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一堂管理课好为人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相当部分老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好为人师的职业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总是让老师习惯于寻找和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或者缺点,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的不足进行评判和指导。而对于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特长则往往忽略。因为发现缺点与缺陷比发现优点和特长要容易得多。评判缺点与不足有的时候也恰恰满足了部分老师的自重感,成为部分老师养成好为人师的职业倾向的心理原因之一。
人人都有自重感,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这种感觉和需求更为强烈。我们的学生不乐意别人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那种较为直接的方式,更容易伤害学生的自重感。有的时候当老师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的时候,学生勉强承认但是从心理上也对老师产生不悦情绪。更何况有些老师没有讲究心理策略,以训话、评论、发号施令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种方式是以伤害学生的自重感为前提的。一个学生总这样说:“知道我们为什么讨厌班主任吗?他见了我们总是评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嘴里是漫天飞舞的大道理,更让人烦的是他总是对我们指指划划,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虽然我们知道他对我们好。
学生也具有独立自主的心理倾向。当学生没有独立能力的时候,他们总是倾向于得到老师的帮助,甚至是批评教育也不要紧。因为学生离不开老师。但是一旦学生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能力的时候,独立自主的心理倾向便显现出来。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学生喜欢老师的评判、参与;但是当我们的学生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学生反而厌恶这种不请自来的帮助,更何况是评头论足,制止划划。当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他总是抓着你的手,紧紧地不松开,生怕自己摔倒。但是当孩子一旦刚刚具有走路能力的时候,你再去抓着他或者扶着他,他会不耐烦的甩开你的手。你这种不请自来的帮助会遭到孩子的厌烦和抵制。
老师要及时意识到学生的这种倾向。我们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但是聪明的老师并不把学生看做自然的朋友,而是把他们看作会憎、会爱、有矛盾情感的复杂人类之一。学生需要自重感和自尊心,甚至非常的强烈,这种自重感和自尊心是通过老师的称赞、表扬和鼓励中获得的,而绝不是从老师的批评、训话、指责中获得的。学生是独立于老师之外的。这种独立有可能导致敌意。对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产生厌恶和抵制是自然的。所以老师要在与学生交流或者交往的过程中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交流方式,因为这种交流是以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前
提的。我们不要好心做坏事。特别是要避免对学生发号施令。学生不喜欢听别人发号施令左右指使。他们讨厌别人侵犯他的自治权,当老师传达出对学生的尊重并维护了他的自尊时,学生的敌意就比较少了。
学生对老师的惯性教育行为出现反感、抵制甚至反抗的现象,出现教育的无效性严重损害师生关系。教育指导甚至批评训诫的职业习惯本身没有错,错在方式和语气上。我们要在日常管理中改掉不自觉的大量带有训诫性质的语言和方式,这些语言往往能够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感受知觉和自我评价丧失信心。我们普遍使用的所谓正常语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使、嘲讽奚落、训教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都足以让学生发疯变得冷漠、粗俗、丧失人性,健康的成长来自于学生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
要用平等的态度,探讨商量的语气对学生做出有效引导。教育的实质在于引导,最终由学生自己做主。实际上学生在和我们交流的时候,有很多问题已经有了独立的相对成熟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学生与老师交流的目的在于寻求安慰、同情、理解、认可等。所以我们不能对学生的看法观点进行评头论足、指指划划。我们的学生不需要这些,更反对这些,因为这样不仅让学生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重感。那么,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和错误行为怎么办?当然这里要有一定的心理技巧。先要对学生的想法、观点找出可取之处进行表扬、认同、鼓励等,然后在获得了学生心理的一致后,然后老师在提出如果再增加一点什么或者从哪一方面再改一下,可能会更好,如此既能够达到老师的教育目的,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提升了教育的效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职教专家谈职校学生管理】第5讲:养成欣赏学生的职业心理倾向
怎样引导厌学学生?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研究
浅谈师生关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
《师生心里沟通》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