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级古建筑设计院:寺庙全套规划文本分享

一、 寺庙概况

金刚寺坐落在辽源市中心地段,位于电视塔转播台西山脚下,始建成于一九二七年,是一座有较大影响的佛教比丘尼寺院。寺院由开山祖师上觉下慈、上觉下辉两位老和尚以开裁缝店筹资创建, 当时有正殿7间,东西配殿6间,附属房屋11间,僧寮13日,菜田15亩,总占地面积达二万余平方米,常住僧众32单,主要生活来源以种菜、卖菜为主。 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韦陀菩萨等大型铜像20余尊,古树参天,在晨钟暮鼓中,经声佛号不断。寺院在住持觉慈、觉辉法师的带领下,比丘尼过着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为一般寺院所不及。 上觉下慈法师圆寂于一九六八年,享年66岁。上觉下辉法师于一九五五年圆寂,坐观葬于金刚寺后山,享年60岁,文革时寺院被占,和尚被迫流散。十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觉慈法师徒弟七十二岁高龄的的上昌下法老和尚又重新回到离开多年的金刚寺,恢复了宗教生活,并担任住持,收弟子隆斌、隆承、隆忍、隆华等人,由于昌法老和尚年事己高,自愿退居,经省、市政府宗教局批准,将住持之职传于大徒弟隆斌法师,一九九八年六月五日,在金刚寺举行晋院仪式传座法会,并做了重要讲话。隆斌法师担任住持以来,广结善缘,对金刚寺道场进行了改善,重新修缮了殿堂、寮房,改变了原来房屋破烂不堪的状况。一所庄严、清净、雄伟、壮观的大众修行的正法道场,即将重现在大众面前,古老的金刚寺,将重放异彩,为辽源市又增加一处靓丽的风景线。

总平面图

鸟瞰图

二、 项目分析

金刚寺占地面积16210.67㎡,约24.32亩。场地坐北朝南,高差变化较大,最大落差达15米。场地东北角为山地,西侧为一片房屋,南面入口处为电力设备公司和变电所。综合考虑寺院的一般格局和周围环境因素,寺院的规划应从大处着手、小处刻画,保证整个寺院氛围的形成,寺院内部各个建筑的设计着重考虑使用人群的身份和建筑的功能要求。此次金刚寺的建设是在原址上重建,依托寺院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在尊重历史、力求创新的原则上打造一个既有历史韵味又能满足现代人审美观的寺院。

功能分布区

交通分析图

三、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四、 规划指导思想

保持和发扬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造就的人文景观和潜在景观,适当地应用到规划设计中,使其具有自己独到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在完善寺庙相关佛教建筑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佛教比丘尼文化特色,深化佛教比丘尼文化内涵,弘法利生、造福人民,建造具有实际观赏价值的古建筑群,使其成为辽源市最具特色的佛教比丘尼文化中心。寺院建筑也是重要的规划要素,建筑要适地而建,既要在总体上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也要在单体建筑上保持个性,做到既各自成景,又能浑然一体。

竖向规划图

绿化规划图

消防及给水规划平面图

污水及雨水规划平面图

五、规划指导原则

1、在融合佛教文化的基础上,突出比丘尼文化特色;2、综合体现朝拜、休闲、旅游观光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3、增加能体现佛教文化的建筑设施;4、在保持依山而建、左右对称的寺庙格局基础上,强化园林化布局。

室外强电平面布置图

室外弱电平面布置图

六、规划布局

(一)功能分区

1、佛教文化活动区:以展示佛教文化和举行相应的佛事活动和安顿僧人的日常生活为主。2、东院休闲区:以休闲、品茶、进餐等游客活动为主。

(二)总体布局

寺院采用台地模式布置建筑,依据功能依次在各个不同高程台地上布置相关建筑,综合考虑建筑的高度和台地高差之间的关系,在立面上塑造完美的景观线条。平面上采用传统的左右对称式布局,总体上给人严谨工整的感觉,局部园林则活泼灵活,形式不拘一格。寺院依中轴线大殿数目和入口广场分为三个台地,每个之间的高差不等,左右依中间大殿功能设置配殿。

天王殿单体透视图

大雄宝殿单体透视图

1、 入口广场

广场位于寺院的入口处。穿过天王殿即可到达。设有三个主入口:一个是位于中轴线上的人行主入口和两个两侧的车行主入口。广场四周以建筑围合,天王殿两侧为流通处和寺务处,东边为客房,西边为寮房。广场内布置有放生池,池体与台阶结合建设,设计极富创意和新奇感。对称种植的浓荫大树保证了整个广场终年绿意盈盈,游人四季都能舒心游赏,围绕放生池规则布置的树池既保证了池中鱼儿不被曝晒,又能形成良好的水边倒影景观。建筑间见缝插针式的绿化方式更是锦上添花。广场面积大小适中,各个建筑单体在树木的掩映下充满生机。寺务处和流通处为游客提供了周到健全的服务设施,整个广场功能齐全,既能独自成景,又是寺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寺院中心

