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
湖南吉首马颈坳小学:吴光周 邓建忠
【内容提要】“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提出“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的教学理念,其操作简单,教学容易,学生学起来轻松。“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是其具体操作的主要步骤。本文从传授新知识、课文教学、作文教学、检测考试四个方面对“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进行阐述,揭示了在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实践,培养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学生当老师 具体操作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提出“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操作简单,教学容易,学生学起来轻松。
一、传授新知识的具体操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含义是:“与其给他现成的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要求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特点,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这种知识所包含的问题。并学会解答问题的方法。
如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五》有三个对话句子。
表一:
1、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2、“以后我们再也不吵架了,好吗?”“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
3、“最好是我第一个飞到月球上,”第三个孩子说,“那样,我在全国就出名了。”
这三句对话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新知识,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说”字后面标点符号的运用,但我还要求学生根据第1句掌握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知识。
首先、我引导学生掌握“提示语”这一概念,认识这3句对话,理解对话的3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没有提示语);引导学生掌握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间三种情形提示语后面标点符号的使用;引导学生掌握怎样针对对话设计出标点符号的问题:给下面的(对话)句子打上标点,或在提示语的后面留下括号,要求在括号里打上标点;引导学生在学过的课文里找出不同形式的对话,设计出打上标点符号的问题,并互相解答。
其次、本人抓住提示语在前的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引述句和转述句,并且让学生懂得这两种概念可以互换,即遇到引述句,可以设计“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问题;遇到转述句,可以设计“将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的问题。我着重传授给学生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做笔记。
再次、我要求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提示语在前的带人称的对话,并设计“把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问题。下面是冯瑞同学设计的问题。
表二:
把下面的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1、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定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2、小男孩儿仰起满是汗水的脸,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就让我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坑吧。”
3、椰子树伯伯安慰她:“蒲公英,别难过,我们居住的环境虽然差些,但慢慢会变好的。”
冯瑞同学所搜集到的这些对话都是学生学过的句子,以前没有传授到“引述句和转述句”时,学生看到这些句子,但都不会设计出“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问题。但通过这两节课的传授,我相信大部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这种类型的对话,都会设计出“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问题。
最后、我让同学们将自己设计好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换做一做,并且自己当小老师改一改。交上来的时候,我检查发现学生做错的相当多,改错的也相当多,我不得不花大半节课时间个别辅导他们更正,值得庆幸的是有三分之一同学问题提得好。我用冯瑞同学的提问让大家当作课堂作业做。我改小组长的作业,小组长改本组同学的作业。交上来我检查发现还是有十多个同学不会做,我又个别辅导他们更正。
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掌握不同新知识;不同新知识,包含着不同的问题。从掌握怎样提问的层面进行教学,是“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的教学理念之一。有些新知识存在于“百花园”里,有些新知识存在于课文文章中,有些新知识甚至存在于课外资料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特点的新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新知识的特点,理解新知识所包含的问题,掌握解答这些问题的方法。传授新知识的基本流程于下表。
表三:
序号
主要活动
时间安排
备注
1
理解题意、揭示新内容。
2-3分钟
2
引导学生认识新内容的特点,尽量让学生掌握这一新内容包含的问题,以及解答的方法。
7-10分钟
3
教师从以往或以后的课文中,找出符合这一特点的内容,示范提问并解答。
3-5分钟
4
学生从以往或以后的课文中,找出符合这一特点的内容进行提问。教师个别辅导。
10-15分钟
5
在小组中交换解答所提的问题,自己当小老师改一改。
18-7分钟
1-5为第一课时
6
交给老师检查
在课外进行
7
教师点评,挑选提得好的3-5个问题让学生做,指导个别更正。
10-15分钟
8
教师改小组长的作业,小组长改本组同学的作业。
30-25分钟
7-8为第二课时
9
老师检查,如果发现做错,则指导学生个别更正。
在课外进行
二、课文教学的具体操作。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提出“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改”形成鲜明对比。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是其在课文教学中具体操作的主要步骤。
1、学生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问指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教材某一内容或生活实际,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设计并提出问题。”
⑴、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做学问的人都知道查阅资料的重要性。它可以使我们从文献中找到灵感,从别人文章中得到启发;它可以确保我们少走弯路,还可以确保所做的研究是自己的创新。“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强调学生对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低年级或刚接触“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的学生,老师可以要求他们准备一些工具书或资料书,引导他们在课堂里查资料;高年级或熟悉“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的学生,则可以安排他们课外在(电子)图书室里进行。学生查阅资料之前,都要求初读课文;查阅时,都要求做笔记,老师要适时检查。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建议尽量将查资料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外进行。如果每篇课文学生做两页纸的资料笔记,一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他所做的资料笔记将会是多少呢?这可不是一两个本子就能包括的。这样进行长期训练,让他们养成查资料、做笔记的习惯,对他们往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⑵、读熟课文。
