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一堂管理课问题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分析
二、问题学生的家庭环境分析
(一)问题学生是在有问题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前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庭教育理论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有着天然的血缘亲情关系和供养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具有情感互动优势,因而更容易产生“教育共振”效应。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成起到的全面性、基础性、权威性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生长环境熏陶上来说,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社会。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在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也是最牢固的。家庭环境的适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特定性格的形成。从这一点上来讲问题学生是在有问题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被有问题的家长养育出来的。
(二)要充分了解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1、问题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分析
家庭对子女的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会形成不同的性格,这种不同的性格是老师对中职学生进行管理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中职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大致有六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则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个性。
(1)在家庭教养方式比较民主的环境下长大的学生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这部分学生属于学校的优等生,一般情况下这一类学生进入了重点高中读书。不是实力特别强的中职学校,争取不到这种生源。
(2)在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的教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这部分学生是班级学生容易出现打架斗殴现象的那一部分,也是让班主任最头疼最担心的那一部分。
(3)在父母过于溺爱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这部分学生是班级内部请假比较多的那一部分。多少有点问题就会请家长来接或者直接请假回家。同时这部分学生也是班级内思想转化难度最大的学生。
(4)在父母对孩子过于爱护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则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这部分学生属于班级内部的弱势群体,但是这部分学生基本上不给老师惹事,但是这部分学生容易流失,主要原因是被其他同学欺负
走的。
(5)在父母的教养分歧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这部分学生在班主任和老师面前油嘴滑舌,容易欺骗班主任。不过这部分学生一般头脑灵活,违反纪律的几率相对较小。
(6)在父母支配型教养下的学生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这部分学生和第四部分基本上一样。从管理的角度而言这部分学生还属于好学生。但是容易被强势的学生所欺负。
这六种不同教养方式下形成的不同个性的中职学生是学生管理者必须要了解和考虑的因素。从中职生特殊家庭环境下形成的个性出发,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就会较大程度的提高中职生管理的效果。
2、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类型分析
(1)家长事业型:
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上积极上进,在行为上能严格要求。由于家长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自己的工作上,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养成很强的自主意识,独立学习能力很强,这是成功的一部分。这部分学生在中职学校占有很小的比例,因为这部分优秀学生都被高中给抢走了。
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料,而孩子从小又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使得后面的教育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经调查,城市中职学校的学生有10%左右属于这种类型。家长整日忙于自己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良好性格的养成,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家长就是教师。这种情况下,家长会在一定程度上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但是要想快速提高管理效果,需要家长从时间和精力上给予较多的配合。部分农民工的孩子也属于这种情况。
(2)忽冷忽热型:
家长经常以工作、生意忙为由,很少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在校其他的表现,从不过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少和孩子交流思想和感情,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一旦出现问题有立即有了责任心急于求成,一旦问题缓解,又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使得教育结果更加糟糕。
这些学生在中职学校的表现往往是我行我素,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计划和目标,得过且过,经常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容易接受一些社会不良影响和电视媒体上的负面宣传,从而放弃进步的要求,纪律散漫,对老师和同学的劝说难以接受。
据调查,这种孩子在中职学校问题学生中占到一半以上。没有生活目标、自由散漫、得过且过甚至把学校当做所谓的“青年疗养院”。使得人生观教育、积极心态的养成和不良生活习惯矫正成为中职生管理的重要目标。
(3)家庭溺爱型:
家长对孩子过分重视,处处以“护花使者”的身份出现,无论孩子发生什么问题、是对是错,总是站在自己孩子一方,偏听偏信,替自己的孩子说话,这样会造成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学不和,刁钻霸道、自以为是,各方面表现并不十分理想。一般情况下,当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这种家长会说,他揍你,你就不会打他吗?宁可给他看病,也不能吃亏。这种类型的学生在中职学校的问题学生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给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者造成相当大的困难,这种学生往往成为老师不愿意管、不敢管的学生也会成为学生管理事故多发点和学生流失的重点。
