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科医生的「经验」宝典,值得收藏!


「如临薄冰,如履深渊」是老协和大内科主任张孝骞的名言,意在提醒自己,也提醒身边的内科同仁。临床工作中更应该注意各种细节,对可能潜在临床风险有所察觉。

 

丁香园(微信号:dingxiangwang)整理了丁香园论坛内有关临床经验的讨论,分享给各位临床同道。



心内科:呼吸困难的鉴别

@xiaoyaoto 站友:

呼吸困难是心内科常见主诉。心血管医师也常常注意除外心梗,夹层,肺栓塞。但呼吸困难的原因绝不仅仅限于上述三个疾病,临床中还是应该开拓思路,不要先入为主。


有一个病例:


老年男性,72 岁。突发呼吸困难 4 小时入院。入院前有外感病史,轻度咳嗽,无痰。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查体端坐呼吸,平卧困难,呼吸急促。双肺散在少量哮鸣音,双下肢重度水肿。体温 37.5 ℃ 。


我当时考虑端坐呼吸,下肢水肿,心衰嘛。查了 BNP 等等,给予硝普钠扩血管,呋塞米静注等抗心衰和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


但病人一夜未眠,反反复复躺下、坐起。到早晨精神状态都不好了,脑袋都抬不起来了。BNP 两百多一点。


我心想,心衰个鬼!赶紧查血气分析,提示一型呼衰,胸部 CT 提示右肺大面积实变,转 ICU 上机去了……


所以端坐呼吸和平卧困难并不是心衰的专属,肺部疾病一样可以。每年冬季都会有重症肺炎当心衰处理的。



消化内科:查体的关键

@aaronchuang 站友:

这是带教时讲的一个病例:


半夜会诊时,急诊来了个胸痛的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诉  6 小时前突发剑突下疼痛,后逐渐蔓延到胸前区,查体:BP  200 mmHg,左上肢血压偏低。


当时考虑主动脉夹层,但急诊查主动脉 CTA,发现主动脉无异常,有膈下游离气体。


此时我们才想起腹部查体: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请普外科会诊,追溯患者病史,既往有多年的腹痛病史。后来急诊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

 

之前我们一遇到胸痛的病人,就会想先排除三个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这个案例患者症状符合主动脉夹层,就往主动脉夹层上套了,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查体。


如今急诊绿色通道、胸痛中心的建立,对开通血管时间、主动脉 CTA 时间有要求。有时候我们会想当然,而没有仔细查体。或许,有时候想当然病人最后也治好了,但有时候就延误了病情(带教还讲了一例胆囊炎误诊为主动脉夹层的,造影、CTA 都没事,最后主任查房摸了下肚子,才考虑到胆囊炎)。



内分泌科:昏迷病人怎么办?

@flingbird6 站友:


患者,男,60岁。因意识不清伴抽搐半小时,由120送人。既往病史不详。予以急诊 CT,示:小脑壳状核钙化。


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处理?


患者CT提示壳核及齿状核钙化应该是较长期过程,而患者出现昏迷和抽搐为急性变化,是需要快速判断,紧急处理。


按照昏迷操作流程,简要病史,首先看血糖,如果正常,再看神经系统,如果正常,看电解质。


看看我们的处理:




肾内科:肾病临床思维

@DXY_2004_Zh 站友:

尿少或无尿, 首先得分析原因。不是什么时候都要(能)用利尿剂的,比如容量不足或低血压,比如尿路梗阻;尿中白细胞升高,不一定都是感染,注意是否(伴)间质损害,比如狼疮肾,比如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多形性红细胞是鉴别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重要方法,但不是确诊依据,而且这项检查本身的主观性较大,所以,其临床诊断意义其实很有限;


对于原因未明的单纯性血尿,肾小球肾炎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它不是肾炎,则有可能是泌尿系肿瘤早期;即使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的患者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可能是泌尿系肿瘤,尤其 40 岁以上的患者;


CKD 的治疗,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控制,很多时候比控制原发病更重要,比如血糖、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尤其在原发病的治疗已经错过最佳时机或用药受限时;低蛋白饮食对于延缓 CKD 的进展很有意义,粗茶淡饭的工农大众往往比养尊处优的「城里人」更晚进入替代治疗;


肾脏也是人体系统这个「社会的一员」,肾脏病会影响到各系统,各系统疾病也会影响到肾脏,不可「只见肾脏,不见系统」;同样道理,治疗系统性疾病要考虑肾脏的「感受」,治疗肾脏疾病,也要经过各系统的‘同意’,做到「和谐」「共赢」,不可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临床」,其含义就是多往患者的床边跑,仔细询问病史与查体,实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动态观察与思考,有时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更重要的是避免误诊误治与漏诊漏治;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要记住,不哭的那个孩子可能饿得奄奄一息(哭不出来)了,这点在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病人时尤为重要,比如混乱的急诊或繁忙的夜班;


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相信自己,不盲从,不迷信,可能真理就在自己手里。



神经内科:沟通很重要

@MoyoMoyo77 站友提供 

缺血性卒中的病情交代务必详尽,而且需要把沟通的内容写入医患沟通书,患者家属签字确认。

  1. 对于 TIA 的患者需要告知有反复发作甚至会发展为脑梗塞的风险;

  2. 对于发病在 3 小时内(后循环系统脑梗塞 4.5 小时)脑梗塞病人应评估是否有静脉溶栓治疗指针,若条件符合溶栓治疗必须告知患者家属,若家属不同意溶栓治疗应签字确认;对于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的患者是否同意动脉取栓?静脉溶栓治疗后恢复不理想的患者是否采取桥接?

  3. 对于脑梗塞的病人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进展型卒中,病情的发展加重在入院时就应该告知做到知情签字。

  4. 对于神经科的疾病治疗应该严格按照指南来治疗,才能有效地避免医患纠纷。 

  5. 对于患者病情有变化时临床医生应该第一时间查看病人,详细询问病情和认真查体,该做的辅助检查要做,该请相关科室会诊的要及时会诊,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第一时间请示汇报上级医生。做到心细果断。 

  6. 临床医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回首过往的经历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医学之路充满艰辛坎坷,也充满励志和成就感……


看完这些病例,您是否有收获呢?或者觉得您自己身边的病例比这些更鲜活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司机的经验谈:心内科不得不看的经验教训总结(二)
神经科医生踩坑经验大总结(病史篇)
【专题】胸痛的诊疗思路
《急诊医师值班日志》225(“无常”的胸痛)
急诊
49岁男子,突发腹痛、无尿、脚没力,那是魔鬼的步伐!冷静应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