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文红 | 娃考了92分,到底该表扬呢?还是该惩罚?——给一年级萌娃的父母(六十五)

前天,我收到了一封快件,纳闷中打开,发现这是一封长达六页A4纸的信,写信的人我并不认识。看完全文我才知道,她是“朴素小屋”的一位朋友,也是一位一年级萌娃的母亲,她将自己的一些育儿困惑、焦虑和担忧告诉了我。

信的末尾是这样说的:“郭老师,我们不是您的学生,向您请教实属打扰,但还请您看在一个愿意努力向上的孩子,和一个愿意为孩子全情付出,不断求真求实的母亲的份上,给些宝贵意见吧。

读来令我无比感动,不忍心辜负这份素不相识的信任,现在这里公开回答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孩子和母亲。

这封信主要是围绕孩子的一次小练习展开的,孩子的数学考了92分,丢分的原因有两处,一处是孩子没有看懂题目意思,一处孩子说是不会做。

面对这个92分,夫妻间产生了较大意见分歧,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了短暂的冲突,妈妈是要表扬,爸爸却要“惩罚”,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我猜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会有今天的这封长信。

夫妻间的冲突因孩子的成绩而起,我想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了解孩子错误的根本原因,相信就会有正确的应对方式,也才可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但如果孩子考试稍微出现一点问题,我们就怪罪于孩子的学习态度,认为他不认真、不要好,简单粗暴地给予否定、羞辱甚至惩罚,据我多年的观察,这样的做法恐怕只会让孩子离智慧越来越远……

请永远相信一件事——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好,没有哪个孩子不想考到100分!他之所以出现问题,必然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完全正常),此刻正是他急需成人关心帮助的时候,我想我们要做的应该是——

给他尊严、给他信心、给他勇气、给他空间,然后陪着他、引着他、协助他共同度过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沟沟坎坎……

那么接下来,就让咱们一起来看看孩子错的这两道题目吧。

对于上面这道题目,小朋友说:“我没有明白题目意思,我认真地读了4遍题目,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我补充完整图形?补充完整的目的是要干嘛?所以,我没有完成补充的图片,但是我又看到右边的算式填空,我猜是让我把算式填写完整,所以我写了……”

这种题目在书本上是有原型的,几乎是一模一样,书中题目的要求是“看算式,画画填填。”

这个要求明明白白地告诉让孩子画图是要根据右边的算式来进行的,首先要思考的是9 ( )=10 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再思考,图上已经画好了几个方框?还要再画几个?为什么?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这道题目就是把适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画图)和相对困难抽象思维(计算)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来帮助孩子突破自身思维特点与数学思维特点相悖的“世纪难题”,这是一道很好的“数形结合”的练习题。

可是很奇怪试卷上的本题要求却是——“每行画几个?请画出来,再填空。”这样的要求让孩子在思维顺序上出现颠倒,确实容易让人摸不着边际,我到底根据什么来画呢?前面的图形跟后面的算式到底有没有关联呢?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孩子可能真的会因此陷入困境,所以孩子才会说——“为什么要我补充完整图形?补充完整的目的是要干嘛?

估计有人会说,这孩子想的太多了,就是因为平时做题目做得太少了,所以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这题的意思,如果练得多了,自然就不需要再读题思考了。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多做题。

我个人是这么看的,小朋友能够认真审题,读了4遍后,“发现”了题目要求有不严密、不合逻辑的地方,从而无从下手,实属难能可贵。我认为这种认真、细致、严谨的审题习惯和思考特征恰恰是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的最优品质,理应被认可和夸赞。

相反,对于那些靠多练习已经熟悉并“记忆”了此题解决方法的孩子来说,未必都有这个小朋友这样的思维。

其实数学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纰漏,如果连题目都没有审清楚就匆忙凭借头脑中的旧时印记做知识迁移,未来很有可能在那些以选拔性为目的考试中出现疏漏或错误,也可能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对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束手无策,因为他从来没有训练过自己的思考能力。

综上,我认为孩子这道题目如果是因为认真审题后,不明白题意而出现这个错误,完全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一件事情。当然你可以引导他下次思考的问题的时候,再多考虑一些线索,比如说右边的算式等等,但是绝对不应该是羞辱和惩罚。

  

关于这个第二题,孩子说:“我不会做,但我还是试着列举用1和2带进去算了,但是不对……”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特别善于开动脑筋的好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能够想办法用“列举法”去解决,虽然没有完成,但是这种努力就应该得到表扬,非常好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这道逆向思维(需要从从右往左倒推)的题目,我们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可以得知:六七岁的儿童正处在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这么一个特殊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正在从不可逆性向可逆性发展。

比如说,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会认为,香肠变大,大于球状了,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再比如说,A=B,则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A。幼儿难以完成这种运算,他们尚缺乏对这种事物之间变化关系的可逆运算能力。

那么,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有些可能已经具备这种逆向思维能力,有些可能因为家庭遗传的基因时间表暂时还没有达到这个点或没遇相关刺激,因此还不能完全具备这种能力,还处在不可逆阶段,所以孩子说“不会做”,这也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其实根据皮亚杰的这个理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有一项思维特征和可逆性一样,也处在发展变化中,那就是自我中心主义向脱离自我中心性过渡。没有完全过渡到位的孩子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这点也可以用来解释第一题中,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只认自己“死理”的情况,很可能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自我中心主义”。

现在,在了解了这一切之后,你是不是可以比较坦然接受孩子的“错误”了呢?至少我看到的这两道题是完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其正常的一件事情,完全没有必要着急。

小学阶段,孩子的发展变化都非常之大,这和他们的大脑快速发育是有关系的,他们真的是具有无限的可能。而每个人的基因时间表都各不相同,因此,横向比较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是极其不科学、不人性的。

那么,是不是就干脆什么也不做,就在那里“静待花开”呢?个人认为当然也不是,适度的思维练习当然会在一定层面上促进大脑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分数也有一定的明显效果。

还有在群体中的孩子,还存在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因此也会受到周围评价的影响,过于边缘化肯定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案例中的孩子绝对不属于这种)

但是,我想说的是,既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促进孩子大脑发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那就千万不要做南辕北辙的事情,比如说增加孩子的恐惧感,挫败孩子的自信心,抹杀孩子上进的信念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在从根本“摧毁”你的孩子。

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基因时间表,关注孩子的生命、生活状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幸福、快乐的成长空间,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自由的状态下,充分发挥着自己与生俱来的能量,成为一个最好的他自己!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人——是最高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情分析报告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品质?家长和老师看过来……
仔细审题 细心检查
小学家长指导孩子数学题目的方法,打牢数学基础思维
【小学四升五系列学习篇】“聪明”就是你最大的短板
怎样利用上学路上的5分钟升级娃的数学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