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到养生时——健康小知识(气与津液的关系)

以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为依据,以身体健康、养生为目的,传播健康知识。大家的分享、转发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属阳,津液属阴,这是气和津液在属性上的区别,两者都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气和津液的关系,也可以简称为气津同源,或者是津气同源。气和津液在生成和输布过程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气与津液的关系具体表现在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化气、津能载气

气能生津

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津液的生成,有赖于气的推动。气推动和激发脾胃消化饮食,运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为津液,津液源于水谷精微,气能生津。

这个理论,主要针对于津液不足,出现口干、口渴的病人,治疗需要用生津止渴的药物,比如天花粉、葛根等。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运用补气,比如西洋参、白参、党参等等药物,通过补气,达到生津止渴的目的。

气能行津

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运行,输布的动力,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是在气的运动变化中完成的,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表现为脏腑的功能活动,脾、肺、肾、肝等脏腑的升降运动完成津液在体内的输布和排泄。在病理上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由气虚、气滞导致的津液停滞称作气不行水;由津液停聚导致的气机不利称作水停气滞。两者互为因果,可以形成痰、饮、水、湿这些病理产物。气能行津的理论是对痰饮水湿病进行治疗时形气与利水法并用的理论依据。痰饮水湿,除了除湿化痰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运用补气、行气药物。比如:党参、黄芪补气,陈皮、枳实、大腹皮行气,以增强除湿化痰的作用。

气能摄津

气能够固摄津液排泄,在体内维持一定的量。这里的具有固摄津液作用的气,主要是指的肺气和肾气。

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则会出现多汗、漏汗、多尿、遗尿等病理现象。如肺气虚,会自汗、多汗。肾气虚,会多尿、遗尿、小便失禁等等。所以治疗时,除了用止汗、止遗的方法外,还需要采取补气摄津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比如,自汗,多汗,可通过玉屏风散来补肺气,固摄汗液。多尿遗尿,则通过肾气丸补益肾气,固摄尿液。就是气能摄津的运用。

津能化气

水谷化生的津液通过脾气升清散精,上输于肺,再经肺之宣降通调水道,下输肾和膀胱,然后在肾阳的蒸腾下,化为气,升腾敷布,滋润脏腑,保证脏腑的正常功能。

津液大量缺失,必会伤气。如暑病伤津耗液,不仅口渴喜饮,且津液虚少无以化气,多见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等气虚症状。

津能载气

津能载气,是指由于气在体内的存在,不仅依附于血,也依附于津液,而津液的丢失,会导致气的耗损。

津液在什么时候容易丢失呢?比如说大汗、大吐、多尿的时候,会导致大量的津液丢失。津液的丢失,气也会随之津液的大量丢失而丢失,我们称为气随津脱。所以治疗气随津脱时,除了补充津液,我们更应该要大补元气,比如:独参汤。因为大补元气,一来可以固摄津液,使津液不再流失,二来,元气可以生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三十八)
肺气不足的人应该怎么办?
中医基础知识总结之三因制宜
内寒、内火、内燥、内湿生成的机理
中医基础——精气血津液神
中基-气血津液(津液,气血津液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