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了别再傻乎乎地去“输液”了!多花钱,没作用,害处多多……

伴随着最强冷气流的到来,感冒发烧的病人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伴有嗓子痛、咳嗽、流鼻涕、咯痰等呼吸道症状。

普通百姓通常认为“流感”和“感冒”是一种病,“流感”只不过是“感冒”流行而已。但是,“流感”不是流行起来的“感冒”,“流感”和“感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通常流感比感冒症状重,并发症更多,而且可以伴随肺炎等严重情况,死亡率也较高。出于对“流感”的畏惧和对感冒的错误认识,市民往往在出现感冒症状后就选择到医院去打点滴,俗称“输液”。

但是,得了流感,“输液”不一定好的快。为什么?

因为“输液”输的是“消炎药”(抗菌素)。抗菌素仅仅对普通细菌感染有效,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流感”根本无效。

通过对454例“流感样病例”的调查发现:其中流感患者占43%。其中,用抗菌素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是3.3天,而不用抗菌素的退热时间是2.9天;从呼吸道症状的缓解时间来看,用抗菌素组平均6天,不用抗菌素组为5.3天。但是用抗菌素组的平均花费是255元人民币,不用抗菌素的花费只有125元人民币,有显著性差别。也就是说,因为“流感样病例”就诊的病人如果“输液”要多花一倍的价钱,但是并没有得到益处。

为什么明知“输液”(用抗菌素)没有用还用呢?

1.首先是普通百姓的认识误区,认为抗菌素是一种“神奇的药物”,但不是包治百病,感冒和流感就是抗菌素的软肋,而且抗菌素用多了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抗菌素相关性腹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等不良后果。因此,我们正是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要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看病。

2.另外一个原因来自医生,由于病人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医生担心万一病人不是流感,而是普通细菌引起的肺炎或其他细菌感染,不用抗菌素会不会延误病人的病情。因此,在病人的强烈要求下也就半推半就“乐得”开抗菌素,而不顾抗菌素副作用的后果。

因此,作为一个聪明的病人,应该多问医生几个“为什么”,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医生开“输液”(抗菌素)。

得了“流感”,不能期望当天就退烧

目前医学上治疗流感病毒有效的药物只有M2蛋白拮抗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以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Oseltamivir,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两种抗病毒药,这两类药只有在发生流感后48小时内服用才有效,除此之外,治疗流感没有“灵丹妙药”,大多数“流感”患者的康复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

如果一个人不幸患上流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48小时内接受抗病毒治疗,另外就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营养。流感病人发热持续3~5天是正常的,当天退烧反而不好。

实际上,我们仔细想一想,患上流感本身就说明我们一段时间以来身体状况不佳,正好借着“生病”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时间。当患上流感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自己“生活的时钟”调慢,起码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再按照以前的工作和学习节奏生活了。我们应该聆听一下“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生病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提示我们身体累了,需要休息了。生病了还强迫自己的身体超负荷工作,是一种不不责任的“恶性透支”行为,如果长期“恶性透支”,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我们的病人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出现挤到大医院里“输液”的情形。我们的病人就会以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流感”,平静的对待它,适应它,在家里耐心的休息,等着“流感”静静的来,静静的走。

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彬主任医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冒多饮水 输液危害多
解答5迷思 摆脱感冒困扰
药物无法治疗感冒
看病的学问
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马悦凌教您轻松应对甲型流感[马悦凌健康养生网BB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