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常成就世间常态,无我构筑“我”之假

如果对于烦恼不能解读,自己的困惑、自己的不安放不平,那怎样办才好呢?般若中观的学习跟禅门有一个共同之处,给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世间万事的解读,就是凡是你知道的事情,它需要条件去支持,这就属于缘起。

我们绝大多数认为人是独立,事情可以独立,财富完全独立,跟别人没有关系。事实上,我们正在误读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比如财富,如果股票市场上没有那么多人的供给,哪里会有独立一两个人的挣钱呢?没有天下穷人的劳动,怎么会有富人独揽天下的大财富呢?如果没有很多人的努力和奉献,哪有一两个人集中的公权呢?所以,实际上没有一个社会是能让人个体独立的。也可以说,缘起本然是世界的真正的面目。

我们在少年、中年、青年的时候可以忽略它,可是当生老病死来临的时候,你必须要把问题搞清楚,才能明明白白去死、明明白白去活的时候,我们还能不考虑吗?如果它是事实,为什么一定要回避了它,才觉得心里没事了呢?它是事实,我们就来了解它吧!

凡是需要其他的条件去支持,都属于缘起。人所知的常识范围内,能被了解的有哪一件事不需要条件支持呢?需要另外的条件支持的,不是独立完成一切条件的就是缘起。佛说,缘起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没有事物是实有的,任何事物没有自体,没有自性。为什么需要条件支持就能说明万事都没有自体呢?因为很简单,独立的自体那是封闭式的,不需要外来条件参与的,而缘起说明需要外来条件参与,没有封闭的独立自体。独立不了,封闭不了,这是每件事的特征。既然没有独立封闭的那一部分,它的实有从何而来?除了里外、左右、上下、有缘无缘的各类条件的大集合以外(若把这些条件都撤离),主体上还能留下什么?任何一个事物的主体什么都没有,还能叫做实有吗?

早年佛陀创立的教法,给我们一个常识:你眼前的一块石头,脚上的一双袜子,身上的一个披风、一件衣服,或者头顶的一个帽子,它们都是各种条件的集合,或者一大堆条件,或者一小撮条件,或是很精致的条件,或是很松散的条件。总而言之,我们的可穿戴设备全都是各种条件的集合。再简单说,没有一个是实有物。

我们对于事物的分析和观察往往太过肤浅,稍稍认真一点就不耐烦,不愿意了。可是,生死这件事情它不会让你不耐烦,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就是这个事实。既然一切的事物本然都是虚伪和不真实的,都是没有真实的主体的,那你发现一个问题了吗?就是原来你所认真对待的那些事,件件都是靠不住的。我们认为靠得住的一定就是不会改变的,有什么不会改变呢?但是,只有正在改变,才是你的安全感。不能改变,它不能给你安全感。一朵花它如果开了六十年不谢,你会认为这是安全吗?它只能是一种危机。人死虽然是很难受的,但是老人不离世,新人不出生,这样的世界你会觉得安全吗?

有人说,不生不死。可即便是净土,也有来生的菩萨,也有离开的菩萨。长生不死是我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可是无常是你获得长生不死的基本的常识。有这样的理解,我们才会知道,在生死的洪流中忧悲苦恼,各种烦恼争执,各种爱别离、求不得,各种怨憎相会,这一切原本是可以看空的。因为无常,所以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似乎给了我们一种隐隐约约的安全感,那就是变动不居里的稳定的理解。这就是所谓深度认同世间的不圆满性。

正因为理解了无常,所以我们知道了世间的常态,无常导致了世间的各种常态。正因为无我,也导致了在这个世间上空相的、假象的“我”的存在。我们对自我的了解,就是各种“无我”给我们的概念影像。

既然真相如此,那么我们今天有必要深刻地来用一番功夫。各位现在所面对的正是海北州这边的青海湖。这边的湖滩很平缓,水的温度是有点暖的,水不深,刚刚没过脚背。水非常清澈,水很干净,水里面有很多盐分。