读熟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子、段篇的特点,才能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有的内容是要记住的,如生字词语、精彩片段等,该听写的还是要听写,该背的还是要背。学生读熟课文,不仅能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词语,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还可以要求学生读一读自己所做的笔记,因为笔记里所包含的知识在同学交流中不一定都能提出来,所以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一般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读熟课文,这节课的基本流程于下表。
表四:
序号
主要活动
时间安排
备注
1
听写上篇课文的生字词语
8-10分钟
2
揭示课题、解题
2-4分钟
3
学生初读课文(朗读或默读)
3-5分钟
4
学习生字词(拼读生字、理解生字的音形意、给生字组词、读熟并记住生字词语、将生字带入课文中朗读)。
10-12分钟
5
反复读熟课文
5-9分钟
6
引导学生读一读笔记(如果资料带到课堂,也可以读资料里的相关内容)
有时间就读
⑶、让学生在提问本里提问。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主张让学生在提问本里提问,即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提问本里设计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要写答案,只留写答案的地方,但设计问题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思考出答案。如果思考不出,要在课文里做上记号,以便在交流时寻求帮助。这些问题一般按照从字词、到句子、再到段篇的顺序进行设计,而每一部分又包括几个大题,每个大题都可以设计3—6个小题。学生问,要从基础知识问起,目的是让学生在问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强调学生在阅读课文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老师在课堂里传授的知识不是很多。只有基础牢固,学生才能设计出具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问题。
老师要走到学生里面去,指导学生发现、设计合理的问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特别关注,多走到他们旁边看看、多指导他们,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要太高。提问时,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依据,适当参考自己所做的笔记,适当将问题向本课外扩展,如果摘抄了别人的题目,应该注明出处。下面是梁冰艳同学就四年级语文(上册)《蒲公英的梦》这篇课文在提问本里所设计的问题。
表五:
15 蒲公英的梦
一、形近字组词。
梦(    )      恼(    )     迫(    )      饮(    )
婪(    )      脑(    )     追(    )      吹(    )
遭(    )      遇(    )     污(    )      操(    )
糟(    )      道(    )     亏(    )      燥(    )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恬静(    )     笼罩(    )     遭遇(    )
污染(    )  迫不及待(    )  不偏不倚(    )
反义词:污染(    )  不偏不倚(    )  愁眉苦脸(    )
三、多音词组词。
lónɡ (    )
lǒnɡ (    )
四、用加点的词造句(摘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字词句篇》79页)。
1、我们居住的环境虽然差些,但慢慢会得到改善的。
2、蒲公英回想今天的遭遇,忍不住哭了。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蒲公英进入梦乡,梦见了什么?
梁冰艳同学一共提出五个大题,第一、二、三题是字词方面的问题,第四题是句子方面的问题,第五题是段篇方面的问题,其中,第四题是摘抄别人设计的题目,第三题设计得少了点,她如果向本课外扩展,再加两个小题,她所设计的问题就很完善了。
这些题目显得简单,也不能包括课文的全部内容,和专家学者所设计的《语文基础训练》里的题目相差甚远,但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文还是读了,用心地读了,也许读得不够深入,只提出了这么几个问题,并且这么几个问题也经过了学生的一番观察和思考。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设计出这些问题,也能解答这些问题,至少能大部分解答。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让学生在提问本里提问,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提出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问题,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出字词、句子、段篇的问题,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有一些学困生甚至连问题的要求都不会表述,学生在提问本里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对这些同学特别关注,多辅导他们。
为了激励学生提问,为了启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问前,我都要对前篇(我们是两个提问本互换)课文的提问进行点评,表扬问题提得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挑选2-3个题目让学生做一做。这2-3个题目,由被挑选的同学将它们抄在黑板上,老师课堂里改小组长的,小组长课外改本组同学的。(如果老师将前篇课文学生的提问综合起来,制成一套阅读题目让学生课外练习,其包含的内容会更多,效果会更好。在这套题目里,除了学生的问题外,老师还可以增加一些自己或别人提问。)
学生做完这些题目,就对新课文进行提问。在这期间,老师要对前篇做错的题目,个别辅导学生更正,老师还要走到学生当中去个别辅导提问。学生提完问题,交给老师课外检查。学生在提问本里提问这节课的基本流程于下表。
表六:
序号
主要活动
时间安排
备注
1
复习生字词
3-5分钟
2
朗读课文
3-5分钟
3
教师点评前篇课文的提问,挑选2-3个题目让大家做,对前篇做错的题目,个别辅导学生更正。
8-15
4
学生在提问本里提问
13-15
5
将提问本交给老师检查
2、学生答。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强调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主要是自己或同学提出,而不是老师提出的,即甲同学问、乙同学答,或自问自答。老师在课堂里主要担负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即由老师决定让谁来问、又让谁来答,以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的同学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合理、答的同学所回答的答案是否正确。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情感历程的局限,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他们发现不了,老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补充提问。老师补充提问不要多,但要精。这样,在课堂里就会形成一种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多形式的交流互动局面,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提问,学生作答。学生提问时,会问得很零乱,东一个、西一个,问题一下在课文的开头、一下在课文的结尾、又一下在课文的中间。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所在的句子或段落打上记号,有时还要求学生记下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提问不要太分散,我把问题分为字词、句子、段篇三部分。在课堂里,我依照字词、句子、段篇的顺序组织学生提问和解答。
学生提问和作答,都不需要让他们站到讲台上,只要在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就可以了,也不是每问必答。所答的内容一般都要求学生做笔记,特别是一些字词、句子意思和情感,学生做笔记有利于帮助理解和记忆,有的笔记由老师写在黑板上;有的笔记则由所答的同学上黑板来写。在一节课里,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多,大约10个左右。这些问题有的是主要的、有的不是,教师要抓住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解答,有的答案要求学生做笔记。如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学生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表七:
1、敲锣打鼓是什么意思?
