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肩坠肘松筋骨之松沉、柔顺和神明动作与意境要领

本功法是在师传功夫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炼的结晶。

沉肩者,肩松沉也;坠肘者,肘下坠矣;松筋骨,即松筋松骨。

上肢三大关节为肩、肘、腕,要求先松开肩关节。肩关节能松开,手臂便能松柔灵活。沉肩指肩要松沉,肩松开下垂,即将两肩井穴下沉,两肩必须平齐,不可端起,反之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沉肩须将肩胛骨松开,使肩胛岗上、下窝出现一个低洼,能使手臂增加长度,增大曲伸缠绕的灵活性。

坠肘,就是肘要有往下松坠之意,坠肘的前提是沉肩,所以肘不能悬起,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肘关节是重点,肘与膝合又是外三合的重点;坠肘就是要使肘关节松开,上肢气血更加流通。若能做到“肘不贴肋”,便有“松开我劲勿使屈”的强性和韧性。如白鹤亮翅,其手臂上举虽然超过肩部,而肘尖仍然使其有下垂之意,若是肘尖向上抬,那就是挨打的架子。坠肘是肱二头肌的轻度转动,使尺骨与桡骨进行绞剪式运动,通过对血管的交替挤压与放松,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肘要松垂,保持略低于腕的位置。沉肩坠肘能保护胸肋部的内脏要害部分,并使攻防两宜。

沉肩坠肘是在松腰松膝、含胸拔背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肩胛骨松开下沉,两肘随之下坠,使胸腔空松,肺叶舒张,身体中正,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内气达到松腰开窍。在运动时,引动清阳之气上升把百会打开,接通虚空之气,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气达四梢。

在混元太极功法锻炼中,沉肩坠肘首先要做到上虚下实中间灵,可以用六个字来代表:虚、领、顶和空、松、坠。“虚、领、顶”是对头顶姿势的要求,“空、松、坠”主要是指空胸(宽胸)、松肩、松腰、松胯和坠肘。怎样才能做到呢?

第一,虚灵顶劲,把颈项松开,使大脑神经、血管畅通无阻。

第二,肩胛骨放松,能使心胸开阔,心气沉入丹田。

第三,松腰松胯,气沉丹田,虚实分清(参见后文)。

第四,肘尖下坠,气不上浮,意气至手至指。

在习练混元太极的功法和套路中,运动时以腰带动,其根在脚,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大小指带动关节旋转,肩、肘、腕、手掌、手指和胯、膝、踝、脚掌、脚趾一动无处不动,内气充盈,经络气血通畅,意气内敛,骨缝自开,周身上下混融一体。

不能用拙劲,若形体不放松,如左右肩不放松则关节旋转不灵,上身僵硬,气脉不通,则无法做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比如,拨云见日(左右单鞭),不沉肩坠肘,全身就无法松静。初练者,大多数人都是勾手侧肩高,头前倾,立身不正。这样不但无法虚灵顶劲,而且不能做到气沉丹田,腰胯无法放松。如要练好单鞭,必须内外三合方可做到自然紧密协调,日久天长,功到自然成。

松筋骨,是在习练时形体要达到一定的放松程度,用意念来做动作,用意不用力,练至百脉通透。松筋骨,要松开四肢百骸、八段九节。筋骨不松,经络受阻,意气受滞,则功夫不但不长进,人到中年还会导至疾病緾身。所以习练混元太极特别重视松筋松骨,并且强调在松筋骨之中,松腰胯又是最主要的(参见后文)。沉肩坠肘与松腰松胯、虚灵顶劲是相匹配的。只有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才能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松腰松胯,虚实分明。总之,十大要领在混元太极里是互为一体的,在实践中活学活用,使周身之劲合为一体,心静体松,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以意引气,缠绵不断,一气贯通,方显太极之神妙。

习练混元太极一般有三个阶段,即“松沉阶段”、“柔顺阶段”和“神明阶段”。以混元太极整体(功法和套路)的刚柔来说,就是积柔成刚、刚柔无迹、虚至虚灵。虽有三个阶段,但又密不可分,待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升华。而在柔顺阶段,首先要解决的矛盾就是在去掉拙力僵劲的同时培养和建立柔顺之劲,而解决这一矛盾应从“松沉”来入手。如果初学者一上来就求劲,则不仅不易去掉拙力僵劲,而且会更拘谨、更紧张;若专求松,还容易导致神意涣散,气势散漫而偏软。而由松沉入手,不仅可以松化掉拙力僵劲,而且能松中有沉,这既有益于柔顺的培养,又有益于渐入神明。