(4)放任自流型。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完全丧失了信心,将他们放到社会上又会给家长惹是生非或者说这类孩子在社会上之地,家长就将学校看成了孩子的“存放地”和“避难所”。家长一般认为,孩子学习与否并不重要,只要孩子吃好、喝好、完好,不惹事就行。有很多家长就直接说让孩子来职业学校长长个头就行了。这种孩子在家里经常惹父母生气,在社会上有待不住容易惹是生非,还是到职业学校读书来的好一点,眼不见心不烦呀,就算找个看孩子的地方吧。家庭的这种心态无疑会加重孩子浪荡、散漫不服管束的心理倾向,严重的会与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发生严重的冲突。
3、问题学生家庭生活氛围分析
家庭气氛可以划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家庭中的气氛是由家庭中全体成员所造成的,但主要由夫妻关系所造成。家庭中的家庭成员的关系特别是夫妻关系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家庭不和主要是指夫妻关系紧张。由于夫妻关系紧张而造成的恶劣的家庭气氛,常常会成为妨碍孩子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心理学家指出,家庭环境中父母紧张的冲突关系会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背景。这种心理创伤,使孩子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并且可能导致孩子在神经—心理上的某些病态。挪威医生克林格兰通过调查研究后认为:“在夫妻间长期存在紧张关系的家庭里,孩子最容易患精神疾病。”特别是有的家庭出现了三口人拉帮结派的现象,孩子自然形成相似的性格和做事风格。
夫妻关系紧张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莫大的心理创伤。孩子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紊乱,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神经官能症的发生;夫妻关系紧张还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紧张。夫妻经常性地动肝火、争吵、漫骂等,会妨碍孩子正常情感的发展;夫妻关系紧张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其性格大多具有暴躁、多变或迟钝、胆怯、犹豫不决等特点;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会感到周围充满敌意,进而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这样,不愿意乃至害怕与外人接触。这种情况下,孩子难以产生对亲人的诚挚爱意和对外人的友善感情。
在对抗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不高,进入普通高中就读可能性相对较小,进入中职学校成了他们求学的唯一选择,因此这类学生在中职学生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孩子中在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给中职学生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4、问题学生家庭结构分析
家庭结构: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①家庭人口要素。家庭由多少人组成,家庭规模大小。②家庭模式要素。家庭成员之间怎样相互联系,以及因联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模式。
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学生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在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如果不注重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性格。
当问及学生家长他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固执、自私的时候,孩子的父亲就埋怨说,我每次对他进行管教的时候,孩子的奶奶爷爷总是护着,很多毛病都是老人家给惯出来的。有一段时间孩子整天和奶奶爷爷在一起甚至躲着父母,几个月不给父母见面。每次上学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给一次,私下里再给奶奶爷爷要一部分。养成了花钱没有节制的毛病。我就问这名学生家长,你作为孩子的父亲,你做什么去了。这名家长只是说自己忙着挣钱养家。我无语。实际上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孩子在家里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上学得不到有效的管教,更具有普遍性。
有的时候,一名学生的父亲当着老师的面,直接埋怨孩子的母亲,说都是这个娘们给惯的,每次我管它的时候,他都护着,甚至娘两个合伙给我斗争。老师无语。后来告诉他们,现在应该合作管一下孩子,现在努力还不晚。
对学生而言,家庭成员组成结构不合理分为两种情况:父母离异和父母缺失,形成单亲家庭。据调查,职业中学的学生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生比例中呈上升趋势,甚至在个别班级到10%以上。在单亲家庭中在离异家庭中,许多父母只注意自己的感情得失,精力并不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养成教育投入不多,管得也少,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过问就更少,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则怪罪于另一方。这样,有些孩子就从中钻空子,竭力逃避学校纪律的约束。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出现逃学现象的比较多,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人情味淡,一旦与社会闲杂人员所接触,则极容易学坏。通过调查这类学生的比例为50%以上。家长有不良嗜好,比如爱打麻将、跳舞等,大量时间花在不良嗜好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管不问,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各方面不是太努力,生活中比较散漫。对中职学生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父母缺失,如父母有一方因为生病或者意外事故造成的家庭结构不完整,这种学生相对成熟的比较早一些,相对比较懂事。但是父母离异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部分都存在性格上的缺陷,另外与家长关系的处理也比较难,相当部分家长属于不讲理的类型。再者,个别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都有其特定的家庭背景,例如,有个老师问我,我班里一名学生热衷于赌博,给家长通知了好几次,家长只是到校说几句然后就不管不问了。我就告诉这名老师调查一下是不是家长就有这种爱好,结果这名学生的家长本身就具有这种爱好,经常有人在他家里赌博。我就要求老师重新把家长请来说明厉害,学生写下保证书,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按学校纪律处分,家长签字摁上手印。如此主动权就掌握在老师的手里,促使家长与老师的合作。签完字以后,孩子的父亲给孩子说,以后不能在学校里赌博了,咱签上字了,弄不好学校要开出的。结果孩子说,在家里行不?家长虎着脸没有回答。实际上有些学生抽烟、喝酒等违纪现象都与其特定的家庭根源。必须得到家长的合作才行,否则我们会很被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总出问题,是孩子原因还是我们教育的原因,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
教育 | 家访是老师来调查家境,父母职业不好学生被歧视,老师说没有的事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养育孩子,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公式”~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