2、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
3、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都非常震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林则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改为转述句。
5、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6、为什么要销烟?
7、林则徐是怎样销烟的?
8、这一壮举,为什么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这8个问题里,第1、2题是字词方面的问题,第3、4题是句子方面的问题,第5—8题是段篇方面的问题。组织学生解答时,对第1、2、3、8题的答案,我让学生做了笔记;对第5、7题的答案,我进行了板书。
一节课10来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少了点,也不能将课文所包含的内容全部表达出来。其实,这种现象在“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中,也不能解决。只是由老师设计问题,更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和多传授一些知识而已。当今时代知识信息铺天盖地,老师是不可能将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你针对课文在字词(或句子、或段篇)方面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还要抓住能突出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进行板书。如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这篇课文,在段篇提问时,石乔艳同学提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组织学生解答之后,大家形成了共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赞美台湾的蝴蝶,以及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于是,我在课题的后面留有一段空白(还要在里面板书)的地方打上一个箭头写上:赞美蝴蝶热爱自然。接着我补充了一个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台湾的蝴蝶?由于学生在这节课之前从《字词句篇》里查阅了相关资料,我的问题一提出来,就有好几个同学举手了。但我要求他们不要急着回答,先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打上“—”,再读一读,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课文从品种多、数量多两个方面写台湾的蝴蝶;认识到台湾蝴蝶大约有400多个品种,有蛇头蝶、皇蛾阴阳蝶、黄裙凤蝶等;认识到台湾蝴蝶成千上万,认识黄蝶翠谷。我抓住关键词进行板书。
表八:
品种多:400多个品种
16台湾蝴蝶甲天下                                   赞美蝴蝶 热爱自然
数量多:成千上万、黄蝶翠谷
学生答,一般安排一节课进行(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安排两节课,这样传授的知识会更全面些),首先组织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将课文朗读或默读,然后用将近30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和解答,即学生每提出正确的能突出课文重点的问题,就让他自己或别人来回答,最后留几分钟时间老师对课文进行小结。由于学生问所问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这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充分考虑课文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这节课的基本流程于下表。
表九:
序号
主要活动
时间安排
备注
1
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
3-5分钟
2
学生问、学生答(课堂交流)
25-30分钟
3
教师小结
3-5分钟
3、学生改。
“学生改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部分或全部学生参与对全班同学的作业进行批改,以及检查同学们朗读、背诵、抄写等情况。”“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强调学生改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师要指导小老师找出标准答案,随时接受小老师的咨询,指导小老师对同学们的作业进行评价,使作业发挥激励性功能;强调教师对批改过的作业进行认真地检查,如果发现批改错误或评价偏差,自己或让小老师及时更正过来;强调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并将作业及时地反馈给学生。
在课文教学中,学生改主要改的是自己在提问本里提的问题,一般安排在课堂里进行,首先、复习生字词语,朗读或默读课文;其次、组织学生解答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课堂交流的补充,有的课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在课后练习中都会体现,学生掌握这些问题,对课文才有更深刻地理解;再次、学生在小组中交换完成提问本所提的题目,如果不会做可以在小组中轻声交流讨论,做完后由设计问题的同学用红笔改一改,还要写写评语,如果发现错误,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并让出错的同学改正;最后、将做好改好的提问本交给老师课外检查。学生改这节课基本流程于下表。
表十:
序号
主要活动
时间安排
备注
1
复习生字词语,朗读或默读课文
3-5分钟
2
组织学生解答课后练习
13-15分钟
3
在小组中交换完成提问本所提的题目并批改
15-20分钟
4
将做好改好的提问本交给老师课外检查
学生不仅能在课堂里批改提问本里的作业,还能在课外批改抄写、听写、基础训练、试卷以及检查朗读、背诵等作业。学生改运用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生评估判断能力,还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三、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①学生要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它既要求学生加强字词、句子的积累,广泛阅读,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进行长期训练。其中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在作文教学的主要体现是“学生改”,即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批改作文。它有如下的具体操作。
首先、指导写作。
老师根据教材编排指导学生围绕某一内容进行说话,让学生在小组中说、在班级里说。学生在充分说话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指导学生选择写作素材以及怎样开头和结尾,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优美的句子和词语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先活动再说再写。学生在一号作文本写时,老师要求学生先写提纲,想好了再写,不要乱涂乱画,按照作文的格式书写工整。这是学生自主创作的时间,老师只要组织好课堂纪律和个别指点就行了。指导写作,一般安排一节课,由于这节课老师指导学生审题、选材用去了部分时间,学生在剩下的时间里写不完,老师可以规定一个交稿时间,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其次、小组互评。
老师将学生分为4-5人一小组,确定负责本组互评的小组长,让同学们以合作的形式互评小组成员的作文,因为是面对面地评,利于交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将一号本发下来,小组长确定批改顺序、确定每篇文章主笔的同学(不能自己给自己主笔)。评到谁的作文就由他本人将本子摊开在书桌上念,可以念1—2遍,本组的其他同学边听边看他写的文章,念完之后,大家就根据老师提供的互评标准对他的文章进行讨论。主笔的同学对讨论的要点进行笔记,即要记下文章的不足之处,又要记下文章的精彩之笔,还要对文章进行总评。发现错别字或病句,让文章的主人自己更正。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互评的方法,还要给予一定的互评标准。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从下面“表一”中所列的项目来进行互评。
表十一②:
评价项目
互评标准
分值
给分标准
得分
标题
标题是否与题意相符合,是否简明扼要,是否醒目,是否引起阅读的兴趣。
5分
与题意相符合给2分,简明扼要给2分,引起阅读兴趣给1分。
开头
开头的方法是否得当(开篇点题、修辞开头、描写景物开头、议论抒情开头)。
10分
开头方法得当记10分,不够得当记8分,方法不得当记5分,没有开头记0分。
中心
中心是否明确,思想是否健康。
10分
中心明确记8分,不够明确记6分,不明确记4分;思想健康记2分,不够健康记1分。
选材
看所选材料是否突出中心,材料组织是否注意详略。
