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青花的工艺特征 模印成型方法
中华古玩网 04-21 20:25

中华古玩新闻网www.gunews.org

1.花瓶、罐、壶等琢器的成型方法为流行模印、接坯成型,不讲究修胎(图7),此类的模印成型方法会给器物留下如下的工艺特征:

(1)器物内壁有手或抹布摸平湿泥时留下的不规则的旋转痕迹,此痕迹不同于拉坯成型留下的同心圆湿泥旋纹,也不同于利坯成型留下的旋纹。利坯成型留下的是利刀破锋造成的同心圆旋纹。

所有职业都终结在她手里!!
广告

(2)器内、外壁可见(或可摸)节痕。器壁近接头处加厚,使接头上下的接触面宽。接头泥涂在下节的接头上,上节接上後,接头泥会向两边炸出,器外壁炸出的接头泥摸平,器内壁则将炸出的接头泥就地轻轻地摸平,产生一圈不够规则的、凸出的、颜色不同于胎体色的保护层,叫“护接头泥”。这都是为了使器物烧成时不致脱落的加固措施。

(3)由于印坯时手施压力有轻重差异,使器壁的松紧、厚薄难以均匀,虽然坯体在未烧时的外壁感到很平整,但烧成後由于以上原因产生了不同的收缩,会出现器表面不平整的现象,用手自上而下摸去,有高低起伏感,所有印坯产品均有此感,只有利坯成形法才可避免此现象。

(4)大件瓶、罐的底均另湿接。底在印好时即用铁制“板刀”快速挖足,器底可见较粗刀痕,底不够平,足端平、足壁厚、内壁外斜,有随意挥就感。小件瓶、罐、觚、水注、鸟食罐等,均为平沙底,不另接。

(5)有高圈足的一类器物,如玉壶春瓶、盘口双耳瓶、蒜头瓶、带盖执壶等,圈足均另接,足外撇或垂直,不正圆,见接痕,足壁厚1cm左右,足端平切。

元青花的圆器成型法继承宋代圆器阳模印坯成型法,但它不是先拉成水坯,而是直接将可塑坯泥饼置于阳模上,用人工在模型上挤压拍打,使其均匀延展,按所需泥性形成器内表面。待稍干但未脱模前就在模上挖出实足“靶子”,再脱模。如果器物内壁有凸起的印花,则阳模外壁有相应下凹的印花纹。

那么,为什么元青花的成型方法一反宋代琢器拉坯成型法和圆器先拉“水坯”待稍阴干後套在阳模上拍印成型的方法呢?笔者比较认同黄云鹏先生的观点,其分析原因有二:其一,宋以前的坯泥是单一的瓷石泥,尚未引入高岭土,于是大件器烧不成功。此时拉坯成型技术也只局限于制小件产品。元青花硕大的圆、琢二器,当时的拉坯技术是无法达到的。其二,制坯原料中加入了近三分之一的可塑性差的高岭土和三宝莲釉果泥,使可塑性比“南不”瓷石泥差,技术不熟练的拉坯工人也无法用此泥一次拉成如此大的件器来,所以才改为印坯成型。

2.多为砂底,只有玉壶春瓶底部施釉,且露胎多呈火石红色(图8)。

那么元青花产品的沙足底有的有火石红,有的没有火石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产生火石红的原因是:窑刚歇火阶段,由于窑内会进空气,空气中的氧会使涩胎表面的低价铁产生二次氧化,从而新生成三氧化二铁,涩胎上火石红就产生了。可见产生火石红需具备如下条件:A.坯泥中含有0.1%以上的三氧化二铁,福建德化象牙白胎内不含铁,涩胎处不会有火石红;B.釉和垫渣要碱性强,碱性物可起氧化剂的作用,帮助涩胎产生二次氧化。谷壳灰碱性强,第一次垫烧,器沙底处必出火石红,第二次以後,由于它的碱性转化为中性或酸性,则不太会产生火石红。匣内垫渣一般使用五次左右,所以元青花盘、罐等底足没有火石红的多便可理解。C.窑歇火後,窑门闭住,使窑室内降温慢,产生火石红的保温时间能充分。

所以,我们在学习鉴定的时候也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学习装烧工艺,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器物身上所呈现的特征,对鉴定的帮助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烧制工艺揭秘
宋元青白瓷特点及鉴别方法
宋元青白瓷特点及鉴别方法(3)
【藏家笔会】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狮纽盖盒工艺考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元青花的仿制与鉴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