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智慧:矛盾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统一,对人逆境的启发极大

《道德经》中提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用他辩证的思想,善于抓住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既能看到其对立,又能揭示其统一性。就此,老子提出了“有”与“无”的概念。

老子在《道德经》种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有”与“无”的关系:

  • 首先第一个是车轮为什么能够承载车子运行?因为车轱辘中间有轮毂,轮毂和轮毂之间又有间隔,因为有了这种间隔,车轱辘才能完整,才能承载车子的运行。

  • 第二个是人们用来喝水的杯子,为什么够装水?有人肯能会说,这还用想?啥子都知道杯子可以装水,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能看得到摸得到都是杯子的杯壁,然而真正用来装水的地方确实杯壁围成的那个中空的地方。看到这,你似乎是不是明白了什么。

  • 老子举的第三个例子是窗户,每栋房子都用窗户,没有窗户那就不叫房子了,那什么是窗户呢?就是在墙壁上凿出一个窟窿来,就形成了窗户,窗户真正存在么?因为墙壁被凿了个窟窿,使墙壁中空的一部分,才出现了窗户,因此窗户你也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老子于是总结了一句话: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实际存在的,看得见摸得到的,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确实看不到,摸不到的地方。

人类本身从“无”中走来,来到世界上成为真正的人,即是“有”。如果要成仙成佛,成为圣人,则要必须根除人性、不能有人的七情六欲,这也就是复归于“无”。

我们来讲两个故事:

  • 《古今小说》十三卷《张道陵七试赵升》叙述,一代天师张道陵,收有236个弟子,但只度得赵升、王长二人。其余234个弟子,都是“俗心未除,安能遗世”。所谓“俗心”,即七情六欲。小说作者也感叹道:“不是世人仙气少,仙人不似世人心。”还指出:“世人开口说神仙,眼见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尽虚妄,后来难得道心坚。”

  • 《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叙述,“八仙之一”吕洞宾以慈悲济世为修道途径,又一改传统施法剑术为慧剑,即断除贪填、爱欲、烦恼的智慧。有一天,他问师父:“师父计年一千一百岁有零,度得几人?”师父回答:“只度得你一人。”吕洞宾很失望,而且不太相信。师父看穿了他的心思,便要他也去度人,并答应给他三年时间,“寻得一个来,也是汝之功。”三年之中,吕洞宾走遍天下,结果竟然一个也没成功,便心悦诚服,知道要度人得道成仙确实绝非易事。

人难以成仙,也就是“有”难复归于“无”。“有”于“无”概念的提出,由此可见老子的智慧博大。

彩蛋:老子活了280岁?

根据资料记载计算,老子遇尹喜是在周平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七百二十八年,距今天已有二千七百三十八年的历史。《史记》中孔子问礼与老子的时间应该是在孔子任鲁司空的是时候,即周敬王十九年即公元前五百年。因此可以推论若老子与函谷关令尹喜相见时二十岁,则与孔子相见时,老子已是二百二十八岁了。老子活一百六十岁是《史记》最保守的估计。孔子看见老子时就说:这是天上的龙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思维导图
经典名著《道德经》
《老子的智慧》本周总结 即使人生是“一团矛盾”,也要把幸福活成一场生命的寻常
吴凯旋|大哉老子
历代人人只认识《道德经》,却不认识老子的真面目!
孔子的“九征识人”很厉害?老子更厉害,直接看透人性看穿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