节全身的气机, 故能辅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

肺助心行血的功能异常, 可出现心前区憋闷刺痛等症状。

病理:肺气壅塞 血脉淤滞 心悸胸闷 唇青舌紫等。胸闷、心慌是相伴的。

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集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而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肺的宣发和肃降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肺主治节(1) 含义: 治节, 即治理调节之意。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身气、 血、津液及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活动的作用。

      心为君主, 肺为相辅之官 肺主治节,

      主要体现在:治理调节呼吸运动;治理调节全身气机;治理调节血夜的运行;治理调节水液代谢。

       肺主治节, 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素问· 灵兰秘典论》“肺者,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

二、肺的生理特性

1. 肺为华盖

生理:肺覆盖于其它脏腑之上,具有保护诸脏的作用。

肺者脏之长也 : 水之上源; 宣发卫气而卫外护内。

五脏六腑之盖

病理:外界邪气侵犯人体,常首先犯肺。

2.肺为娇脏

生理:肺清虚而娇嫩。

1 )肺叶娇嫩, 不耐寒热, 易受邪侵;

2) 肺与外界相通 , 外邪易袭肺;

3) 它脏病变, 常累及于肺。总之, 无论外感, 内伤, 还是他脏病变, 多易侵袭或累及于肺而为病,故为娇脏

病理:肺脏容易受内、外邪气的影响。

3.主宣发与肃降

宣发A.呼出体内的浊气。B.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C.宣散卫气,将津液化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

肃降A.吸入自然清气。 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  C.将津液向下布散,代谢后成为尿液

宣发----使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散的作用。

肃降----使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的作用。

病理:肺失宣发 胸闷,鼻塞,无汗,皮肤水肿。  治法:提壶揭盖

        肺失肃降 咳喘气逆,小便不利,面目水肿。     治法:用利水的药

三、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络脉经脉分出遍布全身的细小分支脉络,是人体最表层的。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意指经脉的位置较深,而从经脉横行别出位置较浅的分支则称为络脉。

叶天士时期人们才认识到邪气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腠理就是指皮肤。东汉以前的人们都认为邪气是通过皮肤毛孔侵入人体,第一道关口是络脉,然后慢慢往经脉走,再往腑,再往脏走,之后再往  ,病的传遍规律是皮-络脉-经脉--脏。

汗孔:气门,玄府,鬼门。

生理:(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毛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病理: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治脱发从肺治)

脱发原因:

  (1)跟熬夜有很大关系

    2)体内湿气大,出油

   (3)根季节有关系,秋天一般重

治肺的药要轻(花、叶),剂量小,要么是春天采摘(取升发之意,宣发),要么秋天采摘(肃降)(桑叶,霜降以后的)

熬中药不要洗。

如果是肺气升发引起的高血压,可以用桑叶、银杏。

2、在窍为鼻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灵枢.脉度》

鼻——司嗅觉、通气。

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 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 故肺在窍为鼻。鼻的主要功能: 通气和嗅觉。喉的主要功能:通气和发声。 (喉为肺之门户)肺功能正常, 则鼻窍通利, 呼吸平稳,嗅觉灵敏。 肺失宣发, 可见鼻塞, 流涕, 喷嚏, 喉痒,喉痛, 音哑, 失音等。

生理: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肺失宣发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故鼻之病变,多从肺论治。

过敏性鼻炎:(1)跟肺有关系

2)有的小孩跟脾胃有关系

3)根肝有关系,有的一上火就犯,

治鼻炎偏方:木柴、山泉水煮苍耳子,熏;  藿胆丸,滴鼻。只能缓解症状。

喉为肺之门户

生理:喉主通气发声,与肺相关。

病理:金食不鸣(外邪袭肺,肺气失宣):失音。实证。(一般是急症,银翘解毒颗粒、桑叶等)

金破不鸣( 肺阴虚损 ):声音嘶哑。虚症。    养阴清肺丸

3、在志为忧 ( )

悲秋

生理: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悲忧适度

病理:肺气不足→易悲善忧

悲忧过度→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

4、在液为涕

涕—鼻黏膜的分泌液。

涕, 为鼻腔粘膜分泌的一种粘液, 具有润泽鼻窍的功能,并能防御外邪,有利于肺的呼吸。正常情况下, 涕液润泽鼻窍而不外流。 病理情况下风寒犯肺, 见鼻流清涕;风热犯肺, 见鼻流黄稠涕;燥邪犯肺, 见鼻干无涕。 

生理: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

病理:肺阴不足----鼻干

肺寒 鼻流清涕    (小青龙汤)

肺热 鼻涕黄浊涕     (麻杏石甘汤)

5、与秋气相通应

生理意义:时令至秋, 暑去而凉生, 草木皆凋; 肺与秋同属五行之金, 肺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秋季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 养生当顺应秋气而使人气渐收。

病理意义:秋季气候凉燥, 肺体清虚, 容易伤害肺津, 产生相应的病证。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可过分发散肺气,而应顺其敛降之性。

可以煮秋梨膏

生理:肺金之气应秋而旺

病理:秋季凉燥之气容易伤肺

治疗: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

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硌血等。

常见病机  肺气虚、肺阴虚

A.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体倦。或有自汗,喂风,易于感冒。

B.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C.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D.脉虚或细数。

          

       总结:

肺为“华盖”

1.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1 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1.2 主宣发和肃降

向上的升宣和向外的布散: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

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步散到全身,外外达于皮毛。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肃降: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向下布散。

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1.3 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1.4 肺朝百脉,主治节:指全身的血液,都经过血脉而汇集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当归中医学堂笔记,仅供学习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整理版)
津液代谢失常:脏腑相互失调,破坏正常代谢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_2-2藏象五脏
什么是“津液”?在中医学中是怎么理解的?来一起了解一下
中医如何看待“肺”的生理功能
中医五脏之“肺——相傅之官”,你知道中医怎么理解肺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