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机与临床·上篇·第二章·病机理论层次的划分
“科学理论原理可以按阶梯或等级的样式排列。这座阶梯的最后一级支撑在事实上,更恰当地说支撑在记录和描述事实的判断上,而最高一级则支撑在原则上。”学科理论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反映客观事实的理论,一是体现学科本质的理论。客观事实是自然的存在,反映自然存在的理论,如同照相一般,是客观事实的理论形式,类似于映像,可以承载理论原理,但不能反映理论原理。所谓理论原理,常用来指理论中本质的、原则性、规律性的内容,是主观认识客观后的东西,即具有学科本质化特征的理论,是学科理论体系和具体实践的决定性因素。

    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客观,不外两个方面,健康和疾病。疾病也存在两个方面,疾病现象和疾病本质。关于疾病的原理,是疾病本质的内容,在西医称之为病理,以形态为客观,器质性改变为根据;在中医称之为病机,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为客观,五藏 “阴阳神气”的逆乱为内涵。病机原理建立在疾病的客观事实上,是“阴阳应象思维”对疾病进行逻辑加工后,形成的具有本质化功能的理论。在中医,疾病现象主要存在于活生生的人,是异常生命之应的表现形式,称之为症状,不是本质,不属于病机理论的范畴,是支撑病机理论的事实,故不作为病机层次划分的内容。

    症状反映的现象特征是固定不变的,只要学科理论存在,这样的特征就存在,同样,只要症状表达的现象特征没有变,学科理论的基石就不会动摇。症状和疾病现象特征具有一对一的名实对应关系,如头痛对应患者的自我头部疼痛的感觉,舌红对应患者舌本质的红的颜色。症状和疾病现象的一对一的关系是特征同一性的关系,具有同一现象特征的症状,一般用一个症状名表达,但会因为程度、时间、部位、出现方式的不同,具体症状名有区别,这种区别不是特征本质的区别,而是相同特征之中的量的区别。如头痛,因为部位不同而有前额痛、两侧痛、后脑痛、巅顶痛的不同,因为疼痛方式而有胀痛、紧痛、裂痛等差异,因为时间而有间歇性疼痛、持续性疼痛等区别。无论有哪些区别,同一性的特征不能错,错了临床症状失真,本质化的病机认识就很不可靠。

    四诊合参的症状,是临床病机的基础。病机不同于症状,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生命规律,只靠四诊感官、病人自我感觉,或者医疗仪器不能明白。如在病机理论,头痛多风,舌红多热,其风,其热,四诊不能确定,“辨症求机”思维才能明白。要明白病机的风、热,需要发挥思维作用,通过具有中医理论条理性的大脑活动,形成风或热的分析判断。思维形成的风或热,具有临床确定性,可以作为“随证治之”的目标,有风用祛风之法,有热用清热之药。

    除四诊症状、“气宜”条件等感知性客观之外的所有中医理论,都是关系“辨症求机”思维。健康与疾病,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之应浑然一体,健康之中有不健康的因素,疾病之中有健康“未病”的藏腑,“辨症求机”要知常,也要达变,辨已病,也要辨未病,因此,凡是具有本质化特征的中医理论,都是“辨症求机”的思维工具,都应该纳入划分病机理论的结构层次中来。

    就病机而言,理论是主观思维加工之后,将疾病本质化了的东西,属于主观的内容,要落实到临床现实之中,才能发挥医疗作用。从理论到临床,本质存在的理论位置是不同的,有的理论距离临床较远,离开活生生的人,是不确定的理论;有的理论距离临床很近,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就是在理论上,病机内容也是规范的。病机理论层次的划分,就以理论和临床距离的远近为依据。如何确定呢?以“随证治之”的客观对象-证候病机为临床基点,“辨症求机”思维的逻辑条理性联系为依据。何为逻辑条理性?在观念统一之下,概念和概念在书面理论和实际思维中,内在的规范性与证候病机的关系,对证候病机的规范性越强,与临床距离就越近,理论层次就越低,规范性越弱距离就越远,理论层次就越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病机从高到低,分为四个层次:病机理论基础→基本病机→病病机→证候病机。证候病机与临床事实关系最直接,是“辨症求机”思维在临床形成的确定性的病机认识,属于最后一级的理论,《黄帝内经》的理论观念和逻辑规则则属于最高一级的理论,不标准、不统一具体的“辨症求机”,但只要“辨症求机”都要服从其原则。基本病机反应所有疾病的基本规律,凡是疾病无不具有基本病机的性质,但不规范临床症状,不确定临床症状的具体性质,病病机是中医对病的规范性认识,与证候病机关系最直接,对形成证候病机的临床判断,具有一定的规范意义,相对而言,病病机的临床规范性较强。

    需要说明的是,证候病机是没有规范性,活生生的人的具体疾病、医生思维的病机修养、四诊的可靠性等方方面面,决定证候病机的临床结论,直接来自就诊病人,虽然在病机理论上没有标准,但在辨证论治却是临床确定的,因此,证候病机的理论层次最低。还有一点,病机理论层次的高低,并不反映临床意义的大小,层次高的可能临床意义还更大。如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顶尖学说,它不以具体的病机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但却从时空宇宙演变规律中思考生命之应,认识疾病本质,把握病机规律,所以有的医生通过运气分析,预测疾病趋势,可以事先做好治疗准备,并能取得很好疗效。《素问·六节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运用五运六气“辨症求机”,绝大多数中医做不到,但诊察临床症状,以临床症状为客观事实“辨症求机”却是做得到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以病机十九条形式,把临床症状作为病机的入手处,道理也许就在这里。另外,大部分学者忽略了中医的病,用西医病来和中医的“证”相结合,造成了中医逻辑的严重混乱,在第二章里,我们将重点讨论病的病机规范问题,希望中医能够走出病的学术盲区,使症、病、“证”和辨证等概念,能够用病机逻辑统一起来。

    ——病机与临床·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病、证字再识及其证本质和辨病与辨症3
辩证论治:中医治疗法则的精髓
审察病机 无失气宜
论中医病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低水平的经方用法:单纯方证对应,单纯抓主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