这个湖面,自古以来有很多的圣贤在其中修行。数十年前,这一带没有变暖,每到冬季,整个湖就要封湖,被冰冻起来。封湖了以后,就会有做好准备的修行人从陆地上踏着冰,朝着湖的中心走去。要走很久的时间,最后到达海心山,或称为湖心山。在那座山上住下来,就开始闭关修行。到了三年六个月圆满的时候,他们就出来。选择的时间都是冬天进去,夏天出来。夏天已经开湖了,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水面。修行成就的出家人,就会从湖心山上飘然走来,凌波微步。那是真正的凌波微步,从水面上走过,一直从岸上登录。这样的事,一直到民国时期,还有人见证,比如有名的南怀瑾先生、贾题韬先生就见证过这样的事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片湖面非常干净,很宽大。第一眼看来,我们会觉得这个湖里有一汪的湖水,很真切,是实有物。可是根据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道理来看,我们眼前是没有所有水这个实体的。各种条件,成就了水这个概念,横着立在了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有必要面对这片湖面来做一次共修。如何共修?既然有缘在这个圣道场地,就依这个圣道场地修行。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加行的功夫、前行的功夫。前行功夫,双眼顺着鼻梁,眼光垂下来,落在自己前面一尺远的这样一个地方,进行自然的正常呼吸。在呼吸过程中,我们关注呼出的气息。因为不仅地上的万事万物是不真切的,我们呼出的气息也不是实物。所以。呼出的时候,来观察自己整个的前方,我们呼出的气息如幻如化,如云如雾。因为气息本身不真实,所以它是幻化和如云如雾的。就关注鼻端呼出的气息,正常的轻轻地呼吸。我们的关注点只是呼出的这一部分。

话头功夫、疑情得力的同学,在关注呼出气息的同时,疑情的功夫就可以提。这个功夫不要太过分急促,轻描淡写地用。因为,气息就是我们的念头。气息如果受压抑、受约束了,我们的念头也会难受,也会疯狂起来。所以,让气息轻描淡写地出入,但只是关注出息的部分就可以了。这样调整之后,微微地抬起头,我们前头有太阳光,反光刺眼,不要朝着这个方向看,朝着向左的方向看。我们关注面前的湖面,把呼吸的方式略作调整,用鼻孔呼吸的方法换成用口直接呼吸。在呼出气息的时候,轻轻地呼出一个“呵”字。注意,我们的坐姿要自然端正,头靠衣领。很轻松自然地让眼光投到前面的湖面上。

先学习这种呼出的方法。呼出的时候,就好像一个百年老人,所有的烦恼都被解除了,长舒了一口气,是一个直抒胸臆的动作。呼出的时候注意眼光落在前面的湖上,眼睛是直视前方的,前几次呼出,我们的口微微地张开,要彻底地直抒胸臆。注意每一次的呼吸特意只重视这个呼出,微微地向外舒气,“呵……”,就好像有声音一样,呼出的时候,要注意它的重要性。

每次的呼出,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仅是呼出的时候,气息是完整的,眼神也是完整的。每次呼出,我们的眼睛完整地看着前边的湖面,不是在那里翻眼睛、眨眼睛,不是在那里转来转去。眼睛是真诚认真地凝视着前边的湖面。每次完整的呼出,都是一次完整地注视。我们注视前方的湖面,这种注视直到和呼吸完全匹配为止。每一次呼出都是一次完整地注视。这里要提个醒,我们注视湖面,不是让你去寻找奇迹,去找湖上的龙,或者找湖里的石头,不是去看湖上的颜色,或者说湖上有什么奇迹要发生。任何奇迹都没有,湖上除了水,什么都没有,就是每一次完整地呼出和完整地注视。

各位在练习的时候,还要补充一点。宗门见性二十要里面,我们提到一个“影像真如“的概念。真如影像,就是影像真如,影像真如或真如影像,所指的是我们对于真如方面的一个影像的构成,这个构成现在就已经很重要了。各位在呼出的时候,眼睛完整地注视前方的湖面,注意力是反过来用的,因为,我们的所有的执着都跟色身的持有的方位相关联,那么从”方位“来契入也是必由之道。

我们注视前方湖面正在呼出的时候,注意力向反用,要注意自己身体的后方,往后面去的广大的虚空,广大的空间,拿小孩子的话就是——脑袋后面的空性。每次的呼出,都用自己的注意力去观照我们身后的那片广大的虚空。我们身后什么都没有,没有人,也没有山,我们只关注身后广大的空间。每一次呼出,我们就在这种关注中寂静下来。

这种关注,我们称为“反观”。有力量的人,在这种反观中瞬间就能定下来。要注意身体要做到保持端正。头靠衣领,但我们的面部可以微微往前探,这样有利于我们把眼光注视到湖面上去。眼光注视前方,呼出的时候,注意力要反观身后的广大虚空。每一次向前的呼出和注视,都是反观的推动力。每个反观的推动力,也帮助我们向前注视和呼出。这是一种特殊的张力关系,我们要善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日一禅:缘起缘灭,强求不得,把握当下
缘起论
一切都是暂时的
一日禅:缘起缘灭
花未全开月未圆 | 生命的最佳状态
如何体认缘起性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