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自己动手制作扇骨

  明代,随着折扇于南宋年间由日本传入,体式日渐汉化、工艺日渐精良,与当时文人画勃兴的风气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时代审美、精神需求的载体,文人对折扇的喜爱甚至很多都亲自参与到扇骨的制作当中。

明皇帝朱瞻基扇面画松下读书图

文人士大夫们日常喜欢手持折扇,将其当做一种身份象征,无论春夏秋冬,扇不离身。因此无论在工艺上还是选材上,都精益求精,可谓空前绝后。明代最顶级的折扇,要五两银子,而当时的一两银子,大约可以换二石大米,可见一把好扇子,其价值绝不亚于现在的任何一种奢侈品。

那么,明代苏州折扇有什么讲究?首先,明代折扇的选材、制作,常常是文人墨客亲自参与,所以特别个性化。“那时候的风气跟今天不同,从皇帝到文人士大夫,都会参与手工劳作,像明朝皇帝热衷于做家具,文人士大夫动手更是常态,在制作扇子方面,也留下了不少资料。”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谈到沈梅冈由于得罪奸相严嵩,在狱十八年。在没有斧头、锯子的情况下,靠着把铁片磨得很锋利,将一尺多长的香楠做成了匣子,又用棕竹做成了有十八根扇骨的折扇,工艺水平之高,就是当时的能工巧匠也达不到。

明代折扇的第二个特征是重骨轻面。其实,早在《周易系辞下》中,就用扇骨来比喻人之风骨:“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慎取舍,知轻重。”清代大书画家赵之谦也曾写过一段扇骨铭:“扇之骨,可刻铭,无此骨,扇不成,是一定法,难变更。”

-------------------------------------------------------------

喜欢文玩折扇的朋友欢迎与我交流,微信:shengfengsushan(盛风苏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 | 扇子,袖中风骨
唐伯虎手中的那把折扇
一把扇骨72道工序
诸渊以腰扇障日
明清文人的时尚单品
折扇收藏,夏日里的优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