15分
材料突出中心、有详略记15分,不够突出中心、详略不当记10分,材料不能突出中心记2分,
思路
段落、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
10分
段落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记10分,不够清楚、不够完整记8分,层次不清、结构混乱记2分。
结尾
结尾是否写出了感受、总结全文,是否首尾呼应、交代结果。
10分
结尾方法得当(或写出感受、或总结全文、或呼应开头、或交待结果)记10分,方法不够得当记8分,没有结尾记0分。
语言
句子是否通顺明白,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是否有真情实感。
20分
语句通顺、有3个以上运用修辞方法书写的句子,有真情实感记20分;有不通顺的句子,每句扣2分;文章要有3句以上运用修辞手法写的句子,少一句扣2分(语言此项可扣超20分)。
字词
用词是否准确,有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15分
用词准确(全文准确用上5个以上成语)、没有错别字和错误标点记15分;没有用到5个准确的成语,少一个扣1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用错标点,每个扣1分(字词此项可扣超15分)。
卷面
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工整、规范、清晰,字数是否达到要求。
5分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字数达到要求记5分;卷面不干净、书写潦草记2分;字数没有达到要求,少超过50个字的,每超过一个字扣1分,此项可扣超5分。
互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对一些项目进行增减或调整。主笔的同学可以用红笔笔记,但不能在别人的作文本里乱写乱画,评语要求准确、简练,书写工整,总评分写在题目的右边。
再次,代表点评。
小组互评,一般用半节课时间,在这半节课时间里,小组同学除了对本组里的每篇文章进行互评之外,还要将本组的写作情况进行小结,推荐一篇好文章参加全班的点评,选举发言的代表。代表点评用15分钟,点评时,代表简要介绍本小组的写作情况,重点点评本组中的好文章,要求点评到中心、内容、段篇、句子和词语,还可以让被点评的同学读读自己的文章。代表和被点评的同学都要到讲台上用普通话发言,全班同学听。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让每组代表都能发言,老师通过小组长举手指定3—5个代表发言。
最后、修改誊正。
学生互评、代表点评后,老师将一号作文本收上来检查,主要检查学生在互评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批改错误和遗漏,如果有,老师要更改或补充,老师还要挑选3—5本作文拿到课堂上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同学互评、代表点评、老师点评,对自己一号本里的文章进行修改,誊正在二号作文本里交给老师批改。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的作文教学一般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是老师指导写作,学生在一号本里写作文(草稿);第二课时小组互评和代表点评;第三课时老师点评,学生对自己在一号本里的文章进行修改,誊正在二号本里,老师这种批改二号本。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较,它主要是增加了小组互评和代表点评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这样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文章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得修改方法,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激发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评价同学的作文,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会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受益无穷。
四、检测考试的具体操作。
考试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考查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方法,有口试、笔试、现场作业等方式。考试往往都是由教师制定试卷,让学生作答,它具有严密性、测定性等特点,是学生获取继续深造的资格和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学生当老师”制卷改卷,看起来有些违背了常理,它是否能达到考查测定的目的,它的严密性是否还存在?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强调学生制卷改卷只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它不包括学生获取继续深造的资格和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不要过于强求考试的严密性,而更要注重让考试成为学生培养素质的活动。只有具备各方面素质的学生,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学生可以对某单元进行制卷改卷,也可以对期中或期末进行制卷改卷。制卷改卷的具体操作很简单,首先、教师规定考试范围,要求学生在这范围里出题,指导学生将题目出得丰富多彩;其次、教师将学生出的题收集起来,挑选出得好的题目综合成一套试卷让学生做,在这套试题里还可以加上老师或其他专家学者出的题。再次、将学生做好的试卷收上来,组织出题的同学或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批改统分(不能自己改自己的试卷);最后、老师对批改完的试卷进行检查,更正批改错误,将试卷反馈给学生更改。下面是我根据学生设计的试卷综合起来的一套试题。
表十二:
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读拼音、写汉字。(石杨 8分)
jù          xuán yá       xié           màn bù jīnɡ xīn
(  )齿    (       )   (   )带     (               )
yí jì      cēn cī bù qí      bó             biān fú
(    )    (          )   (  )物馆      (      )
二、多音字组词。(黄旋 9分)
hōnɡ(   )       cān(    )       nián(    )       mó(   )
哄                参   cēn(    )  粘                模
hònɡ(   )       shēn(   )       zhán(    )       mú(   )
三、补充成语。(石河 6分)
见(   )识(   )    (   )差(   )齐     漫不(   )(   )
(   )(   )无恙     (   )而(   )举     藕断(   )(   )
四、形近字组词。(石爱萍 4分)
哄(    )      爹(    )    锅(    )     拼(    )
洪(    )      爷(    )    祸(     )    饼(    )
五、词语接龙。(梁艳娟 3分)
微不足道      (        )     (        )      (        )
轻而易举      (        )     (        )      (        )
六、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陈秀 8分 摘自《语文》第112页)
例:小船远去了。(轻快地)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1、泉水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儿飞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升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下面词语分类,不是同类的画“”线。(梁霞 6分)
1、白色  黑色  色彩  黄色
2、钢笔  圆珠笔  铅笔  文具盒
3、语文  数学  课本  英语
八、把引述句改为转述句。(龙芳 3分)
爸爸摇摇头说:“这我可说不上来了。”________________
九、古诗填空并回答。(张梦元 8分)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______,言师______去。只在______中,______不知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这首诗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一)。(黄成喜 5分 摘自《字词句篇》第125页)
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其实早已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1、写出词语的近义词:严寒(    )  凉爽(    )  保持(    )
2、根据片段内容,“问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___”。
十一、阅读(二)。(瞿子平 10分)
