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靖效仿韩信灭齐大败东突厥,侯君集一鼓作气再统西域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隋唐史话》连载06(点击看上篇),欢迎收看。

唐政府统一全国以后,中原的封建秩序逐渐稳定,反击突厥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唐太宗李世民为此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反复对将士们说:“戎狄侵犯之事哪个朝代都有,最可怕的是边境稍稍安宁,国君就放松警惕,沉湎酒色,不务正业。在这样情况下,一旦敌人进犯,便束手无策。我现在不叫你们凿池塘、造行宫,希望你们集中力量学好骑射。平时我是你们的老师,战时我做你们的统帅。只有做好战争准备,才可以保持边区的安全。”

唐太宗不仅对将士进行战备教育,而且经常亲自教战士射箭,并进行考核,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经过数年时间,京城卫士多经过严格训练,增强了战斗力。

01、大败东突厥

正值唐政府积极练兵准备反攻的时候,突厥内部却出现严重危机。贞观四年(630)至七年,突厥境内连续发生旱灾,以致六畜多死,“国中大馁”。

另一方面,由于突厥境内包括很多被征服的民族,主要有奚、契丹、回纥、薛延陀等。在唐朝初期,由于突厥征税无度,奚和契丹投降了唐政府。他们乘突厥灾荒反抗颉利可汗。

当时,回纥5000骑兵,在菩薩率领之下,于马霞山击溃突厥的10万大军。但颉利可汗不甘心失败,于是特令突利可汗率众反击。

突利可汗连战连败,丧失不少土地,自己轻骑奔还。颉利召突利入帐,严厉斥责,并且鞭打了他,又把他囚禁十余天,因此激化了颉利和突利可汗之间的矛盾。后来颉利可汗又向突利征兵,从而迫使突利可汗降唐。

突厥内部的衰弱,大大地改变了唐与突厥双方斗争的形势。从 此开始,唐对突厥的战略方针便从防御转为进攻。

唐政府为了削弱突厥的力量,首先分化瓦解突厥国家各民族的联盟,扩大其内部矛盾。贞观二年(628),唐太宗派使者到薛延陀,册封其首领俟斤夷男为真珠昆伽可汗,赐以旗鼓等,与他们结成同盟。

这时,代州都督张公谨上表说:突厥颉利可汗穷凶极恶,人民怨恨,所属同罗、回纥、拔也古等部,纷纷独立,众叛亲离,加以连年灾荒,粮食缺乏,建议抓紧有利时机兴兵讨伐。

唐太宗同意张公谨的建议。贞观三年(629)十一月,太宗以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又以李勣、柴绍、薛万彻等为诸道总管,领兵十余万远征突厥。

李靖先领数千骑兵从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向北挺进,直奔恶阳岭(今山西定襄南),使突厥一日数惊。颉利可汗被迫向碛石(今阴山以北)撤退。李靖乘机夺取了定襄(今山西定襄)。

同时,并州大总管李勣又从云中杀过来,颉利可汗急忙派兵防守白道,又被李勣所败。颉利可汗又从碛石窜入铁山。

此时,颉利可汗很害怕,就派执失思力赴长安谢罪,准备举国投降。唐太宗 派鸿胪卿唐俭和安修仁出使突厥,与之议和。

李靖看清了颉利可汗的意图,对张公谨说:“颉利暂时虽败,但他部众仍然很多,假若放纵他们逃到漠北,有朝一日还可能东山再起。现在应当乘唐使到突厥协商停战之机,突然袭击。”

张公谨说:“目前皇帝陛下已经允许同突厥讲和,并且派鸿胪卿前去商谈,我们如果骤然发兵,岂不要伤害我们自己的使臣吗?”

李靖说:“兵不厌诈,韩信破齐就是用这个计策,牺牲一个唐俭有什么了不起?”

这时正好李勣也率兵来会,李靖和李勣商议好了,立即选一万精骑,带20天口粮,尾随在出使突厥的唐俭以后。

颉利可汗果然由于唐使前来放松戒备。闻报唐兵来袭,质问唐使。唐俭说:“我们二人是从长安来的,双方议和之事,朝廷尚未通知前线将士。只要 我们前去向李尚书说明情况,他们会立即退兵。"

颉利可汗信以为真,就让唐俭同副使安修仁出帐而去,仍然未加戒备。李靖乘虚进攻,杀突厥一万余人,俘虏十余万口,颉利可汗逃走。

这时,李勣的部队已切断了颉利可汗北逃的道路,迫使许多帐落投降,并俘获五万余口。

灵州总管李道宗,从另一路追杀,俘虏了颉利,反击突厥的战争取得全胜。从此,从阴山到大漠,都被唐政府统一,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

东突厥失败以后,他们有的投奔西突厥,也有的归附薛延陀,并有十余万归唐。唐太宗把降服的突厥安置在北方边区,设六都督府管辖。另一方面,突厥上层人员迁到长安,其中封五品官者百余人,还有少数人当了将军。