主要是指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以个配殿为辅助的,进行各种佛事和文化活动的建筑和空间。各大殿均设殿前、殿后广场,广场内依比例设置适当花坛绿地,殿前广场依照功能宽广不一,大雄宝殿为寺院主体大殿,殿前广场面积最大。大殿两边建筑均以廊庑连接左右配殿,依据各台地高度巧妙连接,小体量的游廊和大体量的殿在景观上做到了有主有次,层次分明。整个寺院建筑既自成一体又能各自具有完备的功能,建筑之间以长廊连接,雨天不湿、晴天不晒。寺院最高的台地是藏经楼和三圣殿,这里环境清幽,鸟语花香。依托山体的良好环境,营造修佛的良好场所。

藏经楼单体透视图

流通处单体透视图

3、东院休闲

主要包括斋堂和东院花园,斋堂除了满足寺内僧人用餐之外,还提供往来游客的用餐需要。斋堂隔壁的花园是整个寺院的景观集中点,种植奇花异草,呈现生态之美。

七、景观设计

寺院在外围景观上借助山体优美的自然环境,在寺院内部建设良好的观景和游览场所,欣赏寺院原生态的优美风光。景观设计上以植物造景为主,以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调树种,适当选用具有观赏价值的外来树种,广场区采用对称式种植,以常绿浓荫树种为主,同时配置具有优美树形的花灌木和其他灌木。周边种植垂柳的放生池是整个寺院唯一的水体景观,水边有观景,散步等幽雅的环境。寺院内部的花坛、绿地采用分散式布置,在形式上达到统一。运用对比手法,东西两路的建筑高度较大,形成幽静和聚拢之势,衬托出中路建筑空间的开阔。竖向景观上运用高低落差的不同设计出参差不齐、灵活多变的景观线,总体上以红色的建筑和绿树形成映衬的景观形态。

八、建筑设计

建筑形式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全部采用仿清形式南派园林风格,采用铁红色墙面和灰色屋面,运用传统的对称式布局,讲究建筑之间高低错落的关系。各建筑单体之间以廊相连,整个建筑连成一体,同时在建筑的层数、地势上变化,以达到建筑群体在外观上的起伏变化。

寺务处单体透视图

钟鼓楼、寮房透视图

九、道路交通规划

根据寺院的规模和地势,设置三个主要入口,位于中轴线上的人行主入口和位于广场两侧的车行主入口。由于寺庙的格局限制,交通方面车辆只能进入广场,出于消防方面的考虑,寺庙西侧围墙外设置了6米宽的消防通道,经广场西边的侧门进入广场,东边设置了机动车停车场。寺院内部交通主要以台阶和广场为主,夸大的广场满足了人流的疏散。根据道路的功能和建筑的空间分布状况,道路宽度不一,车行路宽6米,台阶宽3米、1.8米不等。

东配殿(西配殿)单体透视图

至圣殿单体透视图

斋堂单体透视图

十、竖向规划

场地总体地形为南低北高,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地形处理上因高就低,尽量减少挡土墙高度,减少土方工程量;同时,结合景观美学,在竖向上塑造完美的天际线。充分考虑场地的给排水和竖向设计的关系。

技术经济指标

十一、其他规划

1、给排水

①给水水源由城市市政管网接入;

②排水以地面排水为主,部分地段埋设地下管线,由地势高处排向地势低处,最后经涵管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2、电力电信

①电力。景区内设置了一座配电室,保证整个景区的电力供应。管线由城市电力系统接入后,经配电室至各个景点照明。管线采用地埋伏设。

②电信。景区内的电话、有线电视、网线等管线系统均由城市电信系统接入,地埋接入各功能区。

3、防灾规划

①地质灾害防治

景区各个建筑均规划建在地势较平坦、坡度较缓处,以减少填挖、降低挡土墙高度。

②消防

寺院西边设置了一条宽6米的消防通道,各建筑外围设置消防栓,同时在各建筑内部配置了消防装置,满足整个景区的消防要求。

③抗震

寺院内的所有建筑均应参照辽源市的抗震要求建设。

④防盗

寺院外围设置安全防护围墙,重要位置应设置防盗、监控系统。

⑤环境保护

保护原有植被,定点设置垃圾箱,避免废物、污物的随意丢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停车场

在寺院的东侧广场处设置了停车场地,保证了游客的停车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机构为尼泊尔设计摩耶夫人寺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考研倒计时|听说你想考风景园林(附考研大礼哦~)
干货:寺庙总设计怎么规划
林中校园 | 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路校区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
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