荷    花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摘自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2页)
1、把我是荷花的句子打上“~~~”线。
2、找出四个字的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打上“__”,并指出把______比作______
4、短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作文。(张兴梅 30分)
围绕“感谢父母”这一主题,写一件或两件你孝敬父母的事情,题目自拟。
这套题目中,我最欣赏瞿子平同学设计的“阅读(二)”,这篇短文是学生数学课本里要求统计字数的一篇文章,他却根据文章设计了这几个题目,这不能说不是他的发现。
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在“问、答、改”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能培养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①、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7745.htm的《作文定义》。
②、表十一是根据http://gouguifeng2008.blog.163.com/
在“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中
学习兴趣的培养
湖南吉首马颈坳小学:张菊艳 吴光周 石吉果
【内容提要】“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提出“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的教学活动中,只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像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带有很浓厚的情感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在学习上拥有强烈的积极性,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努力的去学习而不容易觉得疲劳,当遇到困难时,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①“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提出“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生在“问”中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问指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根据教材某一内容或生活实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设计并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学生提问要经历充分阅读理解教材、认真观察体会现实生活、收集查阅相关资料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在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会感到其乐无穷。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本人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每人提10个算式题。收集上来我惊讶地发现最多的提了87个问题,全班40个学生,提了20个问题以上的同学有31人,占77.5%。只有一位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了7个问题,其他同学都能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我还发现有好几个同学提出小数减去大数的问题。讲解时我拿出一张以前考过的试卷,里面的计算题和同学们提的问题属于同一类,告诉他们,你们和老师没有多大区别,你们提的问题也可以当作试卷的题目考别人。学生听了感到兴奋无比,觉得考试题目没有什么深奥,觉得自己也能当老师。我又把那几个小数减去大数的题目板书在黑板上,着力表扬提出这几个问题的同学,给他们讲了《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把他们和牛顿、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相比,相信他们只要努力,将来一定会比牛顿、爱因斯坦更伟大。课后,石求理、石军、石福艳同学跑到办公室问我,他们真的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我一个一个地问他们想不想?他们都说想。我告诉他们,你们有这种想法真是难得,要坚定这种信念,相信自己。当然只有这种想法是不够的,关键是看行动。想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不经过努力探索研究,就不会成功。看着他们瞪得大大的眼睛,我相信他们、祝愿他们。
二、学生在“答”中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答指学生回答自己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法”中强调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强调学生在寻找答案的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如教学二年级“语文百花园四”的“熟读成语”,学生提到这四个成语分别是什么意思?那天是星期五,我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自己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学生说没有资料。我建议他们每人买一本《成语词典》。下周一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把这四个成语的意思写在课文里。我让买得《成语词典》的同学把手举起来数一数,全班45位同学竟有39位举手,还有6位买的是《字词句段篇》。那举起的一只只小手包含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又如学生提出“古诗两首”的“首”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新华字典》里解释得清清楚楚。我让学生自己查找,教室里顿时像炸开的锅,学生纷纷拿出《新华字典》,“唏哩哗啦”地翻起来。有的问我查什么部?有的问我音序是什么?我建议他们同桌中进行交流,不要什么问题都来问老师。我重点关注那俩个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走到他们身边,发现他们拿着字典无从下手。我便手把手地分别教他们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同学们通过字典发现“首”字有好几种意思。我把这几种意思都板书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确定“古诗两首”的“首”应该取哪种解释。我又要求学生结实“昂首阔步、首要任务、首次、自首”等词语中“首”的意思。学生结合字典纷纷举手回答。这节课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个“首”字,学生掌握的知识量虽然少了点,但学生学会了查阅字典解释词语的方法,体会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轻松、广泛地掌握知识,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在“改”中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改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部分学生对全班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批改以及检查同学们朗读、背诵的情况。”能够被老师挑选为“小老师”给同学们批改作业和检查背诵、朗读情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和信任,更是一种荣幸,如果把这种安排多给予中等生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班有一位不那么和别人一起玩的女同学,她的成绩也不怎么好,她的家庭作业老是拖欠。有一天我挑选“小老师”时发现她的作业六个计算题只做对一个。我安排她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批改她做对的那道题。我点到她的名字时,她感到很惊讶,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开,同学们纷纷向她投来羡慕的眼光,她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先把她的作业批改好,叫她批改完其他同学的作业后再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过来。她批改作业,我就坐在旁边。有个同学做错了,她不敢打“×”,过来问我。我鼓励她大胆地批改不要怕。她改完后,我认真地检查,只发现改错一个。我让她过来自己更正,并要求她把更正好的作业拿来让我看。我发现她做错的几道题都更正好了,写的字比以前的好得多。第二天我在路上遇到她的母亲,她母亲主动和我打招呼,谈到她当“小老师”的事,我感到很意外,这么个小小的事情,她回去竟然跟她妈妈说。到了学校,她正和几个女同学跳绳,看着她一弹一跳像只可爱的小燕子,我相信那是“小老师”给她的信心和勇气。从此她的作业总写得工工整整,错的也很少,拖欠家庭作业的现象也销声匿迹。她变了,变得活跃,变得对学习更加投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的教学活动中,只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①、摘自《金色人生》的《如何提高学习基础》。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中