所谓“松沉”,就是放松之中有沉坠的意思。放松是使全身内外、四肢百骸、皮肉筋脉骨尽可能地松弛;松开就是身肢放长、抻筋拔骨、肌腱拉长、筋肉离骨、骨节开张,使经脉舒顺通畅、丝毫无滞。比如地下之沟渠,不塞而水行;输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体之经络,不闭而气通。

如何运用呢?运用在心意,心意放松,则全身内外无不放松;心意松开,则筋肉骨节无不松开。运用的诀窍在于意气贯注经穴。经络犹如山谷中之通道,山川间之河流;经穴则犹如城镇和村寨,依靠通道和河流相互通达。经穴是内气流行最活跃、最敏感之处,位于骨节之处的经穴谓节窍。如意想肩的节窍(肩井穴)肩锁关节松开,久之则肩关节自然放松;意想肘的节窍(曲池穴)松开,久之则肘关节自然放松;意想胯的节窍(环跳穴)松开,久之则胯关节自然放松等等。依此类推,以意想窍,循窍而行,日日贯注,昼夜贯输,骨节自然开张,达到放松的效果。因为“意为气头,气随意行”,所以在意想节窍放松的同时,内气由节窍入于骨髓之中,节节贯注,而又出于骨缝,充于肌肤,通于经络,达于四梢,则放松之中有沉着,久之便能达到松沉的效果。

另外,周身内外上下除虚灵顶劲、舌抵上腭和会阴上提外,其余各部位都要有向下放松沉坠之意,如沉肩坠肘、胸空腹实、塌腰、敛臀、坐胯屈膝、气沉丹田、上虚下实等等。不论是站庄、定式,还是在周身运动时,都要想着松开、沉坠,例如两手领臂向上松虚掤领时,手臂各节要有向下沉坠的意思。如此功行日久,不仅拙力僵劲自去,柔顺之劲亦会油然而生。

所谓“柔顺”,即周身内外和顺柔韧的意思,非柔软之谓。和者,心内中和之气;顺者,流畅贯通无滞无背之意;柔者,相对刚而言,非软非硬,非轻非重,其质如水,故在五行中属水;韧者,软而有弹性。柔顺之劲即以心内中和之气,行如柔水,流畅贯通周身内外,盘绕回旋,缓缓流淌,无停无滞,无间无断,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而成太极柔韧之劲。柔中而有沉着,则外形似柔而内有刚,功行日久,刚从柔中生出。所以,由松沉入手,可使初练太极者去掉拙力僵劲,进入柔顺阶段,这也正是培养太极柔韧内劲的关键和方法。

所谓“神明”,是混元太极心、神、意、气、形(精)的整体练法。《太极拳解》说:“身虽动,心归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心,是人的本性,万事从心发,心静修无为;神,乃心中之神,是明觉,是意念的发轫点;意,是念头,是思想,是内气(能量)催动姿势的统帅;气,乃是肾中之气,是旗帜,是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形(精)是心、神、意、气整体形态的表现,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生存的根源。

习练混元太极必须从内功入手,由太极功至太极架(套路)直至太极道之境界,要求心静体松,以意引气,意气相合,以气运身,形神合一。内气如水,意似引水之渠;意引气行,如渠引水而流。若没有一定的水量,何以引水成流?有了充足的内气,才能以意引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劲自成。混元太极以培养气、凝聚气为基础,以调动气、运行气、运用气为准则,以精盈、气满、神灵、混元一气为宗旨。所以要求练拳先练功,奥妙在其中。

领悟:混混沌沌培养气,阴阳开合运行气,胸腹折叠运化气,螺旋缠丝混元气。做到:拿住丹田练内功,神气形合百脉通;上下内外旋太极,开合升降妙无穷。如今功法、套路流派很多,真正习练内功者却少,一般都习练外形,结果以本能倚强欺弱,以快制慢,以力大打败力小。这是人的先天自然能力,绝不是练拳先练功,功德圆满的太极上乘境界。

混元太极总结了传统太极之精髓,并汲取形意、八卦等内家拳术之心诀,融混元场、八卦步、太极手为一体,以意引气,以气运形,先松腰后开窍,拳打卧牛之地,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内功在运用之中,练至深厚,以弱胜强,以慢制快,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在混元太极习练中,要求形神相合,动静如一,内外兼修;动作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似蛟龙旋舞,千变万化,刚柔相济,攻防并用,来去自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拳练功的几点体会1.肢体柔软而意念饱满,筋骨柔顺而内气刚强,如
定裆难,合裆难,走骨盆难
太极拳:十大要领莫轻视
张晋僖:知“三明”就能练好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气沉丹田杂谈(重)
张祖意合太极拳述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