02、统一西域

唐太宗统一大漠南北以后,接着就扫除“丝绸之路”的障碍, 完成统一西域的事业。

唐朝的西域,主要指巴尔喀什湖以南以东的新疆、青海广大区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这里设置西域都护府,代表中央政府行使主权,它的管辖范围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帕米尔地区。东汉继续设都护或校尉进行管理。中原和西域始终保持密切联系。隋朝平定吐谷浑以后,又重建伊吾城,西域和内陆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

隋末农民起义以后,中原连年内战,西突厥乘机占领西域,在各地设立吐屯社,强迫征收赋税,破坏了“丝绸之路”的交通。

另一个阻塞“丝绸之路”的割据势力是汉族麴氏建立的高昌政权,它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原基本相同。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区域)地处西域和中原之间,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贞观六年(632)七月,焉耆遣使向唐朝入贡,请求唐朝恢复从焉耆到内陆的碛路,以促进双方经济交流,得到唐太宗的支待。

高昌王有意识堵塞碛路,派兵袭击焉耆,大肆掠夺。又勾结西突厥,占领焉耆五城,掠男女1500余人。

贞观十三年(639),高昌国王麴文泰又进攻唐朝的西伊州,“伊吾之右,波斯以东”,本来“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现在却“琛费遭其寇壤,道路由其拥塞”,阻挠和破坏了各少数民族和唐朝政府友好关系的发展。

贞观十三年(639)十二月,唐太宗令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钧,率兵讨伐麴文泰。

贞观十四年五月,麴文泰病死,其子智盛即位。唐军到达柳谷渡,听说麴文泰已死,高昌正忙着办丧事。唐朝将士主张乘机进攻。大总管侯君集却说:“皇帝陛下因高昌无礼,才勒令讨伐。如果我们乘人之危,袭人墟墓,岂不是同样无礼吗?我们不能那样做。对于高昌我们要正正堂堂地去打他们。”

等高昌办完丧事,侯君集便下令进攻,一举攻陷了田城,掳男女7000余口。又令中郎将辛撩儿为前锋,乘夜前进,一直打到都城。

侯君集亲自督战,把高昌都城团团围住。这时的高昌王麴智盛依恃与西突厥订有盟约,还幻想西突厥来援。但是西突厥兵在途中听说唐军已达高昌,中途折回,实际高昌已完全孤立。

侯君集用高达十余丈的巢车攻打高昌,站在车上可以俯瞰城内。高昌无计可施,只得开城出降。侯君集分兵出击,连下22城,收降8000余户,1. 7万余人。

平定高昌以后,唐政府在高昌故地设立西、庭二州。贞观十四年(640),在西域建立了安西、北庭都护府,治所暂设交河城。

唐政府平定高昌后,西突厥又利用龟兹破坏唐通往西域的商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彻底完成统一西域的事业,贞观二十一年(647)十二月,唐太宗派崑丘道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和安西都护郭孝恪讨伐龟兹(今新疆库车)。

第二年四月,由于西突厥内部分化,叶护阿史那贺鲁率部众投降唐朝,自愿担任向导,参加统一西域的战争。太宗任命他担任崑丘道行军总管。

贞观二十二年(648)九月,阿史那社尔败西突厥处月、处密两部并迫其投降后,引兵从焉耆以西奔龟兹之北境,分兵为五道,出其不意,对龟兹发动攻势。

阿史那社尔率领的唐军,前后破龟兹五个大城。唐政府把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管辖焉耆、龟兹、碎叶、疏勒四镇,从此西域大部分统一于唐。唐高宗初年,打败了西突厥,在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最后完成了统一西域的事业。

唐朝统一了西域以后,用中原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统治。在安西北庭都护府下,设立若干都督府和州县,有效的行使统治权力,推行中央政府的政令。

高宗显庆三年(658),又在西州设立都督府。1973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文书中,发现功曹、仓曹、 兵曹、法曹的官衔,说明唐朝在西域设立的西州,与内陆州县的机构完全相同。

西域和内陆一样,也推行均田制度租庸调法。上世纪30年代在吐鲁番发现数百件土地文书,其中包括给田、欠田、退田文书,证明在西域地区,确实推行了均田制度。

西域也实施府兵制度,据《唐会要》记载,在安西都护府管区内,设置军府126个。阿斯塔那墓葬里又发现了开元年间“西州营名簿",簿中列举队长、火长,而队火的编制和内陆府兵编制完全相同。

在西州地区,共发现四个折冲府,这就是高昌县的前庭府,交河县的岸头府,天山县的天山府,蒲昌县的蒲昌府。

在西域设置折冲府,保证了唐政府在西域地区可以征集部分军队。

关于商业和交通,唐政府在全国各地交通要道,设有关、津、 镇、戍,行人往来都需携带“过所”(通行证)。在吐鲁番文书里, 发现不少“过所”,反映唐朝交通法令在西域的实施。同时,唐政府管理商业的制度,也在西域推行。

上述情况反映西域和唐朝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唐朝的统治区,证明1200年前,新疆就是中国的领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最辉煌的四大征战,常常还被武则天身边的丞相挂嘴上
《世界军事战争史-102》唐同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灭掉过多少敌国?
【突厥政权】唐朝时期东突厥颉利可汗投降唐朝 没有想到百年之后成了祸患
唐初名将有多猛?不灭个国,都不好意思在圈子里混!
中华将星录 中华将星录隋唐:执失思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