教师的作用
湖南吉首市马颈坳小学:吴光周 陈初生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提出“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的教学理念,主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它同时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①
一、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解答和批改。
(一)、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都把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当作教学的主要任务。
1、认识问题的特点。
不同的学习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正确的问题。如教学“把什么比作什么”的问题,我引导学生了解只有比喻句,才能提出这种形式的问题;又如教学“引述和转述互换”的问题,我引导学生了解只有带有人称的对话中,才能提出这种形式的问题。学生把握问题的特点,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提出什么形式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2、教师示范提问。
学生从咿呀学语到蹒跚走路,都是在模仿中感悟出来的。模仿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教学时,教师适当地运用正确的问题让学生模仿,能够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提问题。如教学《林海》时,课文有好几个反问句,我利用“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正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个反问句当作范例,引导学生提出“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问题。首先,我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句子,让学生了解反问句;其次,我提出“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引导学生改,并指导改写的方法;再次,我告诉同学们所有的反问句都能提出“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问题;最后、我让学生从这篇课文里找出其他的反问句,提出“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问题,并尝试着自己改一改。在老师的组织下,集中了部分同学的智慧,同学们终于将剩下的反问句找出来,提出把这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并将它们改过来。教师的师范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3、点评归纳中引导提问。
“错误是学生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提问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教师点评这些错误,能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发现与之相适应的问题,又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特点,正确地表述问题。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迷》时,有个学生提出将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⑴、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⑵、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⑶、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
显然,这位学生对课文还是作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将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问题,但他却认为所有带问号的句子都是反问句,从而出现了以上的错误。本人抓住这个错误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三种问句相同和不同之处,掌握只有反问句,才能提出“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问题。
对问题进行归纳,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问题的表述形式,从而使学生提出正确的、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问题。如,在字词方面我们可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师生共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在字词方面我们可能提出以下一些问题。
⑴、拼音写汉字。
⑵、形近字、多音字组词。
⑶、把词语补充完整。
⑷、改正错别字。
⑸、选词填空、用词造句。
⑹、找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⑺、词语分类或解释。
⑻、查字典。
⑼、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感情色彩。
归纳问题的结果是我们能清楚地知道某一方面的内容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样学生提起问题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引导学生学会解答。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强调学生答,即要求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更要求学生掌握解答的方法。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特定的解答方法。教学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解答方法。如教学缩句,首先我出几个句子,让学生自己缩写,其次点评部分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理解缩句以及缩句的方法;再次出几个句子,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缩句,教学效果特别好。“方法是敲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只有掌握解答方法,才学会解答问题。
(三)、引导学生学会批改。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强调“学生改”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师要指导小老师怎样对作业打√、打×,或打其他什么符号,指导小老师怎样对作业进行评价,书写评语;指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如果答案不是唯一,要指导学生找出批改的范围。
学生学会了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旁边,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要对批改过后的作业进行认真地检查,如果发现批改错误或评价偏差,让小老师及时更正过来;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还要将作业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并对作业进行适当地点评。
二、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里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安排好课堂结构,调节好课堂情绪,控制好课堂秩序,处理好课堂里的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组织得好,教学任务就能够顺利完成,并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
三、参与提问、解答和批改。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等因素的局限,有些深层次的问题,有些比较复杂的解答方法和答案,他们发现不了,这时,教师参与他们的发现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教师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启发学生学习,即启发学生提出有深度、难度的问题;启发学生理解解题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启发学生学会批改作业,对作业进行正确的评价。如教学《绿叶的梦》,同学们互相交流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还没有一个同学提出本文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说绿叶最使“我”着迷?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提出来,即使在后面同学们提出来,也没有时间交流答案,于是,我就让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启发他们看谁能提出这篇课文的主要问题,终于有一个同学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把它提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教师的参与,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或伙伴;突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而是和学生平起平坐的互通信息的交流者。
四、教学生做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生在提问、解答、批改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摩擦或矛盾,如某某同学提出一个错误的问题,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某某同学解答错误,得到同学们的轻视;某某小老师在同学们的作业里乱写乱画等。虽然这些都是小小的摩擦或矛盾,但没有解决,就会影响团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错误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教师要抓住这些摩擦或矛盾,教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有一颗宽容的心;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学生学会做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将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①、摘自《课程标准》。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对学生
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吉首市马颈坳小学:吴光周 张春宝
【内容提要】“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主要从“提问、解答、批改”三个方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师问和学生问包含着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之一,同学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出兴趣。在肯定中指出不足,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这是评价的艺术,学生掌握这种艺术,对他们人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知识 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教师不仅“授之与鱼”,更要“授之与渔”。“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主要从“提问、解答、批改”三个方面“授之与渔”,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一、在提问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注重传授给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设计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比较,使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应该提出哪些问题,懂得这些问题隐藏在教材的什么地方,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能力、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
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比喻的手法,怎样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本人选择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读,看能提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到有几句话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是什么句子的问题,可就是没有提到“把什么比作什么”的问题。我从“什么句子”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特征,再根据比喻句的特征,引导学生提出“把什么比作什么”的问题。学生掌握比喻句的特征并初步学会提出有关比喻句的问题,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尝试着寻找比喻句并提出类似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比解答教师提出“把什么比作什么”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解答教师提出“把什么比作什么”,只是一个方法和技巧的事情,而让学生发现比喻句并提出“把什么比作什么”,却要经过一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又如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平均数”,本人把“平均数”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针对这个概念提出一些问题。经过两分钟的思考,学生纷纷举手,他们提到“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这两个能反映“平均数”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的问题,但没有提到“求平均数有何意义”。我组织学生解答他们提出的那两个问题,在小结时补充了他们没有提到“求平均数有何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了“平均数”这一章节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之中,我们都习惯于教师问。对于“平均数”,教师提出的问题无外乎也就是“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求平均数有何意义”等问题。但教师问和学生问却包含着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再如部首查字法,问题的表述为“先查什么部、再查几画”,所有汉字都能提出这个问题,它要么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么以填表的形式出现。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问题的表述形式,他就能对他感兴趣的汉字提出“先查什么部、再查几画”的问题。
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表述形式,隐藏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中。从学生掌握问题表述形式的角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二、在解答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强调传授给学生解答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方法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启迪心智、培养能力。
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下)第十七课《体育课》这篇课文,本人运用学生提出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一问题,向学生传授了体育事件的写作方法。
首先、本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一问题。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我让几个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中交流。交流时,我补充了以下一些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1、作者写了哪几个人爬横木?他们是怎么爬的?
2、重点写谁爬横木?突出他的什么精神?
我还时不时地抓住交流的重点进行板书。通过板书,学生很形象的理解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知道写了哪几个人做这件事,他们是怎样做的,知道重点写了谁,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其次、本人利用板书进行小结。小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根据第一部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事件的写作方法。整个小结如下:
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在一节体育课里“我们”爬横木的事情,写了8位同学爬横木,其中重点写涅利同学是怎样爬的,赞扬了涅利同学不怕困难、自强自信的精神。《体育课》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体育事件的范文,学习这篇范文更要求我们掌握体育事件的写作方法。我们一起分析作者是怎样写爬横木的:老师把“我们”带到横木前,要求“我们”爬上横木顶,站在上面;得洛西和科勒提最先爬,他们像猴子似地几下就蹿上去;小普雷科西往上爬的动作也很灵巧;斯塔迪喘着气、咬着牙,脸变得像火鸡一样通红;诺比斯比君临天下似地站在上面;伏提尼两次在中途滑了下来;加伦几下就爬上去了;重点写的是涅利爬横木,他一上来,许多人就笑他,他使出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汗珠从额上滚落下来,老师叫他别爬了,可他还是坚持爬,好朋友鼓励他,下面的同学鼓励他,所有人都为他鼓掌,老师又叫他下来,他没有停下来,努力地爬上了顶台上,他笑了,同学们又为他鼓掌。现在谁来告诉我怎样写好体育事件?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归纳了写体育事件的方法:写一件体育事件,要多写几个人做这件事,这几个人当中要详写一个人来表达文章的中心,这个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其他同学。
最后、我让同学们在课后自己确定一件体育事件写下来。
第二天我将同学们的草稿收上来,我发现同学们一改以往无话可写的局面,少的有300多字,多的有800多字。有的同学还用上了课文“小菜一碟、君临天下、气喘吁吁”等词语。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之一,同学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出兴趣。
三、在批改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在批改方面主要传授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评估判断的能力,以及服务意识。
如本人所教学的三年级习作,都引导学生互相批改。由于三年级学生是在一、二年级说话、写话的基础上才开始的习作训练。三年级习作,一般都有一篇范文,范文里包含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本人引导学生分析范文,指导学生选材、布局、谋篇,然后打草稿。本人将草稿收集起来,对每篇草稿都认真地看一遍,这样本人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本人将草稿发下去,让学生互相批改。要求学生先找出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如哪个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精彩等,再找出文章的缺点,如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没有一笔一画书写等,然后根据自己的发现,给文章写评语。评语里要求先点明优点,再指出缺点。在肯定中指出不足,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这是评价的艺术。学生掌握这种艺术,对他们人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人将批改好的草稿又收上来,挑选几篇批改得比较好的文章在课堂上点评。我惊奇地发现评语写到100字左右的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评语里的语言也逐渐写得更具体。下面是石冬妹同学给石荣富同学的习作《春游》写的评语。
你的文章里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很多精美的句子,如天上的白云有的像一座大山,有的像可爱的兔子,有的像温柔的小羊。路边的小草高兴地向我们招手。你还能根据春游的先后顺序描写了几处景物。文章里有两个错别字和一句不通顺的语言,希望你改正过来。
对于一个三年级学生,能写出这样的评语,我认为就很不错了。我将批改好的草稿退给同学们,要求他们根据小老师的批改,将自己的习作修改一遍。我们都知道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我相信这次修改的结果一定比上一次要好得多。学生修改好后,我将作文本发给学生让他们誊正。
学生改,也许会改得不够全面,也许还会出现批改错误和遗漏。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出现错误和遗漏是很正常的。当然,这种错误和遗漏在教师最后的检查中要更正过来。“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强调学生掌握评价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运用在与同学的交往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改”是“学生当老师”教育实践的基本理念,它对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以及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①、《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②、《什么是素质教育》。
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④、zhouhongyan的《对于批改作业的一点感想》。
⑤、教育的天空的《如何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⑥、《语文课程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议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教研: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艺术性
智慧理答,有效课堂(转)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几点做法
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李益)
钱梦龙“导问”式阅读教学的内容、思想及影响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